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半期试题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0的相反数是( )A .2020B .2020-C .12020D .12020-2.已知3a =3b = )A .24B .±C .D .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 .2x x y +-B .22y xC .3223y xD .222()y x y - 4.若关于x 的方程333x m m x x++--=3的解为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92B .m <92且m ≠32C .m >﹣94D .m >﹣94且m ≠﹣34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6k x kx k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A .0k ≥B .0k ≥且2k ≠C .32k ≥D .32k ≥且2k ≠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2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4<a <﹣3B .﹣4≤a <﹣3C .a <﹣3D .﹣4<a <3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和b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8.如图,小华剪了两条宽为1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且它们较小的交角为60,则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1B .2C 3D .23 39.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为AD 的中点,则OE 的长等于( )A .2B .3.5C .7D .1410.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D//BC ,AB//CDB .AB//CD ,AB CD =C .AD//BC ,AB DC =D .AB DC =,AD 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2.已知AB//y 轴,A 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 的坐标为________.323(1)0m 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4.如图,▱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若AD=6,AC+BD=16,则△BOC 的周长为________.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AD ∠=︒,2AD =,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点F 是边CD 上一动点,连接BE 、EF ,则BE E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6.如图,AD ∥BC ,∠D=100°,CA 平分∠BCD ,则∠DAC=________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组:4311213x y x y -=⎧⎨+=⎩2.先化简,再求值:213(2)211a a a a a +-÷+-+-,其中a =2.3.若方程组313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x 为非负数,y 为负数. (1)请写出x y +=_____________;(2)求m 的取值范围;(3)已知4m n +=,且2n >-,求23m n -的取值范围.4.如图,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于E ,CF ⊥AD 于F ,且BC=CD .(1)求证:△BCE ≌△DCF ;(2)求证:AB+AD=2AE.5.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6.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B2、C3、D4、B5、D6、B7、C8、D9、B10、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82、(3,7)或(3,-3)3、44、1456、4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53xy=⎧⎨=⎩.2、11a-,1.3、(1)1;(2)m>2;(3)-2<2m-3n<184、略5、(1)略;(2)四边形EFGH是菱形,略;(3)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6、(1)每台电脑0.5万元,每台电子白板1.5万元(2)见解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

第11章达标检测卷(12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no1.(2015-泰州)下列4个数:仍、心(,)。

,其中无理数是()22A.仍B— C.7i D.(^3)°2.8的平方根是()A.4B.±4C瑚 D.瑚3.(2015-安徽)与1+S最接近的整数是()A.4B.3C.2D.14.下列算式中错误的是()A.—y/0.64=—0.8B.±^/1.96—±1.427325.如图,数轴上点N表示的数可能是()A.y[ldB.y[5C.^3D.也—I_____I_____I_____i_____以_i_____i_____i___-101234(第5题)6.比较平,一普的大小,正确的是(),3JI J6—巫<3〈垂a'223322「3〈—巫〈垂°_也<3323227.若a?=4,b2=9,且ab>0,则a+b的值为()A.—1B.±5C.5D.-58.如图,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下:/^入多/»|取算术平方根是无、数丁所出'是有理数|(第8题)当输入的x为64时,输出的y等于()A.2B.8C.y[2D.yfs9.已知2x—1的平方根是±3,3x+y—1的立方根是4,则y-x2的平方根是()A.5B.-5C.±5D.2510.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其内部有一个以它的边长为直径的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是()(第10题)A.0.1B.VO04C.^/008D.0.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实数,一2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12.在志,曰-4,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13.4+S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14.某个数的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15,则这个数为.15.若廿2x—y3+|y3—8|=0,则版是理数,.(填“有”或“无”)16.点P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点Q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且点Q在点P的左边,则P,Q之间的距离为.(注:数轴的正方向向右)17.一个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6€777,现要做一个体积比原正方体体积大127cm3的新盒子,则新盒子的棱长为cm.18.对于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那么7米9=a-b19.若皿房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20.请你认真观察、分析下列计算过程:(1)V112=121,.•.何i=ll;(2)L1112=12321,.♦.寸12321=111;(3)L1111.2=1234.321,;.小234321=1111;…由此可得:寸12345678987654321=三、解答题(22题9分,26题7分,27,28题每题10分,其余每题6分,共60分)21.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4x2=25;(2)(x—0.7)3=0.027.22.计算:2(1)(-£)+游-11-鹏|;(2)1+yj(—1)3+yj(—1)2+\l(—1)2;+|+-\/(—3)2+(2—^7—1^7—3|).23.已知|3x—y—1|禾叭/2x+y—4互为相反数,求x+4y的平方根.24.已知3既是x—1的算术平方根,又是x-2y+1的立方根,求4x+3y的平方根和立方根.25.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其中|a|=|c|,化简|b+Sl+|a—Sl+|c —^/5|+2c.b c a-2-1012(第25题)26..某段公路规定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km/h,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通常根据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离估计车辆行驶的速度,所用的经验公式是v=16据,其中v表示车速(单位:km/h),d表示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离(单位:m),f表示摩擦系数.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已知d=16,f=1.69,请你判断一下,.肇事汽车当时的速度是否超出了规定的速度?27.观察下列一组等式,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V2+1)(V2-1)=1,(^3+例(瞻一单)=1,"+3)(0一寸)=1,(^5+^4)(^5―争)=1,…(1)观察上面的规律,计算下面的式子:1.1.1 (1)皿+1^3+^2a/4+^/3^2015+^2014'(2)利用上面的规律,试比较寸再一寸?5与寸正一而的大小.28.李奶奶新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将原边长为1m的方桌换成边长是1.3m的方桌,为使新方,桌有块桌布,且能利用原边长为1刀的桌布,既节约又美观,问在读八年级的孙子小刚有什么方法,聪明的小刚想了想说:“奶奶,你再去买一块和原来一样的桌布,按照如图①,图②所示的方法做就行了.”⑴小刚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请画出图形.①②(第28题)答案—、l.C 2.D 3.8 4.C 5.A 6.D7.B8.D9.C10.B点拨:由题意可得,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圆的半径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一牌0.2,故选二、11.2—0;2-^312.7t13.5;^3-114.915.有16.2—皿或2+皿17.718.-219.520.Ill111111255三、21.解:(1)因为4x?=25,所以x2=^~,所以x=土万;(2)因为(x—0.7)3=0.027,所以x—0.7=0.3,所以x=l.22.解:(1)原式.=§+2—2=}(2)原式=—1一1+1+1=0.x+4y=9.所以x+4y的平方根是±3.24.解:根据题意得X—1=9且x—2y+l=27,解得x=10,y=—8.「.4x+3y=16,其平方根为±4,立方根为拆.25.解:由题图可知,a>«,cV«,b<「.原式=—b—S+a—皿+皿一c +2c=—b—^/3+a+c.X|a|=|cb.••原式=—b—yf3.26.解:把d=16,f=1.69代入v=16何,得v=16X/16X1.69=83.2(灿//?),V83.2>80,A肇事汽车当时的速度超出了规定的速度.27-解:⑴点+箱%+沽箱+…+向点而=(«—1)+5—')+(皿―疝---H(寸2015一寸2014)=寸2015一1.(2)因为‘且Vj-f+V^vV^+V^",所以—1一<―!—又因为寸T1一而>0,寸0一而>0,所以dH—V T o>V12-V h.点拨:此题运用归纳法,先由具体的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再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28.解:(1)小刚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将边长为1m的两个正方形分别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成为四个大小相同形状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其边长为皿,而寸>1.3,故能铺满新方桌;(2)有.如图所示.(第28题)第12章达标检测卷(120分,9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2015-日照)计算(-a 3)的结果是()22 …3 2 八 3C. —D.5. 若 am=2, a n =3, a p =5,则 a 2m+n-p 的值是()A. 2.4 B. 2 C. 1 D. 06. 下列各式中,不能用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个数为()①亍一lQx+25;②4a?+4a —1; (3)x 2 —2x —1; m 2+m —(§)4x 4—x 2+^.A. 1B. 2C. 3D. 47. 已知a, b 都是整数,贝lj 2(a 2+b 2)-(a+b)2的值必是()A.正整数B.负整数 C.非负整数 D. 4的整数倍8.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8x3y4+9xy2—27x2y2,长为9xy,则宽为()A. 2x 2y 3 + .y + 3xyB. 2x 2y 3—2y + 3xyC. 2x 2y 3+2y-3xyD. 2x 2y 3 + y-3xy 9. 因式分解x 2+ax+b,甲看错了 a 的值,分解的结果是(x+6)(x —1),乙看错了 b 的 值,分解的结果为(x —2)(x+l),那么x 2+ax+b 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为()A. (x-2)(x+3)B. (x+2)(x-3)A. a 5B. —a 5C. a 6D. —a 6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a+l)2=a 2+lB. 3a 2b 2^a 2b 2=3abC. (~2ab 2)3=8a 3b 6D. x 3-x=x 43. 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 (3—x)(3+x)=9—x 2B. (y+l)(y —3) = —(3—y)(y+l)C. 4yz —2y2z+z = 2y(2z —yz)+zD. -8x 2+8x-2=-2(2x-l)2小 2 013 企、2 0144. 计算旬 x|jJ X( —1)2。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48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48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化简x2x−2+42−x的结果是()A. x−2B. 1x−2C. x2+4x−2D. x+22、如果(x−2)2=2−x那么()A. x<2B. x≤2C. x>2D. x≥23、如图,向高为h的圆柱形水杯中注水,已知水杯底面半径为2.那么注水量y与水深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4、【题文】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5、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A. 4cmB. 6cmC. 8cmD. 10cm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题文】菱形的面积为24,其中的一条较短的对角线长为6,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

