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h264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h264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h264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h264 ,mpeg4 ,aac 等所有音视频格式

编解码学习笔记(一):基本概念

媒体业务是网络的主要业务之间。尤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在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中,媒体业务份量极重,其中媒体的编解码服务涉及需求分析、应用开发、释放license收费等等。最近因为项目的关系,需要理清媒体的codec,比较搞的是,在豆丁网上看运营商的规范标准,同一运营商同样的业务在不同文档中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要求就我看来应当是历史的延续,也就是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所以豆丁上看不出所以然,从wiki上查。中文的wiki信息量有限,很短,而wiki的英文内容内多,删减版也减肥得太过。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山寨的中文wiki,长得很像,红色的,叫―天下维客‖。wiki的中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阅读后建议再阅读英文。

我对媒体codec做了一些整理和总结,资料来源于wiki,小部分来源于网络博客的收集。网友资料我们将给出来源。如果资料已经转手几趟就没办法,雁过留声,我们只能给出某个轨迹。

基本概念

编解码

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码(通常是为了传输、存储或者加密)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码流的操作,也包括为了观察或者处理从这个编码流中恢复适合观察或操作的形式的操作。编解码器经常用在视频会议和流媒体等应用中。

容器

很多多媒体数据流需要同时包含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时通常会加入一些用于音频和视频数据同步的元数据,例如字幕。这三种数据流可能会被不同的程序,进程或者硬件处理,但是当它们传输或者存储的时候,这三种数据通常是被封装在一起的。通常这种封装是通过视频文件格式来实现的,例如常见的*.mpg, *.avi, *.mov, *.mp4, *.rm, *.ogg or *.tta. 这些格式中有些只能使用某些编解码器,而更多可以以容器的方式使用各种编解码器。

FourCC全称Four-Character Codes,是由4个字符(4 bytes)组成,是一种独立标示视频数据流格式的四字节,在wav、a vi档案之中会有一段FourCC来描述这个AVI档案,是利用何种codec来编码的。因此wav、avi大量存在等于―IDP3‖的FourCC。

视频是现在电脑中多媒体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适应储存视频的需要,人们设定了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来把视频和音频放在一个文件中,以方便同时回放。视频档实际上都是一个容器里面包裹着不同的轨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关系到视频档的可扩展性。

参数介绍

采样率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叫作采样周期或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不要将采样率与比特率(bit rate,亦称―位速率‖)相混淆。

采样定理表明采样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带宽的两倍,另外一种等同的说法是奈奎斯特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的带宽。如果信号的带宽是100Hz,那么为了避免混叠现象采样频率必须大于200Hz。换句话说就是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信号中最大频率分量频率的两倍,否则就不能从信号采样中恢复原始信号。

对于语音采样:

?8,000 Hz - 电话所用采样率, 对于人的说话已经足够

?11,025 Hz

?22,050 Hz - 无线电广播所用采样率

?32,000 Hz - miniDV 数码视频camcorder、DAT (LP mode)所用采样率

?44,100 Hz - 音频CD, 也常用于MPEG-1 音频(VCD, SVCD, MP3)所用采样率

?47,250 Hz - Nippon Columbia (Denon)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商用PCM 录音机所用采样率

?48,000 Hz - miniDV、数字电视、DVD、DAT、电影和专业音频所用的数字声音所用采样率

?50,000 Hz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现的3M 和Soundstream 开发的第一款商用数字录音机所用采样率

?50,400 Hz - 三菱X-80 数字录音机所用所用采样率

?96,000 或者192,000 Hz - DVD-Audio、一些LPCM DVD 音轨、Blu-ray Disc(蓝光盘)音轨、和HD-DVD (高清晰度DVD)音轨所用所用采样率

? 2.8224 MHz - SACD、索尼和飞利浦联合开发的称为Direct Stream Digital 的1 位sigma-delta modulatio n 过程所用采样率。

在模拟视频中,采样率定义为帧频和场频,而不是概念上的像素时钟。图像采样频率是传感器积分周期的循环速度。由于积分周期远远小于重复所需时间,采样频率可能与采样时间的倒数不同。

?50 Hz - PAL 视频

?60 / 1.001 Hz - NTSC 视频

当模拟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的时候,出现另外一种不同的采样过程,这次是使用像素频率。一些常见的像素采样率有:

?13.5 MHz - CCIR 601、D1 video

分辨率

分辨率,泛指量测或显示系统对细节的分辨能力。此概念可以用时间、空间等领域的量测。日常用语中之分辨率多用于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代表图像品质越好,越能表现出更多的细节。但相对的,因为纪录的信息越多,文件也就会越大。目前个人电脑里的图像,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调整图像的大小、编修照片等。例如photoshop,或是photoimpact等软件。

图像分辨率:

用以描述图像细节分辨能力,同样适用于数字图像、胶卷图像、及其他类型图像。常用'线每毫米'、'线每英吋'等来衡量。通常,―分辨率‖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时表示成―每英吋像素‖ (pixels per inch,ppi)以及图形的长度和宽度。比如72ppi,和8x6英吋。

视频分辨率:

各种电视规格分辨率比较视频的画面大小称为―分辨率‖。数位视频以像素为度量单位,而类比视频以水平扫瞄线数量为度量单位。标清电视频号分辨率为720/704/640x480i60(NTSC)或768/720x576i50(PAL/SECAM)。新的高清电视(HDTV)分辨率可达1 920x1080p60,即每条水平扫瞄线有1920个像素,每个画面有1080条扫瞄线,以每秒钟60张画面的速度播放。

画面更新率fps

Frame rate中文常译为―画面更新率‖或―帧率‖,是指视频格式每秒钟播放的静态画面数量。典型的画面更新率由早期的每秒6或8张(frame persecond,简称fps),至现今的每秒120张不等。PAL (欧洲,亚洲,澳洲等地的电视广播格式) 与SECAM (法国,俄国,部分非洲等地的电视广播格式) 规定其更新率为25fps,而NTSC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电视广播格式) 则规定其更新率为29.97 fps。电影胶卷则是以稍慢的24fps在拍摄,这使得各国电视广播在播映电影时需要一些复杂的转换手续(参考Telecine转换)。要达成最基本的视觉暂留效果大约需要10fps的速度。

压缩方法

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在视频压缩中有损(Lossy )和无损(Lossless)的概念与静态图像中基本类似。无损压缩也即压缩前和解压缩后的数据完全一致。多数的无损压缩都采用RLE行程编码算法。有损压缩意味着解压缩后的数据与压缩前的数据不一致。在压缩的过程中要丢失一些人眼和人耳所不敏感的图像或音频信息,而且丢失的信息不可恢复。几乎所有高压缩的算法都采用有损压缩,这样才能达到低数据率的目标。丢失的数据率与压缩比有关,压缩比越小,丢失的数据越多,解压缩后的效果一般越差。此外,某些有损压缩算法采用多次重复压缩的方式,这样还会引起额外的数据丢失。

?无损格式,例如WAV,PCM,TTA,FLAC,AU,APE,TAK,WavPack(WV)

?有损格式,例如MP3,Windows Media Audio(WMA),Ogg Vorbis(OGG),AAC

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

帧内(Intraframe)压缩也称为空间压缩(Spatial compression)。当压缩一帧图像时,仅考虑本帧的数据而不考虑相邻帧之间的冗余信息,这实际上与静态图像压缩类似。帧内一般采用有损压缩算法,由于帧内压缩时各个帧之间没有相互关系,所以压缩后的视频数据仍可以以帧为单位进行编辑。帧内压缩一般达不到很高的压缩。

采用帧间(Interframe)压缩是基于许多视频或动画的连续前后两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或者说前后两帧信息变化很小的特点。也即连续的视频其相邻帧之间具有冗余信息,根据这一特性,压缩相邻帧之间的冗余量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量,减小压缩比。帧间压缩也称为时间压缩(Temporalcompression),它通过比较时间轴上不同帧之间的数据进行压缩。帧间压缩一般是无损的。帧差值(F rame differencing)算法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压缩法,它通过比较本帧与相邻帧之间的差异,仅记录本帧与其相邻帧的差值,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

对称编码和不对称编码

对称性(symmetric)是压缩编码的一个关键特征。对称意味着压缩和解压缩占用相同的计算处理能力和时间,对称算法适合于实时压缩和传送视频,如视频会议应用就以采用对称的压缩编码算法为好。而在电子出版和其它多媒体应用中,一般是把视频预先压缩处理好,尔后再播放,因此可以采用不对称(asymmetric)编码。不对称或非对称意味着压缩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处理能力和时间,而解

压缩时则能较好地实时回放,也即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一般地说,压缩一段视频的时间比回放(解压缩)该视频的时间要多得多。例如,压缩一段三分钟的视频片断可能需要10多分钟的时间,而该片断实时回放时间只有三分钟。

除wiki外的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763874.html,/csyy/Using/200411/3142.html

