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习题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2. 人地关系论3. 人口4. 人口结构5. 人口的性别结构6. 人口的年龄结构7. 人口的文化结构8. 人口的职业结构9. 人口的城乡结构10. 产业结构11. 农业地理12. 农业可持续发展13. 高新技术区14. 商业15. “七纵”大通道16. “六横”大通道17. 中国重点铁路枢纽18. 六大货流运输干线19. 四大公路干线20. 商业区划体系21. 行政区22. 行政区划23. 我国经济区的划分原则24.东北现象25.环渤海地区26.环渤海地区的重点开发区27.京津唐地区28.辽中南地区29.胶济铁路沿线区30.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31.龙头作用32.东南沿海经济区33.经济特区34.点轴式开发格局35.中国经济地理36.劳动地域分工论37.产业结构38.产业布局39.商业区二、简答1.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目的是什么?3.怎么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性?4.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的目标和途径?5.试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作一简要的总体评价。
6.简要说明中国自然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取对策。
7.列出人口结构调整的对策。
8.中国人口的空间流动趋势。
9.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
24. 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什么矛盾?25. 中过剩态环境的基本特点。
26. 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历史特点。
27. 我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28.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选择和建设。
29. 简要回答中国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
30. 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31. 我国林业的发展对策。
32. 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的意义。
33.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战略。
34. 中国铁路网的主要特点。
35. 中国商业发展和布局有何特征,今后应采取何种发展战略。
3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37.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特点。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经济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一、选择题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
A.前提B.基础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3、区位论由()首创。
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4、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A.工资B.运费C.集聚D.原料5、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一特性是()。
A.易行性B.先行性C.服务性D.普遍性6、我国重庆市市区属于( )类型城市地域形态。
A.团块状B.带状C.星状D.组团式E.一城多镇式7、CBD指()。
A.增长极B.中央商业区C.高技术园区D.城市化8、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环境B.植物C.动物D.微生物9、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B.灵活性强C.运载量小D.运输成本高10、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用最优 D.行政最优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学科。
A.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B.生产地域综合体C.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D.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12、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 )所提出的。
A.配弟B. 佩鲁C.克拉克D.库茨涅兹13、下列()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点。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C.强烈的地域性D.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和生物工程的活动14、下列工业基地中,()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
A.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B.鞍山钢铁工业基地C.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D.邯郸钢铁工业基地15、运输现象发生的首要前提是()。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大学经济地理复习题

大学经济地理复习题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地理环境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分布D. 政治制度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冯·杜能B. 韦伯C. 克里斯塔勒D. 洛施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4. 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地理位置B. 劳动力成本C. 政策支持D. 所有以上5.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尺度包括哪些?A. 全球尺度B. 国家尺度C. 地方尺度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6.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______上的分布及其与______相互作用的科学。
7. 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______,它主要研究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
8.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______和______。
9.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通常与______、______、政策等因素有关。
10. 经济地理学中的“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题14. 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5. 分析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案例分析题16. 以一个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 B2. C3. D4. D5. D6. 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7. 区域经济学8. 布局、发展9. 资源禀赋、地理位置10. 联系加强、依赖加深11.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经济全球化等。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2、中心地;3、规模经济;4、范围经济;5、跨国公司;6、区域经济结构;7、主导产业;8、基础性产业;9、区域空间结构;10、空间近邻效应;11、经济地域综合体;12、产业集群;13、经济区;14、经济全球化;15、经济区域化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4、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5、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7、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8、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9、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0、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11、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2、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你对优化我国的就业环境有什么建议?6、农村工业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显著的推动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20世纪90 年代广东开始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后围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在珠江东岸,以深圳、广州等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近4 000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达1 000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
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地区。
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为特征的专业镇占珠三角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1998年GDP中,第一 产业为14298.8亿元,第二 产业为39149.8亿元,第三 产业为26104.4亿元。
要求:
(1)根据1990–2004年GDP 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制 曲线图和条形图;
(2)根据1998年GDP及其 构成数据,绘制圆形图和环 形图
2.1判图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4.经济地理研究,需要实地考察的原因有 ( )。 A.增加研究者感性认识 B.获取第一手资料 C.发现突出问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Key: A 、 B 、C
一、不定项选择题
15.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一种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而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一、不定项选择题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一、不定项选择题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 以( )之名出现于世。
2.3判图题
这是一个什么性质 的统计图
从该图中,可以获 取哪些信息,推断 出哪些信息?