7、计算:52−8= ______ .8、如图,一透明的圆柱体玻璃杯,从内部测得底部直径为6cm杯深8cm.今有一根长为16cm的吸管如图放入杯中,露在杯口外的长度为h则h的变化范围是: ______ .9、在等腰直角△ABC中,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cm,则斜边长为____cm,面积为____cm2.10、如图,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1、若a=b,则____.12、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13、任何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都是实数.____.(判断对错)14、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____15、判断:方程=与方程5(x-2)=7x的解相同. ()16、判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17、判断: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8、判断:===20()19、判断:×===6()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16分)20、化简求值。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半期试卷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半期试卷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总分150分,120分钟完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81的平方根是( ) A. 3± B.9± C.9 D. 32. 当x=-8时,32x 的值是( )A.-8B.-4C.4D.4±3.在实数23-,0,3,-3.14,4中,无理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 计算5-35-2+的结果是( )A.1B.-1C.5D.-55.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a 2.a 3 = a 6 B.339()a a = C.224(2)2a a = D.824a a a ÷=6.若a m =3,a n =5,则a m +n =( ) A .8 B .15 C .45 D .757.已知222)2016(34)2017()2015(-=-+-x x x ,则的值是( )A.4B.8C.12D.168.已知(a +b)2=7,(a -b)2=3,则ab 的值为( )A .1B .2C .4 D.109.若0m <,则m 的立方根是( )A.3mB.3m -C.3m ±D.3m -10.若2a b -=,1a c -=,则22(2)()a b c c a --+-的值是( )A.9B.10C.2D.11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15的点可能是( )A .点PB .点QC .点MD .点N12.边长为a ,b 的长方形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 3b +ab 3的值为( )A .35B .70C .140D .29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a-2与4-a ,则这个正数是 .14.比较大小:13______25,32_____3-5+.15. 多项式252++mx x 恰好是另一个多项式的平方,则m =_________.16、计算:-3101×(-31)100= . 17.如果x 、y 为实数,且()02y 2x 2=-++,则y x += ________.18.x ________ 时,12-x x 有意义. 19.若.____1261==-=⋅++n n m n m n m a a a ,则,且20.图1可以用来解释:()2242a a =,则图2可以用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1)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1.如图,等边ABC 的顶点(1,1)A ,(3,1)B ,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x 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这样连续经过2021次变换后,ABC 顶点C 的坐标为( )A .(2020,13)-+B .(2020,13)---C .(2019,13)-+D .(2019,13)--- 2.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边于E ,交BC 边于D ,连接AD ,若3AE =,ABD △的周长为13,则ABC 的周长( )A .16B .19C .20D .243.如图,是一个 3×4 的网格(由 12 个小正方形组成,虚线交点称之格点)图中有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在网格中可以画出( )个与此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A .6B .7C .8D .94.如图,AC AD =,BC BD =,则有( )A .AB 与CD 互相垂直平分B .CD 垂直平分ABC .CD 平分ACB ∠ D .AB 垂直平分CD5.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A 点,B 点,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 点,若点P 的坐标为(m ,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 =2nB .2m =nC .m =nD .m =-n 7.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8.如图,在ABC 中,90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E 是边AB 上一点,若6CD =,则DE 的长可以是( )A .1B .3C .5D .7 9.下列长度(单位:cm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3,11,12B .3,2,1C .5,12,7D .5,13,5 10.在ABC 中,若B 与C ∠互余,则ABC 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11.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 B .120a b =+C .180b a =+︒D .360b a =+︒12.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B .12A BC ∠=∠=∠ C .3A B C ∠=∠=∠D .1123A B C ∠=∠=∠ 二、填空题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5cm ,另一条边长为10cm ,则此三角形第三条边长为__________cm .14.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15.已知,点()1,3A a -与点()2,21B b --关于x 轴对称,则2a b +___________. 16.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18,BP 平分∠ABC ,且AP ⊥BP 于点P ,则△BPC 的面积是_____.17.如图,已知ABC DCB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可使ACB DBC ≌.(只写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18.如图,飞机P 在目标A 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 的俯角为30°,那么APB ∠的度数为______°.19.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0.如图,点P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PC=100︒,则∠BAC=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边AB 上,且//DE BC ,AE BE =. (1)若5BE =,求DE 的长;(2)求证:AB BC =.22.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1)作出ABC 关于MN 对称的111A B C △;(2)222A B C △是由111A B C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并求出111A B C △在平移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23.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 D ∠=∠,//AB DE ,BE CF =.求证://AC DF .24.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25.如图,直线//PQ MN ,点C 是PQ 、MN 之间(不在直线PQ ,MN 上)的一个动点.(1)如图1,若∠1与∠2都是锐角,请写出∠C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把Rt △ABC 如图2摆放,直角顶点C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CB 与PQ 交于点D ,CA 与MN 交于点E ,BA 与PQ 交于点F ,点G 在线段CE 上,连接DG ,有∠BDF =∠GDF ,求AEN CDG∠∠的值. (3)如图3,若点D 是MN 下方一点,BC 平分∠PBD ,AM 平分∠CAD ,已知∠PBC =25°,求∠ACB+∠ADB的度数.26.如图,直线AB与直线MN相交,交点为O,OC⊥AB,OA平分∠MOD,若∠BON=20°,求∠COD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先求出点C坐标,第一次变换,根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变换后在x轴下方然后求出点C纵坐标,再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变换后的横坐标,最后写出第一次变换后点C坐标,同理可以求出第二次变换后点C坐标,以此类推可求出第n次变化后点C坐标.【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到x轴的距离为1+3=+2213+∴C(2,13-,由题意可得:第1次变换后点C的坐标变为(2-1,31),即(1,13+第2次变换后点C的坐标变为(2-231),即(0,13--第3次变换后点C的坐标变为(2-3,31),即(-1,13+为偶数),第n次变换后点C的坐标变为(2-n,31)(n为奇数)或(2-n,13-,∴连续经过2021次变换后,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2019,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即翻折)和平移的特点求解点的坐标,在求解过程中找到规律是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AD = DC ,求出和 AB + BC 的长,即可求出答案.【详解】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E=3cm,.∴ AC=2AE=6cm,AD = DC ,△ ABD 的周长为13cm,∴ AB + BD +AD=13cm,∴AB + BD + DC = AB +BC=13cm∴△ ABC 的周长为 AB + BC +AC=13cm+6cm=19cm,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B解析:B【分析】先确定对称轴,再找到对称点进而可以找到符合题意的对称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如图,左右对称的有4个,如图,上下对称的有1个,如图,关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对称的有2个,∴一共有7个与原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到正确的对称轴,画出相应的对称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解答.【详解】∵AC AD=,BC BD=,∴AB垂直平分CD,故D正确,A、B错误,OC不平分∠ACB,故C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E=CF,计算即可.【详解】解:∵△DEF≌△ABC,∴BC=EF,∴BE+EC=CF+EC,∴BE=CF,又∵BF=BE+EC+CF=9,EC=5∵CF=12(BF-EC)=12(9-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可知,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m=-n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其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解析:C【分析】要使△ABC ≌△DEF 的条件必须满足SSS 、SAS 、ASA 、AAS ,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第①组满足SSS ,能证明△ABC ≌△DEF .第②组满足SAS ,能证明△ABC ≌△DEF .第③组满足ASA ,能证明△ABC ≌△DEF .第④组只是SSA ,不能证明△ABC ≌△DEF .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 ≌△DEF .故符合条件的有3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6CD DF ==,而DE 的长一定是大于等于点D 到AB 的距离也就是DF 的长,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AD 平分BAC ∠,DF AB ⊥,90C ∠=︒,∴6CD DF ==,∵DE DF ≥,∴6DE ≥,则只有D 选项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9.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 、11+12>13,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7=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 、5+5<1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10.B解析:B【分析】由B 与C ∠互余,结合180A B C ∠+∠+∠=︒,求解A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 解:B 与C ∠互余,90B C ∴∠+∠=︒,180A B C ∠+∠+∠=︒,90A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个角互余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 ∴a=(4-2)•180°=360°.