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历史趣谈: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严嵩与明世宗的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严嵩与明世宗的关系导语: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首辅十人。
任职仅二、三月者如蒋冕、毛纪,任职不过数年者如夏言、徐阶;唯独严嵩,入阁二十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首辅十人。
任职仅二、三月者如蒋冕、毛纪,任职不过数年者如夏言、徐阶;唯独严嵩,入阁二十年,任首辅达十五年之久。
因此,研究嘉靖朝不能不研究严嵩。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本传列于>中。
而“奸臣”条下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
终生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之语。
这便是对“奸臣传”传主们的判词,分宜不幸,落入彀中。
然检读记嘉靖朝事之正史、野史,严嵩不应列入“奸臣传”。
奈何众口铄金,己成定谳。
一代名相严嵩究是奸相、贤相亦或庸相,实在是应该重新认识的。
从严嵩临终的留言可以看到,他是带着无尽的委屈、不甘心和愤懑到了另一个世界的。
《明史》称:“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
” 严嵩肯定想不到,他所背负的“奸臣”骂名不但没有因他的去世而消失,反倒广为流传,他的名字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与此有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明代有名的史学家——王世贞。
王世贞与严嵩结怨,传说有一段公案。
王世贞的父亲就是被世宗处死的王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忬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国宝《清明上河图》,不久就被严氏父子得知,二人就向王忬索要。
王忬迫于严氏父子的权势,就让一个画师临摹了一张送给严嵩,后来事情败露,严嵩对其怀恨在心。
后借王忬戍边不力下狱之机,严嵩上奏本将其害死。
因为这段积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严嵩传》以及其他史著中,对严生活常识分享。
《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明朝的严嵩,是忠臣还是奸臣?

明朝的严嵩,是忠臣还是奸臣?易中天:明朝的严嵩,是忠臣还是奸臣?2019-04-02 19:55 来源:十八路反王要论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我估计严嵩一定名列前茅。
舞台上的大白脸,早已经深入人心,清人修订的《明史》也将严嵩列入奸佞传。
本文无意为严嵩翻案,但仔细了解一下严嵩的人生,在分析一下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免感慨:这家伙真苦逼啊!一、巨奸养成记要说严嵩此人可谓才高八斗,写得一手好字,吟得一口妙诗,做得一纸美文。
严嵩的字好到什么程度,满清顺天府乡试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就是严嵩写的。
据说乾隆皇帝看着很不爽,如此严肃的场所弄个大奸贼的书法挂着,实在不体面。
乾隆就让人重写,自己也撸袖子泼墨,结果众人的作品拿来一对比,还是算了吧,揉吧揉吧全扔垃圾堆里了。
剧照:严嵩严嵩留下来的诗有1300多首,各种文稿、文章200多万字。
嘉靖皇帝离不开严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严嵩的青词写得好,是大明有名的“青词宰相”。
嘉靖帝隔三差五就要与上天沟通,没有拿得出手的青词,怎么能显示出虔诚呢,严嵩就是他“通神”的梯子。
严嵩的官途开局并不顺,他25岁科举中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得了一场大病,被迫回乡养病。
这一休息就是十年,十年后他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
此后他榜上了政坛大佬,他的老乡夏言,在夏言的关照下,熬到52岁终于混上了部级待遇。
62岁那年,严嵩迎来人生高潮,他入阁了。
入阁后的严嵩,蓦然发现,曾经的老上级夏言成了仕途中一道障碍。
于是,他又花了六年的时间,拼命打击夏言等,终于在68岁那一年成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
严嵩入阁二十三年,领班内阁十七年,这期间,夏言、邱鸾、沈鍊、杨继盛等一干重臣,纷纷倒在严嵩的枪口下。
严嵩用他们的血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严党集团”。
夏言这个集团分工明确,严嵩负责小心伺候好嘉靖皇帝,排除异己,提拔亲信。
