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饲养

合集下载

大 鼠

大   鼠

(3)主要特性:
①寿命31-29月
②脾脏红细胞免疫反应性低。
③生理学方面:
• 旋转性能低;
• 血清胰岛素低、脑垂体较大;
• 乙烯雌酚吸收快且易引起死亡;
• 巴比妥钠的LD50低,为70mg/kg;
• 肾脏疾病发生率低;
• 对血吸虫的囊尾蚴易感。
F344/N-----2
2、 Lou/C
(1)来源:Lou/C是由Bazin和Beckers培育出的浆细胞瘤高发系, 其同类系Lou/M为浆细胞瘤低发系,两者组织相容性相同。
RAT
(六)肿瘤研究
大鼠可用于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模型的研究。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有:乳腺癌和粒细胞性白血病。 诱发性肿瘤模型使用的化学物质有:
二乙基亚硝胺和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诱发肝癌、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食道癌、 3-甲基胆蒽诱发肺鳞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大肠癌 等。
RAT
(七)感染性疾病研究
RAT
2、无呕吐反射: 大鼠的食管进入胃时,有一皱褶小弯,该皱是大鼠
不会呕吐的原因,不适宜做呕吐反应实验。
3、血压: 对药的反应敏感
4、感觉器官: 大鼠视觉、嗅觉灵敏,对光照较敏感, 对噪音较敏,适宜做条件反向实验。
5、血液成分呈动态间采血、不同的采血方法、粗暴虐待动物,血 液成份都会有一定的变化,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2)主要用途: 高血压疾病的实验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 能够自发性产生高血压的突变系大鼠,还有新西兰高血压
大鼠(GHR)和米兰高血压大鼠(MHS)。 2、癫痫大鼠
用铃声刺激可旋转数秒钟,然后向一侧倒地发作癫痫,与人 的癫痫发作相似。
3、裸大鼠(nude rat) (1)来源:裸大鼠由英国人Rowett 研究所在1953年首先发现,基因符号 为r n u,1983年引入我国。

大鼠饲养管理

大鼠饲养管理

大鼠饲养管理大鼠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其饲养管理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鼠的品种选择、饲养环境、营养需求、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大鼠的饲养管理。

一、品种选择1. 常用品种常见的实验室大鼠品种包括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Wistar大鼠、Long-Evans大鼠等。

其中SD大鼠是最为常用的品种之一,因其易于繁殖和驯化,并且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

2. 品系选择在选择品系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目的以及所需特定表型。

例如,在进行肿瘤研究时,需要选用易感肿瘤形成的品系;在进行行为学研究时,则需要选用较为活跃或温顺的品系。

二、饲养环境1. 温度和湿度大鼠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为18-26℃,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大鼠的生长和健康。

2. 光照大鼠需要一定的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理节律,一般采用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光周期。

此外,应尽量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到饲养箱内。

3. 饲养箱饲养箱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以保持空气流通。

底部应铺设吸水性强、易清洁的垫料,并定期更换。

同时,还需提供适当的玩具等刺激物,以避免大鼠出现行为异常。

三、营养需求1. 饮食大鼠是杂食动物,在实验中常用标准饲料或自制饲料进行喂养。

标准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大鼠正常生长发育所需。

2. 水源提供清洁新鲜的水源对于大鼠健康至关重要。

一般采用自来水或经过过滤消毒的水,每只大鼠每天的饮水量约为20-30ml。

四、健康管理1. 疾病预防大鼠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应定期检查大鼠的健康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箱和垫料,并避免过度拥挤和交叉感染。

3. 人员卫生在与大鼠接触前,应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和手套。

屏障环境下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

屏障环境下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

摘要:目前虽有大量文献就大小鼠的饲养及屏障系统运营管理进行讨论,但较为笼统,对详细的管理方法及动物饲养状态记录较少。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际就大小鼠在屏障环境下的饲养管理做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屏障环境;大小鼠;饲养管理屏障环境下SPF 大小鼠的饲养管理王昌军1,单娇2,逄春华1,刘小卓1,李新1,常凯1*(1.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山东青岛266100;2.黄岛海关山东青岛2663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60收稿日期:2023-05-17作者简介:王昌军(1983—),男,山东邹城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通信作者:常凯(1983—),男,山东东阿人,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随着动物实验在各类科研以及教学中的普及使用率的上升,对实验动物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1],对SPF 级动物需求也更为迫切。

