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属于单元教学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是在指数基础上定义的一种新数,所以这节课既是对指数的概念、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深化与理解,又为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复数的学习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

对数与对数运算主要内容包括:对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如何将三块内容融合到一节课中,意味要抓住这一节的核心知识,舍弃细枝末节,要从整体上去研究这节课。具体体现为借助已有经验,从“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基本套路”出发,发现和提出对数的研究内容,构建研究路径,得出结论,并用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完整经历“现实背景——定义——性质——运算性质”过程,学生在整体框架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基于上述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经历对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对数的概念;

2.从研究一个数的“基本套路”出发,能够将指数中相关的性质和运算性质转化为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性质;

3.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4.感受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运算,指数函数,经历过研究一种新数的基本套路,这为学生研究“对数与对数运算”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探究方向。

能力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类比,转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是如何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成功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自主探究获得对数的运算性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

转变,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与证明。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始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遵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如何解指数式方程中“已知底和幂求指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对数产生的背景,初步感受引入对数的必要性,为抽象出对数的定义提供先行组织者。

2.在整节课中始终抓住对数定义这一条主线。本节课看似知识点零散,对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性质好像是不同的知识人为拼凑在一节课中,但实质上性质和运算性质都可以看作是对数定义的一个深化理解。具体体现在:探究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性质时实质上是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探究换底公式时是将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都体现了定义中指对数式可以互化这一核心思想。

3.本节课坚持在整体观的引领下探究问题。首先回忆研究一种新数的基本套路,在方法的指引下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其次,探究的理论基础是定义中指对数式相互等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可以通过类比思想,不断通过学生熟悉的指数相关性质来探究对数相关的性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由于本节课内容多,所以要抓大放小,不易过多进行技能训练,但在关键的地方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明确思路

问题1、对于一种新的数,我们一般如何研究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总结出研究一种新数的基本思路,即“现实背景——定义——性质——运算性质”,整体上为对数的学习提供了一条路线图。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引例:解方程:(1)644=x ;(2)931=??? ??x

;(3)52=x . 师生活动:(1)抽象出三个方程的共同结构,形如)10(≠>=a a N a x 且的式子称之为指数式,明确每个字母的名称;

(2这三个方程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会解吗?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解方程问题切入新课,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对数产生的背景是解决指数式中“已知底数与幂求指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方程(3)的不会解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形成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3.引导探索,形成概念

问题2:对于方程52=x ,这里的x 存在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1)通过画图发现这里的x 存在且唯一;

(2)既然x 存在且唯一,如何表示这个数呢?

(3)引入对数符号:5log 522=?=x x 。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得出方程的解存在且唯一,让学生感受到对数定义的合理性,并初步了解对数源出于指数,为抽象出对数定义打下认知基础。

问题3:对于等式)10(≠>=a a N a x 且,如何表示这里的x ?

师生活动:得出对数的定义,书写格式,读法,字母名称的变化等,明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等价关系。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定义是这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经历定义的形成过程,为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性质的探究提供理论支持。

4.探究性质,理解概念

问题4:如何研究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性质呢?

师生活动:通过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等价关系,可以将指数中的相关性质与运算性质转化为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性质。

【设计意图】明确方法,为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性质的探究提供思路,提高探究效率。 活动一、对数性质的探究

师生活动:教师提供指数中的性质10=a ,a a =1,幂为正,指数可取一切实数,希望学生得出对数中对应的性质:1log =a a ,01log =a ,真数为正,对数可取一切实数。

【设计意图】熟悉对数定义中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式的转化思路,深化对数的概念理解,同时为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作铺垫。

活动二、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

师生活动: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得出对数对应的三条运算性质。

有三种预设:

(1)通过取一些特殊的对数,从特殊到一般,最后归纳猜想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

(2)通过与指数结构的类比发现性质,抓住指数式中的指数就是对数式中的对数,指数式中的幂就是对数式中的真数这一联系猜想结论;

(3)通过严格的证明并总结出转化的三个步骤:

首先将指数转化为指数式:MN a N a M a n m n m ===+则令,,;

其次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log ,log ,log MN n m N n M m a a a =+==;

最后由指数的性质转化为对数的性质: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思考:对数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其中的运算而发明了的。同学们从这三条运算性质有没有体会到“对数”对于简化运算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对数运算性质让学生不断的回归定义思考问题,这里放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通过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想法,充分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最后通过思考让学生感受对数的发展史,进一步加深对数三条运算性质的记忆与理解。

5.引例再探,解决问题

活动三、如何利用常用对数表或自然对数表计算:5log 2?(参考数据:69897.05lg =,30103.02lg =,60944.15ln =,693147.02ln =)

师生活动:(1)介绍两个特殊的对数: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简记为N N lg log 10=,以后在物理、化学,建筑学等自然学科中还经常用到以(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简记为N N e ln log =。

(2)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表和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现在还可以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这两个对数值,用给定的数据如何计算对数值呢?

