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share)

合集下载

职业病案例: 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职业病案例: 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事故概述
1986年8月25日上午,某热电厂水处理车间准备用盐酸处理阳离子树脂。

领导派R和Y去库房搬取盐酸。

R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误将一罐浓硫酸搬运过来。

在盲目采取烯释措施时,错误地让水流入浓硫酸罐,引起浓硫酸猛烈爆炸喷溅,喷溅到操作者R身上和地面上,R紧急躲避。

但是,由于他穿的是拖鞋,行动不便,结果被地面上的酸液滑倒,继续在喷溅的酸液使R的面部、胸部、手臂以及腿部严重烧伤,面积达全身30%,烧伤等级为Ⅱ~Ⅲ度。

原因分析
(1)库房管理混乱,硫酸,盐酸混合存放,更为严重的是无标签,导致工人“误将一罐浓硫酸搬运过来”。

(2)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在物品名称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操作,错误地让水流入硫酸罐,水遇浓硫酸猛烈“爆炸”,硫酸喷溅。

(3)R违反劳动保护用品使用规定,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使事故后果扩大。

(4)所有这些违章行为,都应当从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教育上查找根源。

事故教训
(1)危险化学品保管存放要符合规定,不能允许成分不明(无标签)的物品进库、出库。

(2)在物品名称不明的情况下,不可以盲目操作;牢记“水不能加入浓硫酸”这样的“金科玉律”,只能将浓硫酸少量、缓慢加入水中。

(3)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教
育,提高人员安全文化水平。

职业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分析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接触特定的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职业病的案例,探讨其成因和预防措施。

某电子厂的员工小李,长期在精密电子元件的生产线上工作。

由于工作需要,他需要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

慢慢地,小李发现自己经常头晕、恶心、食欲下降,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医生的诊断,小李被确诊为有机溶剂中毒,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职业病。

这个案例中,小李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的。

有机溶剂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员工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就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

因此,为了预防类似的职业病案例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机溶剂的管理,采取替代品或者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挥发。

其次,在生产现场应该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保证作业场所的空气清新,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

同时,员工应该佩戴防护用具,比如口罩、手套等,减少有机溶剂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侵害。

另外,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

总的来说,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特定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对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加强对有毒、有害因素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做好防护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卫生培训
后续情况
黄某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27.6万元及伙食费1.5万元约会同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 分别到劳动保障部门询问工伤认定事宜。

社保局工作人员认为:黄某的职业病诊断书是2000年12月1 日开具的,早就过了工伤认定的时效,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职业卫生培训
【教训】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违反了法定义务,应当承 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对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 效规定为一年。参照这一规定,工伤保险法规规定,工伤职工或 者家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贸然使用成分和毒性不明的化学品非常危险。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二氯乙烷常识
属高毒类溶剂; 大量吸入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脑病” 表现;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早期类似“重感冒”,易被误诊; 多发环境为鞋厂,皮革厂等,并有死亡病例; 防护要点: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通风,尽量改用低毒性的替用 品;早发现,早处理。
职业卫生培训
【裁判理由】

未办工伤保险有过错,“私了”协议显失公平。
此案经过一、二审法院审理,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主要 是:上诉人黄某某的父亲和妹妹及其委托律师于2004年6月3日, 与上诉人某玩具厂签订的《协议书》是否有效。 法院认为:用人单位有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的义务,现上诉人 黄某发生职业病,应由某玩具厂承担其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尽管 上诉人黄某与某玩具厂签署的协议书声明协议生效后,对双方具有 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就此事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要求,但协 议数额与上诉人黄某依法应得赔偿数额相差较大,该协议显失公平; 上诉人黄某有权申请撤销、申请仲裁、要求相应的各项待遇,可视 为其申请撤销该协议,故上诉人黄某要求按法律规定计付其工伤待 遇,合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

第四讲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业未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案情简介] 2005年3月7日,常熟市卫生局对常熟市××电镀氧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职业卫生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从事镀铬、镀镍等电镀加工,存在铬酸、硫酸、盐酸、硝酸、其他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该公司未按规定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37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未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案件分析] 2004年度,该市安监、卫生、环保、公安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电镀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该公司虽然按时参加了市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暨专项整治动员会议,但迟迟未有整治的实际行动。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未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涉及劳动者人数众多,并且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该公司的上述违法行为,反映了其职业卫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漠视。

