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20
油田某社区“7.25”中毒溺水事故
(1)集水池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
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集水池井下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
体挥发性高,易造成下井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现象。
(2)现场作业人员未按下井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一是于某某等现场作业人员未配备专业防护设备和用品,包括气体检测仪、
主讲人: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第 1 篇 化学中毒案例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CONTENTS
目 录
一
化学中毒案例
二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三
涉苯作业安全
四
采样安全图解
五
员工巡检注意事项
六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七
石化企业检修时的职业卫生防护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某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 仪表工王××、魏××接到某石化分公司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 提塔回流罐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的陪同 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零时10分左右,王××在处理回流罐液位 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 范的王××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转移到通风处,进行 人工呼吸抢救。零时15分,医护人员赶到并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14
某石化分公司在建原油储罐特 大爆炸事故 13人死亡
(3)施工单位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 监管,大力开展反“三违”活动。针对施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人员流 动性大等情况,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要加强施工现场 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及时纠正“三违”现象。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职业病危害事故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有毒有害因素造成众多人员突发急性中毒或发生其他较大危害的事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篇1: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
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该公司未按规定为其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仅提供了普通的纱布口罩。
常熟市疾控中心于2003年3月对该公司车间空气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该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苯、甲苯等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该公司于2003年8月及2004年3月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两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是未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篇2:邹双琴于2008年3月14日进入本案被告金耀金开办的温州市鹿城区双屿波斯登皮鞋厂(个体性质,已经于2008年4月21日注销登记)从事车包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邹双琴进厂时厂方未对其进行体检,工作期间亦未向其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同年5月19日邹双琴因身体不适到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就诊,当天转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初诊为“贫血待查,在障?”,收治住院后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2008年7月30日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确认邹双琴所患疾病构成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篇3:2005年3月20日,萍乡市卫生局在对江西正大水泥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的有122人,但该公司没有及时、如实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未进行岗前、岗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典型的职业病案例

典型的职业病案例第一篇:典型的职业病案例典型的职业病案例案例一:28岁的小伙子小吴在一家知名的电子制造企业打工,他负责喷涂一种金属材料,每天在车间工作十几个小时。
2007年7月,小吴出现了严重的咳嗽、气喘,并伴有持续性的发烧。
随即在当地住院进行治疗。
CT检查发现,小吴的肺部全是白色的粉尘颗粒。
而医生取小吴肺部组织活检寻找病因,发现在患者的肺泡里有像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
医生将从患者肺部找到的白色粉尘颗粒送到南京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主要成分除了氧化硅和氧化铝外,还有一种重金属元素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那就是铟。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制作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原料,毒性比铅还强。
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职业病,在医学界也不为人所知,所以才导致患者迟迟没有检测出来病因。
而目前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LED液晶显示器都到国内来生产,企业应该引以为鉴,加强对员工的保护。
案例二:2003年,福建省仙游县东湖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粉尘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除经业主进行简单口头交代外,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卫生培训。
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1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
据从东湖村务工返乡的89名贵州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46人确诊患矽肺病。
对东湖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发现14人患矽肺病。
案例三: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曾在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务工,2004年8月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
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职业病分级分类监督典型案例

职业病分级分类监督典型案例一、粉尘类职业病案例。
1. 小型石材加工厂粉尘危害事件。