(3)学生合作交流得出解法:令525log 2=?=x x ,两边取常用对数可得:5lg 2lg =x 即:5lg 2lg =x ,所以2

lg 5lg =x ,通过查常用对数表可得69897.05lg =,30103.02lg =解得x ≈2.32193,或通过自然对数表可得60944.15ln =,693147.02ln =解得x ≈2.32193。

思考:?log =b a 能否转化为以c (10≠>c c 且)为底的对数?

【设计意图】呼应引例教学,解决学生心中疑惑,同时体现转化与化归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6.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问题5:请从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谈一下你的收获和体会。

师生活动:(1)知识上:对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性质;

(2)思想方法上: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类比、特殊到一般等;

(3)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基本套路:实际背景——定义——性质——运算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不仅是单纯的知识罗列,而且是提炼出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对纳皮尔的对数给予了高度评价:

拉普拉斯说:对数用缩短计算时间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伽利略说: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

恩格斯把对数的发明、解析几何的创始、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三大成就;

ln为世界上“十个重要的数学公1971年,尼加拉瓜发行了一套邮票,还尊崇N

e N

式”之一。

【设计意图】感受对数的数学文化和应用价值。

作业:

1、习题2.2 A组1、

2、

3、4;

2、阅读课本68-69页,了解对数的发展史;

3、阅读课本,进一步完善对数与对数运算中“基本套路”的每一个步骤。

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注意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呼应,做到目标确定环节,在环节中实现目标,具体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如下:

高中数学对数的运算

对数函数专题 对数及对数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概念 1.对数的概念 如果()01b a N a a =>≠,且,那么数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N=b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要点诠释: 对数式log a N=b 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是:a>0 且a ≠1, N>0, b ∈R . 2.对数()log 0a N a >≠,且a 1具有下列性质: (1)0和负数没有对数,即0N >; (2)1的对数为0,即log 10a =; (3)底的对数等于1,即log 1a a =. 3.两种特殊的对数 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简记作.以e (e 是一个无理数, 2.7182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 log ln e N N 简记作. 4.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由定义可知:对数就是指数变换而来的,因此对数式与指数式联系密切,且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由此可见a ,b ,N 三个字母在不同的式子中名称可能发生变化. 要点二、对数的运算法则 已知()log log 010a a M N a a M N >≠>,且,、 (1)正因数的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 ()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推广: ()( )1 2 1 l o g a k a N N N = + 、、、 (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正数的幂的对数等于幂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幂指数; log log a a M M αα= 要点诠释: (1)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时,要注意各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即等式左右两

对数的运算性质

§2.7.2 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基本性质. 2. 对数的运算性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进一步熟悉对数的基本性质. 2. 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 3. 掌握化简,求值的技巧. 教学重点 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化简,求值技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对数的定义,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log b a a N b N =?= (0a >且1a ≠,0N >) 本节课,我们将在这基础上,结合幂的运算性质,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 二、讲授新课 1 . 对数的基本性质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log 10a = log 1a a = (0a >且1a ≠) 把log a b N = 代入 b a N = 可得 log a N a N =(0a >且1a ≠,0N >) 上式称为对数恒等式,通过上式可将任意正实数N 转化为以a 为底的指数 形式。 把b a N = 代入 log a b N = 可得 log b a b a = (0a >且1a ≠) 通过上式可将任意实数b 转化为以a 为底的对数形式。 例如: log 222log a a a a == (0a >且1a ≠)

