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3节 重力教案教案 (精品)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教学设计

3.视频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展示重力现象。
4.思考题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作业提交时间:
1.必做题和思考题在下次课前提交。
2.选做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师将组织展示和评价。
2.针对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设计梯度性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规律。
3.在讲解重力计算公式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避免学生将两者混淆。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重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情感。
4.通过学习重力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5.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重力定义:介绍重力的概念,指出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关系。
3.重力计算方法: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即重力G=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4.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改变运动状态、形状等。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楼层高度、估算物体质量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材解读—授课课件

虽然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
物 体形状改变其重心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答案:C
五、重力的由来
牛顿的观点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 吸引它附近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 万有引力的提出 牛顿提出: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 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由来 水向低处流、抛出的石块落向地面等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地 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产生了重力,重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砌墙时,利用铅垂线 来检查所砌墙壁是否 竖直
利用水平仪检查桌 面、窗台等是否水 平
利用铅垂线检查 相框是否挂正
【例4】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支撑法:在杆状物体上找一个点,将其支撑起来,如果杆状物体平 衡,那么这个点就是它的重心。
【例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解析: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球体的重心在 球心上,不在球体上,A错误;重心可以看成物体重力集中于一点而 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错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但质地不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就
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近似指 向地心。 (2)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 动,重力的方向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运动的力。
2. 重力的符号:重力的符号为Fg,单位为牛顿(N)。
3. 重力的公式: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公式为Fg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 × 10^-11 N·m^2/kg^2,m1和m2分别是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
5. 重力与距离的关系: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距离越远,重力越小。
6. 重力的特点:重力是一种万有力,它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不仅存在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存在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7. 重力的影响:重力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地面运动。
8.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增大,加速度恒定。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2。
9.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指的是任意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时每秒钟速度增加的大小,约为9.8 m/s^2。
10. 摩擦力与重力:重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摩擦力是物体下落受到阻碍的原因,当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下落速度会减小。
11. 重量和质量的区别: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为千克(kg)。
12. 重力对物体的两个重要影响:a. 使物体下落:重力使物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使物体向地面运动。
b. 使物体具有重量:重力使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量感。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重力》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重力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如右图中的宇航员就处于微重力环境,我
们把这种情况叫失重。
想想议议
在空中静止的电灯受到重力吗?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
所以静止的电灯也会受到重力。
静止的房屋
运动的汽车
想想议议
一 个 苹
一个哑
一个运动
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吗?
铃
果
员
一 辆 汽
车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力
重力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
式 = 来计算
重力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课堂新知
重力的方向
我们从物体向下运动,从而判断物体应该受到向下方
向的重力,那重力的方向是不是就是向下呢?
课堂导入
第一我们来看“向下”是否准确?
都可以说成向下,并不准确
小实验
视察现象:
这些静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使悬挂线处于竖直方向。
这时,你会觉得橡皮要用线拉住才不
力的作用呢?是不是重力呢?