严世蕃扮演严嵩的参谋兼代言人,具体指挥党羽们的行动。
鄢懋卿、罗龙文、赵文华等核心骨干各霸一方,成为“严党集团”的“利益收割机”。
暮年上位,持重委全——真实的严嵩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暮年上位,持重委全——真实的严嵩和你想的不太一样世人皆骂严嵩,媚上误国,专权贪赃,结党伐异。
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痛举严嵩几大罪状;王世充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对严嵩极尽其为奸乱国之述;清张廷玉主持修编的《明史》,更是把严嵩放入了“佞臣”之序,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
即使在今天,关于严嵩的各种小说,杂谈,影视剧创作,其形象也多以权奸的面目出现。
如此天怒人愤,大家难道就不好奇严嵩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严嵩像朝堂之上的大人们,是不会懂小人物往上爬的心酸严嵩五岁开学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中进士。
二甲第二名,全国第五。
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好了。
按照明朝的传统,严嵩进了翰林院,成为了一名庶吉士。
这个身份是什么概念?明朝中期以后,所有能够进入内阁的大学士,几乎都是庶吉士出身。
二十五岁的严嵩,不得不得说其前途光明。
然则命运总是爱开玩笑。
紧接着,严嵩的母亲去世,严嵩大病一场,辞官回家。
这一走,就是十年。
正德十一年,严嵩应杨廷和之邀,再次出山为官,还是在翰林院做编修。
正德十三年,混了个传旨的差事。
正德十四年,被外派到江西,正好赶上宁王叛乱。
正德十六年,41岁的严嵩又去了南京翰林院。
一个原本前途无量的二十几岁小伙,兜兜转转,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居然混到了南京翰林院。
接下去严嵩就应该是混吃等退休了。
严嵩剧照这时候命运又来捉弄他了。
新皇继位,嘉靖一来就搞“大礼议”,当时充当嘉靖对抗群臣的打手中有一个人叫桂萼。
对,他就是张璁的搭档,同时也是严嵩的同乡好友。
随着嘉靖开始在“大礼议”中逐渐占据上风,张璁,桂萼等人也水涨船高。
严嵩很快就被调入北京,这次给了个好职位——国子监祭酒。
什么概念?你就当中央党校校长好了,事实上,明朝的国子监其职权还要大一点。
后来的徐阶,张居正,都在这个位子上干过。
自此,严嵩官运开始亨通。
嘉靖七年,升礼部右侍郎;嘉靖十年,升南京礼部尚书。
到了嘉靖十七年,严嵩已经是礼部尚书了,没有南京这个前缀。
濯缨随处有沧浪

“濯缨随处有沧浪”———明代严氏父子双贪的肮脏生活公元1536年(嘉靖十五年)冬十二月以前,在南京任吏部尚书的严嵩,说他是个文人,是个诗人,或者,加上“著名”,都是可以的。
那时,他纱帽翅上的“缨”,还用不着“濯”。
因为明代开国定都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后,仍在南京设了一个稍小的,与北京却是同样设置的中央ZF机构。
但是,派到那里去做官的,通常都属于非主流的二线人物,所以,在南京时的严嵩,很有时间游山逛水,吟诗作文,以风雅著称。
次年到了北京,来给皇帝祝寿,留在了翰林院修《宋史》,随之入阁,纱帽翅上的“缨”,开始抖了起来,按捺不住的本性,便逐渐暴露了。
权力这东西,落在品质不佳的人手里,便是一种恶的催化剂。
于是,“凭藉主眷,骄子用事,诛夷忠臣,溃败纲纪,遂为近代权奸之首”。
这时候,连“濯缨随处有沧浪”那种假姿态,假清高,也没有了。
一直在南京坐冷板凳的严嵩,发迹太晚,等到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其年五十六岁。
等到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受到明世宗朱厚重用,是嘉靖二十一年的事,老先生已年过花甲,高寿六十二了。
那时,虽无到点退休一说,但他不能不考虑到上帝留给他贪污的年头,无论怎样抓捞,为时不是太多。
于是趁早赶快,将他实在不成样子的“短项肥体,眇一目”的儿子,提拔起来,作为膀臂。
这样,独眼龙得以“由父任入仕。
以筑京师外城(功)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
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明史》)。
这一次,被嘉靖彻底冷落的严嵩,再也无法救他的儿子一命了。
不过,他很纳闷,法司黄光升奏的这一本,为什么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法司黄光升角色虽小,在官场厮混多年,也成了精。
他算盘拨拉得很明细,第一,严嵩虽然致仕归田,风光不再,但嘉靖只是讨厌他,并不想收拾他,时不时还念叨他的“赞玄”之功,谁知他会不会起复,又杀回来呢?第二,严世蕃就更不是好惹的了,此人朝上朝下,党羽密布,京内京外,网络沟通,是一个气焰嚣张,罔顾一切,什么卑鄙龌龊都做得出来的坏蛋。
历史趣谈:奸臣严嵩到底有多恶贯满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奸臣严嵩到底有多恶贯满盈?