2 . 对数的运算性质 接下来我们用指对数互化的思想,结合指数的运算性质来推导有关对数的运算性质。 指数的运算性质 p q p q a a a +?= 在上式中 设 p a M =, q a N = 则有 p q MN a += 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可得: log a p M = log a q N = log a p q MN += ∴ 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0M > 0N > 0a >且1a ≠) 这就是对数运算的加法法则,用语言描述为:两个同底对数相加,底不变,真数相乘。 请同学们猜想:两个同底对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如下:∵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M M N N N N =+- log ()log a a M N N N =?- log log a a M N =- 对数运算的减法法则:两个同底对数相减,底不变,真数相除。 根据上述运算法则,多个同底对数相加,底不变,真数相乘, 即 1212log log log log a a a N a n N N N N N N +++=L L 若 12N N N N M ====L 则上式可化为 log log n a a n M M = n N +∈ 若将n 的取值范围扩展为实数集R ,上式是否还会成立 下证 log log n a a n M M = (0M > 0a >且1a ≠ n R ∈) 证明:设 log a M p = 则有 p M a = ∴ n np M a = ∴ log n a M np = 即 log log n a a M n M = (0M > 0a >且1a ≠ n R ∈) 对数的乘法法则:M 的n 次方的对数会等于M 的对数的n 倍。 例如:3222log 8log 23log 23===

3.2对数概念及运算性质(教师)

创一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1.若2x =16,(13 )x =9,x 的值分别为多少? 【提示】 4,-2 2.若2x =3,(13 )x =2,你现在还能求得x 吗? 【提示】 不能. 1.对数 一般地,如果a (a >0,a ≠1)的b 次幂等于N ,即a b =N ,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N =b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2.常用对数 通常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为了方便起见,对数log 10N ,简记为lg N . 3.自然对数 以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其中e =2.718 28…是一个无理数,正数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一般简记为ln N . 一、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例1、 (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①3-3=127;②843=16;③5a =15. (2)将下列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①log 3243=5;②log 13127=3;③lg 0.1=-1. 【思路探究】 根据对数的定义a b =N (a >0,且a ≠1)?log a N =b (a >0且a ≠1)进行互化,要分清各字母分别在指数式和对数式中的位置. 【自主解答】 (1)①由3-3=127,得log 3127=-3. ②由843=16,得log 816=43. ③由5a =15得,log 515=a . (2)①由log 3243=5得35=243. ②由log 13127=3得(13)3=127. ③由lg 0.1=-1得10-1=0.1.

1.并非所有指数式都可以直接化为对数式,如(-3)2=9就不能直接写成log (-3)9=2,只有a >0,a ≠1,N >0时,才有a x =N ?x =log a N . 2.对数式log a N =b 是由指数式a b =N 变化得来的,两式底数相同,对数式中的真数N 就是指数式中的幂的值,而对数值b 是指数式中的幂指数,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如图: 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 ①(-2)2=4与log (-2)4=2; ②8-13=12与log 812=-3; ③lg 5=0.7与e 0.7=5; ④log 77=1与71=7. 【解析】 ①错误,因为log (-2)4没有意义,在转化时应先化简再互化;②错误,将8-13=12化成 对数式为log 812=-13;③错误,将lg 5=0.7化成指数式为100.7=5;④正确.【答案】 ④ 二、求对数的值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lg 0.001;(2)log 48;(3)ln e. 【思路探究】 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化为同底的幂→列方程→结论 【自主解答】 (1)设lg 0.001=x ,则10x =0.001,即10x =10-3 解得x =-3,所以lg 0.001=-3. (2)设log 48=x 则4x =8,即22x =23, 解得x =32,所以log 48=32. (3)设ln e =x ,则e x =e ,即e x =e 12, 解得x =12,所以ln e =12 . 1.对数式的求值问题,一般是转化成指数式,解指数方程. 2.在b =log a N 中有三个量a ,b ,N ,知二求一的关键是实现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求下列各式的值.

【高中数学专项突破】专题25 对数的概念及运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专项突破】 专题25 对数的概念及运算 题组1 对数的概念 1.在b =log (a -2)(5-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5或a <2 B.2 且1a ≠ B.102 a << C.0a >且1a ≠ D.12 a < 3.使对数()log 21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为( ) A.()1,11,2??+∞ ??? B.10,2?? ??? C.()()0,11,+∞ D.1,2? ?-∞ ?? ? 题组2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4.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不正确的一组是( ) A.0 1e =与ln10= B.1 3 1 8 2 - = 与811log 23=- C.3log 92=与12 93= D.7log 71=与177= 5.若1 log 2 m n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1 2 n m = B.2m n = C.2n m = D.2n m = 6.将指数式bc a N =转化为对数式,其中正确的是( ) A.log c a b N = B.log ab c N = C.log c a b N = D.log b a c N = 7.若7 log x y z =,则( ) A.7z y x = B.7z y x = C.7z y x = D.7x y z = 8.若实数a ,b 满足3412a b ==,则11 a b +=( ) A.1 2 B.15 C.16 D.1

