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中医妇科学

合集下载

七版中医妇科学

七版中医妇科学
症状
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沈弱..
治则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蓍、阿胶
肾虚
肾阴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加桃仁、当归、红花、夏枯草
气滞血瘀
月经
经期延后;量多或少;淋沥不尽;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渐致闭经..
症状
婚久不孕;伴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沈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肝经湿热
月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紊乱..
症状
婚久不孕;体型壮实;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乳房胀痛;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盛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第七版中医学电子课件

第七版中医学电子课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痰热壅肺
痰热壅肺: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表现出的实热证候。 病因 外感温热之邪。
证候 发热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咯痰黄粘稠量多
或痰中带血或咯脓血痰,有腥臭味,胸痛,心烦不安, 口渴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 麻杏石膏汤,清全化痰汤
心气虚:心气不足,心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
病因 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汗下,
失血过度。
证候 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气 方药 归脾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 理变化。 病因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 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①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②寒热转化: 由寒转热、由热转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实证
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 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 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 现的证候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
治则 祛痰开窍
方药 礞石滚痰丸,温胆汤

中医教材最新版

中医教材最新版
中医教材最新版
1、七版教材
《方剂学》七版
《内经选读》七版
《中药学》七版
《中医内科学》七版
2、教材
《医古文》
《针灸学》
《中国医学通史》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内科学》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外科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医学》六版《中医眼科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医诊断学》
3、其他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中药学讲稿》张廷模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李德新
《中医诊断学》讲稿
《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
中医内科方剂索引

第七版中医学电子课件

第七版中医学电子课件

三、虚 实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
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八纲的总纲,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 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 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阴阳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①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②寒热转化: 由寒转热、由热转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治则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银翘散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燥热犯肺
燥热犯肺:是指燥邪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 候。 证候 发热微恶寒,干咳无痰,痰少而粘, 不易咯出,唇舌口鼻干燥,头痛或胸痛或 痰带血丝,舌红苔黄少津,脉浮数或细数。
治则 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治则 祛痰开窍
方药 礞石滚痰丸,温胆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 出来的证候。 病因 情志不遂,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浊津成痰, 内扰心神。
证候 发热面红气粗,口苦咽干,痰黄,喉中痰鸣, 狂躁诈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神志错乱, 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 治则 清热祛痰 方药 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精品资料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精品资料

中医妇科诊断惯例崩漏(功血)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2002 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态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只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状况虽不一样,然两者常相互转变,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真同样,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8 年)。

(1)病史详尽认识异样子宫出血的种类、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过去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纪、月经史、避孕举措、激素类药物使用及浑身与生殖系统有无有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含妇科检查及浑身检查,清除生殖器官及浑身性器质性病变。

(3)协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只,或停闭数月后又忽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 20g、山药 15g、枸杞子 15g、山茱萸 15g、菟丝子 15g、鹿角胶12g、龟板胶 12g、牛膝 12g、旱莲草 12g、炒地榆 12g。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只,赤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昏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 10g、肉桂 15g、熟地黄 12g、山药 15g、山萸肉 12g、枸杞子12g、菟丝子 12g、鹿角胶 12g、当归 10g、杜仲 12g、党参 15g、黄芪 12g。