导语:严嵩简介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是个江西人。
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权臣,因为把持朝政达二十年,期间犯下铲除异己、结党
严嵩简介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是个江西人。
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权臣,因为把持朝政达二十年,期间犯下铲除异己、结党营私、贪污卖官、败坏朝政等罪行,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一位奸臣。
除此之外,严嵩在书法、诗词等领域也极有造诣。
严嵩画像
严嵩在25岁的时候高中了进士,可惜后来患上大病,退官回家养病了整整十年。
复官后的十几年,严嵩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之后通过讨好自己的同乡、深得嘉靖皇帝明世宗宠信的礼部尚书夏言,在1532年升为了南京的礼部尚书,四年后入京任职,没几年就成为内阁大学士。
世宗沉迷道教,夏言时常反对而严嵩一味讨好皇帝,因此在世宗眼中,严嵩开始比夏言更为重要更遭他喜欢。
等到严嵩羽翼渐丰,他就开始攻击迫害夏言,经过几年的努力,夏言先是被罢官后又被斩首,严嵩也因此成为内阁首辅。
之后,虽然也有一些大臣不满严嵩专权,出面上疏列数他的罪行,希望世宗将其处死,可惜这些异己都反而被严嵩铲除,所以当时严嵩在朝中没有一个可以跟他敌对的大臣。
因此严嵩从此专权二十载,为所欲为。
而他的儿子严世蕃,也借着老子的光,不必科举就入朝为官,父子俩权倾朝野。
最后,世宗也慢慢对严嵩父子产生厌恶。
恰好世宗身边的一个道士。
严嵩的“贪污”和“僭窃”

严嵩的“贪污”和“僭窃”严嵩是明代的⼤奸⾂,也是明代的⼤贪污犯。
1565年,严嵩削籍时,从他家中抄出的⽩⾦计2055000余两。
光是这⽩⾦,或许还⽐不上太监李⼴的“黄⽶”、“⽩⽶”,然⽽,“其珍异充斥,逾于天府”,如果折为黄⾦、⽩⾦,即使对于李⼴,恐怕也是⼀个天⽂数字了。
这是明代继太监李⼴、刘瑾、江彬之后抄家抄出来的⼜⼀只⽼“⼤⽼虎”,该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然⽽,“⽼虎”是逐步⼤起来的。
严嵩受贿,其胆量和胃⼝之⼤,都有⼀个发展的过程。
1536年,严嵩刚升任礼部尚书时,就有受贿的劣迹。
当时礼部收录“译字诸⽣”,送⼤包⼩包向他⾏贿的很多,这是“货贿”,⼤概不很值钱,并⾮“珍异”之类,严嵩因此⽽“更⾼其价”,这件事被御史桑乔奏了⼀本,并提出要罢免严嵩的职务。
1541年,辅国将军表柚为谋袭其⽗的爵位,也以⽩⾦3000两贿赂严嵩,⾏贿的⼈和贿赂的量都上了⼀个⼤台阶。
但上回吃了不该吃的肚⼦没有疼,严嵩也就⼀概照收不误了。
御史叶经为此弹劾严嵩,嘉靖皇帝不但不降罪,反⽽宽慰于他,说是“嵩安⼼任事,勿以介意”,不久,还加封他为英武殿⼤学⼠,开始执掌内阁⼤权。
弹劾严嵩的还不只是是桑乔和叶经。
南京给事中王晔、御史陈绍弹劾严嵩、严世藩⽗⼦“同恶相济,关通苞苴(贿赂),动以千百计”,严嵩⾃⼰也曾假惺惺地“疏辨乞休”,但嘉靖皇帝却是“优诏慰留”,⽣怕丢了这个宝贝。
于是乎,弹劾归弹劾,严嵩依然是严嵩,不但贿赂越受越多,⽽且官也越做越⼤。
嘉靖皇帝对严嵩是够宽容的了,然⽽,这种宽容提倡不得。
且不说“⼀家哭”与“⼀路哭”的⽼话,对严嵩的宽容,⾄少也是对那些弹劾严嵩的御史和给事中们的不宽容。
他们以后⼏乎没有⼀个不遭到严嵩的毒⼿。
⽽且,这种宽容,对严嵩本⼈也未必就是⼀件好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严嵩之所以成为“⼤⽼虎”,就是嘉靖皇帝宽容的结果。
说得确切此,这是姑息养奸。
假如在严嵩犯案作科之初,根据情节的轻重,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虎”是⼤不起来的。
明朝奸臣之首严嵩:一生被黑,其实也是个十分值得敬佩的人

明朝奸臣之首严嵩:一生被黑,其实也是个十分值得敬佩的人一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奸臣,严嵩一定会被排到前面。
后人在写《明史》的时候,严嵩也是妥妥地进了奸佞传。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给严嵩翻案,但是在看完很多相关资料后,真的很想感慨一下,严嵩其实没有那么坏,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严嵩的才华作为明朝的重要权臣,内阁首辅,自己没有两把刷子,还真走不到这一步。
严嵩的才华能力到底如何?首先在个人才学方面就十分了得,严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我们就先来说说他的字写得有多好?满清顺天府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就是他写的,乾隆皇帝却看着很不爽,一个大奸臣的字也配挂在这么严肃的地方?太辱没大清的牌面了。
