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授课时间: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2、会根据提议选择适合的方法计算浮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浮力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正确方法计算浮力所获得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选择适当方法计算浮力,尤其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力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公式变化的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一块钢铁放入水中会下沉,(出示轮船图片)轮船是由钢铁制成的,为什么不下沉?(学生回答)那么轮船所受的浮力有多大呢?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浮力的据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出示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求浮力的最简单方法。
共同归纳出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及解题关键,并以知识树的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
知识树:分别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练习: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典型例题:一个正方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5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3N,则该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点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压力差法常常适合于已知压力、压强时求浮力的情景。
典型例题:如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点拨:称重法适用于两次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m排g = ρ液g V排典型例题:1、把一个石块放入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了100g水,求石块受到的浮力。
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浸没在水中,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学生板演并说出解题关键,师生共同点评)点拨:阿基米德原理适合已知排开液体体积、质量或者全部浸没时给出物体体积的情景,同时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合于气体。
升华:1、由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ρ液和V 排有关;而与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面积无关。
《浮力》复习课教学课件

【解答】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 =G﹣F=2.2N﹣1.2N=1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液gV排, 则:
V物
V排
F浮
水g
1.0
103
kg
1N / m3
10N
/
kg
1104
m3
100cm3
知识
讲解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分析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
说明:浸入液体中下沉的物 体也受到浮力
“称重法”测量浮力
F浮 = G-F
受 力 F拉 分 析:甲 G
F
F浮水
乙
G
例题3
3、如下图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 力为 _0.2 _N。
例题4
4、如图所示,将重2.2N的物块浸没在水 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则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1 N,物块的体 积为 100 cm3(g=10N/kg)
考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⑴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 所受到的 浮 力和 重 力的大小。
⑵物体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
浮沉情况 浮沉条件
下沉
F浮<G
悬浮
F浮=G
上浮
F浮>G
漂浮 上浮的结果
F浮|=G
F浮
F浮
F浮
F浮
受力图示
G
G
G
G
知识 讲解
总结:
例题8
8、用手将一重6 N、体积为800 cm3的物体全部压 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8___N;放手后 物体将__上_浮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此运动过程中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_变_小____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待物体 静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 _6_×__1_0_-4_m3.(g取10 N /kg)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长阳县龙舟坪中学毛瑜蓉
教学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为指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教学程序:,。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1. 引言1.1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浮力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本教学设计将以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便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评估与反馈环节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展望中,将对本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本教学设计,《浮力复习课》将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次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2. 正文2.1 教学目标:《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本次《浮力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强化关于浮力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建立起对这一概念的牢固基础。
2.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3. 熟练运用浮力原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浮力原理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浮力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教学内容:《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主要围绕浮力这一物理概念展开。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基本概念,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支撑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十章 浮力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物理授课教师:缪燕雄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____________的力叫浮力产生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不相等,并且向上的压力________向下的压力,__________即为浮力公式F浮=____________ (计算浮力方法一:压力差法)方向____________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__________,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 (计算浮力方法二:称重法)姓名性别年级教学内容第十章浮力重点难点知识点年份、题型及分值201120122013 2014 称重法测浮力的变式拓展实验题7分综合题3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题2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填空题3分浮力的计算填空题2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能运用物体的沉浮条件说明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当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前,浮力的大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浮力________画出浮力大小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及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随深度变化的大致图象[点拨]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例如深入泥底的柱状桥墩或水里打的木桩等。