健康的实验动物是开展动物实验科学研究的基础,保持屏障环境内的清洁度是SPF 级动物房正常运行的关键,目前虽有不少文献就大小鼠的饲养及屏障系统运行管理进行讨论,但较为笼统,对详细的管理方法及动物饲养状态记录较少。

笔者在动物房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根据屏障环境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屏障环境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

本文就大小鼠在屏障环境下的饲养管理做一简要探讨。

1实验动物房基本情况1.1人员、物品、动物的流向在目前屏障环境的管理中,人员进出屏障环境是影响环境细菌数量和细菌种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减少屏障环境受到污染,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与实验准确性,必须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管理[2]。

动物房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制定了《人员管理程序》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人员进出,要求所有进出屏障环境的实验人员均需要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未经授权,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动物房。

对来访参观人员实行预约制度,并填写《人员进出登记表》。

同时针对屏障环境内物品和实验动物的流向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实验大鼠取材方案

实验大鼠取材方案

实验大鼠取材方案引言:实验大鼠作为研究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动物模型,广泛用于疾病机制研究、药物毒理学评价以及创伤修复等实验中。

为了保证科学合理、可靠可重复的实验结果,大鼠取材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实验大鼠取材方案,包括大鼠的选择与购买、饲养与管理、实验前准备及取材方法。

一、大鼠的选择与购买实验大鼠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用符合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的品种,如Sprague Dawley大鼠、Wistar大鼠等。

同时,购买大鼠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注意大鼠的种类、性别、年龄等信息,确保符合实验需求;3.检查大鼠的体表特征,确保健康、无畸形、无伤口等;4.购买大鼠前可以进行一定的初检,如测量体重、观察活动情况等。

二、大鼠的饲养与管理实验大鼠的饲养与管理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1.饲养环境:-温度:保持恒温(20-25度),避免极端温度的影响;-湿度:保持适宜湿度(40-7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疾病的发生;-光照:保持适宜光照,如12小时昼光与12小时黑暗的交替;-通风: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污浊空气对大鼠健康的影响。

2.饲料与水:-提供优质饲料,如标准饲料或专门配制的实验饲料;-饲料的存放应防潮、通风,保证其营养成分的稳定性;-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确保水质的卫生。

3.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观察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或症状;-定期测量大鼠的体重、体温等生理指标。

三、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大鼠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1.环境适应:-将大鼠从饲养环境转移到实验环境前,应进行适应期的过渡;-适当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的过渡,减少对大鼠的应激。

2.实验前禁食:-固定禁食时间,如12小时或更长时间;-禁食能够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麻醉和体表消毒:-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乙醚麻醉、氧化氮麻醉等;-在取材前进行局部体表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Wistar大鼠30天喂养试验体重及食物利用率参考值的研究

Wistar大鼠30天喂养试验体重及食物利用率参考值的研究

Wistar大鼠30天喂养试验体重及食物利用率参考值的研究目的:探讨Wistar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体重及食物利用率的正常值范围。

方法:选用本实验室正常喂养的wistar大鼠200只,雌雄各半,喂养30 d。

每周称一次体重,记录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雌、雄鼠在各周龄的体重变异度不大,变异系数5.2%~10.0%;雄鼠体重增加量、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均高于雌鼠(P<0.01),雄鼠发育速度要快于雌鼠。

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资料与其他实验室报道的结果相近,但也有差异。

标签:Wistar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摄食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根据1994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性毒理评价程序和方法》,在了解受试物的纯度、溶解特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和有关毒性的初步资料后,可进行30 d或者90 d喂养实验。

而30 d喂养实验作为第二阶段毒性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十分广泛[1-2]。

在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动物体重和食物利用率是判断受试物是否导致某项指标异常的重要指标,虽有一些正常值范围的参考标准,但由于所收集的动物来源、级别和品系、饲养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同致使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不大,进而有必要建立本实验室的Wistar大鼠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库[3-4]。

所以本文就近年来本实验室进行的10个批次的Wistar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正常对照组资料加以整理,对其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本实验室Wistar大鼠体重和食物利用率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并为制订统一的标准参考值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SPF级Wistar大鼠,初始体重65~85 g,共200只,雌雄各半,由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动物生产合格证SCXK(吉)2010-0001。

