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
肌注苄星青霉素防止针头堵塞和减轻疼痛的方法

【 摘
要】 目的 探 索改 良肌注苄星青霉素的 方法, 减 少针头堵塞 , 提 高一次性 注射 成功率 , 减轻 患者痛苦。方法
将2 0 1 2 年
7月一 2 0 1 3年 1 1月期间 3 6 8例在 门诊进行 苄星青霉素肌注治疗的 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改 良组 , 对 照组 采用 常规肌 注方 法. 改
2 0 1 2年 7月一2 O 1 3年 1 1 月3 6 8例
S P S S 1 6 .0统 计软 件进 行 x 检验 。
2 结 果
在 门诊注 射 苄 星 青 霉 素 的 梅 毒 患 者 , 男 性患者 2 1 6
例, 女 性患 者 1 5 2例 , 年龄 范 围( 1 9 ~ 7 6 ) 岁, 平均 年龄 4 7 . 5岁 。 随机 分成 对 照组 和改 良组 。其 中改 良组 1 8 4 例, 对照组 1 8 4例 。 2组 患者 在其 它方 面 比较 , 差 异 无
1 . 2 . 4 统 计学 方 法 采 用 E x c e l 对数据进行整理 ,
门诊 采 用 改 良注 射 方 法 , 快 速进 针 . 快速推注 。 没 有
发 生 针头 堵 塞 的情 况 , 并 且 疼 痛 明显 减 轻 。现 总 结
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鏖 疸
生
笙 鱼 鲞笙 鱼 塑 』 ! ! t o l
r e o l 0 g Y 9 旦 1 4 , V o 1 . 3 6 , N o . 6 ・ 性病、 艾滋病防治 ・ 3 . 5 5
肌 注 苄 星 青 霉 素 防 止 针 头 堵塞 和 减 轻 疼 痛 的方 法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

更换针头后不再排气的方法等,来避免针 头堵塞和(或)减轻病人的疼痛
心理护理
• 在注射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患
者在注射前多有焦虑感和恐惧感,主要是 担心注射给自己造成的疼痛感,因此,在 注射前多给解释、支持相当重要,可以向 患者解释现在的注射方法可以减轻疼痛, 肌肉放松亦可减轻疼痛。同时,配以良好 的服务态度,在操作过程中转移其注意力, 给予心理支持对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是行 之有效的。
谢谢大家
• 对早期梅毒的治疗,采用同患者一次
性两侧臀部分别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 U,每周一次;对风心病患者多采用120万U 一侧臀部肌肉注射,每月一次。
注射器的选择
• 5ml注射器和7号针头或10ml注射器和8
号针头,文献报道多推荐5ml注射器和7号 针头
溶剂的选择
• (1)注射用水 • 说明书上写的溶剂,一般使用5ml溶解120
( 2 )采用的是溶解、抽吸药液、排净空气后 再吸0.5~1ml生理盐水,快速、均匀、持
肌注方法
• (3)采用“一深三快二均匀”法,即进针深
达肌肉层,抽药、注射、拔针要快,药液 要充分混匀,推药时用力要均匀,同时采 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 再吸入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 全部药液推完后再注入空气.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对肌注苄星青霉素的患者不可缺
少。如帮助其建立健康的性观念,说明夫 妻双方需同时检查和治疗的原因、将治疗 计划坚持到底的重要性,这些对于能否从 根本上治愈疾病至关重要。另外,嘱咐注 射后用湿热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 疼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 减少硬结的产生,为下次注射创造条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苏惠芬【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6【总页数】2页(P4520-4521)【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研究【作者】苏惠芬【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苄星青霉素也叫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节乙二胺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素的盐类。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在临床上常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梅毒的治疗。
该药物为白色结晶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1]。
药物溶解后呈现白色浑浊状,肌肉注射时容易阻塞针头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有时甚至增加溶媒或用大型号的针头如8号、9号针头也很难一次性注射成功,反复多次注射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而且浪费了药液,影响治疗效果。
因该药物刺激性大,在注射时由于药物稀释液量较多,使局部胀痛明显,痛感增加。
且行深部肌肉注射,宜快速均匀,推注快速增加其局部痛感[2]。
在提高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及减轻病人疼痛方面护理同行从各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
1 注射器的选择因药液量多且刺激性大宜深部肌肉注射,太浅易引起疼痛并导致硬结发生,深部注射一般宜选择9号针头,但注射针头的大小与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
6号半针头针芯直径小水悬剂不易通过,9号针头直径大能顺利通过水悬剂,但对组织损伤大[4]。
