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范文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精选28篇)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精选28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篇1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齐玩儿捉米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留意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
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
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
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
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
由于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又喜欢读历史书籍,使得他博学多闻,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
他在朝中做官期间,努力收集历史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编成了《资治通鉴》,之后还当过宰相。
他也成了我国宋代有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篇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留意,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元末阿鲁图《宋史》发生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明白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二○○八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司马光砸缸的寓言故事(精选7篇)

司马光砸缸的寓言故事(精选7篇)司马光砸缸的寓言故事篇1古时候有个大文学家名叫司马光,他小时候特别机灵、特别勇敢。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的假山上玩捉迷藏的游戏。
有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假山旁边装满水的大水缸里。
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小朋友挣扎着喊“救命!”小伙伴们看见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眼看,水缸里的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
只见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只听——“砰”一声,水缸破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家都夸司马光是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好孩子!小朋友,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有人把这件事画成了图片,流传至今;还有人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司马光砸缸》有几个小朋友围呀围着那大水缸大家一起捉迷藏调皮又欢畅扑通通一声响有人掉进了大水缸大家全都吓坏了慌里又慌张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做那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砸向那大水缸呀哐当当一声响流水哗啦啦往外淌伙伴钻出那破水缸大家都齐鼓掌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司马光砸缸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的寓言故事篇2夏日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在大树上悠闲地唱歌。
司马光和小伙伴们来到后庭院里玩耍,后庭院里有葱葱郁郁的古树,有碧绿的小草,还有怪石嶙峋的假山。
“玩什么呢?”小伙伴问。
“就玩躲猫猫吧。
”司马光说。
“好呀好呀”小伙伴们拍手称赞。
由司马光找,小伙伴们藏,司马光背对大家,开始数数,“一、二、三……藏好了吗?”司马光大声的问。
小伙伴们赶紧藏了起来,他们有的藏到了茂密的草丛中,有的藏到了高大的古树上,有个小伙伴突发奇想,想藏到假山后面。
他四肢并用,爬呀爬,爬呀爬,当快要翻过假山时,一不小心,从山上滑了下来,只见扑通一声,摔倒了大水缸里。
小伙伴们纷纷探出头来,看到落水的小伙伴正在水缸里挣扎着,大喊:“救命啊!”水花四溅,小伙伴们急得团团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直跺脚。
司马光砸缸作文

司马光砸缸作文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那可真是一个超酷的故事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屁孩正在玩耍。
他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这儿跑跑,那儿跳跳,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这群小孩里就有司马光,那时候他还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娃娃。