第4讲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讲义]

432211log (4443)x x x x x =++++例.当时,求的值. 912162()q p q R log p log q log p q p +∈==+=例.设,且有,则. 23()(2)(1)2()2f x x lga x lgb f f x x x R a b =+++-=-≥∈+=例.已知,且,又对一切都成立,则. 124()(2)()(01)()2(18)x f x f x f x x f x f log +=-∈=例.已知奇函数满足,且当,时,,则的值为 . 21234541515()lgx lgx lgx lgx lgx lgx lgx lgx x

111211(2)[()(]4 lg log --+.化简: . 7.已知函数()( )1(4)21(4)x x f x f x x ???≥? ?=????+,1y >,且2log 2log 30x y y x -+=,求224T x y =-的最小值。

高中数学《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精品公开课教案设计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解析 《对数与对数运算》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共分两小节,第一小节主要内容是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第二小节内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本课时为第一小节内容. 16、17世纪之交,随着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的发展,改进数字计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正是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其中的计算而发明了对数.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教材从具体问题引进对数概念,加强了对数的实际应用与数学文化背景,强调“对数源于指数”以及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将对数安排在指数运算及指数函数之后进行学习,实现对数与原有知识体系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发现与论证对数的运算性质.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设置 1.感受引入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说出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根据定义进行互化和求值; 3.感受数学符号的抽象美、简洁美. 本课时落实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通过“推断化石年代”和“解指数方程”两个实例,认识到引入对数,研究对数是基于实际需求的。根据底数、指数与幂之间的关系,通过“知二求一”的分析,引导学生借助指数函数图象,分析问题中幂指数的存在性,以及为了表示指数的准确值,引入了对数符号,从而引出对数概念. 通过图示连线,对指数式和对数式中各字母进行对比分析,来认识对数与指数的相互联系;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对数概念,体会转化思想在对数计算中的作用.对数源于指数,本课时中,对数问题往往回归本源,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因而要在理解对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会互化和求值. 恰当的数学符号,对数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数符号抽象而简洁,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体验对数符号的重要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高中数学复习:对数的概念及运算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复习:对数的概念及运算练习及答案 题组1 对数的概念 1.在b =log (a -2)(5-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5或a <2 B.2 且1a ≠ B.102 a << C.0a >且1a ≠ D.12 a < 3.使对数()log 21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为( ) A.()1,11,2??+∞ ??? B.10,2? ? ??? C.()()0,11,+∞ D.1, 2??-∞ ???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4.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不正确的一组是( ) A.0 1e =与ln10= B.13 1 8 2 - = 与811log 23=- C.3log 92=与1 293= D.7log 71=与177= 5.若1 log 2 m n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12 n m = B.2m n = C.2n m = D.2n m = 6.将指数式bc a N =转化为对数式,其中正确的是( ) A.log c a b N = B.log ab c N = C.log c a b N = D.log b a c N = 7.若log x z =,则( ) A.7 z y x = B.7z y x = C.7z y x = D.7x y z = 8.若实数a ,b 满足3412a b ==,则11 a b +=( ) A. 12 B. 15 C.16 D.1 9.将下列指数式改为对数式: (1)2 1 3 9 -= ,对数式为_____________;

对数运算性质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态与价值观 通过“合情推理”、“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思想运用,培养学生对立统一、 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特殊—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 (三)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公式多、思维量大的特点,采取实例归纳,诱思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复习:对数的定义及对数恒等式 log b a N b a N =?=(a>0,且a ≠1,N>0),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对数的概念 和对数恒等 式是学习本

