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建设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1951年旅大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53年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3年辽东师范专科学校、辽西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辽东、辽西师范专科学校参见辽宁:“辽东师范专科学校-辽西师范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1953年沈阳师范专科学校、吉林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省师范专科学校、林口师范专科学校等校的物理、化学科、部分数学科并入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参见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专科学校参见吉林:“北华大学(……)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师范专科学校参见黑龙江:“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1957年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并入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参见辽宁:“大连工业俄语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1958年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大连师范学院
1960年大连师范学院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
1963年辽宁大学(生物系)、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并入辽宁师范学院
辽宁大学参见辽宁:“辽宁大学(……)历史沿革”
沈阳师范专科学校、沈阳师范学院参见辽宁:“沈阳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1973年辽宁函授学院(部分)改建为辽宁师范学院(函授部)
辽宁函授学院参见辽宁:“辽宁工运学院-辽宁函授学院(……)历史沿革”
1983年辽宁师范学院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东师红色记忆(二):烽火中创校

东师红色记忆(二):烽火中创校

东师红色记忆(二):烽火中创校作者:田丽君曾鹿平来源:《兰台内外》2021年第12期編者按: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为东北大学,1946年2月始建于辽宁本溪,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学校于白山松水间辗转办学,不断壮大,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

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师),是为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

建校75年来,东师始终秉持“国家需要就是东师选择”的使命意识,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走出了一条求实创造、强师报国的红色之路和特色之路,为东北人民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东师智慧与力量。

东师的创建发展史,既是一部红色学府的奋斗史和光荣史,也是中共东北解放史和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承载了我党红色基因的历史记忆,是进行“四史”教育,读懂中国精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本刊推出“东师红色记忆——东师口述史系列”。

每期口述通过一件档案、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追溯革命前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再现东师儿女前赴后继传承红色基因,与党同行、与国共进的永恒不变的追求与担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决策,打破了蒋介石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企图,对于加速东北、华北以及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共中央的这一决策部署,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两支来自革命圣地延安大学的队伍先后来到东北,不仅带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延安精神传统,也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延安办学模式成功地移植到了东北战略根据地,为新型东北大学(东师前身)植入了天然深厚的红色基因,为创建和发展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支持伟大的解放战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延安大学“东北文艺工作团”活动与作用1945年9月,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决战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立即组织了“东北干部团”挺进东北,开展政治和军事斗争,发展革命文化教育事业。

沈阳师范大学园林景观赏析

沈阳师范大学园林景观赏析

沈阳师范大学园林景观赏析自1951年沈阳师范大学建立起便带给人们太多的梦想与喜悦。

这是一片我们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在这样一片让人陶醉的学校里处处现象出美丽的园林景象。

美景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就像来自纳帕山谷的美酒,使人们沉醉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沈阳师范大学座落于远离市井喧嚣的沈北新区,大学内的的园林景观设计并非仅仅是对人文风景的直接克隆,而是通过园林景观把生活区、景观区、文化学习区、生态等方面更为深层的联系在一起,这些坐落于学校各个角落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的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

沈阳师范大学景观设计大体可分为,人文园林景观、自然风景园林景观、中心园林景观带、自然生物园林景观。

一.人文园林景观(1)司徒安雕塑园步入沈阳师范大学正门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司徒安雕塑园与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遥相辉映,这是校园主要的人文景观区,园林中繁花似锦,树木葱茏。

花树掩映中,矗立一座座雕塑。

园林分为五个雕塑组团: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从雅典走向北京,共15尊雕塑,司徒安先生仅用短短8个月的时间亲自创作的。

据了解,雕塑园陈列作品人物都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就像人类发展史中跳跃的音符,与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共同诉说着地球文明。

雕塑园中不但有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同样有各种植物景观,在雕塑园中种植着百余种植物,这些花、草合理配置的复层生态群落。

景观针对不同的活动空间,进行个性化的种植设计,形成特征明显的植物空间,突出了植物在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及四季的均衡,为师大的风景增添的特色。

(2)沈阳师范大学沈师精神的“校门景观微缩园”校门景观微缩园,位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后的桃李园中,里面栽植桃树、李子树等,昭示着沈师桃李满天下。

园林四周修建了4个大门,每个校门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发展阶段,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都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它们见证了沈阳师范大学“五更校名、六易校址”,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是沈师 6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是留给沈师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成为激励沈师人“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精神家园。

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有关沈阳师范大学的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有关沈阳师范大学的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有关沈阳师范大学的简介想要了解沈阳师范大学的小伙伴赶紧看过来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有关沈阳师范大学的简介”,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沈阳师范大学地址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该校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

沈阳师范大学简介沈阳师范大学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

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25人,硕士研究生3417人,长短期留学生1100人。

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9个校属馆、部、中心、研究所及附属机构。

拥有我国在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两所孔子学院——黎巴嫩贝鲁特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和约旦安曼TAG孔子学院。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均设在我校。