他们玩耍的地方有一口大缸,这缸又大又粗,像个超级大的胖肚子,稳稳地站在那儿。
缸里装满了水,那水啊,在缸里晃悠着,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可是啊,有个调皮的小娃子不知道怎么的,一不小心就掉进了缸里。
“噗通”一声,就像一个小石子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水潭里。
这可不得了啦,那掉进缸里的小孩在水里扑腾着,小手乱抓,小脑袋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嘴里“咕噜咕噜”地直冒泡,就像一只快被水淹了的小老鼠,其他的小孩都吓傻了。
他们站在缸边,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大鸭蛋,一个个就像被定住了似的,只知道干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司马光那小脑袋瓜子一转,眼睛里突然闪过一道光,就像他脑袋里有个小灯泡突然亮了起来。
他眼睛紧紧盯着那口大缸,然后二话不说,跑到旁边捡起一块大石头。
这石头可不小呢,司马光抱着它就像抱着一个大宝贝似的,不过这个“宝贝”可是用来救命的。
只见司马光像个小勇士一样,跑到缸边,使出吃奶的力气,“哐当”一声,就把石头砸向了大缸。
这一下可真够猛的,缸就像个脆弱的蛋壳一样,一下子就被砸出了一个大洞。
水“哗”地一下就从洞里流了出来,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没一会儿,缸里的水就流得差不多了,那个掉进缸里的小娃子也得救了。
哇塞,司马光可真是太厉害了!他这一下子,不仅救了小伙伴的命,还让他自己成了一个大英雄呢。
从那以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被人们传来传去,大家都知道有个叫司马光的小孩特别聪明、特别勇敢。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呀,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不能像那些被吓傻的小孩一样干着急,得像司马光一样,多动动小脑袋,说不定就能想出超棒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呢。
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篇一司马光砸缸,那叫一个妙啊!说起司马光砸缸,我小时候就觉得特神奇,一个小破缸,愣是被砸救人了,这脑洞,比我小时候看动画片还精彩。
现在想想,这故事里头蕴含的智慧,可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是这临危不乱啊,换我小时候,估计是先哭一场,然后等大人来,结果孩子说不定就没了。
说起来,让我想起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会儿的事儿。
那年夏天,我们家楼下新开了家卖冰棍的,各种口味,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终于买到了梦寐以求的“绿豆冰棍”,那绿油油的,看着就凉快。
我兴冲冲地跑回家,结果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泥。
更惨的是,我的绿豆冰棍,也跟着我一起悲壮地“牺牲”了。
那冰棍啊,摔得粉身碎骨,绿豆和冰渣子混合在一起,像一滩绿色的烂泥,黏糊糊地躺在水泥地上,我的心啊,比那绿豆冰棍还凉。
哭是肯定要哭的,但哭完之后,我可没像故事里的孩子那样等着大人来捞我,我心里盘算着,这地上的冰渣子,可不能白白浪费了,得擦干净!我从屋里拿来抹布和水,认认真真地把冰渣子擦干净,还顺便把摔倒的地方也擦了擦,避免其他人再摔跤。
这过程啊,真有点像司马光砸缸前后的那种认真劲儿。
虽然没救人,但我把“事故现场”处理好了,也算我的“临危不乱”吧!篇二司马光砸缸的思考司马光砸缸这故事,关键不在于他砸了个缸,而在于他反应快,脑子转得急。
换个角度想,要是他先找大人,等大人来,孩子说不定就没了。
所以说,关键时刻,还得自己想办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次摔冰棍,虽然没啥大不了的,但从那事儿之后,我就学会了,遇到事情不要慌,先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说真的,有时候,大人们也不一定能想到最好的办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的花盆被风吹倒了,花儿都蔫了。
我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方设法地给花儿浇水施肥,可是好像没什么用。
我就想着,这花儿蔫了,估计是缺水,可光浇水行不行呢?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才知道花儿蔫了,可能是根烂了,光浇水是没用的,得把烂根剪掉,再换盆!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把烂根剪掉,给花儿换了个新盆,还加了点营养土。
司马光砸缸改写作文

司马光砸缸改写作文《司马光砸缸》篇一:《司马光砸缸》嘿,大家肯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这故事啊,就像一颗老掉牙却依然闪闪发光的珠子,在咱们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咕噜咕噜地滚着。
小时候啊,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被一阵魔法风给吹懵了。
我心里就想:“哇塞,司马光这小子也太牛了吧!”你想啊,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得正嗨呢,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在缸里扑腾着,就像一只被网住的小鱼,拼命挣扎,那水花四溅的,看起来可吓人了。