1.2 饲养条件清洁级实验室,温度20~22 ℃,相对湿度55%~65%。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大鼠的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大鼠的饲养管理
用于一般多用途模型、安全和效力测试,老 化,营养,节食导致的肥胖病,肿瘤学实研验究动物学
突变系大鼠
肥胖症大鼠
SHR/OLa大鼠
癫痫大鼠
血浆中胆固醇、磷脂含量较高,3周龄 就表现出肥胖,5周龄肥胖明显。食量 大,体重比正常大鼠大一倍。雌性不育 。可作为研究人肥胖症模型。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白色。严重 的自发性高血压(200mmHg),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而且无明 显原发性肾脏和肾上腺损伤。对 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是筛选抗 高血压药物的良好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大鼠 大鼠常用品种/品系
实验动物学
近交系大鼠
02 Lou/CN
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 育出浆细胞瘤高发系LOU/ CN,广泛用于免疫学研究,特 别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01 F344
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 Curtis培育,白化。脾脏红细胞的免 疫反应性低。该品系大鼠可允许多 种肿瘤移植生长。
近交系
实验动物学
封闭群大鼠
Wistar大鼠: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使 用数量最多,遍及全世界。我国从日本引进,白 色。该品系产仔数多,性周期稳定,早熟,繁殖 力强,性格温顺。抗病例力强。自发性肿瘤发病 率低。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稍长,尾长短于身长 。
SD:1975年由美国Spraque和Dawley农场育成。 又叫SD大鼠,多用于营养实验,对性刺激感受性 高,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低。比wistar大鼠生长发 育快,产仔也较高。
21-28天
生育期
1.5年
实验动物学
大鼠的解剖学特征
形似小鼠,唯个体更大。 体长不小于18-20cm,尾长与体长相当。 初生体重5.5-10g,成年体重雄性300-800g, 雌性250-400g。

实验动物日常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日常饲养管理

四、地鼠一般饲养管理 地鼠的饲养管理基本同小鼠,可用小鼠 料饲喂地鼠,饲养时应注意饲料中蛋白质的 质量,并适当补充青饲料和维生素保证充足 的清洁饮水。 保持一定室温,地鼠为夜行性动物,繁 殖时要注意夜间配种,以提高其受孕率。要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在 50 % -60% 较好。
(三)豚鼠的日常管理 1 . 饲喂应定时定量,颗粒料上午、下 午各喂1次,喂量的多少可视下一餐刚吃完 为度,一次加料过多除造成浪费外,饲料在 料盒中放置时间太长,易被细菌污染发霉变 质。青料充足且质量好,可适当减少颗粒料。
2 .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保证地面、 食具和笼具清洁干净。每周更换垫料2次, 消毒饲养盒(笼)和饲料盒1次,定期用消 毒液喷洒地面和墙壁。 3 . 仔细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产仔情 况及仔鼠的生活情况等,并认真记录。
(二)生产、繁殖管理 繁殖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种一般从第2~4胎的仔鼠中选留种子。 选种原则是:首先要看双亲的繁殖能力。要求双方 体质健壮,产仔率高,离乳率要高,母性强,胎间 隔不超过30d。然后看子代,要求子代体质强壮,运 动活泼,生殖器正常。对于生产胎次少的品系,也 可从第一胎仔鼠中选留。 2. 配种要等体成熟时再配,体成熟时期较性 成熟时期晚。
(二)大鼠的饲料 大鼠喂全价颗粒饲料。饲料应保证其 营养需要,并符合各等级动物饲料的卫生 质量要求。大鼠对蛋白质的要求高,特别 是动物性蛋白和维生素,投给量要比小鼠 多。大鼠对营养缺乏非常敏感,营养缺乏 时常会导致缺乏症,并加剧传染病的发生。
(三)大鼠的一般饲养管理 大鼠的一般饲养管理应注意几点: 1 . 饲喂大鼠要定时定量,每日喂给新 鲜水,一般每周换垫料2~3次。 2 . 大鼠扩大繁殖生产,一般采用一雄 多雌间隔同居法,当雌鼠腹部明显增大确认 怀孕后,进行单养准备分娩,并投入新的雌 鼠。