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 ∴b=360°, ∴a=b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解析:C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代入已知条件求出角的度数,逐一判断是否有直角即可. 【详解】A :ABC ∠+∠=∠,代入+=180A B C ∠+∠∠︒得:2=180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2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1++=2=18022C C C 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3+3+=180C C C ︒∠∠∠⇒26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112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2++=18033C C C ︒∠∠∠⇒=90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熟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运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0【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 和10cm 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详解】当5cm 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10cm5cm10cm10cm 可以构成三角形;当5cm 为腰时解析:10 【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 和10cm ,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当5cm 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10cm , 5cm 、10cm 、10cm 可以构成三角形;当5cm 为腰时,其它两边为5cm 和10cm ,因为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只能是5cm 、10cm 、10cm ,所以第三边是10cm . 故答案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14.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 即AF=EC 在解析: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 【详解】 解:∵AE=CF , ∴AE+EF=CF+EF,即AF=EC 在△ABF 和△CDE 中,,,,AB CD AF EC BF DE =⎧⎪=⎨⎪=⎩∴△ABF ≌△CDE (SSS ), ∴∠DCE=∠BAF . ∴AB//CD . 故答案为:AB//C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到∠DCE=∠BAF 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5.7【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点A (a-13)与点B (2-2b-1)关于x 轴对称∴a-1=2-2b-1=-3解得a=3b=1∴=2×3+1=7故解析:7 【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点A (a-1,3)与点B (2,-2b-1)关于x 轴对称,∴a-1=2,-2b-1=-3,解得a=3,b=1,∴2a b =2×3+1=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16.9【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DBP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 =PD得出S△ABP=S△DBPS△ACP=S△DCP推出S△PBC=S△ABC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点解析:9【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DBP,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D,得出S△ABP=S△DBP,S△ACP=S△DCP,推出S△PBC=12S△ABC,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点D,∵BP平分∠ABC∴∠ABP=∠DBP,且BP=BP,∠APB=∠DPB∴△ABP≌△DBP(ASA)∴AP=PD,∴S△ABP=S△BPD,S△APC=S△CDP,∴S△PBC=12S△ABC=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7.AB=DC(答案不唯一)【分析】因为和公共边BC根据全等证明方法即可求得【详解】当AB=DC时根据全等证明方法SAS可证故答案为:AB=DC(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掌握五种解析:AB=DC(答案不唯一)【分析】∠=∠和公共边BC,根据全等证明方法即可求得.因为ABC DCB【详解】当AB=DC时≌根据全等证明方法SAS可证ACB DBC故答案为:AB=DC(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掌握五种全等证明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B=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CPB=∵CP∥AB∴∠B=∠CPB=∴=-∠B=故答案为解析: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90︒,∠B=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90︒,∠CPB=30,∵CP∥AB,∴∠B=∠CPB=30,∠=90︒-∠B=60︒,∴APB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理解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得到∠B=30是解题的关键.19.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解析: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 <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PBC+∠PCB=故可得到∠ABC+∠AC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BPC 中∠BPC=∴∠PBC+∠PCB=∵P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ABC=2∠PBC ∠ 解析: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PBC+∠PCB=80︒,故可得到∠ABC+∠ACB=16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在△BPC 中,∠BPC=100︒, ∴∠PBC+∠PCB=80︒,∵P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ABC=2∠PBC ,∠ACB=2∠PCB , ∴∠ABC+∠ACB=2∠PBC+2∠PCB=160︒, ∴∠BAC=180()20ABC ACB ︒-∠+∠=︒, 故答案为:20︒.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熟练应用定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DE=5;(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D=∠EDB ,从而可得DE= BE=5; (2)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AD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DE ,从而可得∠A=∠C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得结论. 【详解】解:(1)∵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BD=∠DBC , ∵DE//BC , ∴∠EDB=∠DBC , ∴∠ABD=∠EDB , ∴BE=DE , ∵BE=5,∴DE=5;(2)∵AE=BE ,BE=DE , ∴AE=DE , ∴∠A=∠ADE , ∵DE//BC , ∴∠C=∠ADE , ∴∠A=∠C , ∴AB=BC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完成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互相转化.22.(1)图见解析;(2)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面积是16 【分析】(1)作点A 、B 、C 关于MN 的对称点1A 、1B 、1C ,即可得到111A B C △;(2)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222A B C △,画出平移的图象,求出扫过的面积. 【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111A B C △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222A B C △,111A B C △在平移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是图中阴影部分,16242124162S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和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和图形平移的方法. 23.见解析. 【分析】根据//AB DE 可知B DEF ∠=∠,又根据∠A=∠D ,BE=CF 可以判定ABC DEF △≌△,即可求证//AC DF ; 【详解】∵//AB DE ,∴B DEF ∠=∠, ∵BE CF =,∴BC EF =, ∴在ABC 和DEF 中,A DB DEF BC EF ∠=∠⎧⎪∠=∠⎨⎪=⎩∴ABC DEF △≌△, ∴ACB F ∠=∠, ∴//AC DF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以及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BC DEF △≌△,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4.(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AS 证出△BAC ≌△EDF ,可得AC=DF ;.(2)由△BAC ≌△EDF ,可证BC=EF ,进而可得FB=CE . 【详解】证明:(1)∵AB//ED ,AC//FD , ∴∠B=∠E ,∠ACB=∠DFE , 在△BAC 和△EDF 中ACB DFE B EAB DE ∠=∠⎧⎪∠=∠⎨⎪=⎩, ∴△BAC ≌△EDF (AAS ), ∴AC=DF ;(2)∵△BAC ≌△EDF , ∴BC=EF , ∴BC-FC=EF-FC , ∴FB=CE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5.(1)12C ∠=∠+∠,理由见解析;(2)12;(3)75︒. 【分析】(1)过C 作//l MN ,标注字母,如图1所示,根据平行线公理证明//l PQ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证明∠GDF =∠PDC ,可得∠CDG +2∠PDC =180°,即∠PDC =1902CDG ︒-∠,再证明∠AEN =∠CEM 90PDC =︒-∠,再代入AENCDG∠∠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与平行线的性质求解:∠ADB =50BKA MAD CAM ∠-∠=︒-∠,再利用(1)的结论可得,∠ACB =∠PBC +∠CAM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1)∠C =∠1+∠2,证明:过C 作//l MN ,标注字母,如图1所示,∵//l MN ,∴∠4=∠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l MN ,//PQ MN , ∴//l PQ ,∴∠3=∠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2, ∴12DCE ∠=∠+∠; (2)如图2,∵∠BDF =∠GDF ,∠BDF =∠PDC , ∴∠GDF =∠PDC ,∵∠PDC +∠CDG +∠GDF =180°, ∴∠CDG +2∠PDC =180°, ∴∠PDC =1902CDG ︒-∠, 由(1)可得,∠PDC +∠CEM =∠C =90°,∠AEN =∠CEM ,1909090122CDG AEN CEM PDC CDG CDG CDG CDG ⎛⎫︒-︒-∠ ⎪∠∠︒-∠⎝⎭∴====∠∠∠∠; (3)如图3,标注字母,∵BC 平分∠PBD ,AM 平分∠CAD ,∠PBC =25°, ∴∠PBD =2∠PBC =50°,∠CAM =∠MAD , ∵//PQ MN ,∴BKA ∠=∠PBD =50°,∴∠ADB =5050BKA MAD MAD CAM ∠-∠=︒-∠=︒-∠, 由(1)可得,∠ACB =∠PBC +∠CAM ,∴∠ACB +∠ADB =∠PBC +∠CAM 50255075CA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公理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6.∠COD =70° 【分析】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AOM 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线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BON =20°, ∴∠AOM =20°, ∵OA 平分∠MOD , ∴∠AOD =∠MOA =20°, ∵OC ⊥AB , ∴∠AOC =90°,∴∠COD =90°﹣20°=70°.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测试范围:第11章~第13章】(华东师大版)(全解全析)