2.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操作过程所测量小桶重力G0、物体重力G、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分析归纳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________,对比二者大小得出实验结论注意事项溢水杯中水要______,若水面低于溢水口,则测出的G排将_____F浮,得不到正确结论实验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力复习课

浮力复习课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木块、石头、金属块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然后回答:)1、为什么乒乓球、木块能够浮在水面上?2、那么沉入水底的铁块、石头受不受浮力的作用?3、那么什么是浮力?4、那么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不受浮力?二、新课教学1、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那么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将透明可乐瓶的底部截去,把乒乓球放在瓶中,然后往瓶内加水,可以看到浸在水中的乒乓球虽然排开一定量的水,但并不上浮。
当用手堵住瓶口(或用瓶盖将瓶口盖上),让从夹缝流出的水聚集在乒乓球底部,乒乓球很快就浮出水面。
请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开始时乒乓球浮不上来?为什么瓶口一被堵上,乒乓球就浮了上来?(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计算(一)、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打出投影片:1、有一边长为0.1米的立方体铝块,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米,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20牛,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帕,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帕,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_________牛,铝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_牛。
[取g=10牛/千克])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下面大家请看实验。
(二)、根据力的平衡来计算:F浮=G空—G液————————①)1、演示实验: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请一同学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然后将金属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请一学生再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然后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弹簧秤的示数减小了?那么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和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答:两者相等。
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课教案草冲中学彭秀娟

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课教案)草冲中学彭秀娟复习目标1.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2.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浮力典型例题一、称重法:F浮=___________,其中G是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__.例1.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示数为70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68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其中压力F=______;压强P=_________.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F向下=0,所以F浮=_______.例2.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只说做法)三、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适用于气体)例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面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四、二力平衡法:F浮=_____或ρ液gV排=___________例4.一个物体质量是1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 巩固练习1.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的物体,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是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力为15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是多少?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金属块的体积是多少?3.如图所示,水面上的木块,它浸没在水中部分的体积为50cm3,它在水面上的部分是25cm3,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木块的质量是多少?(3)木块的密度多大?4.从图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熟练掌握浮力的计算4.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计算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1、定义:;方向:;1 压力差法:;2、大小 2 称重法:;③原理法:;④平衡法:;浮力3、浮力大小与有关①F 浮G 物ρ物ρ液上浮②F 浮G 物ρ物ρ液下沉③F 浮G 物ρ物ρ液悬浮4、浮沉条件④F 浮G 物ρ物ρ液漂浮5、应用①密度计:测仪器;原理:浮在液面物体,浮力等于重力②轮船:原理:排水量③潜水艇:原理:④气球和飞艇:原理物(六)直ft 中考F浮GG物F 浮<G 物下沉ρ 液=ρ 物F 浮=G 物F浮G悬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物F浮上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GF浮漂浮ρ 物与ρ 液F 浮与G 物图示ρ 液<ρ 物二、重点知识(一)浮力的定义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方向会不同()(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水中的桥墩、陷在淤泥中的物体都不受浮力的作用()(三)浮力的测量练习: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N.(四)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练习:1、将一个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静止后,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0g ,则该木块此时受的浮力大小是N。
(g=10N/kg)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全部浸没在水中,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N (g=10N/kg)3、A、B、C 三个物体体积相同,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是()A.F A > F B > F C B、F C > F B > F AC.F B > F A > F CD.F A = F B = F C(五)物体的沉浮条件物1、(2017 •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如将物体再下沉5cm ,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浮力1.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
即向下向上浮F F F -=。
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向上浮F F =。
2.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排液液排液浮gV G F ρ==。
2. 适用条件:各种液体和气体。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1. 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条件:G F >浮,对实心物体液物ρρ<。
(2)物体下沉条件:G F <浮,液物ρρ> (3)物体悬浮条件:G F =浮,液物ρρ=。
以上三点给我们指明判断物体的沉浮或悬浮既可从力的角度,即重力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可以从密度角度,即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2. 物体上浮的终止状态是漂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部分露出液面)G F =浮,它与悬浮的区别是:物体悬浮时物排液V V =,物体漂浮时物排液V V <。
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的排水量: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因为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此时船受的浮力等于船排开水的重力。
即排水浮G F =。
(2)气球和飞艇的升降靠调整气囊中气体的质量来实现。
(3)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靠改变自身受到的重力来实现。
(4)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根据物体漂浮时,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成反比的原理制成。
(四)求浮力的几种常用方法1. 阿基米德原理。