指数的运算性质.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a a +-?=÷=(); m n m n mn n m a a a a == 节课的基础, 学习新知前的简单复习,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而且为学习新课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提出 问题 探究:在上课中,我们知道,对数式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以及指数运算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性质吗?如我们知道m n m n a a a +?=, 那m n +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 如: ,,m n m n m n a a a M a N a +?===设. 于是,m n MN a += 由对数的定义得到 log ,m a M a m M =?=log n a N a n N =?=log m n a MN a m n MN +=?+=log log log () a a a M N MN ∴+=放出投影学生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教案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案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 ⑵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能力目标: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复习指数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板书,提问等.5分钟) 问题1:2的多少次幂等于8? 问题2:2的多少次幂等于9? 显然,这是同一类问题.就是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引进一个新数——对数. 二、新课教学 1.新概念 法则1 lg lg lg MN M N =+(M >0,N >0). 法则2 lg lg lg M M N N =-(M >0,N >0). 法则3 lg n M =n lg M (M >0,n 为整数). 上述三条运算法则,对以)1,0(≠>a a a 为底的对数,都成立. 2.概念的强化 例4 (讲授)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lg xyz ;(2)lg x yz ;(3)z .

解 (1) lg xyz =lg x +lg y +lg z ; (2) lg x yz =lg lg lg lg lg x yz x y z -=-+()=lg lg lg x y z --; (3) z 2lg x +3lg z -=2lg x +2 1lg y 3lg z -. 例5 (启发学生回答或提问)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34ln(75?; (2)18ln . 分析 关键是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所求的对数用2ln 与3ln 来表示. 解 (1))34ln(75?=54ln +73ln =54ln +73ln =522ln +73ln (2)18ln =2118ln =2192ln ?=2 1(2ln +9ln )=21(2ln +23ln ) =0986.16931.02 1+?=1.44515≈1.4452. 例6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g2lg5+; (2)lg600lg2lg3--. 分析 逆向使用运算法则,再利用性质lg101=进行计算. 解 (1)lg2lg5lg(25)lg101+=?==; (2)2600lg600lg2lg3lg( )lg100lg102lg10223 --=====?. 3.巩固性练习 练习3.3.3 ( 12分钟) 1.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 (2)lg xy z ; (3)2lg()y x ; (4) 2.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ln 36; (2)ln 216; (3)ln12; (4)911ln(23)?. 答案:1.(1)1lg 2 x ;(2)lg lg lg x y z +-;(3)2lg 2lg y x -;(4)111lg lg lg 243x y z +-. 2.(1) 3.5834;(2)5.3751;(3)1.2424;(4)18.3225. 三、小结(讲授,5分钟) 1.本节内容

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解析 《对数与对数运算》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共分两小节,第一小节主要内容是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第二小节内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本课时为第一小节内容. 16、17世纪之交,随着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的发展,改进数字计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正是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其中的计算而发明了对数.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教材从具体问题引进对数概念,加强了对数的实际应用与数学文化背景,强调“对数源于指数”以及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将对数安排在指数运算及指数函数之后进行学习,实现对数与原有知识体系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发现与论证对数的运算性质.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设置 1.感受引入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说出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根据定义进行互化和求值; 3.感受数学符号的抽象美、简洁美. 本课时落实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通过“推断化石年代”和“解指数方程”两个实例,认识到引入对数,研究对数是基于实际需求的。根据底数、指数与幂之间的关系,通过“知二求一”的分析,引导学生借助指数函数图象,分析问题中幂指数的存在性,以及为了表示指数的准确值,引入了对数符号,从而引出对数概念. 通过图示连线,对指数式和对数式中各字母进行对比分析,来认识对数与指数的相互联系;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对数概念,体会转化思想在对数计算中的作用.对数源于指数,本课时中,对数问题往往回归本源,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因而要在理解对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会互化和求值. 恰当的数学符号,对数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数符号抽象而简洁,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体验对数符号的重要性.

指数对数概念及运算公式

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重难点 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 ∈>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 ②性质:1)a a n n =)(;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ΛN * , 2))0(10 ≠=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例 求值 (1) 3 28 (2)2 125 - (3)()5 21- (4)() 43 8116- 例.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分式(其中各式字母均为正数) (1)43a a ? (2)a a a (3)32 )(b a - (4)43 )(b a + (5)32 2b a ab + (6)42 33 )(b a + 例.化简求值