马玉华等[5]提出10 mL 8 号针头注射器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 5 mL 7 号针头注射器。
孟藜藜[6]提出将7号针头的针梗刺入皮肤3/4,以达到深部肌肉注射,使苄星青霉素药液对机体的刺激性减弱。
2 溶媒的选择苄星青霉素为白色晶体粉末,需要溶媒进行溶解方能用药,溶媒选择有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
诸小华等[7]将溶剂由灭菌注射用水改为等渗的生理盐水稀释,可减轻病人疼痛感。
张涵[8]指出生理盐水为临床常用溶媒,其pH值为7.0,呈中性,其溶液为等渗液,经肌肉注射后与组织液相混合时,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进展

2 溶媒
终处在运动 中,减少 了药物 的聚集 ,且注入少许 的空气 ,对人 体
苄 星 青 霉 素 按 用 药 说 明 书 上 要 求 ,临 用 前 加 适 量 的 注 射 用 不会造成伤害 ,能杜绝针头堵塞 ,减轻患者的痛苦。②抽出药液
水或 生理盐水 成混悬 液 ,肌 肉注射 ,但 临床注 射 时要 做 到“三 后抽取少许 溶剂 ,从药瓶 中抽 出药液排尽气 体 ,再抽吸少量 的
1 注 射 器 针 头 的 选择
式 注射 。
用 药 说 明 建 议 采 用 9号 针 头 ,临床 上 大 多 采用 5 mL须做深部 肌肉注射 ,才 能减 轻
①不完全排气法 ,从药瓶 中抽 出药 液后 不做 完全排气 ,注
疼 痛 和 预 防 硬 结 [31。因 此 护理 人员 应 根 据 不 同 的体 型 患 者 选 择 , 射 器 内留有 0.1~0.2mL空 气州,可在抽 完药 液时 ,轻 轻 回抽 一
在 减轻 患 者 疼 痛 和预 防局 部 硬 结方 面盐 酸 利 多 卡 因 最 佳 。 用 完 。也 可 以针 头在 苄星 青 霉 素 瓶 内排 气 后 立 即 给患 者 注 射 ㈣,
利多卡 因稀释苄星青霉素 ,性质稳定 ,无沉淀和配伍禁忌 ;注射 使 药液在乳头 、针头 内停 留时间短 ,药液不 发生凝 固而提高一
颗粒大 ,极微溶于水Ⅲ,按常规注射 ,往往易堵塞针头 ,且疼痛剧 坐 位 式 、卧 位 式 注 射 进 行 比较 ,结 果 坐 位 式 注 射 成 功 率 比 卧位
烈 ,增 加患者的痛苦 和护 理人员 的工作量 ,同时还 会 出现 用药 式 高 。卧 位 时 垂 直 推 注 药 液 ,受 重 力 作 用 ,注射 器 乳 头 端 的药
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的改进及其护理

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的改进及其护理发表时间:2016-03-04T15:45:48.9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袁凤琴[导读] 长沙市中心医院通过改进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可明显提高肌注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的肌注改进方法,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自身对照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改进肌注法)与对照组(12例,常规肌注法),观察两组注射效果。
结果实验组肌注成功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的50%,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15例(50%)诉中度疼痛,但可忍受,另50%诉轻微疼痛,而对照组中9例(75%)诉重度疼痛,难以忍受,1例(8.33%)诱发疼痛性休克,两组患者肌注后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通过改进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可明显提高肌注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肌肉注射;堵塞;疼痛空气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是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溶解后成混悬状,它的水悬剂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主要用于早期梅毒和类风湿的治疗[1]。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苄星青霉素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需更换针头进行二次注射,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浪费注射材料,浪费人力资源。
对此我科对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仅避免针头堵塞,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节约材料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我院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42例,男性28例,女性 14 例,年龄18~65岁。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其中,30例参加新注射程序(实验组),其余12例参加常规注射程序(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作者:郭莉莉夏春香王效梅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肌注卞星青霉素在新生儿梅毒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8月按住院号奇、偶数将80例梅毒产妇的新生儿需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分为对照组40例和改良组40例,对照组用灭菌用水稀释卞星青霉素后注射,改良组用灭菌用水稀释卞星青霉素排气后抽取利多卡因注射,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时新生儿的哭闹声。