在我们小镇上有个小型石材加工厂,那里面的工人每天都跟石头粉尘打交道。
这个厂之前可没有什么正规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工人们就像在粉尘的“迷雾森林”里工作一样,每天上班的时候,车间里粉尘弥漫,能见度都很低。
结果呢,好几个工人开始出现咳嗽、气喘的症状。
职业病监督部门介入后,按照分级分类监督的原则,先对这个厂的规模、生产工艺等进行了评估。
发现它属于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但粉尘产生量很大。
监督部门要求厂方给工人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安装通风设备。
就像给工人的呼吸道安装了“防护盾”,给车间装上了“空气净化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车间里的粉尘浓度明显降低,工人咳嗽气喘的症状也慢慢减少了。
2. 煤矿井下粉尘超标情况。
有个煤矿,井下的粉尘那叫一个严重。
煤矿嘛,本身就容易产生煤尘,但是这个矿之前不太重视这个问题。
矿工们从井下上来,脸上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其他地方都黑乎乎的,那都是煤尘啊。
很多矿工都患上了尘肺病。
职业病监督人员来了之后,根据煤矿的规模和开采情况(这就是分级分类中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详细检查。
发现这个煤矿虽然规模中等,但是通风系统有很大问题,很多地方通风不畅,导致粉尘聚集。
监督部门责令煤矿整改通风系统,还要求他们采用湿式作业,就像给煤尘来一场“小雨”,让它不容易飞扬起来。
同时,给矿工配备更高级的防尘面罩。
经过一番整顿,井下的粉尘浓度下降了不少,新入职的矿工患尘肺病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二、化学毒物类职业病案例。
1. 小型电镀厂化学毒物危害。
有个小电镀厂,那里面的化学药品味道刺鼻得很。
电镀嘛,要用到各种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盐类的溶液。
厂里的工人在没有足够防护的情况下工作,就像在化学毒物的“毒圈”里一样。
有些工人的手开始脱皮,皮肤发红,还有人经常感觉头晕、恶心。
职业病监督部门一检查,按照分级分类,这个小电镀厂属于危险化学品使用比较集中的小型企业。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 病危害程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 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建立职业病危害档案,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害事故等
监督方式:现 场检查、资料
审查等
法律责任:对 未履行监督职 责的部门和人 员追究法律责
任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05
与控制
工程技术措施
改进工艺:采用低毒或无毒的 工艺流程
密闭和通风:对产生有害物质 的设备进行密闭,并设置通风 设施
隔离: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 分开,减少接触
自动化和遥控:尽可能采用自 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
职业性噪声聋案例
案例概述:某工 厂工人长期接触 噪声,导致听力 下降,最终确诊 为职业性噪声聋。
症状表现:耳鸣、 听力下降、头痛 等。
处理措施:采取 隔音、消音等措 施降低噪声强度, 佩戴耳塞等个人 防护用品,定期 进行听力检查。
预防措施:加强 职业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健 康检查,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制度。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 为进行处罚
法律责任
职业病危害的法律 定义和范围
雇主的责任:提供 安全健康的工作环 境
劳动者权益保护: 享有健康保障和工 伤保险
监管部门的职责: 对职业病危害进行 监督和检查
处罚规定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精品讲课文档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四页。
案例4: 一宗中毒事故导致企业破产
2002年6月东莞安加鞋厂正己烷中毒事件 • 省妇联出面追寻已离厂的40名可疑中毒女工,确
诊12例中毒
– 厂方预付医药费100万元; – 赞助省妇联20万元;
– 被省卫生厅罚款18万元; – 《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媒
责任。
现在十四页,总共四十四页。
案例5:通风不良导致集体中毒
2001年我区福永某电工公司在空调车间使用白电油导致36名女工 慢性正己烷中毒:
– 中毒女工出现手脚麻木、行走困难; – 治疗期达1年多;
– 仅医药费就支出140多万元(不包住院费),每月每人还需支付1200多元的工资;
• 《南方都市报》连续4天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 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和蓄积作用 • 往往会造成集体性严重中毒事件。 • 1996-2002年我区发生8起,中毒116人。 • 正己烷是一类高危险的溶剂,应引起高
度警惕。
现在十六页,总共四十四页。
接触机会
• “白电油”(代号NH)主要成分为正己 烷。
• 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洗工作, 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 面等。
是三氯乙烯 • 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 有优良的溶脂性能,清洗方便,效果好
• 用途
• 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如清 洗线路版、不锈钢等。
• 清洗设备常见的有超声波清洗机,直接利用手工擦洗 的工种也不少见。
现在五页,总共四十四页。
毒性
• 三氯乙烯中等毒性,属蓄积性溶剂
• 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全身皮肤损 害、中毒性肝损害、心脏损害、视神经 损害、猝死等
造纸厂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造纸厂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一、企业概况某市造纸厂建于1971年6月,为集体所有制。
企业注册资金71.3万元,厂长、法人代表孙某。
企业现有净资产325余万元,职工103人。
主要生产设备有:2400型、1760型造纸机各1台、锅炉(4t)2台,变压器(630KV A)2台。
主要产品有:瓦楞纸、箱板纸、茶板纸,年生产能力为13000t。
二、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2400型造纸机生产箱板纸时用的面浆池。
浆池(椭圆形,高2.5m)的容积约为28.8m3,四周密闭,仅池顶部开1个O.24m2(0.4m×0.6m)的观察口,池内设有搅拌机、抽浆泵。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箱板纸过程中需加入硫酸铝、松香胶等化工原料。
2003年6月20日13:00左右,该厂磨浆车间当班职工周某、胡某、郝某在工作中发现抽浆速度太慢,怀疑抽浆泵堵塞,欲下池检修。
当时在场的厂长助理谢某表示,若要下去,应有2人在场,并且要系好绳子,带上氧气瓶才能下去。
此后谢某找厂长反映情况,未找到,随即回到车间,发现周某、胡某2人不见了,并发现纸浆池口放着梯子,知道出事,边喊边跑到办公室,向厂长妻子洪某反映情况。
洪某即拨打110报警。
与此同时,杜某、戚某、俞某先后下池救人,都没有上来。
随后厂长孙某赶到,亲自组织指挥下池救人。
指挥黄某继续下池救人,下池后也没有上来。
在场的其他职工都不愿再下去,孙某就叫别人给自己系上绳子下去救人,下池后即刻昏迷,被人拉上来,并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从浆池中抢救出周某、胡某、戚某、杜某、俞某、黄某6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经调查组调查,确定事故的原因是:(1)周某、胡某不听领导劝告,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擅自进入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的浆池而导致中毒死亡事故的发生。
(2)厂长孙某盲目指挥职工下池救人,致使下池职工中毒死亡,造成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