大鼠的饲养管理

大鼠的饲养管理

大鼠的饲养管理
1.生活环境:大鼠需要一个干净、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饲养箱应该每天清洗一次,并且需要定期更换床垫和其他饲料。

2. 饮食:大鼠需要一个均衡的饮食。

饲料应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鼠也需要定期喝水,所以需要确保水的供应始终充足。

3. 健康监测:大鼠的健康状况需要定期监测。

这包括体重、体温、食欲和行为。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4. 社交:大鼠是社交动物,所以需要与同伴在一起。

最好将同性别的大鼠放在一起,并且可以考虑购买一个大鼠轮。

5. 繁殖:如果想要让大鼠繁殖,需要了解如何繁殖和照顾幼鼠。

如果不打算繁殖,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繁殖。

总之,大鼠的饲养管理需要关注生活环境、饮食、健康监测、社交和繁殖。

只有每个方面都得到妥善处理,才能让大鼠健康快乐地生活。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SD大鼠概述 (2)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 (5)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 (5)2、饲养环境 (6)3、饲喂 (6)4、给水 (7)5、换窝 (7)6、离乳 (8)7、留种交配 (9)8、动物发放 (10)9、引种 (11)10、处死 (13)11、SD大鼠常见疾病 (13)12、清洁与消毒 (16)13、退出屏障 (17)14、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7)一、SD大鼠概述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norvegicus)的变种。

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

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

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行为和习性(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

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

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

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SD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6)SD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

解剖学特点(1)大鼠较小鼠个体较大。

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

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

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

齿式为(1003/1003)×2。

(2)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

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3)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

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4)大鼠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5)大鼠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6)大鼠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

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

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7)大鼠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

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大鼠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

(9)肾脏呈暗红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

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10)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

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

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进入屏障的消毒(1)进入外更衣室,关闭外侧门。

(2)脱下的衣服、眼镜、手表、戒指等放在更衣箱内,进入淋浴室。

(3)38—40℃温水淋浴,用药皂、香波、护发素洗净手足、身体及头发,然后用水漱,最后洗净全身。

(4)进入内更衣室后,先用外科洗手液将双手反复搓洗消毒30s 后才能接触内更衣室的无菌物品。

(4)先用灭菌后的毛巾擦干身体、头发后,再依次穿上隔离服(动物饲育区域专用),戴上手套,戴眼镜的一般在饲育区内有专用眼镜,最后整理好衣服。

(6)打开内更衣室门,迅速进入风淋间进行风淋。

(7)进入SPF区域。

准备工作(1)计划好当天的工作内容,在洁库配好消毒液,取足当天工作所需的物品,一次移入动物房,遵循人员物品单向流动的原则。

(2)进入动物房确认饲育室有无异常。

包括室内温度、湿度、水瓶有无漏水、有无动物逃逸、室内有无其他异常等。

(3)检查每盒动物的饮水及摄食状况,若饮水及摄食正常则继续一天的工作。

(4)若饮水及摄食不正常的动物笼,先检查是否饮水瓶阻塞,再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征兆。

若有,立即上报。

(5)发现动物死亡,要调查死亡原因,判断事故死亡还是异常死亡,并报告,不能确定原因的要将整盒动物送出屏障待查。

2、饲养环境屏障环境饲养的SD大鼠经过人们无数代的定向选择,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改变,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不耐冷热,要求生活在清洁无尘、空气新鲜的环境下。

SD大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

夏季温度过高常影响种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生长发育。

冬季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种鼠的生长繁殖,且易发生多种疾病。

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40~70%,一般大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

噪音85分贝以下,氨浓度20PPm以下.通风换气8~12次/小时。

SD大鼠怕强光,在比较强烈光照下,哺乳母鼠易发生神经紊乱,可能发生吃仔鼠的现象。

受到噪音的刺激,也会吃仔鼠。

3、饲喂SD大鼠为随时采食、多餐习性的动物。

大鼠采食量一般为5g (100g体重24小时)。

在鼠盒的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对于群养盒,每周应固定两天添加饲料,其它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注意事项(1)操作:①灭菌饲料使用料铲给食,不能直接用手拿取。

