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一类细菌,它们是指在寒冷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中,能够在37℃下以产气或产酸的方式生长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检测可以反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能够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3. 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指将食品样品进行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来鉴定和定量微生物。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平板计数法、滤膜法、涂布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检测要求来确定。
传统培养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培养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检测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等指标,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并保证食品安全。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名词包括:
1. 细菌:指能够在食品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病毒:指能够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 真菌:指能够在食品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等。
4. 寄生虫:指能够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阿米巴原虫、肠道蠕虫等。
5. 酶:指能够参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微生物,如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6. 指示剂:指用于指示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化学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氨基酸等。
7. 培养基:指用于培养微生物的混合物,如蛋白质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等。
8. 采样:指从食品中提取样品的过程,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口腔采样、鼻腔采样、皮肤采样等。
9. 检验方法:指用于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光学显微镜等。
10. 检验结果:指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获取的检测结果,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计数、沙门氏菌鉴定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
提高检验水平和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中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

食品中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是保证人类生存和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而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尤其是检出致病菌,食品会在短期内变质,失去食用价值,严重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分析了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标签:食品检验;微生物检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逐渐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到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因此,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就成为保证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对常见的六种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
1 菌落总数的测定1.1 仪器试剂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1.2 操作步骤①称取25 g(mL)样品+225 mL 稀释液,均质后10倍系列稀释。
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 mL 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同时作空白对照。
③皿中加入15~20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
④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培养。
1.3 注意事项①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②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弥漫生长的菌落,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
2 大肠菌群检测大肠菌群是指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厭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利用大肠菌群繁殖时使乳糖发酵并能使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产生气泡的原理。
用MPN进行计数。
2.1 仪器试剂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LST肉汤、BGLB肉汤、无菌生理盐水。
2.2 操作步骤①称取25g(mL)样品+225mL稀释液,均质后10倍系列稀释。
②初发酵实验: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取1ml接种LST 肉汤管。
③复发酵试验: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BGLB管中,培养后观察产气情况。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微生物检测是指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存在和数量来评估食品是否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一、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最为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检测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食品样品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后的菌落形态和数量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传统培养方法简单易行,但耗时较长,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得到结果。
二、荧光定量PCR法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该方法通过扩增微生物特定基因的DNA,然后使用荧光染料标记,最后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荧光定量PCR法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适用于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
三、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它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该技术利用芯片上的探针与目标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反应,然后通过荧光标记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多个微生物。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特定标记物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如耐药菌的检测和鉴定。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性的优势,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微生物检测。
五、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来判断其存在和数量。
该方法常用于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检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等。
免疫层析法操作简单、迅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适用于野外和实验室环境。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潜在危害因素,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指能在大肠杆菌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典型的菌落,其存在表明食品可能受到了粪便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
总大肠菌群检测可用于检测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检测方法常用的有膜过滤法和平板计数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悬浮液,经过过滤或直接平铺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来评估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2. 沙门氏菌检测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存在食品中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传统培养法常用的是液体培养基培养法和平板计数法,通过沙门氏菌特异性生长条件下的培养,结合染色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技术对沙门氏菌的特异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目前已有多种沙门氏菌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供使用。
3. 霉菌检测霉菌是常见的真菌,其在食品中的存在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霉菌检测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法,即将食品样品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利用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典型的菌落和孢子,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玉米粉琼脂等。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以用于霉菌的检测,通过PCR技术扩增霉菌特异基因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4.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等。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传统培养法、PCR法和免疫检测法等。
传统培养法是最常见的检测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在适宜生长条件下进行培养,并通过鉴定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来确定菌种。
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1.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总数。
通常以CFU/g(菌落形成单位/克)来表示。
菌落总数的标准值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肉类制品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其存在可能意味着食品受到了粪便污染。
因此,肉类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标准通常被严格控制,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
因此,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标准也被严格规定,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因此,肉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标准也被列入食品安全标准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
能针对特定的肉类食品制定其他微生物检测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总的来说,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一、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指能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群,一般来说,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膜过滤法、浸泡法和曲线法等。
其中,膜过滤法是将食品样品过滤后,将膜过滤片移植到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后计数。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二、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快速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接种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致病菌。
快速检测法是利用特定的试剂盒或仪器,通过检测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快速识别致病菌。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扩增技术或基因芯片等技术,对致病菌的DNA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腐败菌检测腐败菌是引起食品变质和腐败的微生物,常见的有霉菌、酵母菌等。
腐败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快速检测法。
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腐败菌。