拓展阅读:沈阳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好就业一、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的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适合于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工作等工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党建发展历程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党建发展历程

范学校建立了独立党支部 , 直属县委领导 , 任命 了
刘庆祥为专职党支部书记 。 15 年 1 1 96 月 4日, 中共 中央召开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会议 , 周恩来同志作《 地和育人摇篮。


题的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 , 工人、 民、 农 知识分子的兄弟联 盟; 知识分子中的 建 国前 后党 组 织创 建 发展 的 艰 难 绝大部分 , 已是工人阶级 的一部分 , 应该对知识分
立, 学校党组织及其活动 由过 去的秘密状态转为 公开状态 , 党员增加到 5 人。 15 年, 9 3 新中国步人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 年计划 , 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 了调整 和发 我
展阶段 , 党和人 民政府对师范教育事业十分关心。 中共新民县委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 在师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5期 8 20 0 6年 1 0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0 HE AN UN V R I Y F S NY G I E S T
Vo . 8。 . 11 No 5
Oc. 2006 t


词 :新民师范学院; 党建 ; 发展历程
文献标识码 :E
中图分类号 :1 2 2 3 6
沈阳大学新 民师范学院从 1o 年建校至今 , 96 整整 经历 了 10年 的发 展 历程 。 由解 放前 的 无党 0 组织领导状态到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 使 它在艰难、 曲折、 坎坷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 成为为国
党中央讲话 , 发出了“ 向现代科学大进军” 的号召。 这在学校师生中引起 了很大 的反 响, 使师生们受 到很大鼓舞 , 政治热情高涨 , 不少知识分子提出了 入党要求, 15 年党员已增加到 9 至 98 人。

沈阳师范大学历任校长简介及历史沿革

沈阳师范大学历任校长简介及历史沿革

沈阳师范大学历任校长简介及历史沿革沈阳师范大学简单介绍沈阳师范大学(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沈师大(SNU)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期中本科生24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高职专科生3000余人,留学生450人次/年。

沈阳师范大学历史沿革沈阳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

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

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2002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沈阳师范大学设有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律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古生物学院、软件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戏剧艺术学院、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历任校(院)长:冷冰:(1985年8月~1991年1月,任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祝尔家:(1991年1月~1995年3月,任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德祥:(1995年3月~2001年3月,任沈阳师范学院院长);赵大宇:(2002年~2011年9月,任任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林群:(2011年9月~现在,任沈阳师范大学校长)。

本文来自:/liaoning/yangb/sysfdx.html 由: 整理上传。

沈阳师范大学资料

沈阳师范大学资料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位于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的辽宁省省会沈阳,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门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1年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辽宁省最早);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2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沈师大建校即为本科院校,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培养研究生,是留学生接受单位,是教育部首批“”高校和教育部首批开展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一、师大现状:学校现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藏书180余万册。

学校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1947人,硕士研究生3261人,长期在校留学生368人。

截止2011年5月学校建校6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德才兼备的师资及各类人才,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师大主要校园景观:(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雕塑园(国内高校首家外国雕塑家园林)、学位园(国内首个大学学位园)、沈师大发展历程校门景观微缩、师大野生动物保护园、圣像等。

二、师大标志:校名:沈阳师范大学(题写:郭沫若)校徽:设计:谷慧敏校徽解读:意念性标志设计,运用恰当比喻方法,可以达到强化内涵,把一个抽象概念形象化的表现,已达到标志设计特征的视觉效果.沈师校标的设计采用了这一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

标志造型简练,以主体大树形象表达出学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世纪栋梁人才的属性特征。

底部为一本展开的书的造型,代表知识的沃土,点明学校教育的特征。

树的主干以汉字的“人”字与沈师开头字母“s”结合变化出一造型,代表“沈师人”,表达出“授业”“学叶”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的教育思想。

绿色园形造型与“知识沃土上屹立的大树”的造型相结合,表现沈师人团结协作、开拓发展、共创辉煌的各办学理念和教育精神。

沈师大校庆公共关系策划 社会公众篇

沈师大校庆公共关系策划 社会公众篇

沈阳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公关策划书一、策划背景2011年沈阳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的盛大庆典。

从2002年沈阳师范学院和辽宁教育学院合并为沈阳师范大学起,短短的十年时间沈阳师范大学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本科专业和硕士点的数量都实现了重大突破,教研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认可,现在沈师人正朝着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院校的目标努力!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总结历史,感恩过去;把握现在,珍惜未来;母校的生日,让我们邀请大家一起为它祝贺!二、策划目的以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加强对外宣传沈阳师范大学,争取社会各界了解、支持,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继承沈阳师范大学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秉承沈阳师范大学“博学厚德,尚美健行”的校训,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师生面貌,增强我们再创教育教学辉煌的信心。

