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率表
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指标考评办法

提问科室成员。知晓率≤60,扣3分。
科室管理记录
首诊负责制度
6
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如患者病情属他科疾患,应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在未确诊接受科室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1、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现象,每发现1人次扣分。2、对疑难、危重病例或病情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有关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每发现1人次扣分。3、未按规定做好登记,每发现1人次扣分。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4
科室制定本科室人才培训计划
无计划不得分。
科内学习资料
6
科内学习课件、签到表、影像资料,每月至少一次。
无资料不得分,少一次扣分。
标识
2
手术部位标识
无手术部位标识或标识不准确不得分。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3
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查制度,无制度扣3分,不完善扣1分。
危急值报告制度
1
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登记不完善扣分。
科室设备管理
2
无科室仪器登记本扣分,仪器维护保养差扣分。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30分)
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10%
不足扣1分,每增加1%加1分。
中医特色
5
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每降10%扣2分。
5
中医证候准确率≥90%
每降10%扣2分。
5
中医治疗率≥80%
住院病历每降1%扣2分。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1.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考核应采用上述全部考核指标。
三级公立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
医院考核可根据医院特点选用部分考核指标。
2•标记“▲”的34个指标为国家监测指标,其中13个指标自动生成,11个指标由财务年报表获取,10个指标由医院填报。
3•考核指标中的手术包括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完成的手术,不包括门诊手术。
其中,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
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
4.用于检查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行
统计。
5.“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用于医院自身纵向比较,不在医院之间比较。
6.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国家统一规定的品目为准。
7.“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医师占比”根据各医院紧缺专业人才结构具体情况,按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四个类别分别计算占比。
8.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是指医院中医药科研成果在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总数。
9.临床研究型床位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中医非药物治疗考核方案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推拿疗法:包括按摩、捏脊、拔伸等
气功疗法:包括呼吸、冥想、导引等
饮食疗法:包括食疗、药膳、营养调理等
心理疗法: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干预等
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中医非药物疗法效果评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性评估:关注非药物疗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患者满意度评估:了解患者对非药物疗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
医生技能评估:评估医生运用非药物疗法的熟练程度和效果
考核标准
操作规范标准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
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医非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操作过程中必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操作结束后必须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安全与健康标准
非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确保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效果:确保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非药物治疗的适应症:明确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非药物治疗的操作规范:确保治疗方法的操作规范,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临床应用标准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操作规范:治疗手法熟练,操作规范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愿意接受后续治疗
安全性: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效果评估标准
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费用:治疗的费用和成本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治疗时间:治疗所需的时间
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共享知识分享快乐***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按照**发〔2015〕354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及考核分配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绩效考核原则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工作量、服务质量考核为主,管理效益考核相结合,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二、考核组织机构(一)成立***中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副院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先飞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刘云、杨杨二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医疗质量考核小组组长: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共享知识分享康乐成员:职责:负责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出院病人医嘱、收治病人量、流行症报告、药品利用控制、手术量等考核。
2、护理质量考核小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科室药品管理、护理操作技能等考核。
3、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小组组长:成员:4、医德医风考核小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赞扬办理、病人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考核。
3、绩效总量核定(一)绩效总量绩效总量=(收入-支出)×50%支出=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经测算,支出约占总收入的50%,为简化每月核算事情量,暂按50%计算支出,则每月绩效总量固定为总收入的25%,当支出变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化超过5%时再行调整比例。
(二)科室绩效核定采用积分制考核。
1、临床科室工作量记分(1)住院科室工作量记分(见下表)科室内科、外科(骨伤科)、针灸科妇产科麻醉科出院病人占用入院人次得分出院人次得分床日得分3分/人次5分/人次2分/人次5分/人次8分/每台手术1分/床日2分/床日(2)门诊科室事情量记分(见下表)每门诊人次0.2分,每张处方0.1分,中医门诊记入针灸科;120出车县内每车次4分(县城内2分),县外州内每车次8分,州外省内每车次12分。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4.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总人次数(以挂号人次计)/门诊总人次数×100%。
(2)出院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病案首页。
5.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人次数/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2.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3.中药饮片使用率▲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数/门诊总人次数×100%。
(2)出院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数/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一级二级指标指标三级指标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计算方法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性质
指标说明
一、医疗质量
(一)
功能
定位
1.门诊中药处方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门诊中药(含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15.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参加和通过省级(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情况。
指标来源:省级卫生健康委。
16.平均住院日▲
定量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07.10.22
•【字号】冀中医药字[2007]69号
•【施行日期】2007.10.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
(冀中医药字〔2007〕69号)
各市卫生局、各扩权县卫生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的内涵建设,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科学、客观地评价二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二日附件:
河北省中医医院(二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
一、管理(270分)
二、临床科室(550分)
说明:1.对每家医院的5个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包括两个重点专科、急诊科)进行评价考核;2.第(一)、(二)、(三)项为各临床科室共同评价项目,第(四)项为重点专科评价项目,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实际
注:1.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以辨证论治优良率为指标进行考核,考核要点为:病史资料(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真实齐全,病因
病机分析透彻,证候诊断准确,治则治法正确,组方选药合理,体现理法方药完整统一;2.考核方法为综合评价。
表1中医医疗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表1:中医医疗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2:中医护理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这部分满分为150分,实际得分应再除以1.5)
*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比例:二级医院≥3~5个病种,三级医院≥7个病种;全国、市重点专病专科应全部开展辨证施护。
**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指通过护理手段应用中医中药解决病人护理问题,不包括治疗项目(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静脉炎护理)。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灌肠/肛滴、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穴位按压、穴位敷贴、中药换药/敷药、中药坐浴/药浴、中药胃管注入、中药浸渍。
**** 各级重点专科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情况及实施效果:中医护理病历、中医护理手段/项目、相关中医护理论文/课题、论著/编写著作等。
附表3:中医制剂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4:临床药事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5:“双优”落实情况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6:“纠建”要求落实情况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7:人力资源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8:财务收费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9:院务公开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10:医院信息报送、统计报表、信访工作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11: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以下表格为100分制,检查得分除以5后,再与附表10的分数相加)4、。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2)病床使用率≥85%,病房中医治疗率≥70%。
(3)对实施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100%)。
参与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患者均能签署知情同意书(=100%)。
(4)医嘱、处方合格率≥95%;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
(5)正确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并记录(=100%)。
(6)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100%)。
(7)临床诊疗活动中,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8)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监管检查有成效,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100%。
(9)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出院小结100%规范。
(1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11)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传染病报告率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12)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医务人员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13)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实际工作与制度要求符合率100%。
(14)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输血前检测率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5)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00%符合规范要求。
(16)主要诊断的正确率达到100%。
(17)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正确执行核对程序达到100%。
(18)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