编解码学习笔记(二):codec类型

资料(港台将information翻译为资料)压缩是透过去除资料中的冗余资讯而达成。就视讯资料而言,资料中的冗余资讯可以分成四类:

时间上的冗余资讯(temporal redundancy)

在视讯资料中,相邻的帧(frame)与帧之间通常有很强的关连性,这样的关连性即为时间上的冗余资讯。这即是上一次学习中的帧间压缩。

空间上的冗余资讯(spatial redundancy)

在同一张帧之中,相邻的像素之间通常有很强的关连性,这样的关连性即为空间上的冗余资讯。这即是上一次学习中的帧内压缩。

统计上的冗余资讯(statistical redundancy)

统计上的冗余资讯指的是欲编码的符号(symbol)的机率分布是不均匀(non-uniform)的。

感知上的冗余资讯(perceptual redundancy)

感知上的冗余资讯是指在人在观看视讯时,人眼无法察觉的资讯。

视讯压缩(英文:Video compression)是指运用资料压缩技术将数位视讯资料中的冗余资讯去除,降低表示原始视讯所需的资料量,以便视讯资料的传输与储存。实际上,原始视讯资料的资料量往往过大,例如未经压缩的电视品质视讯资料的位元率高达216Mb ps,绝大多数的应用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资料量,因此视讯压缩是必要的。目前最新的视讯编码标准为ITU-T视讯编码专家组(VCE G)和ISO/IEC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组成的联合视讯组(JVT,Joint Video Team)所提出的H.264/AVC。

一个典型的视讯编码器:在进行当前信号编码时,编码器首先会产生对当前信号做预测的信号,称作预测信号(predicted signa l),预测的方式可以是时间上的预测(interprediction),亦即使用先前帧的信号做预测,或是空间上的预测(intra prediction),亦即使用同一张帧之中相邻像素的信号做预测。得到预测信号后,编码器会将当前信号与预测信号相减得到残余信号(residual signal),并只对残余信号进行编码,如此一来,可以去除一部份时间上或是空间上的冗余资讯。接着,编码器并不会直接对残余信号进行编码,而是先将残余信号经过变换(通常为离散余弦变换)然后量化以进一步去除空间上和感知上的冗余资讯。量化后得到的量化系数会再透过熵编码,去除统计上的冗余资讯。

常见的编解码见下表,在以后会分类论述:

上面的表格,查看某个具体的codec,可以在中文的wiki中查找,但是英文的wiki咨询更为丰富,见下表

编解码学习笔记(三):Mpeg系列——Mpeg 1和Mpeg 2

MPEG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简称。这个名字本来的含义是指一个研究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的小组。现在我们所说的MPEG泛指又该小组制定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该小组于1988年组成,至今已经制定了MPEG-1、MPEG-2、MPEG-3、MPEG-4、MPEG-7等多个标准,MPEG-21正在制定中。

MPEG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并正在制定以下和视频相关的标准:

?MPEG-1:第一个官方的视訊音訊压缩标准,随后在Video CD中被采用,其中的音訊压缩的第三级(MPEG-1 Layer 3)简称MP3,成为比较流行的音訊压缩格式。

?MPEG-2:广播质量的视訊、音訊和传输协议。被用于無線數位電視-ATSC、DVB以及ISDB、数字卫星电视(例如Dire cTV)、数字有线电视信号,以及DVD视频光盘技术中。

?MPEG-3:原本目标是为高解析度电视(HDTV)设计,随后發現MPEG-2已足夠HDTV應用,故MPEG-3的研發便中止。?MPEG- 4:2003 年发布的视訊压缩标准,主要是扩展MPEG-1、MPEG-2等標準以支援視訊/音訊物件(video/audio "objects")的編碼、3D內容、低位元率編碼(low bitrate encoding)和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其中第10部分由ISO/IEC和ITU-T联合发布,称为H.264/MPEG-4 Part 10。参见H.264。

?MPEG-7:MPEG-7并不是一个视訊压缩标准,它是一个多媒体内容的描述标准。

?MPEG-21:MPEG-21是一个正在制定中的标准,它的目标是为未来多媒体的应用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

媒体codec在于MPEG-1,MPEG-2,MPEG-4,如上图所示。

图中名称解释:在图中DVD地球人都知道,何为DVB?

DVB:数字视频广播(DVB, 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是由―DVB Project‖维护的一系列为国际所承认的数字电视公开标准。DVB系统传输方式有如下几种:

·卫星电视(DVB-S 及DVB-S2)

·有线电视(DVB-C)

·无线电视(DVB-T)

·手持地面无线(DVB-H)

这些标准定义了传输系统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设备通过同步并行接口(synchronous parallel interface, SPI),同步串行接口(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SSI),或异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serial interface, ASI)与物理层交互。数据以MPEG -2传输流的方式传输,并要求符合更严格的限制(DVB-MPEG)。对移动终端即时压缩传输数据的标准(DVB- H)目前正处于测试之中。

这些传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调制方式,因为不同它们应用的频率带宽的要求不同。利用高频载波的DVB-S使用QPSK调制方式,利用低频载波的DVB-C使用QAM-64 调制方式,而利用VHF 及UHF载波的DVB-T使用COFDM调制方式。

除音频与视频传输外,DVB也定义了带回传信道(DVB-RC)的数据通信标准(DVB-DATA)。

DVB的codec,视频为:MPEG-2,MPEG-4 AVC;音频为:MP3,AC-3,AAC,HE-AAC。

MPEG-1

MPEG-1作为ISO/IEC11172正式发布。

MPEG-1较早的视频编码,质量比较差,主要用于CD-ROM 存储视频,国内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VCD(Video CD),他的视频编码就是采用MPEG-1。它是为CD光盘介质定制的视频和音频压缩格式。一张70分钟的CD光盘传输速率大约在1.4Mbps。而MPEG-1采用了块方式的运动补偿、离散余弦变换(DCT)、量化等技术,并为1.2Mbps传输速率进行了优化。MPEG-1 随后被Vid eo CD采用作为内核技术。MPEG-1的输出质量大约和传统录像机VCR,信号质量相当,这也许是Video CD在发达国家未获成功的原因。

MPEG-1音频分三层,就是MPEG-1 Layer I, II, III,其中第三层协议也就是MPEG- 1 Layer 3,简称MP3。MP3目前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音频压缩技术。

MPEG-1有下面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Part 1):系统;

?第二部分(Part 2):视频;

?第三部分(Part 3):音频;定义level1,level2,level3,并在MPEG-2中定义了扩展。

?第四部分(Part 4):一次性测试;

?第五部分(Part 5):参考软件;

MPEG-1的缺点:

?1个音频压缩系统限于两个通道(立体声)

?没有为隔行扫描视频提供标准化支持,且压缩率差

?只有一个标准化的―profile‖ (约束参数比特流),不适应更高分辨率的视频。MPEG - 1可以支持4k的视频,但难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视频编码并且标识硬件的支持能力。

?支持只有一个颜色空间,4:2:0。

MPEG-2

MPEG-2内容介绍

MPEG-2作为ISO/IEC 13818正式发布,通常用来为广播信号提供视频和音频编码,包括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MPEG-2经过少量修改后,也成为DVD产品的内核技术。

MPEG-2有11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Part 1):系统-描述视频和音频的同步和多路技术

正式名称是ISO/IEC 13818-1或ITU-T中的H.222.0

MPEG-2的系统描述部分(第1部分)定义了传输流,它用来一套在非可靠介质上传输数字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机制,主要用在广播电视领域。

定义了两个不同但相关的容器格式,MPEG transport stream和MPEG program stream,也就是图中的TS和PS。MPEG传输流(TS)为携带可损数字视频和音频,媒体流的开始和结束可以不标识出来,就像广播或者磁带,其中的例子包括ATSC,DVB,S BTVD 和HDV。MPEG-2系统还定义了MPEG节目流(PS),它为以文件为基础的媒体设计一个容器格式,用于硬盘驱动器,光盘和闪存。

MPEG-2 PS(节目流)是为在存储介质保存视频信息而开发的。MPEG-2 TS(传输流)是为在网络传输视频信息而开发的。目前,MPEG-2 TS最广泛地应用是DVB系统。TS流与PS流的区别在于TS流的包结构是固定度的,而PS流的包结构是可变长度。PS包与TS包在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导致了它们对传输误码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因而应用的环境也有所不同。TS码流由于采用了固定长度的包结构,当传输误码破坏了某一TS包的同步信息时,接收机可在固定的位置检测它后面包中的同步信息,从而恢复同步,避免了信息丢失。而PS包由于长度是变化的,一旦某一PS包的同步信息丢失,接收机无法确定下一包的同步位置,就会造成失步,导致严重的信息丢失。因此,在信道环境较为恶劣,传输误码较高时,一般采用TS码流;而在信道环境较好,传输误码较低时,一般采用PS码流由于TS码流具有较强的抵抗传输误码的能力,因此目前在传输媒体中进行传输的MPEG-2码流基本上都采用了TS码流的包格。

