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九章(高洪深)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二、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问题)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染 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和化 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产业,生 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也成 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富能力。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区域经济要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 ;要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应明确区域内各经济主 体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完善区域性的生态利益交易与补偿机制;应建立 适应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 ;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 展中的作用。
思考题
• 1 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所 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 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或 教训。
• 2 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 从 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 态环境利益 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 予以说明。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一、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 1. 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大潮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兴起。
2. 21世纪新区域经济观的特点: ①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②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③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④系统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设立经济特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宜兴市、无锡市滨湖 区、锡山区、惠山区、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淳县、南京市江宁 区、浦口区、金坛市、常州市武进区、海安县、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溧 阳市 上海市:闵行区 浙江省:安吉县、义乌市、临安市、桐庐县、磐安县、开化县 北京市:密云县、延庆县 山东省: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山市、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深圳市罗湖区 四川省:双流县、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蒲江县 安徽省:霍山县、绩溪县、宁国市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市曲江新区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沈北新区、沈阳市苏家屯区、于洪区、棋盘山开发区 天津市:西青区 新 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②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如周起业、伊萨德。
③ 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杜贝(V.Dubey)。
④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 策性科学”,尤其强调区域经济政策,如陈栋生主编的《区域 经济学》。
2020年10月23日星期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18

2.本书观点: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 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①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②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自组织) 特点 ③研究区域经济的区际联系问题 ④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区域差距等问题出现)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6章)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6章)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不可持续性问题是指,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其赖以生存的
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被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所限制的 “全
球经济规模”被突破的状态。亦即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大
气、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种群等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
)遭到破坏,而导致人类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机问题。
境进行治理,地球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完好地延续。任何主体 (包括生产
者和消费者)都有减少污染物废弃物排放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量 (简
称减排降耗)的责任。
(3)由于各经济主体发展历程不同,对于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也
不同,对地球生态系统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公平”地分担责任是
实现生态环境合作的前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任何主体间
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速度超过再生的速度
,自然环境的损耗超过自净化能力的状态下),地球生态系统则无法完
好地运行与延续。
目前,全球总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总生态环境承载力,1970-2022年,地
球生产超载日(该年度超载日开始进入生态赤字状态)不断提前。从
1970年的12月23日,1980年提前到11月3日,1990年提前到10月13日,
担。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因此,人类要想持续地传承下去,就必须有效解决不可持续性问题。要通
过改变人类经济活动过度行为,保证生态可持续性所限制的全球经济规模
不被突破,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
、野生生物种群等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保持持续稳定。这也是党的二十大
报告提出的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逻辑基础。
•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 线辐射 :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 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 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 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 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 开。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②居民之间的思 ①摊饼式辐射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 比 异较小,在推进 辐射效率更高。 较 过程中,摊饼式 辐射遇到的阻力 也较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 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 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 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 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 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 农 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 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 联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
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 5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
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 6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 7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 3 如果规定了某一区域一定期间内的碳排放总量限额,那 么, 该区域应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可能通 过发展低碳经 济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双赢吗?循环 经 济产业园区能够实现零排放吗?一方面从经济学理论上来 分析判断,另一方面用你所知道的现实例子来分析判断。
• 二、 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下, 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考虑碳排放的约束,来决定其生产行为 。低碳经济 的实现途径:消费的低碳化、生产的低碳化、技术进步使碳投入的效率得以提高。区域发 展低碳经济,应使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低碳经济结构方向调整。一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资源 消耗,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损耗的产业;二是培育与低碳经济趋势一致 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三是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低碳消费产业。

(特效版)第9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特效版)第9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20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与创新分析
2020/9/9
诠循 论循化循
释环 环、环
“ ”-3R

再经
济 原利济
的 则用减
经 理、量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循 环 经 济 创 新 分 析
21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与创新分析
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诠释
(1)自然资本称为人类 社会的制约因素
(2)循环经济是对线性经济 的超越
(3)从三维分裂的思考 到三维整合的思考
(4)末端治理环境保护模式 的局限
(5)从物质流动的全过程 控制污染
(6)不能把循环经济归结为 再生利用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第十一章 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
题重 点 问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区位论 地域分工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五、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 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2020/9/9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2020/9/9
理可 论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修对可 正传持
统续 经发 济展 学理 的论
济城 学市 分可 析持
续 发 展 的 经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1.经济 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 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 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 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 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 高。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
第三节 区域经济
①均质区域
即某区域内各 变量一致性最 大,区际分异 最大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②极化区域
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 的异质连续地域,其 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 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
是指实际存在的管 理区域,它为一定 的管理目的而创造, 是政府计划、政策 的实施地区。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
净收入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 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 位。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
第三节 区域经济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2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 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 富得多; 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 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