三、目标公众及公众分析校庆是办学资源的汇合,学校发展力量的聚集。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校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层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通过校庆,达到校内校外力量的良性互动的效果,构筑学校发展的更高平台,实现办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重组。

校庆之时,上级领导、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到学校,检阅办学成果,指导学校发展,他们必将对于提高沈阳师范大学的知名度,实现“国内知名,省属一流的师范类大学”的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目标,他们必将与全体师生员工、校友形成“校庆有你、有我、有他”的良好氛围,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共同营造充满力量感、厚重感和文化感的校园盛事。

四、宣传主题宣传独树一帜庆典家喻户晓五、项目设计1.成立校庆宣传工作组,负责针对社会公众的校庆宣传活动组织结构:负责人:刘中海,张伟组长单位:宣传统战部成员:宣传统战部各个工作组组长及相关成员组织职责:(1)负责校庆标识、口号及校庆主题歌的征集、选定与发布;(2)负责校庆公告起草、发布及专刊(校报)发行;(3)负责校庆专题片制作;(4)负责新闻媒体联系与报道,及时发布校庆信息;(5)负责校庆60年征文、摄影、书画展策划和展示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师范大学建设历史进程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

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

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箫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

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2002年由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建国以前,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受到殖民统治,虽然在1945年抗战结束,但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致使全东北的高等教育几乎处于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东北高等院校基本处于办训练班的状态。

1951年3月12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签发了第178号文件,决定创办东北教师学院。

同年4月,改称为东北教育学院。

同年5月21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下发了《为批准成立东北教育学院并任命董纯才、吴伯箫为正副院长》(东政人字111号文件),正是批准成立东北教育学院,院长由当时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兼任,副院长由著名文学家吴伯箫担任。

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二段,后于1952年迁至皇姑区维德街(现辽宁中医学院所在地)。

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后,1953年5月15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下达了《关于调整、整顿东北区师范专科学校的指示》,将辽东、辽西、沈阳、旅大、吉林、松江、黑龙江等七所示范专科学校调整合并为三所院校,即东北教育学院、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及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3年5月29日,国家政务院第180次政务工作会议批准决定:沈阳师范专科学校和东北教育学院合并,改名为沈阳师范学院。

6月12日,正式下达文件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车向忱兼任东北教育学院院长,学院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直接领导。

1953年9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转发中央教育部通知:为统一师范院校名称,决定将东北教育学院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

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校名。

9月20日,举行更名大会,沈阳师范学院正式成立。

院长由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兼任,副校长由吴伯箫担任,并兼任党总支书记。

1958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人委决定,成立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由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的英语专业、数学系、物理系与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的部分组建而成。

沈阳师范学院图画课师生调给鲁迅美术专科学校,函授教育出调出,单独成立辽宁函授学院,1962年迁往安东(丹东),改名为辽宁函授学院。

调整后的学院损失了实力最强的中文和历史系,以及大量的珍贵图书、教学设备、馆藏文物等,学生仅剩152人。

学院的政教系、外语系的俄语专业、教育教研室的全部教师和中文系、历史系的部分教师以及学院的部分干部保留下来。

同时沈阳教师进修学院并入沈阳师范学院,学院主管部门由原来的东北人民政府改为沈阳市委文教部和沈阳市教育局。

1962年,省委根据中央关于调整的方针,对省属高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决定将沈阳师范学院以办文科为主,停办地理系,将历史系全部并入辽宁大学,生物系并入辽宁师范学院,物理系和化学系并入锦州师范学院。

同时将辽宁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和旅大师专的英语科并入我校。

1965年3月17日,国务院批转《高教部关于试办工农半读高等学校审批问题的请示》,全国各地掀起了半工(农)半读运动。

出于疏散城市人口的战略考虑,辽宁省委要求沈阳师范学院到朝阳山区办学,沈阳师范学院只好别离故园,搬迁到朝阳边杖子公社姑营子大队办学。

9月13日起,分两批迁往朝阳。

10月
19日,学院举行了迁校更名大会,学院正式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由邢宪章担任,院长继续由白潞担任。

1969年12月31日,省革委员会决定撤销锦州师范学院,并将该院的物理系、化学系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学院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工业基础系和农业基础系,1973年7月,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学院组建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并将物理、化学两个系掉回锦州,与原锦州师范学院旧部在旧址上上建设了锦州分院,领导班子由军代表李晓涛担任。

粉碎“四人帮”后,辽宁省革委会决定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迁回沈阳,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学院领导关系确定为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同时决定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改为锦州师范学院。

1978年12月9日,在新城子区兴隆台公社的临时校址隆重召开了迁校庆祝大会。

1980年暑期以后陆续迁到市区第33中学校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为止,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和水平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分布趋于合理,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