②饲料用料斗给食,落在地上的不能使用。

(2)给食量:饲料不宜给得过多,过多易受微生物污染,最好2次给食之间不出现剩余。

根据SD大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

由于种鼠群和生产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

4、给水大鼠饮用水为PH2.5~2.8的酸化水,用饮水瓶给水,每周换水2~3次,大鼠饮水量一般为8~11ml(100g体重24小时),要保证饮水的连续不断,拧紧瓶塞,防止瓶塞漏水造成动物患病、溺死。

一般日常饲养应先加水瓶再加饲料以便加饲料时检查有无水瓶漏水,完成当日工作离开饲养室前应再次检查水瓶和饲料。

还应常检查大鼠在吸水过程中,口内食物颗粒和唾液可倒流入水瓶。

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水瓶,水瓶灭菌后仅限一次性使用。

严禁未经消毒的水瓶继续使用。

实验动物饮用水处理器应当定期清洗维护。

定期对滤芯和管路进行清洗或更换。

5、换窝换窝每周进行1—2次,换窝前要用事先配好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浸泡器械。

将清洁鼠盒成摞置于地面,取下待换鼠盒放置在操作台上,打开鼠盒盖放在清洁鼠盒上,用手提起大鼠尾部放入清洁鼠盒,盖上鼠盒盖,用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摆放鼠盒的饲养架,将鼠盒放回原处,一个饲养盒内动物的更换后,应把手浸在消毒液中消毒后再继续换窝。

★注意事项(1)大鼠牙齿尖锐,换窝时要防止被咬伤。

(2)手提大鼠尾部时不要抓尾巴末端,以防大鼠挣扎造成尾部皮肤脱落。

(3)换窝时如遇母鼠正在哺乳应先将母鼠取出,再动仔鼠,以防被母鼠咬伤。

(4)换窝时如遇母鼠正在产仔应推迟换窝,以免惊扰母鼠造成吃仔。

换窝过程中应注意大鼠的繁殖情况如有新生仔鼠应及时记录生仔日期及只数,此外,还应注意大鼠的外形及精神状态,发现有肿瘤、脱毛、烂尾、腹泻、毛色较差、极度消瘦和精神状态明显不佳的大鼠应整盒处死淘汰。

6、离乳离乳一般在换窝时同时进行,仔鼠哺乳期一般18~21天,种用仔鼠,哺乳可延长到23天,但不超过25天。

过长的哺乳时间会影响母鼠的健康和发情。

也可观察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离乳,一般仔鼠双眼睁开、反应敏捷、具有独立采食能力即达到离乳指征,可进行离乳。

将离乳仔鼠按性别区分放在群养盒中饲养、待发。

幼鼠性别鉴别主要从外生殖器与肛门的距离判定,近者为雌,远者为雄。

另外,雌鼠肛门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小沟,而雄鼠则在肛门和生殖器之间长毛。

再者,仔鼠雌鼠有较不明显的乳头。

群养大鼠按离乳日期挂牌,并记录品系、性别、离乳时间以便日后发放。

饲养密度以刚离乳10只每盒,150g—300g 6只每盒,300g 4只每盒。

7、留种交配SD大鼠的繁殖,多采用随机交配,选择下代种鼠时,不需要考虑亲代的血缘关系。

选择标准主要根据亲代的繁殖、带乳能力,仔代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选种条件是亲代应具有较高生殖能力,每胎产仔能力8只以上且离乳存活率在9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泌乳能力和对周围环境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要求生长发育快,体型大,一般应从第2~3胎生下的仔鼠中选留幼种。

SD大鼠体重达200克以上,即可选做种鼠。

被选的种鼠应体质强壮,运动活泼,对外界刺激反应敏锐,眼睛鲜红有神,被毛光泽,浓密贴身,尾粗而较长,血管明显,呈粉红色,头部宽广,颈部长度适中,背宽而平直,躯干前后匀称,腹部系紧,胸圆满,四肢短而有力,生殖器正常等条件。

对选留的幼种,填好卡片,分清性别饲养。

在育种过程中,应对发育不正常者及时淘汰。

选配时应挑选肥度适中的种鼠进行交配。

过瘦说明发育不良,过肥的雌鼠,常因卵巢周围沉积脂肪过多,滤泡的发育少,影响卵巢激素的产生和分泌,阻碍卵细胞的成熟和排出,繁殖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