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测试范围:第11章~第13章】(华东师大版)(全解全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华东师大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华东师大版第11章数的开方~第13章全等三角形。

5.难度系数:0.6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2=a5B.C.a2_a3=a5D.(a2)4=a6【答案】C【解析】A.a3和a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a2_a3=a5,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a2)4=a8,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如图AB=DE,∠B=∠E,添加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B=∠DFE C.D.AC=DF【答案】D【解析】A.AB=DE,∠B=∠E,∠A=∠D,可利用ASA证明△ABC≌△DEF,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AB=DE,∠B=∠E,∠ACB=∠DFE,可利用AAS证明△ABC≌△DEF,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可得出∠ACF=∠DFE,再结合AB=DE,∠B=∠E,可利用AAS证明△ABC≌△DEF,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AB=DE,∠B=∠E,AC=DF,SSA无法证明△ABC≌△DEF.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4.设a=a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A.2和3B.3和4C.4和5D.5和65.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2a2―4a=2(a2+a)B.―a2+4=(a+2)(a―2)C.a2―10a+25=a(a―10)+25D.a2―2a+1=(―a+1)2【答案】D【解析】A、2a2―4a=2a(a―2),该选项分解错误,不合题意;B、―a2+4=―(a2―4)=―(a+2)(a―2),该选项分解错误,不合题意;C、a2―10a+25=(a―5)2,该选项分解错误,不合题意;D、a2―2a+1=(1―a)2=(―a+1)2,该选项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点A 在DE 上,AC =EC ,∠1=∠2=∠3,则DE 等于( )A .BCB .ABC .DCD .AE +AC 【答案】B 【解析】令AB 、CD 交于点O ,则∵∠1=∠2,∠AOD =∠BOC,∴∠B =∠D ,∵∠2=∠3,,即∠ACB =∠ECD ,在和中,B =?D ACB =?ECD :cAC =EC,,∴AB =ED .故选B .7.如图,边长为2m +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3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若拼成的长方形一边长为m ,则拼成长方形的面积是( )A .4m 2+12m +9B .3m +6C .3m 2+6mD .2m 2+6m +9【解析】根据题意,得:(2m+3)2―(m+3)2=[(2m+3)+(m+3)][(2m+3)―(m+3)]=(3m+6)m=3m2+6m故选C.8.观察下列各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若式子=a、b为正整数)符合以上规律,则a+b的平方根是().A.B.4C.―4D.∵,的平方根是;9.设a=x―2022,b=x―2024,c=x―2023.若a2+b2=16,则c2的值是( ) A.5B.6C.7D.8【答案】C【解析】,b=x―2024,c=x―2023,,a―b=2,∵a2+b2=16,∴(a―b)2+2ab=16,∴ c 2=(a ―1)(b +1)=ab +a ―b ―1=6+2―1=7,故选C .10.如图,在中,AB =AC ,点D 、F 是射线BC 上两点,且,若AE =AD ,∠BAD =∠CAF =15°,则下列结论中①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③;④BC ―12EF =2AD ―CF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BAD =∠CAF ,∴,又∵AB =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结论①正确;∵AB =AC ,,∴∠B =∠ACB =45°,在和中,AB =AC BAD =?CAE ADa =AE,∴,∴,∴,即,故结论②正确;∵,∴,∴,故结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带答案)(1)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1.如图,在Rt ABC ∆中, 90,30,ACB A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2BD =,那么AD 的长为( )A .2B .4C .6D .8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 A .25或60 B .40或60C .25或40D .403.下列推理中,不能判断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A .ABC ∠=∠=∠ B .,60AB AC B =∠=︒ C .60,60A B ∠=︒∠=︒D .AB AC =,且B C ∠=∠4.若a b c 、、是ABC 的边,且222()()()0,a b a c b c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5.已知如图,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DE 平分∠ADB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如图,AB BC ⊥,CD BC ⊥,AC BD =,则能证明ABC DCB ≅的判定法是()A .SASB .AASC .SSSD .HL8.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ACB AED AB AD AC A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E =B .BAE DAC ∠=∠ C .OC OE =D .EAC ABC ∠=∠ 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3B .4C .5D .610.在多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8个三角形,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8 B .9 C .10 D .11 11.正十边形每个外角等于( )A .36°B .72°C .108°D .150°12.如图,在ABC 中,48BAC ∠=︒,点 I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点D 是ABC ∠、 ACB ∠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点E 是内角ABC ∠、外角ACG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下列结论 不正确...的是( )A .180BDC BIC ∠+∠=︒B .85ICE ∠=︒C .24E ∠=︒D .90DBE ∠=︒二、填空题13.如图,点CD 在线段AB 的同侧,CA =6,AB =14,BD =12,M 为AB 中点,∠CMD =120°.则CD 的最大值为____.14.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48OA =,则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______.15.如图,△ABC 中,∠ACB =90°,点D 在边AC 上,DE ⊥AB 于点E ,DC =DE ,∠A =32°,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16.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CD =90°,BD 平分∠ABC ,AB =12,BC =18,CD =8,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17.如图,在ABC 中,C 90∠=,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若AC 3=,BC 4=,AB 5=,则AD =________.18.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E BC ,则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9.如果点G 是ABC ∆的重心,6AG =,那么BC 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飞机P 在目标A 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 的俯角为30°,那么APB ∠的度数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1,B 1的坐标; (2)画出△DEF 关于x 轴对称后所得到的△D 1E 1F 1,并写出点E 1,F 1的坐标; (3)△A 1B 1C 1和△D 1E 1F 1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BC :(1)已知111A B C △和ABC 关于y 轴对称,在图中画出111A B C △; (2)将111A B C △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222A B C △; (3)222A B C △和ABC 关于某条直线l 对称,在图中画出对称轴l .23.如图,在ABC 和BCD △中,90BAC BCD ︒∠=∠=,AB AC =,CB CD =;延长CA 至点E ,使AE AC =;延长CB 至点F ,使BF BC =.连接AD ,AF ,DF ,EF .延长DB 交EF 于点N .(1)求证:AD AF =; (2)求证:BD EF =.24.如图,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EF ∥CD ,AE ∥BC ,且AD =BF . 求证:AE =BC2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根据下列条件,求BPC ∠的度数.(1)若40ABC ∠=︒,60ACB ∠=︒,则BPC ∠=______; (2)若110ABC ACB ∠+∠=︒,则BPC ∠=______; (3)若90A ∠=︒,则BPC ∠=______;(4)从以上的计算中,你能发现已知A ∠,求BPC ∠的公式是:BPC ∠=______(提示:用A ∠表示).26.如图,//AE DF ,BE DF ⊥于点G ,190B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50A ∠=︒,求出DEG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ACB=90°,∠A=30°,CD是斜边AB上的高,利用互余关系求∠BCD=30°,DB=2,可求BC,在Rt△ABC中,再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B,再用线段的差求AD.【详解】解:Rt△ABC中,∵∠ACB=90°,∠A=30°,∴∠B=90°-∠A=90°-30°=60°,CD是斜边AB上的高,∴∠CDB=90°,∴∠BCD=90°-∠B=30°,∴BC=2BD=4,同理,AB=2BC=8,AD=AB-BD=8-2=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关键.2.C解析:C【分析】当顶角为50°时和底角为50°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当顶角为50°时,底角为:(180°−50°)÷2=65°.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65°=25°.当底角为50°时,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50°=4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同时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3.D解析:D【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判断.【详解】A、由“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由“∠A =60°,∠B =60°”可以得到“∠A =∠B =∠C =60°”,则由“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判断△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由“AB =AC ,且∠B =∠C”只能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D解析:D 【分析】由偶次方的非负性质得出a-b=0,a-c=0,b-c=0,得出a=b=c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222()()()0,a b a c b c -+-+-=,∴a-b=0,a-c=0,b-c=0, ∴a=b ,a=c ,b=c , ∴a=b=c ,∴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偶次方的非负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由偶次方的非负性质得出a=b=c 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 =DC ,然后利用AAS 证明△ACD ≌△AED ,再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 【详解】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 ∴DE =DC ,A 、BD +ED =BD +DC =BC ,故本选项正确;在△ACD 与△AED 中,90DAC DAE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 ∴∠ADC =∠ADE ,∴AD 平分∠EDC ,故C 选项正确;但∠ADE 与∠BDE 不一定相等,故B 选项错误; D 、∵△ACD ≌△AED , ∴AE =AC ,∴ED +AC =ED +AE >AD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ACD AED △≌△是解题的关键. 6.B解析:B 【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判定,即可求得答案;注意而SSA 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详解】解:A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B ,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 ,两个角和一个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利用ASA 或AAS 判定全等,故本选项正确;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注意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 、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7.D解析:D 【分析】直接证明全等三角形,即可确定判断方法. 【详解】解:∵AB BC ⊥,CD BC ⊥,∴ABC 与△DCB 均为直角三角形, 又AC DB =,BC CB =,∴()ABC DCB HL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8.D解析:D【分析】根据HL 定理分别证明Rt △ABC ≌Rt △ADE 和Rt △AEO ≌Rt △AC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各选项. 【详解】解:解:∵90,,ACB AED AB AD AC AE ∠=∠===, ∴Rt △ABC ≌Rt △ADE (HL ) ∴BC DE =,∠BAC=∠DAE , 故A 选项正确;∴∠BAC-∠EAC=∠DAE-∠EAC ,即BAE DAC ∠=∠, 故B 选项正确; 连接AO ,∵AE=AC ,AO=AO ,∴Rt △AEO ≌Rt △ACO (HL ), ∴OC OE =,故C 选项正确;无法得出EAC ABC ∠=∠,故D 选项错误; 故选:D . 【点睛】本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掌握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定理是解题关键.9.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 , ∵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 ∴4-1<x <4+1,即3<x <5.