[处罚]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市卫生局予以该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三万元的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一是体现“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二是可以警示其他用人单位,在组织开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组织从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案例二】某企业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案[案情简介] 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案件分析]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

职业病中毒案例分析与预防

职业病中毒案例分析与预防

三、事故分析及预防
(一)分析 这个公司的菜窖通风明显不符合标准以至于到 致硫化氢气体积累,以及没有检查菜窖中空气 成分的设备,导致员工中毒。间接与直接原因 如下

直接原因:公司生产布局不合理性,以及建筑通风 问题都是导致事故发生原因 间接原因:该公司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 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 理及安全教育; 可以看出该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 识不足,还有企业工艺生产布局不合理性,以及建 筑通风问题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安全卫生管理
又上例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全、规章制度 执行不严、设备维修不及时是造成此次重大中毒窒 息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来消除可能引发职业中毒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应做好管理部门和作业者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 育,共同自觉执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则具有重 要意义!!!
五、职业卫生服务
由以上例子可以得出,为了避免跟多类似事故 悲剧发生,政府以及各部门应齐抓共管,从各个环 节切实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范;同时应广泛 普及各种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 法律意识和对职业中毒事故的防范能力,从而有效 地避免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健康的职业卫生服务在预防职业中毒中极为重要。 应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对 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实施上岗前和定期体格检查 排除职业禁忌症。
用潜水泵把窖内积水抽干,不料下窖2分钟左右倒在
窖中,另1工人以为“触电”,立即切断潜水泵电源,并在 呼 救的同时下窖救人,不料下窖后也倒在窖中。听到呼s
声随即赶来的公司老板及另1名职工看到2名帮工倒在
窖中,立即下窖救人,不料在下窖后也分别倒在窖底到 的老板哥哥即意识到中毒事故的发生,遂叫呼叫“120”

职业病典型案例教育(3篇)

职业病典型案例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职业病案例,为大家进行职业病典型案例教育。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工厂是一家从事金属加工的企业,该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如粉尘、噪音、高温等。

由于企业未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导致部分员工在工作中患上了职业病。

三、案例经过1. 发病员工:小王,男,25岁,从事金属加工工作已3年。

2. 病情描述:小王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金属粉尘,且未佩戴防护口罩。

近期,他出现了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矽肺病。

3. 原因分析:企业未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且未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此外,企业未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导致员工缺乏职业病防护意识。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

企业应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

2. 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3. 劳动者应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劳动者在工作中若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企业报告,并寻求医疗帮助。

4.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罚。

五、案例总结这起职业病案例充分暴露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劳动者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1. 企业应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2. 劳动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

职业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分析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导致身体出现疾病或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是由特定的职业因素引起的,它们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有关。

职业病的危害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职业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小张,男,28岁,某化工企业职工。

小张从事化工生产工作已有5年时间,长期接触化学品,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最近,小张感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诊断为职业性肺部疾病。

经了解,小张长期接触的化学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导致了他的肺部受到了损害,出现了职业病症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职业病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职业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职业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测,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员工在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侵害。

另外,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预防职业病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员工要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只有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职业病,保护好员工的健康。

综上所述,职业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员工健康的疾病,预防职业病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才能够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大家能够更加重视职业病的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的工伤案例分析

职业病的工伤案例分析

职业病的工伤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职工受到不同类型的职业病侵害。

职业病给职工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将对一起职业病的工伤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

二、案例描述该案例涉及一名工作多年的矿工小李。

小李在一家煤矿工作,长时间接触煤炭和煤尘等有害物质,且作业环境潮湿而寒冷。

由于工作需要,小李每天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耳塞,以保护自己的听力。

然而,由于工作场所安全设施缺乏、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小李的职业健康开始受到严重威胁。

三、职业病诊断经过多次体检和医生的诊断,小李被确诊患有喉部疾病和中度聋。

医生指出,煤尘长时间的暴露导致喉部受损,而长时间使用耳塞则加剧了他的听力问题。

小李的病情已经到了需要停止工作的程度,他对此感到十分沮丧。

四、工伤认定小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工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经过调查取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小李的疾病属于职业病,并将其认定为工伤案例。