当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根据排液液浮gV F ρ=求出浮力。
2. 压力差法。
如果已知或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要根据S p S p F F F 向下向上向下向上浮-=-=求出浮力。
3. 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浮液空F G G =-。
4. 从平衡力的角度建立求浮力的方程。
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浮F G =。
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浮F F G =+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浮F F G =-3。
(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排液V 的几种表达方法1.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或浸入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例如物体露出液面1/3,则物排液V V 32=。
也就是排液V 用几分之几物体的体积来表达。
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液面的具体体积值,则排液V 用露物V V -来表达,即露物排液V V V -=。
2.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则物排液V V =。
如果物体是空心体可用空实排液V V V +=表达。
【典型例题】[例1] 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 ,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 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分析:首先应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体积,即35050cm mL V ==金。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金水排水浮gV gV F ρρ==,可解得浮力。
再根据示重差法浮液空F G G =-,可解得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即浮空液F G G -=。
金属块的密度应根据金金金gV G =ρ解得。
解:(1)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35050cm mL V ==金。
(2)N gV F 49.010508.9100.163=⨯⨯⨯⨯==-金水浮ρ。
(3)N N N F G G 31.349.08.3=-=-=浮金水 (4)336/108.710508.98.3m kg gV G ⨯=⨯⨯==-金金金ρ[例2] 如图1所示,物体漂浮在圆柱形容器的水面上,B 物体上放着一个物体A 时,B 排开水的体积为1V ;若将A 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A 、B 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 2,且3212dm V V =-,33/103m kg A ⨯=ρ,kg N g /10=,求容器底对物体A 的支持力的多少?分析:A 、B 分开之前漂浮在水面上,则有1gV G G B A 水ρ=+,将A 取下投入水中静止后,物体B 仍漂浮在水面上,则有排水gV G B ρ=,而A 沉入容器底部受三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浮力。
则有A A gV N G 水ρ=-,以上三个方程相减得:)()(211V V g V V V g N A -=--=水排水ρρ可求出N 。
解:原情况A 、B 叠放在一起时,漂浮在水面上,则有:1gV G G B A 水ρ=+ ① A 、B 分开后B 仍漂浮,A 沉入水底,则有:排水gV G B ρ= ②A A gV N G 水ρ=- ③①-②-③得:)(1A V V V g N --=排水ρ,而2V V V A =+排∴ N V V g V V V g N A 2010210100.1)()(33211=⨯⨯⨯⨯=-=--=-水排水ρρ[例3] 如图2所示,一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2104m -⨯,重为10N ,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容器内放置一边长为m 1.0,密度为33/106.0m kg ⨯的立方体木块,求:(1)桌面受的压强;(2)向容器内慢慢注水,恰好使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零,此时木块下底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容器内水深多少?(kg N g /10=。
)分析:注水前,桌面受到的压强,应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力除以容器的底面积。
即容木容S G G p +=。
当慢慢向容器中注水,恰使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零时,说明木块此时只受二个力:重力和浮力。
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木木浮gV F G ρ==。
而浮力又等于木块底部所受水的压力下F ,进而根据木浮木下木S F S F p ==可求出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然后再根据gh p 水木ρ=求出此时水的深度。
解:(1)N gV G 6)1.0(10106.033=⨯⨯⨯==木木木ρPa S G G S F p 4001046102=⨯+=+==-容木容容。
(2)当浮木F G =时,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0,此时上下浮F F F -=,即:N F F 6==浮下,所以Pa S F p 600)1.0(62==='木向上∴ m g p h 06.010106003=⨯='=水ρ [例4] 高为20cm 的柱形容器内盛有10cm 深的水,如图3所示。
现将一密度为33/105.1m kg ⨯,高为15cm 的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3倍,则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不密合)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是多少?分析:将物块投入水中后,水面要升高h ∆,此时)(物容物S S h hS -∆=,即物物hS S h =⨯∆2。
进而求出m cm hh 05.052===∆,由于物块对容器底有压强,可分析出物块受三个力作用。
即浮支物F F G =-,因为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容器底对物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等值反向,所以求出支持力即也就知道了压力,然后根据物浮物物支物S F G S F p -==求出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则可根据gh p 水水ρ=求出,最后再求出两个压强之比。
解:设木块投入水中后,水面升高h ∆,水深为h)(物容物S S h hS -∆= 物物S h hS 2⨯∆= cm h h 52102===∆ 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物物水物物物物浮物物物S S h h g h gS S F G S Fp )(∆+-=-==ρρ 15.010100.1101510105.1323⨯⨯⨯-⨯⨯⨯⨯=-=-gh gh 水物物ρρPa 750=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ah h g p 150015.010100.1)(3=⨯⨯⨯=∆+=水水ρ211500750==水物p p [例5] 一边长为a 的正方体悬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 ,则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多大?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解析:欲知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先应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求出压强:gh p ρ=上,)(a h g p +=ρ下,然后据SFp =得pS F =即可求出压力和浮力。
答案: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1gha S p F ρ==向下(方向向下)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2)(a a h g S p F +==ρ向上(方向向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向下向上浮F F F -=(浮力产生的原因)322)(ga gha a a h g ρρρ=-+=方法提炼:此题用浮力产生的原因即压力差法求浮力,可以加深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的理解,亦可巩固液体的压强等知识。
[例6] 一个密封的空心球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2/5,若在空腔内注入100克水,空心球恰好可停在水中的任意位置,这个球的体积多大?解析:根据题意可先画出球的受力示意图,根据已知条件,空球漂浮,装水后悬浮,列出两个等式进行计算。
答案:空球漂浮时。
V V V V V V 5352=-=-=露浮;球浮G F =。
;球水排水浮G V g gV F =⨯==53ρρ(1)注入水后。
V V =排 球悬浮水球浮G G F +=',水球水浮G G gV F +=='ρ(2) (2)-(1):水水水水浮浮G V g V g gV F F =⨯=-=-'5253ρρρ所以33250/1210052552cm cmg g gg m g G V =⨯⨯==⨯=水水水水ρρ 拓展延伸:解答物理习题,要了解物理过程,配以物体受力示意图,会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本题亦可理解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在水中,当排出一点水后,因为潜水艇体积不变,受浮力不变,总浮G F >,潜水艇上浮,最后呈漂浮状态,漂浮在水面时,逐渐向水舱中注水,潜水艇下沉,最后全部没入水中。
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做完题时,一定要学会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学会举一反三。
[例7] 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酒杯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