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10.B解析:B 【分析】逐一探究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得到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再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探究规律:在三角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三角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在四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四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在五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五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五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总结规律: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n边形分割成()1n-个三角形,应用规律:n-=由题意得:18,∴=9.n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规律探究及规律运用,探究“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把n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每一个外角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边数,即可得解.【详解】︒÷=︒,3601036∴正五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3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和、边数、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在四边形BDCI 中,1180902IBD IBC CBD ∠=∠+∠=⨯︒=︒,90ICD ∠=︒, 可得180BDC BI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90ICE ∠=︒,故B 选项符合题意,48BAC ∠=︒,在三角形ICE 中, EIC ∠=18048662IBC ICB ︒-︒∠+∠==︒,90ICE ∠=︒, 906624E ∠=︒-︒=∴︒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90DBE ∠=︒,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图形熟练运用定理和性质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5【分析】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 作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 证明△AMB 为等边三角形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 作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 如下图所示:∴∠1= 解析:25【分析】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作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证明△A’MB’为等边三角形,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作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如下图所示:∴∠1=∠2,∠3=∠4,∵∠CMD=120°,∴∠2+∠3=60°,即∠A’MB’=120°-60°=60°,又M 为AB 的中点,∴AM=MA’=MB’=MB ,∴△A’MB’为等边三角形,∴A’B’=AM=7,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CD≤CA’+A’B’+B’D =CA+AM+BD=6+7+12=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之折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作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学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14.【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2=A2B2=OA3OA3=A3B3=OA4…再将解得OA3==OA2==OA1=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A1B1A2是等边解析:12n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再将48OA =解得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A 2B 1,∠B 1A 1A 2=∠A 1B 1A 2=60°∵∠MON=30°,∴∠OB 1A 1=30°,∠OB 1A 2=90°∴OA 1=A 1B 1=12OA 2, 同理可得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 ∵48OA =∴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 以此类推△A n B n A n+1的边长为2n-1.故答案为2n-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得出的数值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再求出∠A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A=32°∠ACB=9解析: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再求出∠A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A=32°,∠ACB=90°,∴∠CBA=58°,∵DE⊥AB,DC⊥BC,DC=DE,∴BD为∠ABC的平分线,∴∠CBD=∠EBD,∴∠CBD=12∠CBA=12×58°=29°,∴∠BDC=∠A+∠ABD=32°+2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难度不大.16.【分析】过点D作DE⊥BA的延长线于点E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 =DC=8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四边形ABCD=S△ABD+S△BCD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详解】解:过点D作DE⊥B解析:120【分析】过点D作DE⊥BA的延长线于点E,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DC=8,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四边形ABCD=S△ABD+S△BCD,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详解】解:过点D作DE⊥B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所示.又∵BD 平分∠ABC ,∠BCD =90°,∴DE =DC =8,∴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 =12AB•DE +12BC•CD , =12×12×8+12×18×8, =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DE =8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作于于∵的平分线交于于∴∵∴四边形是正方形∴∵的面积即解得:∴∴在与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 解析:2【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O 作OE AC ⊥于E ,OF BC ⊥于F ,∵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OD OE OF ==.∵C 90∠=,∴四边形ECFO 是正方形,∴OE OF CE CF ===.∵ABC 的面积1111AC BC AB OD AC OE BC OF 2222=⋅=⋅+⋅+⋅, 即()1134OE 34522⨯⨯=⨯++, 解得:1OE =, ∴CE OE 1==,∴AE AC CE 2=-=.在Rt AEO 与Rt ADO 中,AO AO OE OD =⎧⎨=⎩, ∴Rt AEO Rt ADO ≅,∴AD AE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求出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五边形内角和=∴==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360︒【分析】根据//AE BC 求出180A B ∠+∠=︒,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BC ,∴180A B ∠+∠=︒,∵五边形内角和=5218540(0)-⨯︒=︒,∴C D E ∠+∠+∠=540180︒-︒=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一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求得DG=3继而求得边上的中线长为9【详解】∵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其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DG=AG=×6=3∴AD=AG+GD解析: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一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求得DG=3,继而求得BC 边上的中线长为9.【详解】∵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其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DG=12AG=12×6=3,∴AD=AG+GD=6+3=9.即BC边上的中线长为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其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B=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CPB=∵CP∥AB∴∠B=∠CPB=∴=-∠B=故答案为解析: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90︒,∠B=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90︒,∠CPB=30,∵CP∥AB,∴∠B=∠CPB=30,∴APB∠=90︒-∠B=60︒,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理解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得到∠B=30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图见解析,A1(3,2),B1(4,1);(2)图见解析,E1(﹣2,﹣3),F1(0,﹣2);(3)见解析【分析】(1)利用点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2)利用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D1,E1,F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3)直线C1F1和C1F1的垂直平分线都是△A1B1C1和△D1E1F1组成的图形的对称轴.【详解】解:(1)如图,△A1B1C1为所作,A1(3,2),B1(4,1);(2)如图,△D1E1F1为所作,E1(﹣2,﹣3),F1(0,﹣2);(3)如图,直线l和直线l′为所作.【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几何图形都可看做是由点组成,我们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也考查了平移变换.22.(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出对称轴的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得:ABF BAC ACB ∠=∠+∠,ACD ACB BCD ∠=∠+∠,推导得ABF ACD ∠=∠;通过证明ABF ACD △≌△,即可完成证明;(2)根据(1)的结论ABF ACD △≌△得:BAF CAD ∠=∠;根据题意得90BAE ∠=;再通过证明AEF ABD △≌△,即可完成证明.【详解】(1) ∵ABF BAC ACB ∠=∠+∠,ACD ACB BCD ∠=∠+∠,90BAC BCD ︒∠=∠=∴ABF ACD ∠=∠∵BF BC =,CB CD =∴BF BC CD ==即AB AC ABF ACD BF CD =⎧⎪∠=∠⎨⎪=⎩∴ABF ACD △≌△∴AF AD =;(2)∵90BAC ︒∠=∴18090BAE BAC ∠=-∠=结合(1)的结论ABF ACD △≌△∴BAF CAD ∠=∠∵90EAF BAE BAF BAF ∠=∠-∠=-∠,90BAD BAC CAD CAD ∠=∠-∠=-∠ ∴EAF BAD ∠=∠∵AE AC =,AB AC =∴AE AC AB ==即AF AD EAF BAD AE AB =⎧⎪∠=∠⎨⎪=⎩∴AEF ABD △≌△∴BD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4.见详解【分析】欲证明AE=BC ,只要证明△AEF ≌△BCD 即可.【详解】证明:∵EF ∥CD ,AE ∥BC ,∴∠A=∠B ,∠EFD=∠CDB ,∵AD=BF ,∴AF=DB ,在△AEF 和△BCD 中,A B AF BD EFA CDB ∠=∠⎧⎪=⎨⎪∠=∠⎩,∴△AEF ≌△BCD ,∴AE=B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130°;(2)125°;(3)135°;(4)1902A ︒+∠. 【分析】(1)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2)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3)依据∠A=90°,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90°+12∠A .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1)∵∠ABC=40°,∠ACB=6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20°+30°=50°,∴△BCP 中,∠P=180°-50°=130°,故答案为:130°;(2)∵∠ABC+∠ACB=11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110°=55°, ∴△BCP 中,∠P=180°-55°=125°,故答案为:125°;(3)∵∠A=90°,∴∠ABC+∠ACB=9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90°=45°, ∴△BCP 中,∠P=180°-45°=135°,故答案为:135°;(4)∵∠ABC+∠ACB=180°-∠A ,∠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 ∴124(180)2A ∠+∠=⨯︒-∠, ∴△BCP 中,11180(180)9022P A A =︒-⨯︒-∠=︒+∠∠. 故答案为:1902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6.(1)//CD AB ,证明见解析;(2)40°【分析】(1)先求证D DFB ∠=∠,再根据平行线判定得到//CD AB ;(2)先求出B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EG ∠的度数.【详解】(1)//CD AB ;理由如下:∵BE DF ⊥,∴90FGB ∠=︒,∴18090DFB B FGB ∠+∠=︒-∠=︒,∵190B ∠+∠=︒,∴1DFB ∠=∠,∵//AE DF ,∴1D ∠=∠,∴D DFB ∠=∠,∴//CD AB .(2)∵//AE DF ,50A ∠=︒,∴50DFB A ∠=∠=︒,∵90DFB B ∠+∠=︒,∴40B ∠=︒,∵//CD AB ,∴40DEG B ∠=∠=︒.【点睛】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a ∥b ,b ∥c ⇒a ∥c .。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1)