第二部(Part 2):视频-视频压缩

正式名称是ISO/IEC 13818-2或ITU-T H.262。

提供隔行扫描和非隔行扫描视频信号的压缩编解码器。

MPEG-2的第二部分即视频部分和MPEG-1类似,但是它提供对隔行扫描视频显示模式的支持(隔行扫描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领域)。MPEG-2视频并没有对低位速率(小于1Mbps)进行优化,在3Mbit/s及以上位速率情况下,MPEG-2明显优于MPEG-1。MPEG-2向后兼容,也即是说,所有符合标准的MPEG-2解码器也能够正常播放MPEG-1视频流。

MPEG-2技术也应用在了HDTV传输系统中。MPEG-2 不光运用于DVD-Video ,现在大部分HDTV(高清电视)也采用MP EG-2 编码,分辨率达到了1920x1080。由于MPEG-2 的普及,本来为HDTV 准备的MPEG-3 最终宣告放弃。

MPEG-2视频通常包含多个GOP(GroupOf Pictures),每一个GOP包含多个帧(frame)。帧的帧类(frame type)通常包括I-帧(I-frame)、P-帧(P-frame)和B-帧(B-frame)。其中I-帧采用帧内编码,P-帧采用前向估计,B- 帧采用双向估计。一般来说输入视频格式是25(CCIR标准)或者29.97(FCC)帧/秒。

MPEG-2支持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在逐行扫描模式下,编码的基本单元是帧。在隔行扫描模式下,基本编码可以是帧,也可以是场(field)。

原始输入图像首先被转换到YCbCr颜色空间。其中Y是亮度,Cb和Cr是两个色度通道。Cb指蓝色色度,Cr指红色色度。对于每一通道,首先采用块分区,然后形成―宏块‖(macroblocks),宏块构成了编码的基本单元。每一个宏块再分区成8x8的小块。色度通道分区成小块的数目取决于初始参数设置。例如,在常用的4:2:0格式下,每个色度宏块只采样出一个小块,所以三个通道宏块能够分区成的小块数目是4+1+1=6个。

对于I-帧,整幅图像直接进入编码过程。对于P-帧和B-帧,首先做运动补偿。通常来说,由于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宏块可以在前帧和后帧中对应相近的位置找到相似的区域匹配的比较好,这个偏移量作为运动向量被记录下来,运动估计重构的区域的误差被送到编码器中编码。

对于每一个8×8小块,离散余弦变换把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域。得到的变换系数被量化并重新组织排列顺序,从而增加长零的可能性。之后做游程编码(run-length code)。最后作哈夫曼编码(Huffman Encoding)。

I帧编码是为了减少空间域冗余,P帧和B帧是为了减少时间域冗余。

GOP是由固定模式的一系列I帧、P帧、B帧组成。常用的结构由15个帧组成,具有以下形式IBBPBBPBBPBBPBB。GOP中各个帧的比例的选取和带宽、图像的质量要求有一定关系。例如因为B帧的压缩时间可能是I帧的三倍,所以对于计算能力不强的某些实时系统,可能需要减少B帧的比例。

MPEG-2输出的比特流可以是匀速或者变速的。最大比特率,例如在DVD应用上,可达10.4 Mbit/s。如果要使用固定比特率,量化尺度就需要不断的调节以产生匀速的比特流。但是,提高量化尺度可能带来可视的失真效果。比如马赛克现象。

第三部(Part 3):音频-音频压缩

MPEG-2的第三部分定义了音频压缩标准。MPEG-2 BC(Backwards compatible),后向兼容MPEG-1音频。该部分改进了M PEG-1的音频压缩,支持两通道以上的音频,可高达5.1多声道。MPEG-2音频压缩部分也保持了向后兼容的特点(也称为MPEG - 2 BC),允许的MPEG - 1音频解码器解码两个主立体声组件。还定义音频MPEG-1 Layer I,II ,III额外的比特率和采样频率。

例如mp2,是MPEG-1 Audio level 2,标准有:ISO/IEC 11172-3, ISO/IEC 13818-3。MPEG-1Layer II 定义在ISO/I EC 11172-3,也就是MPEG-1的第三部分,在ISO/IEC 13818-3,也就是MPEG-2的第3部分定义扩展。

第四部(Part 4):测试规范

描述测试程序。

第五部(Part 5):仿真软件

描述软件仿真系统。

第六部(Part 6):DSM-CC(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and Control)扩展

描述DSM-CC(数字存储媒体命令及控制)扩展。

第七部(Part 7):Advanced Audio Coding (AAC)

MPEG-2的第七部分定义了不能向后兼容的音频压缩(也成为MPEG-2 NBC)。也成为MPEG-2 NBC(not-backwards comp atible MPEG-1Audio)。该部分提供了更强的音频功能。通常我们所说的MPEG-2 AAC指的就是这一部分。AAC即Advanced Au dio Coding。AAC是比以前的MPEG音频标准的效率,并在某个程度上没有它的前任MPEG-1 Layer3(MP3)复杂,它没有复杂的混合滤波器(hybrid filter bank)。它支持从1到48个通道,采样率从8-96千赫,多渠道,多语种和多节目(multiprogram)能力。AAC也在MPEG-4标准的第3部分描述。

第八部(Part 8):

已取消。

第九部(Part 9):实时接口扩展

实时接口扩展。

第十部(Part 10):DSM-CC一致性扩展

DSM-CC一致性扩展。

第十一部(Part 11):IP

知识产权管理(IPMP)。XML定义在ISO/IEC23001-3。MPEG-2内核技术大约涉及640个专利,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20间公司和一间大学。

MPEG- 2音频

MPEG-2提供新的音频编码方式。在第3部分和第7部分介绍。

第三部分

MPEG-2 BC (backward compatible with MPEG-1 audio formats),使用一半的取样速率处理低位速率的音频,(MPEG-1 Layer 1/2/3 LSF),多通道编码达到5.1个通道。

第七部分

MPEG-2 NBC (Non-Backward Compatible),提供MPEG-2AAC,且不能向后兼容,多通道编码达到48个通道。

MPEG- 2 profile和level

MPEG-2提供广泛的应用,对于大部分的应用,即不现实的也过于昂贵,去支持整个标准,通常只支持子集,因此标准定义了p rofile和level来表示这些子集。profile定义特性相关,例如压缩算法,色度格式等。level定义性能相关,例如最大比特率,最大帧大小等。一个应用程序应当通过profile和level来表示他的能力。profile和level的组合构成MPEG-2视频编码标准在某种特定应用下的子集。对某一输入格式的图像,采用特定集合的压缩编码工具,产生规定速率范围内的编码码流。例如一台DVD播放机可以说,它支持最多的主要profile和主要level(通常写为MP@ML)。

MPEG-2主要的profile:

MPEG-2主要的level:

组合例子

MPEG- 2在DVD上的应用

DVD中采用了MPEG-2标准并引入如下技术参数限制:

* 分辨率

o 720 x 480, 704 x 480, 352 x 480, 352 x 240 像素(NTSC制式)

o 720 x 576, 704 x 576, 352 x 576, 352 x 288 像素(PAL制式)

* 纵横比

o 4:3

o 16:9

* 帧率(帧播放速度)

o 59.94 场/秒,23.976帧/秒,29.97帧/秒(NTSC)

o 50 场/秒,25帧/秒(PAL)

* 视频+音频比特率

o 平均最大缓冲区9.8 Mbit/s

o 峰值15 Mbit/s

o 最小值300 Kbit/s

* YUV 4:2:0

* 字幕支持

* 内嵌字幕支持(NTSC only)

* 音频

o LPCM编码:48kHz或96kHz;16或24-bit;最多可达6声道

o MPEG Layer 2 (MP2):48 kHz,可达5.1声道

o 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DD,也称为AC-3):48 kHz,32-448kbit/s,可达5.1声道o 数字家庭影院系统-Digital Theater Systems (DTS):754 kbit/s或1510 kbit/s

o NTSC制式DVD必须包含至少一道LPCM或Dolby Digital

o PAL制式DVD必须包含至少一道MPEG Layer 2、LPCM或者Dolby Digital

* GOP结构

o 必须为GOP提供串行的头信息

o GOP最大可含帧数目:18 (NTSC) / 15 (PAL)

MPEG- 2在DVB上的应用

DVB-MPEG相关技术参数:

* 必须符合以下一种分辨率:

o 720 ×48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640 ×48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544 ×48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480 ×48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352 ×48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352 ×240 像素,24/1.001,24,30/1.001或30帧/秒

o 720 ×576 像素,25帧/秒

o 544 ×576 像素,25帧/秒

o 480 ×576 像素,25帧/秒

o 352 ×576 像素,25帧/秒

o 352 ×288 像素,25帧/秒

MPEG- 2和NTSC

必须符合以下一种分辨率:

o 1920 ×1080 像素,最多60帧/秒(1080i)

o 1280 ×720 像素,最多60帧/秒(720p)

o 720 ×576 像素,最多50帧/秒,25帧/秒(576i,576p)

o 720 ×480 像素,最多60帧/秒,30帧/秒(480i,480p)

o 640 ×480 像素,最多60帧/秒

注:1080i按1920×1088像素编码,但是最后8行在显示时抛弃。

对YCbCr的补充资料

YCbCr不是一种绝对色彩空间,是YUV压缩和偏移的版本。右图为UV色版。

Y(Luma,Luminance)视讯,也就是灰阶值。UV 视作表示彩度的C(Chrominance或Chroma)。主要的采样(subsample)格式有YCbCr 4:2:0、YCbCr 4:2:2、YCbCr 4:1:1和YCbCr 4:4:4。YUV的表示法称为A:B:C 表示法:

* 4:4:4 表示完全取样。

* 4:2:2 表示2:1 的水平取样,没有垂直下采样。

* 4:2:0 表示2:1 的水平取样,2:1 的垂直下采样。

* 4:1:1 表示4:1 的水平取样,没有垂直下采样。

最常用Y:UV记录的比重通常1:1 或2:1,DVD-Video 是以YUV 4:2:0 的方式记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I420,YUV4:2:0 并不是说只有U(即Cb), V(即Cr)一定为0,而是指U:V互相援引,时见时隐,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行,只有一个U或者V份量,如果一行是4:2:0的话,下一行就是4:0:2,再下一行是4:2:0...以此类推。

以上来自wiki资料的整理。

编解码学习笔记(四):Mpeg系列——Mpeg 4

在上次对MPEG-2的学习整理中,有一个疑惑,双声道理解,就是左右立体声,但是5.1声道是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杜比5.1声道的说法。―0.1‖声道具体指什么?今天去wiki查了一下,相关内容也整理入我们的学习笔记。本文档资料来源:

?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763874.html,/view/190268.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763874.html,/view/25047.htm

5.1声道

使用杜比数字技术下,最标准常用的是5.1声道设置,但杜比数字容许一系列不同声道的选择。全部可供选择的声道如下列所示:

?单声道(中央)

?双声道立体声(左、右),选择性地交叉应用杜比环回

?三声道立体声(左、中、右)

?双声道立体声加单环回(左、右、环回)

?三声道立体声加单环回(左、中、右、环回)

?四声道环回立体声(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五声道环回立体声(左前、中、右前、左后、右后)

以上所有这些设置可选择性地使用低频效果和杜比数字EX矩阵编码中加入附加后环绕声道。杜比编码技术是向下兼容的,很多杜比播放器/解码器均备有向下混音作用是发布不同声道至可供使用的扬声器。这包括一些功能例如声音数据通过前扬声器播放(如适用),和当中央扬声器不适用时发布中央频道至左或右扬声器。或当用户只有2.0喇叭时,杜比解码器能把多声道信号混音编码为 2.0立体声。

在5.1, 7.1 或其他等文字中,'.1'指的是低频LFE声道。

其实5.1声道就是使用5个喇叭和1个超低音扬声器来实现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播放方式,它是由杜比公司开发的,所以叫做―杜比5.1声道‖。在5.1声道系统里采用左(L)、中(C)、右(R)、左后(LS)、右后(RS)五个方向输出声音,使人产生犹如身临音乐厅的感觉。五个声道相互独立,其中―.1‖ 声道,则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超低音声道。正是因为前后左右都有喇叭,所以就会产生被音乐包围的真实感。如右图所示。

MPEG-4

总体介绍

MPEG-4是一套用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压缩编码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的―動態影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即MPEG)制定,第一版在1998年10月通過,第二版在1999年12月通過。MPEG-4格式的主要用途在於網上流媒体、光碟、語音傳送(視訊電話),以及電視廣播。MPEG-4作为ISO/IEC14496正式发布。ISO/IEC 14496-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 (AV对象编码)。

为了应对网络传输等环境,传统的MPEG-1/2 已经不能适应,所以促使了MPEG-4 的诞生。与MPEG-1和MPEG-2相比,M PEG-4的特点是其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MPEG-4是第一个使你由被动变为主动(不再只是观看,允许你加入其中,即有交互性)的动态图像标准,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综合性。从根源上说,MPEG-4试图将自然物体与人造物体相溶合(视觉效果意义上的)。MPEG-4的设计目标还有更广的适应性和更灵活的可扩展性。MPEG-4 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来满足在低带宽下传输较高视频质量的需求。DivX,XviD,MS MPEG4 都是采用的MPEG-4 视频编码,除了在DVDRip 上面的应用,3GPP现在也接纳了MPEG-4 作为视频编码方案。

最初MPEG-4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低比特率下的视频通信,但是作为一个多媒体的编码标准,它的范围最后得到了扩展。在技术方面MPEG-4允许不同的软件/硬件开发商创建多媒体对象来提供更好的适应性、灵活性,为数字电视,动态图像,互联网等业务提供更好的质量。

MPEG-4提供范围从每秒几k比特到每秒数十兆比特的,它具有下面功能:

?改善MPEG-2的编码效率

?MPEG-4基于更高的编码效率。同已有的或即将形成的其它标准相比,在相同的比特率下,它基于更高的视觉听觉质量,这就使得在低带宽的信道上传送视频、音频成为可能。同时MPEG-4还能对同时发生的数据流进行编码。一个场

景的多视角或多声道数据流可以高效、同步地合成为最终数据流。这可用于虚拟三维游戏、三维电影、飞行仿真练习等。?提供混合媒体数据(视频,音频,语音)的编码能力

?差错容忍使得内容稳定传输。

?当在传输有误码或丢包现象时,MPEG4受到的影响很小,并且能迅速恢复。

?提供受众视听场景的互动能力,MPEG-4终端用户提供不同的对象支持各种互动要求。

?MPEG-4提供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访问工具,如索引、超级链接、上传、下载、删除等。利用这些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数据库中有选择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与对象有关的内容,并提供了内容的操作和位流编辑功能,可应

用于交互式家庭购物,淡入淡出的数字化效果等。MPEG-4提供了高效的自然或合成的多媒体数据编码方法。它可以把自

然场景或对象组合起来成为合成的多媒体数据。

?MPEG-4对传输数据网是透明的,它可以兼容各种网络。

?MPEG-4提供了易出错环境的鲁棒性,来保证其在许多无线和有线网络以及存储介质中的应用,此外,MPEG-4还支持基于内容的的可分级性,即把内容、质量、复杂性分成许多小块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支持具有不同带宽,不

同存储容量的传输信道和接收端。

?这些特点无疑会加速多媒体应用的发展,从中受益的应用领域有:因特网多媒体应用;广播电视;交互式视频游戏;实时可视通信;交互式存储媒体应用;演播室技术及电视后期制作;采用面部动画技术的虚拟会议;多媒体邮件;移

动通信条件下的多媒体应用;远程视频监控;通过ATM网络等进行的远程数据库业务等。

MPEG-4视频编码核心思想

在MPEG-4制定之前,MPEG-1、MPEG-2、H.261、H.263都是采用第一代压缩编码技术,着眼于图像信号的统计特性来设计编码器,属于波形编码的范畴。第一代压缩编码方案把视频序列按时间先后分为一系列帧,每一帧图像又分成宏块以进行运动补偿和编码,这种编码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将图像固定地分成相同大小的块,在高压缩比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块效应,即马赛克效应;

?不能对图像内容进行访问、编辑和回放等操作;

?未充分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Human Visual System)的特性。

MPEG-4则代表了基于模型/对象的第二代压缩编码技术,它充分利用了人眼视觉特性,抓住了图像信息传输的本质,从轮廓、纹理思路出发,支持基于视觉内容的交互功能,这适应了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的访问、检索及操作的发展趋势。

AV对象(AVO,AudioVisual Object)是MPEG-4为支持基于内容编码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对象是指在一个场景中能够访问和操纵的实体,对象的划分可根据其独特的纹理、运动、形状、模型和高层语义为依据。在MPEG-4中所见的视音频已不再是过去MPEG-1、MPEG-2中图像帧的概念,而是一个个视听场景(AV场景),这些不同的AV场景由不同的AV对象组成。AV对象是听觉、视觉、或者视听内容的表示单元,其基本单位是原始AV对象,它可以是自然的或合成的声音、图像。始AV对象具有高效编码、高效存储与传输以及可交互操作的特性,它又可进一步组成复合AV对象。因此MPEG-4标准的基本内容就是对AV对象进行高效编码、组织、存储与传输。AV对象的提出,使多媒体通信具有高度交互及高效编码的能力,AV对象编码就是MPEG-4的核心编码技术。