其他小朋友呢,都吓得呆若木鸡,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
这时候,司马光就像个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了。
不过呢,我后来又想,司马光砸缸这个事儿啊,也许没那么简单。
我就琢磨着,那缸可是人家的财产啊,说砸就砸了,这要是搁现在,说不定还得赔呢。
嘿嘿,我这想法可能有点奇葩。
但是你想啊,要是那缸的主人是个小气鬼,估计得心疼得跳脚。
“我的缸啊,你怎么就被砸了呢?”也许他会这么哭天喊地地叫着。
可是呢,再回过头来想想,司马光当时哪有时间想这些啊。
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他要是犹豫一下,那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所以说啊,司马光的果敢那是值得点赞的。
就像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我们可能也需要像司马光一样,当机立断,不能婆婆妈妈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有个小弟弟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池塘里。
那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水里一浮一沉的。
当时我们几个大孩子就在那儿商量,是找个棍子捞呢,还是找大人帮忙。
结果商量来商量去,那球都快漂远了。
最后还是一个比较机灵的小伙伴,直接脱了鞋就下去把球捡了回来。
这事儿让我就想起了司马光砸缸,要是我们一直犹豫,就会错过最佳时机。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啊,虽然简单,但是它里面包含的道理可多了去了。
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在紧急时刻的反应能力。
所以啊,不管这个故事有没有那些所谓的“小瑕疵”,它都是一个超级棒的故事,值得我们一代代地传下去。
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示篇一《司马光砸缸:别被“缸”困住了》话说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说的是个小孩掉缸里了,司马光抄起块石头,“哐”的一下,把缸砸了,救了孩子。
这故事告诉我们啥?别被“缸”困住了!啥意思呢?就是别被固定思维给限制住了,要灵活变通。
前天我老妈非让我吃她做的那个…怎么说呢,类似于黑暗料理的西红柿炒鸡蛋。
那鸡蛋炒得跟小石头似的,硬邦邦的,西红柿也没啥水分,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我心想,这玩意儿,我咋吃啊?搁以前,我肯定就皱着眉头硬着头皮吃了,毕竟老妈一片好心嘛。
但是司马光的故事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被“老妈做的饭必须吃”这个“缸”给困住了!我灵机一动,说:“妈,这菜…有点…特别!我能不能加点儿面包糠,炸一下?” 老妈愣了一下,不过她还挺好说话的,就让我试试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那坨炒鸡蛋裹上面包糠,下锅炸。
炸的过程中,我心里直打鼓,万一炸糊了,咋办?还好,我的厨艺天赋(?)发光发热,炸出来的“西红柿鸡蛋饼”居然…还…行!外酥里嫩,酸味被面包糠中和了不少,有点像…嗯…另类的美味?总之,那顿饭,我成功地摆脱了“黑暗料理”的魔爪。
篇二《司马光砸缸:打破常规,才能柳暗花明》这司马光砸缸,实际上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你想啊,一般人看到小孩掉缸里,第一反应是不是去喊人?或者想办法把孩子捞出来?但司马光不一样,他直接砸缸!这种“非常规”的操作,反而救了孩子。
这让我想到我大学时候参加的一个辩论赛。
题目是“网络游戏益处大于弊端”。
我们方观点是弊大于利,但论据有点弱,感觉要输。
比赛前一晚,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输掉比赛”的“缸”里。
突然,我想到司马光!我开始琢磨,我们能不能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证明弊端呢?我们以前只是从沉迷游戏、影响学业等方面来说,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游戏公司为了盈利而故意设计一些“陷阱”,让玩家不停氪金,来论证游戏的负面影响呢?这个角度,在当时大家普遍关注游戏成瘾的时候,的确比较新颖。
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篇一:司马光砸缸,我砸西瓜说起司马光砸缸,那真是家喻户晓,从小听故事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不过,要我说啊,这事儿搁现在,估计得判个“故意损坏公物”啥的。
想想看,一个好好的水缸,说砸就砸了,这赔偿金不得上万?当然了,救人要紧是没错,可要是换成我,估计得先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喊人啊,或者先把孩子拽上来啊,是不是?总不能上来就“砰”的一下,给砸了再说。
记得我小时候,暑假里,外婆家后院种了一大片西瓜,个个又大又甜,恨不得一口一个。
有一次,我一个人偷偷溜进西瓜地,挑了个最大的,准备偷偷享用。
结果,这西瓜太大了,我搬都搬不动,急得我抓耳挠腮。
心想,要是像司马光那样,来个“砸缸”大法,是不是就能吃到西瓜了?当然,我可不敢砸,这可是外婆的心血啊!我当时就琢磨,怎么才能把这西瓜弄开呢?最后,我灵机一动,找了块大石头,用石头一头轻轻敲打西瓜皮,一点一点的,小心翼翼地敲。
那感觉,就跟考古学家研究文物似的,紧张又刺激。
大概敲了半个小时吧,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敲开了一个小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掰开,露出了鲜红色的西瓜瓤。