(1)0 121 32322510002.08 27)()()()(-+--+---- (2)2 11 5 3125.05 25 .231 1.0)32(256) 027.0(?? ????+-+-????? ?-- (3)=?÷ ?--3133 73 32 9a a a a (4)21 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 ??? ??????? = (5 )= 指数函数的定义: ①定义:函数)1,0(≠>=a a a y x 且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 , 2)函数的值域为),0(+∞, 3)当10<a 时函数为增函数.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 2 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 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例: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个值的大小 (1)1.72.5 与 1.7 3 ( 2 )0.1 0.8 -与0.2 0.8 - ( 3 ) 1.70.3 与 0.93.1 例: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a >0且a ≠1)的图象过点(3,π),求 (0),(1),(3)f f f -的值. 思考:已知0.7 0.9 0.8 0.8,0.8, 1.2,a b c ===按大小顺序排列,,a b c . 例 如图为指数函数x x x x d y c y b y a y ====)4(,)3(,)2(,)1(,则 d c b a ,,,与1的大小关系为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32a =,那么33log 82log 6-用a 表示是( ) A 、2a - B 、52a - C 、2 3(1)a a -+ D 、 2 3a a - 答案A 。 ∵3a =2→∴a=log 32 则: log 38-2log 36=log 323 -2log 3(2*3) =3log 32-2[log 32+log 33] =3a-2(a+1) =a-2 2、2log (2)log log a a a M N M N -=+,则 N M 的值为( ) A 、41 B 、4 C 、1 D 、4或1 答案B 。 ∵2log a (M-2N )=log a M+log a N , ∴log a (M-2N)2=log a (MN ),∴(M-2N)2 =MN , ∴M 2-4MN+4N 2=MN ,→m 2-5mn+4n 2=0(两边同除n 2)→(n m )2 -5n m +4=0,设x=n m →x 2-5x+4=0→(x 2 ???==1x x 又∵2log (2)log log a a a M N M N -=+,看出M-2N>0 M>0 N>0 ∴n m =1答案为:4 3、已知2 2 1,0,0x y x y +=>>,且1 log (1),log ,log 1y a a a x m n x +==-则等于( ) A 、m n + B 、m n - C 、()12m n + D 、()1 2 m n - 答案D 。 ∵loga(1+x)=m loga [1/(1-x)]=n ,loga(1-x)=-n 两式相加得:→ loga [(1+x)(1-x)]=m-n →loga(1-x 2)=m-n →∵ x 2+y 2=1,x>0,y>0, → y 2=1- x 2→loga(y 2)=m-n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第十讲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一:问题思考 问题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 次,则有 二:新知引入 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 数,记作: ,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真数。 注意:①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底数的限制:a>0且a ≠1。 思考: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 ≠1? 对数的书写格式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N x N a a x log =?= 幂底数 ← a → 对数底数 指数(指数函数的自变量) ← b → 对数 幂(指数函数的函数值) ← N → 真数

3、对数的形式 ①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简记为: lgN ②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简记为: lnN .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 为底的对数) ③一般对数:(含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注意:对数的书写 课堂练习 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2) (3) (4) 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 (2) (3)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 对数运算 (1) 基本性质 ①0和负数没有对数,即N>0 ②1的对数是0,即01log =a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1log =a a ④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2) 运算法则 如果,0,0,0,0>>≠>N M a a 则 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2)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3 ) ∈=n M n M a n a (log log R )。(例题 p111,例 4 ,计

对数的概念与对数运算性质

对数的概念与对数运算性质 2.2.1对数的概念与对数运算性质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对数的概念与对数的基本性质 (二)解析: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这些材料的作用,并尽可能联系一些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景创设.教师要尽量发挥电脑绘图的教学功能,教材安排了“阅读与思考”的内容,有利于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应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尽量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与性质. 3.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析 1、理解对数的概念就是指:一是实际的需要;二是人为规定的一种新的表示数的符号; 2、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就是指:一是弄清楚对数与指数,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含义;二是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的实质;三是要把这种互化提升为一种方法,为我们以后解题奠定基础。 3、会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就是指能够熟练利用:和对数恒等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对数概念的理解中学生存在问题,所以要结合具体的实例,指出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对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并服务于实际的生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高中数学对数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案 xx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x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换;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形成知识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今后有关于对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动手,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分析目标: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分析各种思维的技巧,掌握对数运算的重要性质。 二、教学理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学习中体会快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实例引入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材分析 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做准备。这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运算性质的理解;(3)换底公式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个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我们能从关系y?13?1.01x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总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就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问题,即对数与对数运算的问题,以及指数与对数如何相互转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对数的定义 x 一般地,如果a?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