(3)企业安全管理混乱。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职业病危害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12003年起,云南省水富县先后有多名农民工到外地某石英干粉厂务工,返乡后陆续有12人死亡。
今年有关专家对63名村民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诊断为尘肺的达30例。
今年初,国家安监总局对广西马山县进行调查,1985年至1991年共有1001名农民工赴外地金矿打工,在已进行尘肺病体检的600人中,确诊尘肺病患者225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近年已死亡14人。
北京木城涧煤矿的农民工邓麒祥说,“矿上曾有人得了二期尘肺病死了,医生把他的肺掏出来,用大锤都砸不烂,比石头还结实。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2苏有海是陕西人,今年44岁。
2008年,经同乡介绍,他到山西省柳林宏盛大东庄煤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当掘进工。
2011年,该公司被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德煤业”)兼并。
2011年12月,他在工地上发生了一次事故,却意外得知自己患上了矽肺病。
2011年12月2日19时许,苏有海在矿井下工作面打锚杆时,衣服不慎绞在钻杆上,锚头打了他的胸口。
苏有海说:“开始我只觉得很痛,以为没什么事,吃点药就好了。
”但过了一两天,他发现胸口越来越疼,于是就到山西大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确定他右侧第八肋软骨折。
其后,聚德煤业为他支付了医药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苏有海觉得胸部的疼痛感不减反增,甚至呼吸也出现不畅。
山西大医院的医生对其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其患上了矽肺病。
医生说这种病是由于苏有海长期在矿井下吸入有害气体所致,属于职业病。
带着这份诊断书,他向聚德煤业提出索赔,要求进一步治疗,聚德煤业以苏有海在公司所属矿井中工龄只有18个月,不可能患职业病为由拒绝。
一筹莫展的苏有海找到山西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闫艳军等两位律师为其提供了法律援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粉尘:
新华网郑州2009年9月16日电(记者单纯刚) 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海超16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
张海超说:“我的工伤赔偿问题在新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得到解决,目前已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我自己也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终止了劳动关系。
”
张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病”,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
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
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
河南省卫生厅和郑州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在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及善后工作的同时,依法追究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毒物:
东莞塘厦镇一家手机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至2014年4月11日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
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手机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据东莞市旭顶光电有限公司(位于塘厦镇)多名出现病征的女工介绍,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出现病征的员工均在生产部工作。
主要的生产环节为:用抹布蘸上俗名为“抹机水”的液体,擦拭手机屏幕表面,一方面可清洁,另一方面这种液体很快干燥,方便贴膜等下一步生产工序。
据住院女工介绍,今年春节后,有辞职的女工因为四处求医,做过“肌电图”检查后,检查的医生说怀疑是职业病,要求到职业病医院检查治疗。
随后,多名女工到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检查,被诊断
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陆续有8女1男9名员工住院。
至昨日,又有1名女工入院治疗。
2014年4月10日上午,记者在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采访10名住院女工时,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女工说,还有8名跟她们情况类似的病患,也是在手机屏幕厂打工,也要用到“抹机水”这种液体。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主治医师和副院长介绍,除了东莞市旭顶光电有限公司的10名女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外,还有长安一家工厂的8名员工也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
“据我们了解,工人使用的抹机水为正己烷,”院方介绍,正己烷进入人体后,主要侵害神经系统,造成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院方介绍,正己烷中毒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目前院方主要通过针灸理疗、营养神经药物和功能锻炼来对症治疗,相关治疗费用,均由工厂承担。
主治医生介绍,从医学上来讲,正己烷中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这些员工多为轻度中毒,少数为中度中毒,对症治疗后基本能够恢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病的诊断有十分严肃的调查和集体诊断过程,要求确定员工病症和职业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
目前陆续入院的员工均已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院方按照规定,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东莞市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物理因素(放射源丢失):
法制晚报讯2014年5月7日,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市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
据央视报道,截至昨天(5月10日)下午6:05,放射源被找回并安全放入铅罐。
环保部将此事定性为重大事故。
江苏省卫生厅确定南京市第一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
南京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平安监督经管处处长张世达称,目前放射源已经回收,不会再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
“它不带有传染性,也不带有遗留性,移走之后不会留下放射源,放射性全部解除了。
”
目前,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将放射源按核素种类、能量大小以及放射性活度等分为极高危险源、高危险源、中危险源、低危险源、极低危险源五类。
据央视报道,专家解释,这个放射源被放置在密闭的环境里面的,它的外面有一个像手链一样的密闭容器,所以它放到土壤里后会持续
放射出放射线,但装到安全箱里后放射线被阻隔,理论上讲这个地方应该是安全的,不会对土壤、水源有任何的污染。
但是安全起见,已经对现场土壤和水进行取样检测。
周启甫说,南京方面丢失的铱-192用于工业探伤,是5个月前新买的,其目前的活度风险比较高。
专家表示,如果放射源被人捡到,或者近距离接触,可能会导致人体受到辐射剂量较大。
此前曾经发生过有人员皮肤烧伤,或者因将放射源放在裤兜中,最终导致截肢的情况。
如果接触时间更长,也有致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