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比直接砸开爽多了,这可是我用时间和智慧换来的美味!比司马光那“粗暴”的方法强多了,哈哈哈。
篇二:司马光砸缸,我的“缸”和“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关键在于“急中生智”。
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
你想啊,一个孩子掉进缸里,时间就是生命,你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压力得多大啊!我可没经历过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过,我倒是经历过一件“急中生智”的小事。
那次学校组织春游,我们去爬山。
爬到半山腰,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且越下越大。
大家都慌了神,因为带的雨具根本不够用。
我们班的班长,一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立刻组织大家用随身携带的大塑料袋,把我们围成一个圈,做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那速度那效率,比专业户外团队还快。
这塑料袋本来就是装零食的,现在却变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这和司马光砸缸的智慧何其相似乃尔!虽然没面临生死危机,但那份临危不乱的镇定,那种随机应变的能力,着实让我敬佩。
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篇一《司马光砸缸:那年夏天的事儿》要说这司马光砸缸的事儿,小时候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那书上写的,一个大缸,几个熊孩子,一个差点被淹死的倒霉蛋,然后我们的光哥,一石头下去,救人于水火。
啧啧,听着是够惊险刺激的,但说实话,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就像我七岁那年夏天,外婆家院子里那口老井,就差点让我体验一把“缸中惊魂”。
那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口小肚大,井沿儿又低矮,跟个大号的陶罐似的。
我记得那天,太阳毒辣的,跟个大火炉似的。
我偷溜进院子,想吃外婆藏在井台下的酸梅子。
结果,脚一滑,整个人就“扑通”掉下去了。
那感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先是一阵天旋地转,然后就是冰冷的井水灌进鼻子里、嘴里,呛得我眼泪鼻涕一起流,呼救的声音也变了个调儿,像是被水堵住了似的。
我胡乱挣扎着,想抓住什么东西,却只抓到了一堆湿漉漉的烂木头。
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要被淹死了。
还好,外婆听到我的动静,火急火燎地跑来了。
她那脸色啊,比锅底还黑,眼睛里全是着急和后怕。
我记得她一边哭一边喊着我的名字,然后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我拉了上来。
那滋味,比喝了十碗苦瓜汁还难受。
篇二《司马光砸缸:救人比什么都重要》外婆把我从井里捞上来之后,抱住我又是拍又是哄的,我缓了好久才缓过来。
那件事过后,外婆专门在井边加了护栏,还叮嘱我以后离井远点。
其实仔细想想,我那次掉井里,跟司马光砸缸,还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危急时刻,都是需要迅速反应才能救命。
只不过,司马光用的是石头,我用的,是……我的运气?哈哈,当然,也是外婆的及时出现。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没有人发现我,也许……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司马光砸缸这事儿,最让我敬佩的,并不是他砸缸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他那种临危不乱、见义勇为的精神。
那份舍己救人的勇气,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可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发自肺腑的感受。
篇三《司马光砸缸: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砸缸”的启示——变换角度,多维思考看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个念头是这孩子真聪明,从没有想过他到底聪明在哪。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司马光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
常人只想到脱离危险的方法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这就是多维思考。
马光的聪明方法令我们佩服。
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缸,水流出来,让“水离开人”,落水的小伙伴得救了。
司马光的故事使我联想起,我们在解答一些数学难题时,不是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从正面人手按习惯思维,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吗?我顿时明白了老师让我们回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用意了。
大部分同学还是听懂了的,还有一小部分回家问了家长有关这个故事后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