快速检测法则是利用特定的试剂盒或仪器,通过检测腐败菌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代谢产物来快速识别腐败菌。
四、真菌毒素检测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如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法、生化法和色谱法等。
免疫学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真菌毒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通过比色、荧光或放射性等方法进行检测。
生化法是通过检测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或代谢产物来进行检测。
色谱法则是利用色谱柱对真菌毒素进行分离和检测。
五、抗生素残留检测抗生素残留是指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法、生物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免疫学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生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通过比色、荧光或放射性等方法进行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包括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害菌和变质菌的检测,以及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等指标的测定。
1. 致病菌的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生化鉴定等步骤。
2. 有害菌的检测:有害菌是指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微生物,包括产毒菌、过敏原菌等。
常见的有害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
有害菌的检测可以采用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物传感技术等。
3. 变质菌的检测:变质菌是指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
变质菌的检测常采用菌落总数进行评估,包括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过滤法、MPN法等。
4. 微生物总数的测定:微生物总数是指食品样品中各种微生物的总数目,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过滤法、MPN法等。
6. 酵母和霉菌的测定:酵母和霉菌是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一定影响。
常见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
传统培养方法是指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观察和计数微生物菌落来确定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快速检测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特定基因、代谢产物或抗原,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有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物传感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
作者:王燕琼
来源:《中国食品》2022年第04期
食品是人类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在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影响较为严重的当属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有许多,有的可导致人类产生疾病,有的对人类无害,有的可产生一些不能忽视的代谢产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常被作为人类能否食用某种食品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食品中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菌落总数测定
1.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意义。
测定菌落总数主要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了食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如果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
2.检验方法。
(1)设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3)操作步骤。
称取25g(mL)样品置于均质袋内,加入225mL稀释液,均质后按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或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同时作空白对照;皿中加入15-20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培养;菌落计数。
二、大肠菌群计数
1.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意义。
大肠菌群是在37℃条件下,经24h能够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需氧或兼厌氧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中的一部分等,是我国和许多国家用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菌,可以检测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是否被肠道致病菌污染。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本群中典型大肠杆菌以外的菌属除直接来自粪便外,也可能来自典型大肠杆菌排除体外7-30d后在环境中的变异。
所以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表示食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2.检验方法。
(1)设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3)操作步骤。
称取25g(mL)样品和225mL稀释液置于均质袋内,均质后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或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同时作空白对照;在每个平皿中加入15-20mL融化并恒温至46℃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BRA),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加入3-4mL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覆盖平板表面,再将平板翻转,培养;平板菌落选择,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大肠菌群菌落,挑取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分别移种于BGLB肉汤管中,培养;证实试验,只要BGLB肉汤管中有产气现象,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大肠菌群平板计数。
三、大肠埃希氏菌测定
1.测定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意义。
大肠埃希氏菌也叫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中,是能够在44.5℃下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IMViC(靛基質、甲基红、VP试验、柠檬酸盐)生化试验为++--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和大肠菌群测定一样,大肠埃希氏菌作为食品中的粪便污染指标,是评价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2.检验方法。
(1)设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紫外灯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结晶紫中性红胆盐(MUG)琼脂。
(3)操作步骤。
称取25g(mL)样品和225mL稀释液,均质后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或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同时作空白对照;将10-15mL融化并恒温至45℃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BRA)倾注于每个平皿中,混匀;待VBRA琼脂凝固后,加入3-4mL的MUG琼脂覆盖平板表面,再将平板翻转,培养;平板菌落数选择,设定紫外灯观察,计数平板上发蓝色荧光的菌落。
四、沙门氏菌检验
1.测定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意义。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少数只是对人致病,其他动物致病也偶尔可以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或者败血症。
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菌食物中毒常位居首位或者第二。
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氏菌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易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蛋、乳类食品,常见的中毒原因是食用病畜禽的肉制品、用不洁净的水处理食品。
2.检验方法。
(1)设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接种环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缓冲蛋白胨水(BPW)、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亚硒酸盐胱氨酸
(SC)增菌液、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生化鉴定试剂盒。
(3)操作步骤。
预增菌:称取25g(mL)样品和225mL的BPW,均质后10倍系列稀释;增菌:分别移取1mL混合物,转种于10mL的TTB和10mL的SC内;分离:取增菌液1环分别接种于BS琼脂平板和XLD琼脂平板上(各1个),培养;生化试验: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
1.测定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的一种,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饲料、食品(剩饭、糕点、牛奶、肉品等)以及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等处均有存在,其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但也有一些致病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组织炎症,还能产生肠毒素。
如果该菌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人类一旦食用了被其污染的食物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故食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潜在危险,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也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查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数量具有实际意义。
2.检验方法。
(1)设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接种环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7.5%氯化钠肉汤、血琼脂平板、Baird-Parker琼脂平板、脑心浸出液肉汤(BHI)、兔血浆、营养琼脂小斜面、革兰氏染色液。
(3)操作步骤。
称取25g(mL)样品和225mL的7.5%氯化钠肉汤,均质、培养增菌;分离: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到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培养;初步鉴定: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状特点,确定可疑菌落;确证鉴定: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
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1.测定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意义。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和酵母菌可造成腐败变质,它们生长缓慢,竞争力不强,因此常常在不适合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通常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低温贮藏、含有抗菌素。
霉菌和酵母菌能抵抗热、冷冻、抗菌素、辐照等保藏技术手段,从而转换合成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促进致病菌生长,引起急性或慢性食源性疾病,其中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还可以破坏食品的色、香、味,使食品产生不良气味、颜色改变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之一,并以霉菌和酵母菌数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
2.检验方法。
(1)設备和材料。
压力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天平、均质袋、均质器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设备和材料。
(2)培养基和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孟加拉红培养基。
(3)操作步骤。
称取25g(mL)样品和225mL稀释液,均质后按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或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mL
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同时作空白对照;皿中加入15-20mL孟加拉红培养基,混匀;待培养基凝固后,正置平板,在28℃±1℃条件下培养5d;菌落计数。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进而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和流通。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中六种常见的微生物,在食品检验中要对这六种常见微生物的检验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