【华东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60AOB ∠=︒, 点P 在OA 边上,8OP cm =,点M 、N 在边OB 上,PM PN =,若2MN cm =,则OM 为( )A .2cmB .3cmC .4cmD .1cm2.若a ,b 为等腰ABC 的两边,且满足350a b -+-=,则ABC 的周长为( )A .11B .13C .11或13D .9或15 3.如图,AEC BED △△≌,点D 在AC 边上,AE 和BD 相交于点O ,若30AED ∠=︒,120∠=︒BEC ,则ADB ∠的度数为( )A .45°B .40°C .35°D .30°4.如图,在ABC 中,18cm AC =,20cm BC =,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6cm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CMN △是以MN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这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A .5cmB .6cmC .7cmD .8cm5.芜湖长江三桥是集客运专线、市域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路于一体的公铁合建桥梁,2020年9月29日公路段投入运营,其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B CD ⊥,现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ABD △≌△的是( )A .ACB ADB ∠=∠B .AB BD =C .AC AD =D .CAB DAB ∠=∠ 6.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3的平方根是3B .5是无理数C .1的立方根是1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7.如图,∠ACB=90°,AC=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AD=3,BE=1,则DE 的长是( )A .1.5B .2C .22D .108.如图,AD 是ABC 的高,AD BD 8==,E 是AD 上的一点,BE AC 10==,AE 2=,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则EF 的长为( )A .1.2B .1.5C .2.5D .3 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10B .8C .6D .4 10.如图,△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哪条垂线段.( )A .AEB .CDC .BFD .AF11.如图,直线//,65,30AB CD A E ∠=︒∠=︒,则C ∠等于( )A .30°B .35°C .40°D .45° 12.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以下四组木棒中,符合条件的是( )A .3cm,2cm,1cmB .3cm,4cm,5cmC .6cm,6cm,12cmD .5cm,12cm,6cm 二、填空题13.如图,在22⨯的正方形的网格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 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最多能画出______个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与ABC 成轴对称.14.如图,AC AE =,AD AB =,90ACB DAB ∠=∠=︒,33BAE ∠=︒,//CB AE ,AC 与DE 相交于点F .(1)DAC ∠=______.(2)当1AF =时,BC 的长为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36°,A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5,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BP +EP 最小值的是____________.16.在ABC 中,48ABC ︒∠=,点D 在BC 边上,且满足18,BAD DC AB ︒∠==,则CAD ∠=________度. 17.如图,12∠=∠,要用“SAS ”判定ADC BDC ≌△△,则可加上条件__________.18.如图,若∠CGE=α,则∠A+∠B+∠C+∠D+∠E+∠F=____.19.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 20.如图,在△ABC 中,∠A=64°,∠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n-1BC 与∠A n-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n ,要使∠A n 的度数为整数,则n 的值最大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90,AB AC BAC =∠=︒点D 是直线AB 上的一动点(不和A B 、重合),BE CD ⊥交CD 所在的直线于点,E 交直线AC 于F .()1点D 在边AB 上时,证明:AB FA BD =+;()2点D 在AB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AB FA BD 三者之间数量关系.22.如图,在所给平面直角坐标系(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6,0A -,()2,0B -,()4,2C -,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并写出1B 的坐标;(2)在y 轴上画出点P ,使PA PC +最小;(3)在(1)的条件下,在y 轴上画出点M ,使11MB MC -最大.23.如图,已知点D ,E 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CA 上,且BD CE =,连接AD ,BE 相交于点F ,AH BE ⊥于点H ,求FAH ∠的度数.24.如图,在△ABD 中,∠ABC=45°,AC ,BF 为△ABD 的两条高,CM//AB ,交AD 于点M ;求证:BE=AM+EM .25.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AB 与CD 相交于点G ,42A ∠=︒.(1)若60ADC ∠=︒,求AEP ∠的度数;(2)若38C ∠=︒,求P ∠的度数.26.如图,已知BP 是△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延长CA 交BP 于点P .射线CE 平分∠ACB 交BP 于点E .(1)若∠BAC=80°,求∠PEC 的度数;(2)若∠P=20°,分析∠BAC 与∠ACB 的度数之差是否为定值?(3)过点C 作CF ⊥CE 交直线BP 于点F .设∠BAC=α,求∠BF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过P 作PC 垂直于MN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到MC=CN ,求出MC 的长,在直角三角形OPC 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C 的长,由OC-MC 求出OM的长即可.【详解】解:过P作PC⊥MN,∵PM=PN,∴C为MN中点,即MC=NC= 1MN=1,2在Rt△OPC中,∠AOB=60°,∴∠OPC=30°,∴OC= 1OP=4,2则OM=OC-MC=4-1=3cm,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a、b的方程并求出a、b的值,再根据b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0,b-5=0,解得a=3,b=5,(1)若3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3、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3+3+5=11;(2)若3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3+5+5=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主要利用了非负数的性质,分情况讨论求解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三边能否组成三角形作出判断.3.A解析:A【分析】由△AEC ≌△BED 可知:EC=ED ,∠C=∠BDE ,∠BED=∠AE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知∠C 的度数,从而可求出∠ADB 的度数.【详解】解:∵△AEC ≌△BED ,∴EC=ED ,∠C=∠BDE ,∠BED=∠AEC ,∴∠BEO+∠AED=∠CED+∠AED ,∴∠BEO=∠CED,∵∠AED=30°,∠BEC=120°,∴∠BEO=∠CED=120302︒-︒=45°, 在△EDC 中,∵EC=ED ,∠CED=45°,∴∠C=∠EDC=67.5°,∴∠BDE=∠C=67.5°,∴∠ADB=180°-∠BDE-∠EDC=180°-67.5°-67.5°=4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D解析:D【分析】要求运动后得到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首先要求出动点所运动的时间.我们可以设M 、N 运动的时间为x 秒.【详解】设M 、N 运动的时间为x 秒.当CMN △是以MN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182, 1.6CM CN CM x CN x ==-= 即182 1.6x x -=,解得5x =.∴腰长为5 1.68cm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动点,有一定的拔高难度.5.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BC=∠ABD=90°,AB=AB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对各个选项判断.【详解】解:∵AB CD ⊥,∴∠ABC=∠ABD=90°,∵AB=AB ,∴若添加ACB ADB ∠=∠,可借助AAS 证明ABC ABD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AB BD =,无法证明ABC ABD △≌△,B 选项符合题意;若添加AC AD =,可借助HL 证明ABC ABD △≌△,C 选项不符合题意;若添加CAB DAB ∠=∠,可借助ASA 证明ABC ABD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结合题上已知条件选取合适的定理是解题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先得出逆命题,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3的逆命题是:3的平方根,是假命题;BC 、1的立方根是1的逆命题是:1是1的立方根,是真命题;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及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各知识点的性质定理.7.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E=∠ADC=90︒,进而得出∆CEB ≅∆ADC ,就可以得出BE=DC ,进而求出DE 的值.【详解】∵BE ⊥CE ,AD ⊥CE ,∴∠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 ,在∆CEB 和∆ADC 中,∠E=∠ADC ,∠EBC=∠DCA ,BC=AC ,∴∆CEB ≅∆ADC(AAS),∴BE=DC=1,CE=AD=3,∴DE=EC-CD=3-1=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先证明Rt ACD ≌()Rt BED HL ,得CD ED AD AE 6==-=,CAD EBD ∠∠=,再证BE AC ⊥,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出BF 11.2=,则EF BF BE 1.2=-=.【详解】解:AD 是ABC 的高,AD BC ∴⊥,ADC BDE 90∠∠∴==︒,在Rt ACD 和Rt BED 中,AC BE AD BD =⎧⎨=⎩, Rt ACD ∴≌()Rt BED HL ,CD ED AD AE 826∴==-=-=,CAD EBD ∠∠=,C CAD 90∠∠+=︒,C EBD 90∠∠∴+=︒,BFC 90∠∴=︒,BE AC ∴⊥, ABC 的面积ABD =的面积ACD +的面积,111AC BF AD BD CD AD 222∴⨯=⨯+⨯, AC BF AD BD CD AD ∴⨯=⨯+⨯,即10BF 8886112=⨯+⨯=,BF 11.2∴=,EF BF BE 11.210 1.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10.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过B 点向AC 作的垂线段,即为BF .【详解】解:∵BF ⊥AC 于F ,∴△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垂线段BF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关键是根据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解答.11.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C ∠的大小.【详解】如图,设AE 和CD 交于点F ,∵//AB CD ,∴65A DF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E ∠是CEF △的外角,∴653035C DFE E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两个性质证明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中,1+2=3,排除;B中,3+4>5,可以;C中,6+6=12,排除;D中,5+6<12,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二、填空题13.5【分析】画出所有与成轴对称的三角形【详解】解:如图所示:和对称和对称和对称和对称和对称故答案是:5【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解析:5【分析】画出所有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详解】解:如图所示:ABC和ADC对称,ABC和EBD△对称,ABC和DEF对称,ABC和DCB对称,ABC和CDA对称,故答案是:5.【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4.33°2【分析】(1)作DG ⊥AC 的延长线于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推出结论;(2)证明△ADG ≌△BAC (A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G =AC =AE ;AG =BC 证明△AEF ≌△GDF (AAS解析:33° 2【分析】(1)作DG ⊥AC 的延长线于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推出结论;(2)证明△ADG ≌△BAC (A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G =AC =AE ;AG =BC ,证明△AEF ≌△GDF (AAS ),得出1122AF GF AG BC ===,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90ACB ∠=︒,//AE BC ,∴18090CAE ACB ∠=︒-∠=︒.∵90DAB CAE ∠=∠=︒,∴DAC CAB BAE CAB ∠+∠=∠+∠,∴33DAC BAE ∠=∠=︒.