高一数学对数以及对数函数人教版

高一数学对数以及对数函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对数以及对数函数 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 2. 能正确利用对数性质进行对数运算。 3.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4.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逆关系。 三. 重点、难点: 1. 对数 (1)对数恒等式 ① b a b a =log (10≠,N 0>,则 ①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例

(1)5lg 2lg 100lg 5lg 20lg 50lg 2lg -+ (2)4log ]18log 2log )3log 1[(6662 6÷?+- 解: (1)原式)2lg 1(2lg 2)2lg 1)(2lg 1()2lg 2(2lg ---++-= 1)2(lg 22lg 2)2(lg 1)2(lg 2lg 22 22=+--+-= (2)原式4log )]3log 1)(3log 1()3(log 3log 21[6662 66÷+-++-= 4log ])3(log 1)3(log 3log 21[62 6266÷-++-= 12 log 2 log 2log )3log 1(2662 66== ÷-= [例2] 已知正实数x 、y 、z 满足z y x 643==,试比较x 3、y 4、z 6的大小。 解:设t z y x ===643(1>t ),则t x 3log =,t y 4log =,t z 6log =,从而 4lg lg 43lg lg 3log 4log 34343t t t t y x -=-=-4 lg 3lg 3 lg 44lg 3lg ?-=t 0)3lg 4(lg 4 lg 3lg lg 43<-?= t 故y x 43< 又由6lg 4lg ) 4lg 36lg 2(lg 2)6lg lg 34lg lg 2(2)log 3log 2(26464?-=-=-=-t t t t t z y 6 lg 4lg ) 4lg 6(lg lg 232?-=t 而0lg >t ,04lg >,06lg >,3 2 4lg 6lg <,则上式0< 故z y 64<,综上z y x 643<< [例3] 已知m 和n 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并且5log 5log n m >,试确定m 和n 的大小关系。 解:由n m n m 55log 1 log 15log 5log > ? >0log log log log 5555>?-?n m m n ???>?>-?0log log 0log log 5555n m m n 或???>>?1,1n m m n 或???<<<<<1 0,10n m m n 综上可得1>>m n 或10<<-+≥-0)32lg(03204222x x x x x ? ????±-≠>-<≥-≤?511322x x x x x 或或 则所求定义域为(∞-,51--)?(51--,3-)?),2[∞+ [例5](1)若函数)1lg(2 ++=ax ax y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1lg(2 ++=ax ax y 的值域是实数集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高一数学对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对数的知识点归纳 我们学习函数时,总会运用到对数,对数也是很多同学的短板。 高一数学上册关于对数的知识点归纳 一、对数的概念 (1)对数的定义: 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当a=10时叫常用对数.记作x=lg_N,当a=e时叫自然对数,记作x=ln_N. (2)对数的常用关系式(a,b,c,d均大于0且不等于1): ①loga1=0. ②logaa=1. ③对数恒等式:alogaN=N. 二、解题方法 1.在运用性质logaMn=nlogaM时,要特别注意条件,在无M0的条件下应为logaMn=nloga|M|(n∈N,且n为偶数). 2.对数值取正、负值的规律: 当a1且b1,或00; 3.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单调性: 在对数式中,真数必须大于0,所以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应为{x|x0}.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a的值有关,因而,在研究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要按01进行分类讨论.

4.对数式的化简与求值的常用思路 (1)先利用幂的运算把底数或真数进行变形,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使幂的底数最简,然后正用对数运算法则化简合并. (2)先将对数式化为同底数对数的和、差、倍数运算,然后逆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转化为同底对数真数的积、商、幂再运算.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

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属于单元教学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是在指数基础上定义的一种新数,所以这节课既是对指数的概念、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深化与理解,又为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复数的学习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 对数与对数运算主要内容包括:对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如何将三块内容融合到一节课中,意味要抓住这一节的核心知识,舍弃细枝末节,要从整体上去研究这节课。具体体现为借助已有经验,从“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基本套路”出发,发现和提出对数的研究内容,构建研究路径,得出结论,并用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完整经历“现实背景——定义——性质——运算性质”过程,学生在整体框架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基于上述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经历对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对数的概念; 2.从研究一个数的“基本套路”出发,能够将指数中相关的性质和运算性质转化为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性质; 3.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4.感受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运算,指数函数,经历过研究一种新数的基本套路,这为学生研究“对数与对数运算”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探究方向。 能力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类比,转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是如何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成功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自主探究获得对数的运算性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