MPEG-4实现基于内容交互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视频/图像分割成不同对象或者把运动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相应编码方法,以实现高效压缩。因此视频对象提取即视频对象分割,是MPEG-4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也是新一代视频编码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MPEG-4不仅可提供高压缩率,同时也可实现更好的多媒体内容互动性及全方位的存取性,它采用开放的编码系统,可随时加入新的编码算法模块,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现场配置解码器,以支持多种多媒体应用。

MPEG-4各部分

MPEG-4由一系列的子标准组成,被称为部,包括以下的部分。对于媒体编解码,重点关注Part2,Part 3, Part 10。

第一部(ISO/IEC 14496-1):系统

描述视訊和音訊的同步以及混合方式(Multiplexing,简写为MUX)。定义了MP4 容器格式, 支持类似DVD 菜单这样的直观和互动特性等。

第二部(ISO/IEC 14496-2):视频

定义了一个对各种视觉信息(包括视訊、静止纹理、计算机合成图形等等)的编解码器。对视訊部分来说,众多‖Profiles‖中很常用的一种是Advanced SimpleProfile (ASP),例如XviD编码就属于MPEG-4Part 2。包括3ivx, DivX4/Project Mayo, DivX 5, Envivio,ffmpeg/ffds, mpegable, Nero Digital, QuickTime, Sorenson, XviD 等常见的视频格式, 需要注意的是Divx 3.1 1, MS MPEG-4, RV9/10, VP6,WMV9 并不属于标准的MPEG-4 标准。

第三部(ISO/IEC 14496-3):音频

定义了一个对各种音訊信号进行编码的编解码器的集合。包括高级音訊编码(Advanced Audio Coding,缩写为AAC)的若干变形和其他一些音频/语音编码工具。即AAC 音频标准, 包括LCAAC, HE AAC 等, 支持 5.1 声道编码, 可以用更低的码率实现更好的效果(相对于MP3, OGG 等) 。

第四部(ISO/IEC 14496-4):一致性

定义了对本标准其他的部分进行一致性测试的程序。

第五部(ISO/IEC 14496-5):参考软件

提供了用于演示功能和说明本标准其他部分功能的软件。

第六部(ISO/IEC 14496-6):多媒体传输集成框架

即DMIF:De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Framework

第七部(ISO/IEC 14496-7):优化的参考软件

提供了对实现进行优化的例子(这裡的实现指的是第五部分)。

第八部(ISO/IEC 14496-8):在IP网络上传输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763874.html,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网易视频云是网易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多媒体处理集群和专业音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稳定流畅、低时延、高并发的视频直播、录制、存储、转码及点播等音视频的PaaS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娱乐秀场、在线金融等各行业及企业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开发即可打造在线音视频平台。现在,网易视频云总结网络上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 与画质、音质等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术语包括帧大小、帧速率、比特率及采样率等。 1、帧 一般来说,帧是影像常用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就是组成一段视频的一幅幅图片。电影的播放连续的帧播放所产生的,现在大多数视频也类似,下面说说帧速率和帧大小。 帧速率,有的转换器也叫帧率,或者是每秒帧数一类的,这可以理解为每一秒的播放中有多少张图片,一般来说,我们的眼睛在看到东西时,那些东西的影像会在眼睛中停留大约十六分之一秒,也就是视频中只要每秒超过15帧,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不断的,事实上早期的手绘动画就是每秒播放15张以上的图片做出来的。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视频中有较快的动作时,帧速率过小,动作的画面跳跃感就会很严重,有明显的失真感。因此帧速率最好在24帧及以上,这24帧是电影的帧速率。 帧大小,有的转换器也叫画面大小或屏幕大小等,是组成视频的每一帧的大小,直观表现为转换出来的视频的分辨率的大小。一般来说,软件都会预置几个分辨率,一般为320×240、480×320、640×360、800×480、960×540、1280×720及1920×1080等,当然很多转换器提供自定义选项,这里,不得改变视频长宽比例。一般根据所需要想要在什么设备上播放来选择分辨率,如果是转换到普通手机、PSP等设备上,视频分辨率选择与设备分辨率相同,否则某些设备可能会播放不流畅,设备分辨率的大小一般都可以在中关村在线上查到。 2、比特率 比特率,又叫码率或数据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视频数据量的大小,音视频中的比特率,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和画质就越好;音视频文件的体积就越大,对系统配置的要求也越高。 在音频中,1M以上比特率的音乐一般只能在正版CD中找到,500K到1M的是以APE、FLAC等为扩展名的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一般的MP3是在96K到320K之间。目前,对大多数人而言,对一般人而言192K就足够了。 在视频中,蓝光高清的比特率一般在40M以上,DVD一般在5M以上,VCD一般是在1M 以上。(这些均是指正版原盘,即未经视频压缩的版本)。常见的视频文件中,1080P的码率一般在2到5M之间,720P的一般在1到3M,其他分辨率的多在一M一下。 视频文件的比特率与帧大小、帧速率直接相关,一般帧越大、速率越高,比特率也就越大。当然某些转换器也可以强制调低比特率,但这样一般都会导致画面失真,如产生色块、色位不正、出现锯齿等情况。

数字音视频处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音视频原理 实验题目MATLAB音频文件处理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3班 学号09080323 学生姓名王志愿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吴娱 2012年3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录制语音信号的基本过程; 2、掌握MATLAB编程对语音信号进行简单处理的方法并分析结果。 二、实验要求

上机完成实验题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问题的提出:数字语音是信号的一种,我们处理数字语音信号,也就是对一种信号的处理,那信号是什么呢? 信号是传递信息的函数。离散时间信号(序列)——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按信号特点的不同,信号可表示成一个或几个独立变量的函数。例如,图像信号就是空间位置(二元变量)的亮度函数。一维变量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参量,习惯上将其看成时间。信号有以下几种: (1)连续时间信号:在连续时间范围内定义的信号,但信号的幅值可以是连续数值,也可以是离散数值。当幅值为连续这一特点情况下又常称为模拟信号。实际上连续时间信号与模拟信号常常通用,用以说明同一信号。 (2)离散时间信号:时间为离散变量的信号,即独立变量时间被量化了。而幅度仍是连续变化的。 (3)数字信号:时间离散而幅度量化的信号。 语音信号是基于时间轴上的一维数字信号,在这里主要是对语音信号进行频域上的分析。在信号分析中,频域往往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对于频域来说,大概有8种波形可以让我们分析:矩形方波,锯齿波,梯形波,临界阻尼指数脉冲波形,三角波,余弦波,余弦平方波,高斯波。对于各种波形,我们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就是傅立叶变换:将时域的波形转化到频域来分析。 2、设计方案: 首先要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可驱动声卡来采集语音信号,并能保存成.WAV格式文件,供MATLAB相关函数直接读取、写入或播放。 利用MATLAB中的wavread命令来读入(采集)语音信号,将它赋值给某一向量。再将该向量看作一个普通的信号,对其进行FFT变换实现频谱分析,再依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滤波。对于波形图与频谱图(包括滤波前后的对比图)都可以用MATLAB画出。我们还可以通过sound/wavplay命令来对语音信号进行回放,以便在听觉上来感受声音的变化。 3、主体部分: (1)语音的录入与打开: [x,fs,bits]=wavread('d:\1.wav');%用于读取语音,采样值放在向量x中,fs 表示采样频率(Hz),bits表示量化位数。

视频处理技术

S3 视频处理 S1.1 视频基础知识 视频信息是连续变化的影像,通常是指实际场景的动态演示,例如电影、电视、摄像资料等。视频信息带有同期音频,画面信息量大,表现的场景复杂,通常采用专门的软件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 S3.1.1 视频设备 常用的视频设备主要有采集卡(用于采集模拟信号)、1394卡(用于采集数字视频信号)、DVD/CD 刻录机(存储视频)。 S3.1.2 视频格式 1、AVI AVI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 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 DV-AVI格式: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格式。 2、MPEG MPEG-1制定于1992年,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设备,如CD-ROM、Video-CD、CD-i。它可针对SIF标准分辨率(对于NTSC制为352X240;对于PAL制为352X288)的图象进行压缩,传输速率为1.5Mbits/sec,每秒播放30帧,具有CD(指激光唱盘)音质,质量级别基本与VHS相当。MPEG的编码速率最高可达4-5Mbits/sec,但随着速率的提高,其解码后的图象质量有所降低。 MPEG-2制定于1994年,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象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bits/sec间,其在NTSC制式下的分辨率可达720X486,MPEG-2也可提供并能够提供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DVD可有8种语言配音的原因)。由于MPEG-2在设计时的巧妙处理,使得大多数MPEG-2解码器也可播放MPEG-1格式的数据,如VCD。 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间,分辨率176X144。 MPEG-4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象质量。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的特点是其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