于是乾隆就命令当代的大文学家重新书写这三个字,看完所有作品,气不打一处来,居然没一个人写得让人满意。
看来看去还是严嵩写的最顺眼,其他人写的只配扔到垃圾桶。
严嵩的诗也是一绝,一生共留下1300多首,文章总计200多万字。
尤其是他的青词写得特别好。
青词作为通神的重要梯子,嘉靖皇帝更加离不开他。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执政几十年,一味追求成仙之道,青词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所以每隔三五天,嘉靖皇帝都要找严嵩探讨一下如何写青词,以向仙人表达自己的虔诚。
严嵩的品格严嵩的品格,其实也没多大挑剔的,甚至还让人敬佩。
古代封建社会,女人基本都是没啥地位的,男人只要有一点能力,都喜欢追求三妻四妾。
但是严嵩没有,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糟糠之妻,从来不沾染其他女人,这一点足以窥探出他的为人品质,爱妻之切。
所以严嵩绝不会像史书记载的那样那样不堪,只是他侍奉的君主非常奇葩,自己不早朝,不管国家安危,臣子稍微有点能力的,就是行奸佞之事,让人不敢人苟同。
并且嘉靖皇帝一个非常善于玩弄权术的帝王。
他几十年不上朝,却对朝堂上的事情了如指掌,让徐阶为首的清流派和严嵩为首的严党斗得你死我活,谁出现了弱势,还会去帮持一把,这样两方相争,自己坐收渔利,也不会出现自己权利被架空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里三言两语肯;分析严嵩做官,一般认为其秘诀有三;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世宗的好感,一;透过史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严嵩由于深懂深谙“关系;严嵩之奸是有目共睹的,严嵩之贪也是毋庸置疑的;严嵩家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 笔者看来,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
严嵩在执政期间,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确实干过许多不齿之事,当过执政不屑之人,被定义为奸臣可谓是名副其实。
但看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
实事求是地说,他一方面,并非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
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并非都是一派胡言。
这两方面也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里三言两语肯定是说不清道不明。
我想仅就他的复杂人生凸显的两面性,做点粗浅分析探讨。
分析严嵩做官,一般认为其秘诀有三。
第一个就是“媚主固宠”,换句话说就是平时拍领导马屁,喝酒替领导卖力,逢年过节多孝敬厚礼。
在他政界地位尚不够巩固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就是
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世宗的好感,一步步地爬上了显赫高位。
第二个手段是“上阵父子兵”。
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藩,人情练达,世故精通。
严嵩做宰相后,严世藩晋职工部侍郎,官不虽大,却秉掌印之责,颇有实权。
平日里严嵩稳坐中军帐,大小事都交给严世藩。
儿子在前运作,老子在后撑腰,一攻一守,天衣无缝。
即使儿子犯了错,有老子在上头罩着,试想有几个人胆敢“老虎头上拔毛”?第三个秘诀是培植亲信,组成复杂庞大的权力关系网。
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互相帮衬、互相呼应、互相支持,真如铁打屏障,风刮不进、雨打不着。
这显然就是现代社会盛行的“圈子”“站队”的古代表现形式。
透过史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严嵩由于深懂深谙“关系学”,善于笼络世宗亲信。
他常常两面三刀,委罪于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计。
从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时间内,严嵩先后在宜春、分宜两县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桥: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座的总称),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花三四万两银子。