会跑掉。
课堂新知
重力的由来
1687年的牛顿在很多科学家的
宇宙间任何两
研究基础上研究后提出:
个任何,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牛顿
课堂新知
重力的由来
地球
地球
太阳
月球
地球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2.如图是放在斜面上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在各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F=G总
物理量 单位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动画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 ∴F=Gs=2h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物理量 单位
G——重力 N
m——质量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面积单位换算:
1 cm2=10--4m2
2: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单位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③平衡法:F浮=G物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6:功公式:
物理量 单位
W——动力做的功 J
F——动力 N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 h
W=F s
7: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P——功率 W
W——功 J
t——时间 s
单位换算:
物理量 单位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②阿基米德法:
F浮=G排=m排g
物理量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ρ水gV排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备课讲义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例】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答案:重力;地球点拨: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空中飞舞的毽子由于重力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随之增大几倍,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及单位G=mgG的单位:Nm的单位:kgg的单位:N/kgg 值数值g=9.8 N/kg意义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拓展延伸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 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
【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A.1.96 NB.9.8 NC.19.6 ND.196 N答案:C点拨:G=mg=2 kg×9.8 N/kg=19.6 N。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同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如图1所示,1表示垂直向下,2表示竖直向下。
图12.应用: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
物理量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ρV 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 N/kg【例】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2),图3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图2 图3答案:C点拨: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重力》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重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
b.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c.重力的方向和作用效果。
2.各小组展开讨论,成员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总结讨论成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重力相关知识。
7.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小组合作评价、实验报告评价、课堂问答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关系,提问学生:“为什么月球会围绕地球转动?”引导学生思考引力现象。
2.结合生活实例,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并提出问题:“重力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2.结合课堂所学,观察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如抛物线运动、电梯运动等,并撰写一篇关于重力现象的观察日记,字数不少于300字。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
4.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书籍,了解重力在科技发展、航天事业中的应用,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重力计算、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定义、表达式、与质量、距离的关系等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力
堂堂清练习
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重力的方向 是 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心。重力的 大小可用_弹_簧_测__力计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跟 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G=m。g
3、g=9.8牛/千克表示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 受到的重力是9.8牛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C )
G g m
或
G mg
G ——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
g 9.8N / kg
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
大小为9.8 N。 注: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N/kg。
怎样探究:
➢ 物体重力大小与形状无关。 ➢ 物体重力大小与位置有关。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G=m g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3.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 重力的作用点: 重 心
重力和质量
重力N
质量m
的关系
联系
G=mg
➢重力随位置的变化 ➢质量不随位置的
而变化
变化而变化
区别
➢重力既有大小又有 ➢质量只有大小没
方向
有方向
➢重力指的是物体由 ➢质量指的是物 体
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 所含物质的多少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三个钩码
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5)分析论证: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
1
2
质量m(kg)
0.05
0.1
重力G(N)
0.49
0.98
重力/质量 即G/m(N/kg)
9.8
9.8
3 0.15 1.47
9.8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什么?
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汤匙的重心
玩具“不倒翁”被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自己做个不倒翁,研究其中的奥妙。
杂技人员为什么不会倒
五、重力的由来
用一根细线拴一块 橡皮,甩起来,使橡皮 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 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 拉住才不会跑掉。
模拟引力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万有引力:
A.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自动立
起来的奥妙是(B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6.一质量为1.5kg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如图所 示.试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并标出重力的大小.(g取10N/kg)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说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由地球 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并不 完全等于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使吊灯
把悬绳拉紧
……
地球引力使台 灯压着桌面
空中蹦极
小结
1.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G。
2.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 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 向跟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
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 方向。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G
G
G
G
G G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不一样!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G
正确
G
错误
竖 直 向 下
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 一致的线叫重锤线,利 用重锤线可以检查墙砌 得是否竖直;还可以测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1.5 1
0.5
0.05
0.1
0.15
(6)得出结论:
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__正_比_关系。
➢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9_.8_N/kg, 是个定值。
如果用G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 表示物 体的质量,g 表示比值9.8 N/kg,重力跟质量 的关系可以写作:
哪个真,哪个假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苹果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抛铅球后,铅球的轨迹
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一 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本节导航
1. 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大小 3. 重力的方向 4. 重心 5.重力的由来
一、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符号:G 注意: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 地球的吸引作用。
桌面是否水平。 检验建筑物是否垂直与地面
思考:上述几个图中,重垂线是 利用了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原理。
竖直向下即指向地心
四、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
它的圆心、球心、几何中心。
G
G
每个固体都有重心,而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G
G G
(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
G=15N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
物体
G
二、重力的大小 ——重量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论证 (6)得出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位置有关?
(3)设计实验:
把质量均为50 g
的 3个钩码,逐个增
加,挂在弹簧测力计
下,并记下示数。
当钩码静止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4)进行实验:
0.49N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一个钩码 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0.98N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两个钩码时,
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1.4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