根据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小李将享受工伤保险的各项待遇,包括医疗费用的报销、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偿金。

此外,小李可以选择就业变动或提前退休,并获得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五、职业病防控措施职业病工伤案例的发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他们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设施改善:加强对工作环境的检查和改造,提供充足的通风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工会监督: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应当积极履行职责,监督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4. 定期体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培训
张海超尘肺诊断事件(续)

2009年2月
到处申请求助


2009年5月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诊断为“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2009年6月1日 张海超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6月22日进行开胸手术 2009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此事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2009年07月15日 燕赵都市报开胸验肺:职业病维权的羞辱
预防职业病事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职业卫生培训
三氯乙烯所致皮炎,全身多处糜烂(某五金厂)
职业卫生培训
三氯乙烯手工浸油场所(某五金厂)
职业卫生培训
冲压车间油压作业(某五金厂)
职业卫生培训
增加的临时浸油场所(某五金厂)
职业卫生培训
案例七: 一宗中毒事故导致企业破产
2002年6月东莞安加鞋厂正己烷中毒事件 省妇联出面追寻已离厂的40名可疑中毒女工,确诊12例中毒 厂方预付医药费100万元; 赞助省妇联20万元; 被省卫生厅罚款18万元; 《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媒体连续10多天 跟踪报道。 事件引起中央和省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 社会反响极大,工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事故半年后这家2000多人的工 厂因接不到订单而破产。
职业卫生培训
后续情况(五)

【裁判结果】
二审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和《广东省工伤 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规定,判决:

一、被上诉人某玩具厂支付上诉人黄某某各项工伤待遇共计人民币40.4万元, 减除被告已支付的10万元,还应支付黄某某共30.4万元;
职业卫生培训
【教训】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违反了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由此带来的 风险;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对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规定为 一年。参照这一规定,工伤保险法规规定,工伤职工或者家属、工会组 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后续情况(一) 黄某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27.6万元及 伙食费1.5万元约29万元,全部由该玩具 厂支付。 2004年4月开始,黄某家属会同省妇 联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分别到劳动保障
部门询问工伤认定事宜。
社保局工作人员认为:黄某的职业病 诊断书是2000年12月1日开具的,早就 过了工伤认定的时效,只能通过协商解 决。
均为外包公司临时聘请的工人,没有记录的资料
前二批经政府协调以调解解决,诊断88人,共赔付约400万(律师费30%) 最后一批宏大公司坚决走法律程序,先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在由法院审判


工程承包给不具法人资格的个人签定的合同没有列明职业病防护管理及责任公司支付
承包款后没有尽管理的责任出事过工头转而煽动工人向公司要求赔偿开始想赔点钱了结,

法院认为:用人单位有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的义务,现上诉人黄某发生职业病,应由某玩具厂承 担其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尽管上诉人黄某与某玩具厂签署的协议书声明协议生效后,对双方具有 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就此事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要求,但协议数额与上诉人黄某依法应得赔 偿数额相差较大,该协议显失公平;上诉人黄某有权申请撤销、申请仲裁、要求相应的各项待遇, 可视为其申请撤销该协议,故上诉人黄某要求按法律规定计付其工伤待遇,合法有据,法院予以支 持。

我市的先进、超霸镉增高事件,力奇宝石厂矽肺事件,吉隆鞋厂亚急性二氯
乙烷中毒事件等

2010年以来,涉及职业病纠纷增加,提出诊断增加,确诊病例增加。
职业卫生培训
演义


谴责无良老板,感谢健康卫士 企业逃避责任,政府出手维权 部门管理缺位,群集政府诉求 怀疑官商勾结,求助媒体律师
职业卫生培训
安加事件的教训


媒体可以把事件放大,普通中毒事件可以演变成政治事件;
一起职业中毒事故可以搞垮一个大企业;
保护劳动者健康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职业卫生培训
媒体镜头下的安佳鞋厂中毒事件
职业卫生培训
案例八:通风不良导致集体中毒 2001年深圳福永某电工公司在空调车间使用白电油导致36名女工慢性正 己烷中毒:
案例一:张海超尘肺诊断事件
2004年6月 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从事杂工、开压力机等 有海工种


2007年8月 开始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一直以感冒治疗 2007年10月 症状加重,离职,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 显示双肺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