查阅相关资料,试 做我国某一时间段 城市人口比重和人 口百万以上城市数 的统计图
3.阅读材料,作图
我国石油消费情况而言 2004年,进口量已占石油消费量33.3%。2005年,进口量占世
界原油贸易量的百分之六左右。充足的石油来源和安全的供油 线路是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大事 中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本章作业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试练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一、不定项选择题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一、不定项选择题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一、不定项选择题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提示:三次产业产值之和为GDP,
所占比例之和=100%
1.图中A国的三 次产业比重各 是多少;B国呢?
2. A国和B国的 三大产业构成 有何不同?
2.2判图题-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提示:核能为新能源。其余为传统能源
从图中,可以阅读到哪些能源信息,最后可以得到什么 绪论。
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
四、实练题
1.已知1990–2004年我国GDP数据如下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8548 21618 26638 34634 46759 58478 67884 74463 79553 81911 89404 95933 102399 136500 159878
的经济地理学或普通
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
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的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
一个
的部门。
,又是
8.交通运输地理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地理和
地理,前者又叫
地理,后者又叫
地理。
9.在经济地理学体系中, 最活跃领域。
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
10.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9.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一、不定项选择题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
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一、不定项选择题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 创。
• 经济剖面图,指经济现象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图,意义在于表示一 国一地区主要经济部门与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 门边缘科学。
、
和
的一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
异”命题解释分为
– 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穿越台湾海峡到国内 – 非洲占25%。从北非经过地中海绕过直布罗陀海峡或绕过好望角,最后经
马六甲海峡回国; – 中亚、俄罗斯约占10%,通过管道进入中国 – 拉美约占5%石油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 东南亚:约占10%,海运回国内
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
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
财物
Key: B
一、不定项选择题
16.关于统计图表法,说法正确的有 ( )。
A.统计表根据表中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 组表和复合表
B.条形图利用长短不齐相互平行的条形加以排列,可以说明事 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二、填空题
11.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
和
。
12.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形态描述体系最受众人推崇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地理
学家
。
13.经济地理要素的关系多是不确定的 是定量确定要素关系有效方法。
关系,数量统计中的
14.经济地理系统分析基本程序的关键是
。
15.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级程度,可以分为 表。
泒和
泒。Leabharlann 4.1760年,俄国百科全书的学者
首次提出“经济地理
学”这一科学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
发表
《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本质及其构成,
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
二、填空题
6.经济地理学科学体系包括
的经济地理学和
的经济地理学两大部分。前者又叫
Key: C
一、不定项选择题
13.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
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
Key: A 、 B 、C、 D
表、
表和
16.经济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对各种产业规划与布局方案进
行
,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17.遥感系统由
、
分组成。
、
和
四部
18.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相关数据包括
数据和
数据。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同中之异”? 2.为什么说只有地域性与综合性才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3.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演绎法? 4.简述巴郎斯基关于国家和区域经济描述体系的“地理八股”? 5.什么是纵向比较法?什么是横向比较法? 6.简述经济地理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7.实地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8.简述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程序。
10.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地理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1. 下 列 形 态 描 述 语 言 手 段 中 , 属 于 近 代 地 理 学 是 ( )。
A.自然语言 B.哲学语言 C.数学语言 D.数字地图语言
Key: B
一、不定项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的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 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
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C.圆形结构图可用图内各扇形面积说明总体内部构成比例 D.相关曲线图通常用纵轴显示起影响作用的要素,横轴显示被
影响的要素
Key: A 、B 、 C
一、不定项选择题
17.经济联系图可分为 ( )。
A.部门经济联系图 B.区际经济联系图 C.经济剖面图 D.部门经济图
Key: A 、B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