网络视频解码器使用手册

网络视频解码器使 用手册 1 2020年4月19日

网络视频解码器 使用手册 尊敬的用户,非常感谢您一直对我公司的产品的关注,假如您在使用过程中按照使用手册无法解决问题时,请致电我公司技术部垂询相关操作方法。本手册的内容将做不定期的更新,恕不另行通知。

目录 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使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产品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产品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产品技术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运行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支持解码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产品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装箱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产品安装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连接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设置解码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搜索解码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添加解码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解码器参数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设备列表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系统参数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6轮巡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音频的编解码

音频编码解码基本概念介绍 对数字音频信息的压缩主要是依据音频信息自身的相关性以及人耳对音频信息的听觉冗余度。音频信息在编码技术中通常分成两类来处理,分别是语音和音乐,各自采用的技术有差异。 语音编码技术又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数编码以及混合编码。 波形编码:波形编码是在时域上进行处理,力图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始语音信号的形状,它将语音信号作为一般的波形信号来处理,具有适应能力强、话音质量好等优点,缺点是压缩比偏低。该类编码的技术主要有非线性量化技术、时域自适应差分编码和量化技术。非线性量化技术利用语音信号小幅度出现的概率大而大幅度出现的概率小的特点,通过为小信号分配小的量化阶,为大信号分配大的量阶来减少总量化误差。我们最常用的G.711标准用的就是这个技术。自适应差分编码是利用过去的语音来预测当前的语音,只对它们的差进行编码,从而大大减少了编码数据的动态范围,节省了码率。自适应量化技术是根据量化数据的动态范围来动态调整量阶,使得量阶与量化数据相匹配。G.726标准中应用了这两项技术,G.722标准把语音分成高低两个子带,然后在每个子带中分别应用这两项技术。 参数编码: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利用语音信息产生的数学模型,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参量,并按照模型参数重构音频信号。它只能收敛到模型约束的最好质量上,力图使重建语音信号具有尽可能高的可懂性,而重建信号的波形与原始语音信号的波形相比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种编码技术的优点是压缩比高,但重建音频信号的质量较差,自然度低,适用于窄带信道的语音通讯,如军事通讯、航空通讯等。美国的军方标准LPC-10,就是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出来反射系数、增益、基音周期、清/浊音标志等参数进行编码的。MPEG-4标准中的HVXC声码器用的也是参数编码技术,当它在无声信号片段时,激励信号与在CELP时相似,都是通过一个码本索引和通过幅度信息描述;在发声信号片段时则应用了谐波综合,它是将基音和谐音的正弦振荡按照传输的基频进行综合。 混合编码:将上述两种编码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混合编码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数码率上得到较高的音质。它的特点是它工作在非常低的比特率(4~16 kbps)。混合编码器采用合成分析技术。

音视频技术方案

电影院音视频系统 技术方案 启拓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全国热线电话:400 1818 026

一、概述 1、引言 数字电影指的是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是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输技术实现的。 2、发展状况 电影院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 电影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缘于科技的推动,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电影继无声变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改进,数字技术的介入,将使电影从制作到表现手法、运作方式、发行方式、播映方式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电影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标准,一部影片可以在全球任何影院放映。数字影院发展初期,由于没有标准,各系统不能兼容,阻碍了数字影院成规模发展。在建立统一的数字影院标准的呼声

下, 2002年4月,好莱坞七大电影制作公司宣布成立名为DCI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LLC)的组织来共同制定数字电影技术的标准,并鼓励电影院采用数字式放映设备。 2005年7月DCI 《数字影院系统规范1.0》发布,全球数字影院标准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之后,SMPTE DC28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数字影院技术标准委员会) 以DCI规范为基础,研究和制定数字影院行业标准,迄今为止,超过50%的数字影院标准已经发布。 3、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2月中国开始了发展影院的进程。目前,我国已建成60多家2K数字影院,成为世界上数字电影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发行了《天上草原》、《星战前传Ⅰ》、《哈利波特》、《海底总动员》《太行山上》、《蜘蛛侠III》等十几部数字电影。2002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起草、制定了《电影技术要求(暂行)》,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实施。目前,电影科研所还密切追踪国外标准制定组织的进展,参考各项国际规范并结合我国现状及市场需求对已颁布的《电影技术要求(暂行)》进行修改。在城市影院的发展中,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电影标准。 二、需求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着电影院能给观众带来的更直接逼真视觉传达和舒适身临其境的听觉冲击,从1996年以来,出现了利用双音箱音响系统来产生虚拟环绕声的虚拟环绕声技术。虚拟环绕声主要原理是基于人的“双耳效应”原理和“耳廓效应”原理。它是一种利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 学时:6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专业学生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使用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来处理各种媒体在师范生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显 得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1. 使学生了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理论 知识; 2. 使学生掌握专业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与编辑操作,并能进行典型 的艺术特效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总授课64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设,为考查课程,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践教学为

32学时。 二.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章音频技术概述 2 第三章音频处理 8 第四章视频技术概述 2 第五章视频处理 12 第六章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6 实验一音视频软件的安装与基本操作 2 实验二音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三数字音频特效与合成 6 实验四视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五数字视频特效 8 实验六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8 合计 64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 1.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3. 数字音视 频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4. 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1.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过程; 2.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技术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 3.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4. 了解常见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及其功能特点。

(完整)流媒体传输协议及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1.1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1.1.1 MPEG4 MPEG全称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它是“动态图象专家组”的英文缩写,该专家组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压缩编码标准化工作,原先他们打算开发MPEG1、MPEG2、MPEG3和MPEG4四个版本,以适用于不同带宽和数字影像质量的要求。 目前,MPEG1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VCD,而MPEG2标准则用于广播电视和DVD等。MPEG3最初是为HDTV开发的编码和压缩标准,但由于MPEG2的出色性能表现,MPEG3只能是死于襁褓了。MPEG4于1999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它是一个适用于低传输速率应用的方案。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1、MPEG2技术当初制定时,它们定位的标准均为高层媒体表示与结构,但随着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MPEG1、MPEG2技术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交互性及灵活性较低,压缩的多媒体文件体积过于庞大,难以实现网络的实时传播。而MPEG4技术的标准是对运动图像中的内容进行编码,其具体的编码对象就是图像中的音频和视频,术语称为“AV对象”,而连续的AV对象组合在一起又可以形成AV场景。因此,MPEG4标准就是围绕着AV对象的编码、存储、传输和组合而制定的,高效率地编码、组织、存储、传输AV 对象是MPEG4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视频编码方面,MPEG4支持对自然和合成的视觉对象的编码。(合成的视觉对象包括2D、3D动画和人面部表情动画等)。在音频编码上,MPEG4可以在一组编码工具支持下,对语音、音乐等自然声音对象和具有回响、空间方位感的合成声音对象进行音频编码。 由于MPEG4只处理图像帧与帧之间有差异的元素,而舍弃相同的元素,因此大大减少了合成多媒体文件的体积。应用MPEG4技术的影音文件最显著特点就是压缩率高且成像清晰,一般来说,一小时的影像可以被压缩为350M左右的数据,而一部高清晰度的DVD电影, 可以压缩成两张甚至一张650M CD光碟来存储。对广大的“平民”计算机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 您不需要购置DVD-ROM就可以欣赏近似DVD质量的高品质影像。而且采用MPEG4编码技术的影片,对机器硬件配置的要求非常之低,300MHZ 以上CPU,64M的内存和一个8M显存的显卡就可以流畅的播放。在播放软件方面,它要求也非常宽松,你只需要安装一个500K左右的MPEG4 编码驱动后,用WINDOWS 自带的媒体播放器就可以流畅的播放了 AV对象(AVO,Audio Visual Object)是MPEG-4为支持基于内容编码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对象是指在一个场景中能够访问和操纵的实体,对象的划分可根据其独特的纹理、运动、形状、模型和高层语义为依据。在MPEG-4中所见的音视频已不再是过去MPEG-1、MPEG-2中图像帧的概念,而是一个个视听场景(AV场景),这些不同的AV场景由不同的AV对象组成。AV对象是听觉、视觉、或者视听内容的表示单元,其基本单位是原始AV对象,它可以是自然的或合成的声音、图像。原始AV对象具有高效编码、高效存储与传输以及可交互性的特性,它又可进一步组成复合AV对象。因此MPEG-4标准的基本内容就是对AV对象进行高效编码、组织、存储与传输。AV对象的提出,使多媒体通信具有高度交互及高效编码的能力,AV对象编码就是MPEG-4的核心编码技术。 MPEG-4不仅可提供高压缩率,同时也可实现更好的多媒体内容互动性及全方位的存取性,它采用开放的编码系统,可随时加入新的编码算法模块,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现场配置解码器,以支持多种多媒体应用 1.1.2 H264 H.264是由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联合组建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