2009年1月
“有尘肺”
到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煤炭总医院等诊治,均诊断为
受理费20元及处理费5646元,由申诉人承担。
职业卫生培训
后续情况(四)
黄某不服裁决,2005年1月24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某玩具厂支付黄某某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万元,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万元, 一次性伤残津贴14.5万元,
护理费14.1万元,
工伤停工留职期间工资6万元, 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2.7万元, 住院期间护理费6.6万元, 因工伤治疗所支出的交通费3273元 共计49.5万元,减除被告已支付的10万元,还应支付黄某39.5万元。


2009年07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杨于泽:反思开胸验肺取消职业病鉴定特权
职业卫生培训
张海超尘肺诊断事件(续)
处理结果
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被撤职
郑州市职防所3名医师被撤消诊断资格
郑州市职防所主管业务领导被责成追究责任 企业付出巨额赔偿,声誉扫地 张海超成为农民工维权知名人士



全国各地以往因各种原因没有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例,包括诊断为“医学观察”的劳动者,特 别是诊断为“无尘肺0 期”的,在目前严重的信任危机、社会媒体推波助澜下,可能出现一些
粘合)
2004年6月3日,由黄某父亲、妹妹及其委托律师与玩具厂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协议书》。 《协议书》称:黄某为职业性二氯乙烷中毒住院治疗,现已治疗终结。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即某玩具厂)补偿乙方(即黄某)各种工伤补偿共计人民币19万元整。 2、甲方另付乙方交通费用2000元整。 本协议生效后,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就此事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要求。 该协议书由黄某父亲及其委托代理律师签名,并加盖了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和某玩具厂印章。 次日,黄某于办理出院手续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危机与应对
1996年8月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现76名工人双下肢无力,部分工人不会走路,
原因是该厂使用白电油作清洁剂,这种清洁剂含有大量正己烷。


中央电视台首次专题报道,拉开了广东职业卫生坎坷艰难岁月的序幕

此后,各种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接踵曝光,如贵州单晶硅厂矽肺、张海超开
胸验肺、广州宏大、深圳尘肺工人集体上访、建联公司事件等
挑战技术权威,求助境外压力
不满法律体系,自残寻究真理 社会舆论强烈,追究官员责任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10月10日,有13名女工出现头痛、头
晕、呕吐,其中2人神志不清、抽搐, 被诊断为职业性二氯乙烷中毒。

经治疗,有12人完全康复,另1人(黄某) 昏迷15天后才救醒。

2001年2月14日,黄某被转到广东省中 毒急救中心住院治疗至2004年6月4日 出院,出院证明治疗结果为好转。
中毒患者黄某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
职业卫生培训
待清洗的表链-某电镀厂
职业卫生培训
事故后改用水性清洗剂-某电镀厂
职业卫生培训
案例六: 侥幸付出代价
2003年7~9月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烯清洗工序从清洗
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4人接触增加到100人接触,导致该车
间4名女工中毒。

其中1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


死者有2个小孩和1位60多岁的父亲需要抚养; 社保部门首期支付其家属抚恤金11.9万元,另外每月再支付1081元;

本次事件历时9个多月,给厂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教训
长时间加班加点会使职业中毒风险加大,应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时间; 购买工伤保险可减少事故损失。
职业卫生培训
清洗表壳、表链-某电镀厂
2009年7月26日卫生部派出督导组,之后郑州市职防所进行复诊,诊断为三期矽肺,当天出具了 2009年07月18日新华网评 “开胸验肺”开出三大硬伤 2009年7月24日新华网评 :“开胸验肺”事件应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2009年7月28日新华网评 :不是开胸验肺的张海超不讲道理 2009年7月29日南方都市报:“开胸验肺”的官方结果能带来普遍正义吗?矽肺病人的维权 迷宫(海丰)

贸然使用成分和毒性不明的化学品非常危险。
职业卫生培训
含有二氯乙烷的粘 合剂—— 金虎牌 3435胶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二氯乙烷常识

属高毒类溶剂;
大量吸入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脑病”表现;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早期类似“重感冒”,易被误诊;


近几年在我市惠东已造成多名鞋厂工人中毒,并有死亡病例;

后续情况(三)
2004年7月,黄某再次申请工伤认定,劳动部门于同年8月9日作出了《工伤认定书》,认定黄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