中医妇科学方剂教学补遗

中医妇科学方剂教学补遗

校 中的应 用 ,标 志着 我 国高等 中医教 育的不断改 革与深 期及 《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年第 1期 检得文献两篇 ,以 01 2
入 ,将在 中 医妇科 学学科发 展史上 产生深远 的影 响 。然 四逆 四妙散加减 治疗慢性盆 腔炎及 黄带 。对 比药物 组成
而 笔者 于 教学 工 作 中发 现 ,教 材 中尤 其 是 总论 第 五章 不甚 相 同,前 者 由红藤 、败酱草各 3 g 0 ,丹参 1 g 5 ,柴胡 2 ,枳实 1g 5 ,苍术 1g 5 ,黄柏 1g 2 ,薏苡仁3 g 0 ,川牛膝 “ 妇科 疾病 的治疗 ”章节 中 ,涉及 多首临床用方 ,而在 1g 附 录方 剂索 引中未 曾收入 ,为避免课 堂教学产 生歧义 ,
5, 疏 肝泻火 ,理气调经 。原书称 “ 方补肝 之血 ,而解肝 方 。 由瓜 萎 1 g 石 斛 、生 地 、瞿 麦 、益母 草 、牛 膝各 此 g 马尾连6 等药物 组成 。 g 之郁 ,利肝 之 气 ,而 降肝 之 火 ,所 以 奏功 之速 ,下 月 1 g 玄 参 、麦冬 、车前 子各 9 , 2,
功效滋 阴清热 ,宽 胸和 胃 ,活血通络 。主治素 体 阳气过 中医学 院经验方 。主要成分 为 :龟版胶 、紫河 车 、紫石
盛 ,肝 热上逆 ,胃热灼津所 致 阳明津 液枯竭 ,冲任失养 英 、淫羊 藿 、菟丝 子 、党参 、桃仁 、当归 、白术 等 ,全 之月经 不调 ,尤其擅长治 疗阴虚 胃热 引起 的月经后期 和 方具有补 肾健脾 ,益血调经 之效 ,既温养先天 肾气 以生 精血枯竭之经 闭。 精 ,又培 养后天 脾 胃以生 血 ,佐 以调 和血脉之 品 ,使精 4 三妙 红藤汤 :见教材4 页 “ 9 利湿 除痰 ”治法 条下 。据 血充足 ,冲任得养 ,促进子宫发育 ,并使胎孕易成 。 2 补血育 宫”治法 条下 。出 罗元 恺先 生 主 编高 等 中医 院校 教学 参考 丛 书 《中医 妇 8四二五 合方 :见教 材5 页 “

子宫内膜息肉妇科诊疗方案

子宫内膜息肉妇科诊疗方案

子宫内膜息肉(EP)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七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本病临床表现包括妇人下腹部胞宫有结块,兼有或胀满、或疼痛、或月经不调、或带下异常者即可诊为症瘕。

根据子宫内膜息肉的体征,结合B超检查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⑴临床表现:①.子宫内膜息肉一般无症状,单发的较少见。

②.多发性、弥漫型者常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巨大息肉或突出于宫颈的息肉,常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伴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③.可有不孕。

④.可发生绝经后阴道流血。

⑵体征:妇科检查子宫稍大,如子宫内膜息肉蒂长者宫颈口可见到或触及肿块。

⑶诊刮、B超及/或宫腔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4)子宫内膜息肉分型:可以分为以下四型:功能性息肉(来源于成熟的子宫内膜)、非功能性息肉(来源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腺肌瘤型息肉和绝经后息肉。

功能性息肉来自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并随卵巢周期而变化,月经期可部分或全部脱落。

对于无症状的功能性息肉,可选择期待疗法。

对于有症状的EP 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黯,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2.痰湿瘀结证: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量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点、瘀斑,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3.湿热瘀阻证: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闭结,小便黄赤;舌黯红。

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4.肾虚血瘀证: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适应症:症状不明显、近绝经年龄或及全身情况不能胜任手术者,均可根据全身症状及舌脉选择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异位妊娠,中医学古籍中无此病名”但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癥寢’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约占95%,>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优化)凡患者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史,或盆腔炎史,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宁,晕厥、四肢厥冷, 或冷汗多,表情淡漠,脉微欲绝”出现休克,其严重程度无法用外出血加以解释者,均应怀疑异位妊娠的可能。

此治疗方案根据《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分证型为未破损期、已破损期的不稳走型、已破损期的包块型。

详细证型诊断如下:1、未破损期: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未破损期:症状: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T则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选方:①宫外孕保守方(科硏项目)方义:选用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白及、槐米止血,鸡血藤活血通络,螟蚣散结通络。