实验四 数字音频处理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刘春花,刘宇成绩: 实验四数字音频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MATLAB工具的使用; 2、实现音频文件的生成、读取、播放和转换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环境 MATLAB 6.5以上版本、WIN XP或WIN2000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用matlab 产生音乐。在matlab命令窗口执行下列命令,并回答问题 cf = 220; sf = 22050; d = 0.5; n = sf * d; t = (1:n)/sf; s0 = sin(2*pi*cf*t); sound(s0, sf); 1)信号的频率是多少? 采样频率是多少?采样间隔是多少?一共有

多少个采样点?声音有多少秒? 频率:220 采样频率:22050 采样间隔: (1:n)/sf采样点: sin(2*pi*cf*t) 时长:0.5s 2)请解释sound(s, sf)函数的参数和实现的功能。如果把 sound(s0,sf)改为sound(s0,2*sf)听起来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更短,因为频率发生改变,变成了原来的2倍 3)执行sound1.m,听一听,能否在此程序基础上做修改,实现一小段音乐旋律,时间不少于10秒。并保存为为wav文件。 文件。获取相应参数,填空wav )读取1、2. 执行语句: [B, fs, nbits]=wavread('C:\TEMP\hootie.wav'); % loads the clip size(B); % the size of B sound(B,fs) % plays the sound. 采样频率:44100

4路8路视频网络解码器使用说明书

网络视频解码器用户手册 说 明 书

通知;更新的内容将会在本手册新版本中加入。我们随时会改进或更新本手册中描述的产品或程序。 目录 简介 (2) 参数: (3) 外观 (4) 操作 (7) NVS Matrix解码器控制软件简介 (7)

安装NVS Matrix (7) 启动NVS Matrix (9) 顶部菜单栏 (10) 文件选项 (10) 操作选项 (10) 解码器选项 (10) 工具选项 (11) 帮助选项 (11) 分配摄像头 (12) 解码器参数设置 (15) 报警参数设置 (15) 虚拟键盘 (17) 透明串口 (17) 搜索解码器 (18) NVS Matrix主界面操作说明 (20) 网络嵌入式解码器软件升级 (22) 问题解答 (24) 简介 非常感谢您购买我公司的产品。我们将向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安防监控技术也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监控系统已经步入了全数字时代,彻底打破"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模拟方式的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控制的方式和结构形式。 由公司自主开发的的网络视频嵌入式解码器是网络产品中的一个系列。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过网络传输的9000系列和网络视频视频服务器的音视频编码数据还原成模拟的AV信号,显示在监视器上。适用于大中型监视系统的控制中心。

产品功能: ?采用嵌入式设计,产品体积小,集成度高,便于组网 ?可还原网络视频服务器及网络摄像机输出的音视频编码信号; ?具有两路独立的音视频输出通道,同时输出两路音视频信号,可应用于多种流行的矩阵主机 中; ?具有一路音频输出接口,可实现与前段视频服务器对讲; ?每个视频通道可以显示4个不同的IP地址,实现在一个监视器上多画面显示; ?具有4路报警输出接口,响应前端视频服务器发回的报警信息; ?配套NVS Matrix控制软件,可实现系统设置和对前端摄像机的控制。 ?支持完全透明的RS232和RS485接口 参数:

音视频系统方案V1.0

移动音视频系统方案

| 2 移动音视频系统方案 一、 技术要求 (一) 视频会议部分 建立一套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开视频会议,满足一下要求: 使用远程视频通信系统同时接收远方会场的视频图像,并通过电视或投影机呈现,保证本地会场视频图像清晰、流畅、同步,数据图像清晰。 呈现在本地显示设备的视频图像包括: ● 远方会场与会者及会场视频图像; ● 远方会场数据图像(Word 、Excel 、Powerpoint )。 将本地的视频图像传输给远方会场,保证远方会场视频图像清晰、流畅、同步,数据图像清晰。 传输给远方的视频图像包括: ● 本地会场与会者视频图像; ● 本地会场数据图像(Word 、Excel 、Powerpoint )。 (二) 音频扩声部分 建立一套音频扩声系统,使语音可懂度和清晰度能够达到国家语言扩声的一级标准水平。配置2只有线会议麦克,及2只手持无线麦克用于参会人员的发言,并保证麦克风无啸叫。 (三) 接口 建设的音视频扩声系统具有丰富的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配合投影机、实物展台外部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上述对视频、音频、控制的要求。

| 3 (四) 便携性 本套系统作为备用视频会议系统使用,要求系统可移动性好,便携性高。 二、 方案设计 本套系统作为备用视频会议系统使用,要求系统可移动性好,便携性高。系统适用面积不超过100㎡(长度、宽度不超过15m )、层高不超过4m 的会议室。 (一) 设计原则 用户的需求是设计方案最重要的前提,而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今后的技术发展趋势是设计方案的依据,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则是我们在设计该系统时的思考。 系统设计坚持“技术上先进性,使用上实用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原则。系统不仅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能力,我们的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照顾长远利益、为用户提供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系统。 1、 先进性原则——基本上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 选用高度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开放的系统架构,以标准化和模块化为设计要求,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用,又可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2、 实用性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 一要素进行考虑。 3、 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原则——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 合理性和规范性,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4、 经济型原则——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 最经济的目的。 5、 可靠性原则――选用国际知名的器材,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针对该工程,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所选产品性能和系统使用功能两个方面。我们在系统设计时具体遵守以下原则: A 、结合场地使用状况,设计符合功能定位的系统,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同时具有完善的应急处理能力; B 、设计时确保系统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能够为各类型活动提供便捷、可靠、高质量的服务;

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

实验三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 不同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经常会使用数字视频资源来丰富知识内容,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数字视频能客观记录现实,真实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事物细节,跨越时空限制,展现比较陌生的事物,拓宽人的视野,画面形象逼真,声画同步,变抽象理论为形象画面等特性,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理解的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但并不是只要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使用视频资源,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对已有的视频资源做相应的处理,使之适于教学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掌握数字视频资源获取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加工和应用数字视频资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视频资源的常用格式 2.学会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3.能够对数字视频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中使用数字视频资源的方法 【实验类型】 基础型实验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数字视频获取与处理技术,制作一个自己所学专业相关

课程教学视频片段,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 根据课件教学主题的要求,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视频所需要的图片、声音、 动画或文字素材等。 2. 采取多种视频素材获取方法获取视频素材,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完成教学 视频片段的制作。 3. 教学视频片段要达到画面合成自然,主题突出,过渡效果和特技使用合理、 色彩和谐的视觉效果,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4.运用于PowerPoint或Dreamweaver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 【实验环境】 1.连接Internet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 2.数字摄像机; 3.PowerPoint、Dreamweaver、Ulead VideoStudio(会声会影)等软件。【实验指导】 一、常用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 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有多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支持不同格式的数字视频文件。根据压缩编码的不同,下面是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 1.AVI格式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d)格式,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它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符合RIFF文件规范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

————————————————————————————————作者:————————————————————————————————日期: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 (2004年9月12日第十次工作会议通过实施) (2008年3月29日第二十四次工作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知识产权政策文件(“知识产权政策”)规定了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工作组”)的与制订A VS技术标准的整个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标准文 档相关的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则。 第二条通过签署A VS会员协议,会员书面承诺该会员及其关联者及其工作组成员同意并遵守本知识产权政策的条款。 第三条本知识产权政策是A VS会员协议的必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引用纳入会员协议。 第二章、定义 第四条对于在本知识产权政策中使用并且在A VS章程、A VS会员协议和A VS章程细则中已有定义的词语,其含义应遵从有关文件中的定义。以下词语在本知识产 权政策中定义为以下含义: 1、“符合部分”仅指有关产品或服务中实施并符合最终A VS 标准的所有相关规范性要求的特定部分,这些规范性要求应当 在最终A VS标准中明确公开,并且其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或服 务能够实现该最终AVS标准所定义的解码、编码、发送数字 媒体或识别和实施权利管理。 2、“必要权利要求”是指根据授权或公布专利的所在国法律, 被最终A VS标准的符合部分不可避免地侵权的该专利中的某 一权利要求,且仅限于该权利要求。 专利的某一权利要求被不可避免地侵权,是指该侵权不可能在 实施最终A VS标准时通过采用另一个技术上可行的不侵权的 实施方式予以避免。 必要权利要求不包括,并且许可也不适用于:(1)不符合上文 规定的其他权利要求,即使该权利要求包含在同一件专利中; (2)在最终的A VS标准文档中引用或以参考方式包括在内的 其他标准中涉及的权利要求;(3)制造或使用符合最终AVS 标准文档的任何产品、服务及其部分时可能必要,但没有明确 地在该标准文档中描述的实现技术。 3、“专利”是指许可方或其关联者拥有的或者在无需向非关联 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有权许可的,在任何国家授权的任何专 利、可执行的发明证书、授权的实用新型、或公布提请异议的 任何可执行的专利申请或实用新型申请,但不包括外观设计专 利和外观设计登记。 4、“规范性参考文件”是指并非由工作组制定而是通过引用包