结果改良组注射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哭喊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关键词:肌肉注射;卞星青霉素;新生儿梅毒;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新生儿梅毒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一般认为感染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郎罕氏细胞层逐渐退化萎缩,失去阻断作用,胎儿开始容易被感染。
若母亲已经在分娩前4w得到恰当治疗且无梅毒复发及再感染证据,新生儿梅毒抗体滴度不超过妈妈低度的4倍,可选取卞星青霉素预防性治疗。
卞星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1],以其价格低、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主要用于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
为了能够达到其缓释效果,对药物的稳定产生有利作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进行一定的延长,往往会在药物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缓释剂以及混悬剂,但是混悬剂的表面自由能非常大,并且具有自发聚集趋向以及增长的趋向,因此非常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沉降,并且聚集在一起而不能分散开来,从而造成针头堵塞,引起注射失败。
另外注射时由于针头堵塞需大力推注,易使注射器与针头脱开,导致药液浪费,护士与患者心理压力增大。
为了解决卞星青霉素注射时的针头堵塞及疼痛问题,有效减轻肌内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疗效,我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8月尝试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对比注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对新生儿梅毒预防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0例新生儿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3d。
改良法注射苄星青霉素50例效果观察

12 方法 .
两组均 由专人操作 , 以避 免技术性误 差。① 实验
组: 用改 良方法注射 。将 苄星青 霉素 粉剂稍 加振荡 松散 开 以 利溶解 , 用一 次性 的 5 m 、 l7号针头注射 器抽取 2 %盐 酸利多 卡 因注射液 3 0~35 ml2 m/ ) 将针 头插入 苄星青霉 素 . . ( l支 , 瓶内以旋转方式注 入。将苄 星青霉 素瓶上 下颠倒 数次 , 剧 勿 烈振荡 , 充分摇匀。指导患者取坐位 , 选择注射部位 , 0 5 用 . %
射成 功。而传统法采用“ 二快一慢 ” , 法 抽药液后 消毒 , 增加 了
药液的暴露及在针头 中的停 留时间 , 易致 针头堵塞 而导致 一 次注射失败 J 。
安尔碘消毒 皮肤 。用注射 器抽 吸全部药 液 , 针内留约 0 2 m 空气 J . l 。自瓶 内抽 出针头 , 立即抽 取 2 %利多卡 因 0 5~10 m , 尖 向下 直立 , . . l针 使注射器 内 02 m 空气漂浮 向上处于针管 内末端 , . l 针头与皮 肤呈 9 。 0 快速深肌层进针 , 回血后 , 抽 快速均匀用力推注完毕 , 快速拔针 。嘱患者休息 , 观察 3 方可离去 。注射 环节 中, 0s 做 到“ 一深三快一均 匀 ” 关 键所 在 , 一 深”即进针 要 达深 肌 是 “
齐鲁 护理 杂 志 2 1 0 0年第 1 6卷第 2 8期
・
基础护理 ・
改 良法 注 射 苄 星青 霉 素 5 O例 效 果 观 察
詹登钰
( 江都 市人 民 医院
江苏 江都 2 5 0 ) 2 2 0
2 结 果
注射用苄星青霉 素为 青霉 素二苄基 乙胺 盐与适 量 的缓 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混悬剂具有很 大的表面 自由能 , 自发聚集趋 向和增长趋 向, 有 发生沉降后 聚集而不能 分散… 。若按 教科 书讲解 的肌 内注 射方 法 ( 传统 法 ) 注射 苄
改良注射法预防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时针头堵塞效果观察

2 结果
观 察 组 针 头 堵 塞 2例 ( 5 . 0 %) ,发 生 严 重 疼 痛 1 0例
( 2 5 . 0 %) ;对照组针 头堵塞 l 7例 ( 4 2 . 5 %) , 严重疼痛 2 5 例 ( 6 2 . 5 %) 。两组针头堵塞率 及严重疼痛发 生率 比较差异
塞 率 及 严 重 疼 痛 发 生 率 都 有 明 显 降 低 ,减 少 了 患 者 重 复
理 盐水 l ml 。这时针头上 的苄 星青 霉素 浓度正处于 极低 的 状态 ,将针头朝上 ,尽量减少震动 ,消毒好注射部位后 ,快
速 进 针 ,回 抽 无 回血 后 快 速 推 注 药 液 。对 照 组 按 注 射 技 术 操作规 范进 行注射 。
( 1 2 0万 u/ 瓶) 用0 . 9 % 氯化钠 注射液 ( 生理 盐水 )4 . 0 ml 溶 解 ,在 振荡器 上振 荡 3~5 mi n后 ,用 5 ml 注 射器 抽吸
所 需 药 量 。将 7号 针 头 更 换 成 9号 针 头 ,排 气 后 再 抽 吸 生
在 重力 的作 用下 发 生沉 降 后 聚结 而 不能 分散 ,注射 时 会 产 生 针 头堵 塞 现 象 。 本文 结 果 显 示 ,应 用 改 良注 射 法 ( 观察 组 )针 头堵
注射 的痛苦 ,也减 轻 了护 士 注射 前 的心理 压 力 。改 良注
射 法 是 先 将 药 液 在 振 荡 器 上 完 全 溶 解 ,振 荡 器 的 震 动 使 苄 星 青 霉 素 中 的 表 面 自 由 能 无 法 聚 集 。抽 吸 所 需 药 量 后 ,