故答案为:33.(2)如图,过点D 作D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90AGD ACB ∠=∠=︒.∵//AE CB ,∴DAG BAE B ∠=∠=∠. 在ADG 和BAC 中,,,,AGO BCA DAG B AD BA ∠=∠⎧⎪∠=∠⎨⎪=⎩∴()AAS ADG BAC ≅△△,∴DG AC AE ==,AG BC =.在AEF 和GDF 中,,,,EFA DFG EAF DGF AE DG ∠=∠⎧⎪∠=∠⎨⎪=⎩∴()AAS AEF GDF ≅△△, ∴1122AF GF AG BC ===, ∴22BC AF ==.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的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5.10【分析】连结CP 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得BP=CPBD=CD=5当点CP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最小值为BP +EP=EC 由∠BAC=36°AB=AC 求出∠ABC=∠ACB=解析:10【分析】连结CP ,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得 BP=CP ,BD=CD=5,当点C 、P 、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最小值为BP +EP= EC ,由∠BAC=36°,AB=AC ,求出∠ABC=∠ACB=72°,又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有∠BCE=36°,求出∠BEC=72º,得CE=BC =10即可.【详解】连结CP ,点P 在AD 上运动,∵AB=AC ,AD 平分∠BAC ,∴AD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BP=CP ,BD=CD=5,当点C 、P 、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BP +EP=PC+EP=EC ,∵∠BAC=36°,AB=AC ,∴∠ABC=∠ACB=()1180-36=722︒︒︒,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CE=1ACB=362∠︒, ∴∠BEC=180º-∠EBC-∠BCE =180º-72º-36º=72º,∴∠BEC=∠EBC ,∴CE=BC=BD+C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和最短问题经常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对称线段,三点在一线时最短作出图形是解题关键.16.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解析: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8°)÷2=66°,∴∠DAE=48°,∠AED=66°,∴△ADB≅△AEC,∴∠BAD=∠CAE=18°,∴∠CAD=∠DAE+∠CAE=66°.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到全等三角形.17.AD=BD【分析】要判定△BCD≌△ACD已知∠1=∠2CD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注意SAS的条件;两边及夹角对相等只能选AD=BD【详解】解:由图可知只能是AD=BD才能组成SAS故答案为解析:AD=BD【分析】要判定△BCD≌△ACD,已知∠1=∠2,CD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注意“SAS”的条件;两边及夹角对相等,只能选AD=BD.【详解】解:由图可知,只能是AD=BD,才能组成“SAS”,故答案为:AD=B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的判定,掌握“SAS”的条件是两边及夹角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A+∠B∠D+∠E再根据邻补角表示出∠CG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A解析: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A+∠B,∠D+∠E,再根据邻补角表示出∠CG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A+∠B,∠2=∠D+∠E,∵∠3=180°-∠CGE=180°-α,∴∠1+∠F+180°-α=180°,∴∠A+∠B+∠F=α,同理:∠2+∠C+180°-α=180°,∴∠D+∠E+∠C=α,∴∠A+∠B+∠C+∠D+∠E+∠F=2α.故答案为:2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求解即可【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解析:【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求解即可.【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7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72°=5,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3)2n n-=5(53)2⨯-=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度数为360°,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20.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 =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解析: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1+∠A1BC,∵∠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12∠ABC,∠A1CD=12∠ACD,∴∠A1+∠A1BC=12(∠A+∠ABC)=12∠A+∠A1BC,∵A1B、A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A1CD,∠ABC=2∠A1BC,而∠A1CD=∠A1+∠A1BC,∠ACD=∠ABC+∠A,∴∠A=2∠A1,∴∠A1=12∠A,同理可得∠A1=2∠A2,∴∠A2=14∠A,∴∠A =2n ∠A n ,∴∠A n =(12)n ∠A =642n ︒, ∵∠A n 的度数为整数,∴n =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然后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结论不成立.图见解析,三者关系为AF AB BD +=或,BD AB AF +=【分析】(1)易证∠FBA=∠FCE ,结合条件容易证到△FAB ≌△DAC ,从而有FA=DA ,就可得到AB=AD+BD=FA+BD .(2)如图2中,当D 在AB 延长线上时,AF=AB+BD .如图3中,当D 在AB 反向延长线上时,BD=AB+AF .证明方法类似(1).【详解】解:(1)证明:如图1,∵BE ⊥CD ,即∠BEC=90°,∠BAC=90°,∴∠F+∠FBA=90°,∠F+∠FCE=90°.∴∠FBA=∠FCE .∵∠FAB=180°-∠DAC=90°,∴∠FAB=∠DAC .∵AB=AC ,∴△FAB ≌△DAC .∴FA=DA .∴AB=AD+BD=FA+BD .(2)如图2,当D 在AB 延长线上时,AF=AB+BD ,理由是:∵BE ⊥CD 即∠BEC=90°,∠BAC=∠BAF=90° ∴∠F+∠FBA=90°,∠F+∠FCE=90°∴∠FBA=∠FCE ,∵∠FAB=180°-∠DAC=90°∴∠FAB=∠DAC在△FAB 和△DAC 中,FAB DAC AB ACFBA DCA ∠∠⎧⎪⎨⎪∠∠⎩=== ∴△FAB ≌△DAC (ASA ),∴FA=DA ,∴AF=AD=BD+AB .如图3,当D 在AB 反向延长线上时,BD=AB+AF ,理由是:∵BE ⊥CD 即∠BEC=90°,∠BAC=∠CAD=90° ∴∠AFB+∠FBA=90°,∠EFC+∠FCE=90°, ∵∠AFB=∠EFC ,∴∠FBA=∠FCE ,在△FAB 和△DAC 中,90FAB DAC AB ACFBA DCA ∠∠=︒⎧⎪⎨⎪∠∠⎩=== ∴△FAB ≌△DAC (ASA ),∴AF=AD ,∴BD=AB+AD=AB+A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当条件没有改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常常可以通过借鉴已有的解题经验来解决问题.22.(1)见解析;B 1(2,0);(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 (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即可;(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详解】解:(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 如图;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则PA+PC=PA+PC 1=AC 1,则点P 为所求,如图;(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1MB MC -最大=C 1B 1,如图.【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3.30【分析】根据条件可证明( SAS )ABD BCE ≅,得到BAD CBE ∠=∠,通过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知AFE ABF BAD ∠=∠+∠,最后推出60AFE ABC ︒∠=∠=,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60ABD C ︒∠=∠=在ABD △和BCE 中,,AB BC ABD C BD CE =⎧⎪∠=∠⎨⎪=⎩∴( SAS )ABD BCE ≅.∴BAD CBE ∠=∠.∵AFE ABF BAD ∠=∠+∠.∴60AFE ABF CBE ABC ︒∠=∠+∠=∠=∵AH BE ⊥于点H ,∴90AHF ︒∠=,9030FAH AFH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涉及三角形的外角,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见解析【分析】求出∠CAD =∠EBC ,∠ACD =∠BCE ,AC =BC ,证出△BCE ≌△ACD ,求出CE =CD ,∠ECM =∠DCM ,证△ECM ≌△DCM ,推出DM =ME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C 、BF 是高,∴∠BCE =∠ACD =∠AFE =90°,∵∠AEF =∠BEC ,∠CAD +∠AFE +∠AEF =180°,∠EBC +∠BCE +∠BEC =180°, ∴∠DAC =∠EBC ,∵∠ACB =90°,∠ABC =45°,∴∠BAC =45°=∠ABC ,∴BC =AC ,在△BCE 和△ACD 中BCE ACD BC ACEBC DAC ∠=∠⎧⎪=⎨⎪∠=∠⎩∴△BCE ≌△ACD (ASA ),∴BE =AD .∵CM ∥AB ,∴∠MCE =∠BAC =45°,∵∠ACD =90°,∴∠MCD =45°=∠MCE ,∵△BCE ≌△ACD ,∴CE =CD ,在△CEM 和△CDM 中CE CD ECM DCM CM CM =⎧⎪∠=∠⎨⎪=⎩∴△CEM ≌△CDM (SAS ),∴ME =MD ,∴BE =AD =AM +DM =AM +ME ,即BE =AM +E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 25.(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 ∠ ,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 ,∠CBP=∠PBA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 ,∠C+∠CBP=∠P+∠PDF ,所以∠A+∠C=2∠P ,即可得解.【详解】解:(1)∵DP 平分∠ADC ,∴∠ADP=∠PDF=12ADC ∠, ∵60ADC ∠=︒,∴30ADP ∠=︒,∴304272AEP ADP A ∠=∠+∠=︒+︒=︒;(2)∵BP 平分∠ABC ,DP 平分∠ADC ,∴∠ADP=∠PDF ,∠CBP=∠PBA ,∵∠A+∠ADP=∠P+∠ABP ,∠C+∠CBP=∠P+∠PDF ,∴∠A+∠C=2∠P ,∵∠A=42°,∠C=38°,∴∠P=12(38°+42°)=4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6.(1)140°;(2)是定值;(3)∠BFC=90°12-α 【分析】(1)首先证明∠CEB12=∠CAB,求出∠CEB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3)利用是菱形内角和定理以及(1)中结论解决问题即可.【详解】由题意,可以假设∠ACE=∠ECB=x,∠ABP=∠PBD=y.(1)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2y BAC2xy CEB x=∠+⎧⎨=∠+⎩,可得∠CEB12=∠CAB=40°,∴∠PEC=180°-40°=140°;(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BAC=∠P+y,y=∠P+2x,∴∠BAC=2∠P+2x,∴∠BAC -∠ACB=∠BAC-2x=2∠P=40°,∴∠BAC -∠ACB=40°,是定值;(3)∵CF⊥CE,∴∠ECF=90°,由(1)得:∠CEB12=∠CAB,∴∠BFC=90°-∠CEB=90°12-∠CAB=90°12-α.【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数学半期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30分)
1、16的平方根是( )
A 、4
B 、4±
C 、2
D 、2±
2、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632a a a =•
B 、()()a a a 632=•
C 、()63
2a a = D 、326a a a =÷ 3、以下各数没有平方根的是( )
A 、64
B 、()22-
C 、0
D 、22-
4、若22169y mxy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
A 、12±
B 、-12
C 、24±
D 、-24
5、估算324+的值是( )
A 、在5和6之间
B 、在6和7之间
C 、在7和8之间
D 、在8和9之间
6、计算()()b a b a ---33等于( )
A 、2269b ab a --
B 、2296a ab b --
C 、229a b -
D 、229b a -
7、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a a a +=+21
B 、()13132++=-+a a a a
C 、()()y x y x y x 22422-+=-
D 、()()33a b b a --=-
8、如果将8a 写成下列各式,正确的共有( )
①44a a +②()42a ③216a a ÷④()2
4a ⑤()4
4a ⑥44a a •⑦1220a a ÷⑧882a a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9、使()()q x x px x +-++3822的乘积不含3x 和2x ,则p 、q 的值为( )
A 、0,0==q p
B 、1,3-=-=q p
C 、1,3==q p
D 、1,3=-=q p
10、当2-=a 时,()()164416424242++-++a a a a a 的值为( )
A 、64
B 、32
C 、64-
D 、0
二、填空题(18分)
11、下列各数:①3.141、②0.33333……、③75-、④π、⑤25.2±、⑥3
2-、⑦0.3030030003……(相邻两个3之间0的各数逐次增加1)、其中是无理数的有。