同时还出资修葺了分宜县学等等。
这些钱,虽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桥、办学又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但毕竟直
接或间接地给当地百姓办了好事实事。
故而,在严嵩故里,时至今日,依旧时常可以听到对他的不同评价之声。
严嵩之奸是有目共睹的,严嵩之贪也是毋庸置疑的。
当年在查抄
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
但仅仅说他奸或贪似乎是不够的,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
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相传“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建国后经学者邓拓考证并非如此,但这也足以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是公认不错。
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
严嵩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不少欣赏者称道其诗词“清丽婉约”。
我很赞同有学者对严嵩的这段评价:世宗之初,对百年积弊和朝政是颇多革新的。
谈迁在《国榷》(卷64)中予以很高评价:“世庙起正德之衰”,“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革藩镇之诸阉,废畿甸之皇庄,夺外戚之世封,抑司礼之柄用,┅┅”朝政为之一新。
其最大成就莫过于果断革除镇守中官,正如《明史·张忠传》所言:“(世宗)尽撤镇守内臣及典京堂仓场者,终四十年不复设,故内臣之势,惟嘉靖朝少杀云。
”嘉靖十年行“一条鞭”法,变革赋税,社会经济大有发展。
如果说嘉靖初年君相有鼎革之力,那么,与世宗厮守了十五乃至二十余年的严嵩,岂能无守成之功?(作者注:尽管实行“一条鞭”法的功劳,不能全算在他头上)。
当然,我们说严嵩并非一无是处,不是想为他鸣冤叫屈,更不是想替他翻案,盖棺定论的结论肯定有道理、有依据,应当承认。
在这里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些看法,仅希望让大家看到严嵩此人并不简单。
他的两面性,应该成为我们分析研究严嵩时加以考虑的因素,不能一
味认为非白即黑,或要么全黑要么全白。
严嵩的悲惨结局,是他为非作歹多年后咎由自取。
在他晚年时,其傲慢态度在世宗面前渐有显露,引起了皇帝极度不满。
嘉靖四十年(1561),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
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
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
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
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
此时严嵩已经82高龄了,神智、思维和执政能力已大不如前。
后来,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嵩的命运。
世宗召徐阶推荐的方士蓝道行入禁中,常使预卜祸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5月,嘉靖问道士:今天下何以不治?道士答:只因贤未进,不肖未退。
嘉靖追问,“不肖”指的谁?道士说:严嵩。
嘉靖叹口气,不作声了。
两年后,严世藩死刑,严嵩罚没家产,黜为平民。
此时的严嵩身无分文,在祖父的坟边搭了个草棚子安身,后来凄凉地死去。
做官为啥?当官做啥?历来是仕途人需要用言语和行为回答的问题。
若仅为赚钱,就可能落入可惜“一生聚财无限多,聚到多时全没了”的怪圈和悲剧。
《红楼梦》里说的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就是提醒各位为官者,假如身居高位不老实不本分,早晚一场空。
如今
的官是组织任命的官、是人民推荐的官,做官时节不多为江山社稷着想,不多为黎民百姓打算,焉能有好下场?
当高官在身、大权在握时,该拿的拿了,不该拿也拿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乱做了。
这种典型的为官两面性做法,被人识破看透后,会不会有一天,
突然有人也“风轻云淡”地来一句:当今天下,何以不治?待到那时,严嵩就不仅仅是前车之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