1 . 3 评价指 标 针头堵 塞发生率 及患 者 的严 重疼 痛反应
中 国乡 医药 杂 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苄星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性大,极难溶于水,配制后为白色混悬液体,注射时患者痛感明显,且注射部位易形成硬结,临床注射苄星青霉素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操作程序经常会发生稀释后的混浊状药液堵塞针头或药液絮凝而不易注人肌内层的问题,常因阻力大发生阻塞,不能一次性注射成功。
现在注射时在空针内预留一定的空气,再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不易发生阻塞,常能一次性注射成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此19例患者均选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支)为治疗药物,19例患者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
1.2方法
1.2.1将2010年6月~2011年7月的9例梅毒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8月~2013年10月的10例梅毒患者为实验组。
对照组抽取4 mL生理盐水后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充分摇匀后,用空针抽吸完药液,排进空针内的空气后,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臀大肌、臀中肌进行注射。
实验组用空针抽吸完药液后,预留约0.2 mL的空气,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臀大肌、臀中肌进行注射,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的护士均工作3年以上。
1.2.2所有患者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5 mL空针为注射器。
1.3判定标准以患者自注射开始至注射结束的30 min为宜,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结果
使用改良后的方法后,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注射成功,注射成功率为100%,见表1、表2。
3讨论
3.1在空针内预留0.2 mL的空气,快速进针,快速推注,使针头内保持无静止状态的药液残留,减少药液在针头内的聚集,易于一次性注射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3.2改良后的方法可以避免药液在注射器中过于停留而发生沉淀,从而造成
针头堵塞,也可避免使用过大的针头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3护士对药物的不了解,操作不熟练,易发生堵塞,需重新注射,①造成了药液的浪费,肌注的剂量不准确,②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感,加重疼痛感。
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后,均一次性注射成功。
3.4梅毒患者心理压力大,一次肌注的不成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害怕再次注射,从而加重疼痛感。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5有文献报道,将苄星青霉素的溶媒用利多卡因代替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常规消毒皮肤,快速进针,快速推注,可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感。
改良后的方法易于掌握,方便安全,提高了苄星青霉素一次性肌注的成功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減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小燕.苄星青霉素2种肌注方法对防止针头堵塞情况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504-505.
[2]林卓英,陈丽珍,邵战琴.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2181.
[3]崔红叶,席宁娜,杜艳芳,等.提高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成功率及减轻疼痛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5,(04).
[4]G emmill R,Sun V,Frrell B,et al.Going with the flow quality-of-Life outcomes of cancer survivors urinary diversion[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1):65-72.
[5]王春荣.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J].现代护理,2006,12(12):201-203.
[6]黄美笑.提高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3(2):88-90.
[7]葛艳.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新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4(11):102-103.
[8]曹娅红.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5(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