音视频系统调试方案与标准

音视频系统总体调试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项目组成 (1) 1.2系统组成 (1) 2调试内容 (2) 2.1上电步骤 (2) 3调试仪器设备 (2) 4调试程序、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2) 4.1调试前的电路检查 (2) 4.2设备调试的步骤 (3) 4.3音响系统的调试。 (5) 4.4注意事项 (8) 4.5源与仪器设备的连接方式、 (10) 4.6调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及其原因和排除方法 (11) 5设备安装及调试周期及人员安排 (11)

1 项目概述 xxxx会议室音视频系统采用先进的音视听系统设计理念,使用了大量成熟技术、性能可靠和世界主流品牌的产品,结合了用户的安全管理监控技术,配合用户的信息自动化系统,搭建起一个具有数字音视频全新概念的会议、信息交流与应急指挥的平台,做到整体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 一些规格较高的VIP会议室内的相应会议设备系统包扩了音频扩声、主席及代表席的发言、信息管理组成及多元化会议功能和集中操作控制系统。 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选择性能可靠的产品,力求系统最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整个系统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更加突出,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更加优 1.1 项目组成 会议系统、音响扩声设备、视频显示及切、集中控制系统功能组成。 1.2 系统组成 一、音频系统 .音源设备(包括DVD/MD机、录像机音频、卡座)会议话筒,有无线话筒等,周边设备(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组成。 二、显示视频系统 视频源(DVD视频。摄像头视频,电脑视频信号)RGB矩阵切换器,A V矩阵切换器,投影机,投影幕布等组成 三、中控系统

数字视频处理重点总结

1.三基色原理:任何一种颜色可以通过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 照明光源的基色系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称为RGB基色。R+G+B=White 反射光源的基色系包括青色、品色和黄色,称为CMY基色。C+M+Y=Black RGB和CMY基色系是互补的,也就是说混合一个色系中的两种彩色会产生另外一个色系中的一种彩色。 2.HVS(人类视觉系统) -人类获取外界图像、视频信息的工具。 视网膜有两种类型感光细胞: 锥状细胞:在亮光下起作用,感知颜色的色调。含有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 杆状细胞:在暗一些的光强下工作,只能感知亮度信息。 3.相加混色法: 1)空间混色法:将三种基色光同时分别投射到同一平面的相邻3点,若3点相距足够近,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限和相加混色功能,因此,人眼看到的不是基色,而是这三种基色的混合色。 彩色显像管的现象就是利用了空间混色法。 2)时间混色法:按一定顺序轮流将三种基色光投射到同一平面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和相加混色功能,因此,人眼看到的不是基色,而是这三种基色的混合色。 场顺序制彩色电视就是采用时间混色法以场顺序来传送三种基色信号的。 3)生理混色法:(立体彩色电视的显像原理) 4)全反射混色法:(投影电视的基本原理) 4.彩色电视三种制式: 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采用YIQ彩色空间) PAL制: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采用YUV彩色空间) SECAM制:行轮换调频制(采用YDbDr彩色空间) 矢量量化 编码--用二进制数来表示量化后样值的过程 9.量化:(将无限极的信号幅度变换成有限级的数码表示) 量化的用途 1)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数字处理和传输 2)用于数据压缩 10.二维采样定理: 若二维连续信号f(x,y)的空间频率u和v分别限制在|u|<=Um、|v|<=Vm (Um、Vm为最高空间频率),则只要采样周期Δx、Δy满足Δx<=1/2Um、Δy<=1/2Vm,就可以由采样信号无失真的恢复原信号。 3.基于多分辨率的运动估计: 1)运动场接近最优解的概率更大;在较小分辨率层上,误差函数可以接近全局最小值,通过插值,获得高分辨率上的初始解,最后到达最大分辨率时,运动场很可能接近最优解。 2)计算量比直接在最大分辨率上进行运动估计时要小;在较小分辨率层上,搜索范围限制在较小的范围。 1.压缩时,视频冗余:

以太网音视频编解码器

TVSENSE YZX-400EN/DE 网络音视频编解码器 用 户 手 册 南京易之讯科技有限公司 二○○六年四月

TVSENSE 视频编解码器使用手册 目录 一、产品简介 (3) 技术特点 (3) 二、产品结构 (4) 2.1内部布置: (4) 2.2外形尺寸: (4) 三、技术指标 (5) 四、接口说明 (6) 4.1前面板 (6) 4.2后面板 (6) 4.3接口指示说明: (6) 五、接线说明 (7) 5.1网络接线 (7) 5.2音频接线 (7) 5.3视频接线 (7) 5.4控制接线 (8) 六、串口定义 (9) 6.1 串口定义: (9) 6.2 内部跳线: (10) 七、调试软件 (11) 7.1硬件准备: (11) 7.2硬件连接: (11) 7.3软件准备: (11) 7.4设备IP配置DevNetSet (12) 7.5设备管理DevManager (13) 7.5.1设备配对 (13) 7.5.2串口配置 (15) 7.6网络浏览DevVideoBrowser (16) 八.典型应用 (17) 九、产品装箱清单 (18)

序言 ●简介 本音视频编解码器是为适应基于TCP/IP协议和10M/100M以太网传输通道而设计的,采用MPEG2压缩方式,具有强大的即时图像捕捉和图像压缩功能。它利用以太网通道实现实时视频音频传输,并同时提供RS232/485串行数据通信端口,满足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系统需要。 注意事项 本说明书提供给用户安装调试、参数设置及操作使用的有关注意事项,务请妥善保管,并为了您的正确、高效地使用本产品,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一、产品简介 技术特点 ●基于MPC860T+OSE(RTOS)的嵌入式设计; ●采用最新MPEG-2优化技术,最小带宽支持1024Kbps; ●以太网传输端到端延时小于180ms; ●提供10M/100M以太网接口,带宽适应范围宽,支持多点对多点同时访问; ●具备同时发送单播包及组播包功能,可支持临时用户加入访问,同时在某些不支持组播功 能的特殊网段中通过单播方式访问; ●双向语音对讲,支持回音抵消功能,独特的以太网方式下双向语音对话设计,适合监控中 心与前端对讲; ●提供两路RS-485/232双向透明串口,可用于远端设备控制及监控数据采集; ●可选集中式机箱,提高集成度; ●与多家同类设备实现互联互通,适应大规模联网监控; ●在各种高温、高尘等恶劣环境下,产品能够正常工作; ●提供相关系统软件,实现网络浏览、虚拟矩阵等功能; ●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包括WINAPI和ActiveX),方便进行二次开发; ●产品设计生产符合ISO9001标准。

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解决方案

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2) 1.1设计思路及特点 (2) 1.2多媒体交互式管理平台系统简介 (2) 1.3系统设计依据 (4) 1.3.1本方案系统设计依据 (4) 1.3.2设计原则 (5) 二、系统功能描述 (6) 2.1系统主要功能 (6) 2.2系统主要组成 (7) 三、主要设备参数 (13) 3.1数字音频控制主机 (13) 3.2基带流媒体全交换管理系统平台(服务器) (13) 3.3流媒体服务器 (14) 3.4基带高清输入接口机 (15) 3.5基带高清输出接口机 (15) 3.6双流节点 (15) 3.7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机 (16) 3.8音频核心交换机 (16) 3.9音频接入交换机 (17) 3.10视频核心交换机 (18) 3.11视频接入层交换机 (19) 3.12控制网络交换机 (21) 四、系统图 (22)

一、系统概述 数字化多媒体音视频管理系统的设计,遵循“数字网络化、智能化、统一管理化、积极兼容、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系统使用的技术具有前瞻性,系统考虑须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能力,设备选型符合系统整体功能的要求。系统设计满足相关业务的处理要求,保证音视频源切换管理等功能优秀的前提下,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和完善。系统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使系统既能满足工作需求,又做到系统先进、操作方便。 1.1设计思路及特点 ?以最先进的技术创造出第一品质,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系统特点。 ?多功能的应用性。 ?极易伸张的扩展性。 ?使用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 ?视频传输采用基带信号传输。 ?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 1.2多媒体交互式管理平台系统简介 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采用网络的控制架构,核心由服务器阵列组成,服务器阵列上运行的是控制软件平台,核心服务器阵列与计算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的接口设备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每个接口设备接入计算服务器,通过接口设备控制终端设备和传输音视频信号;用户只需要一个带有浏览器的电脑终端就可以访问系统。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平台系统能完成传统集中控制系统所有的控制功能,同时还能把音频和视频信号高保真、高清的格式通过网络传输,把音频、视频、控制和物联网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结合在一个平台上管理。 多媒体交互式管理平台系统,与传统AV系统比较,多媒体交互式管理平台系统将所有的音视频都转化为数字信号,避免了传统系统中模拟信号的干扰问题,也避免了因传输距离过远而产生的信号衰减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