(填序号)
12、当x 时,x 23-有意义。

13、()=++=-+-++c b a c b a 则,03122。

14、已知221,31
a a a a +=+则的值是。

15、25-的整数部分是,321-的绝对值是。

16、在日常生活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

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

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44y x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9,9,22==++-y x y x y x y x 若取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162,18,022=+=+=-y x y x y x ,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

对于多项式时,取3,27,23==-y x xy x 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
是: (写出一个即可)。

三、解答题(共52分)
17、因式分解(12分)
(1)2123x x -(2)1092--x x
(3)22242y z xz x -+- (4)()()22425n m n m --+
18、计算(6分)
(1)()()()()b a a b a b a b a +--+-+22 (2)10029989992⨯-
19、已知的值。

的两个平方根,求是与m m a a 1523-+(5分)
20、先化简,再求值:
(1)1),43(2)342(322-=+-+-a a a a a a 其中。

(4分)
(2)()()()[]x y x y x y x 22
÷-++-,其中5.1,3-==y x 。

(4分)
21、已知2=m x ,3n x =,求n m x 32+的值(5分)
22、已知b a ab b a ab b a --+==+22,7,5-求的值。

(6分)
23、已知c b a 、、是ABC ∆的三边的长,且满足()022222=+-++c a b c b 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7分)
24、(3分)有一系列等式:
()()()()2
222
22
2222221434291765413331916543123211154321
131514321+⨯+==+⨯⨯⨯+⨯+==+⨯⨯⨯+⨯+==+⨯⨯⨯+⨯+==+⨯⨯⨯ ……
(1) 根据你的观察、归纳、发现的规律,写出1111098+⨯⨯⨯的结果
;(1分)
(2) 试猜想()()()1321++++n n n n 是哪一个数的平方,并予以证明。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