配合米非司酮治疗时z出现白细胞降低等情况,加用黄罠。

②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症状: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走,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佐以益气选方:宫夕卜孕1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症状: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法:破瘀消癥选方: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二)中医特色治疗(优化)1・中药封包外敷:方法: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砥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4〜6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血瘀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肾 气 虚治则症状补血头益晕气耳调鸣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气 虚 方药治则大补补元益煎肾气,固冲调经
月经方药月经固后阴期煎、或量归少肾、丸色淡红、质稀。
月经小腹月冷经痛先、期喜、温量喜多按、、色腰淡膝红酸、软质、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 脾虚血气气寒寒虚虚症治状则症状(扶肾阳面弱阳祛无色虚寒力晃)调。。白经、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经间期 两次月经中间(即絪缊期、排卵期),周期性出血现象。
出血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肾阴虚
症状 治则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一阴煎或两地汤合二至丸
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 气滞血瘀 症状
涩或弦涩。
治则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月经 量少、色不鲜,如黑豆汁样(紫黑、紫黯)、有块。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则痛减。
寒凝血瘀 症状 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沈紧。
或细弱。 治则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右归丸加党参、黄蓍、田七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稀(崩则脉芤,漏则脉缓弱)。
脾虚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
力。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肝郁
症方状药 胸举胁元乳煎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
方症药状 逍两遥颧散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月经先期方药西医当:归1地先黄期饮→ 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月经 月经2后过期多、量→少排、卵色性淡功、能质性稀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内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
量多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 血 虚 症状月经脉细月弱经无先力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血 热 方药 乌药红汤苔黄、脉弦数。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 阴 虚 血 热 症状
数(肾阴虚)。 血热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第八章 月经病
月经先后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月经量多兼经期延长皆可渐致崩漏。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 症状
脉细弱。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小腹胀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 症状
脉弦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血府逐瘀汤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肾虚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肾阴虚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肾虚 肾阳虚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 症状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 调肝汤或益肾调经汤
子宫内膜 只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异位症 多发于 30 至 40 岁妇女,青春期发病者较罕见,腹腔镜检查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月经 量或多或少,色黯夹有血块,盆腔有结节、包块。
闭经 肾气亏损 阴虚血燥
气血虚弱
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 多囊卵巢
综合征 肾虚 痰湿阻滞 气滞血瘀 肝经湿热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妇女年逾十八岁,月经尚未来潮(原发性闭经)或月经闭停半年以上未来潮者(继发性闭经)。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暗、苔薄白、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红、质稠、渐致闭经。 症状 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真子、制香附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渐致闭经。
治则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月经 量多、色黯红、质稠夹有血块,或月经失调。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拒按,或平时小腹疼痛经行加剧。
湿热瘀阻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纳呆、口腻、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则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银甲丸或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虚热 月经过多
月治经则周期养正阴常清,热但止经血量明显增多,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
肥方大药症、两盆地腔汤炎合、二子至宫丸内、膜四异乌位贼症骨等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月月经经月周经期先正期常、、量经多期、延色长淡、红量、或质多稀或。少、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血块。
气血 虚瘀 症症状状面小色腹晃疼白痛、拒神按疲、肢块倦下、则腹痛胀减纳、呆舌、质面紫浮黯肢边肿有、瘀大斑便、溏脉薄沈、涩带或下弦量涩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治则则补活气血摄化血瘀固止冲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
崩 漏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忽然大下者为崩,淋漓不断出血者为漏,月经非时而下。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肾虚
症状 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沈弱。
肾气虚
治则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蓍、阿胶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肾虚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头晕心悸、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质稠如痰状、神疲肢倦、舌淡胖边 症状
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 健脾燥湿祛痰,活血调经 方药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综合征,病因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月经 月经迟或周期延迟或经期紊乱,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腰腿酸软,头晕耳鸣,面色不华,身疲倦怠,胃寒便溏,舌淡苔薄,脉沈细。 治则 益肾调冲 方药 右归丸加石楠叶、仙茅 月经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黏稠,带下量多,渐致闭经。 症状 胸闷泛恶,形体丰满或肥胖,喉间多痰,毛发浓密,神疲肢重,苔白腻,脉滑或沈滑。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加桃仁、当归、红花、夏枯草 月经 经期延后,量多或少,淋沥不尽,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渐致闭经。 症状 婚久不孕,伴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沈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月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紊乱。
月经 量少、色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小腹空坠作痛。
气血虚弱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 圣愈汤或黄蓍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月经 量少、色黯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
肾气亏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红、苔薄、脉沈细。
血 热 方药治则《妇清人热大凉全血良调方经》温经汤
月经方药月经清后经期散、量少、色紫暗、质稠夹血块、经行不畅。
症状月经小腹月胀经痛先、期胸、胁量乳或房多胀或满少、、精色神深抑红郁或、紫善红太、息质、稠烦夹躁血易块怒。、舌淡苔薄、脉弦。
气滞 肝郁血
热治则症状理气头行晕滞目调眩经、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
无定期
经期延长 经月期经超月过经七周天期以或上先,或甚后至、达量到或两多周或。少、色黯淡、质稀。
肾虚 气虚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治则 补肾调经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 方症药状 固阴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