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

合集下载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1、自由的理念;2、结构与秩序;3、真实与自然;4、美感与气氛;5、蒙特梭利教具;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是: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和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和观察力;这些都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相关资料……一、何为蒙氏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教育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7、混龄教学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特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屏除奖惩制度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二、蒙氏教育的目的摘自:蒙特梭利教育<台湾>蒙特梭利博士相信,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一个真正受过教育得人,即使在结束蒙特梭利教室的课程之后很久,仍能持续不断的学习:因为他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知识的好奇及热爱,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蒙台梭利博士觉得,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小孩,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这个目的可从两个途径达到:第一,容许小孩去经验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非被迫学习;第二,帮助小孩改善他们原来的学习工具,如此,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能力将能发挥到极致;蒙特梭利教材除能达到"给小孩明确的信息"这个立即目标之外,也具有上述的双重长期目标;小孩如何学习蒙特梭利教室中,对教材的使用是以幼儿独特的学习倾向为基础,蒙特梭利博士称这种倾向为"吸收性的心智"absorbent mind;在她的着作中,常用海棉来比喻小孩的头脑,从字面上来说,即指孩子们会从环境中吸收讯息,这一点在两岁小孩学习其母语的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他不需要正式的教导、刻意的学习;也不象大人学习外国语一样 ,须经过漫长而乏味的学习过程;对一个小孩来说,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去研究他周遭这个有趣的环境而获得讯息,是一个自然而且愉快的活动;因为小孩以吸收方式来学习的能力大约会持续到七岁,蒙特梭利博士推论,如果让小孩置身在一间可以让他自由操作各种具教育意味教材的教室中,他的经验会更加丰富;经过六十多年经验的累积,证明了她的理论,也就是说:小孩学习阅读、写字、计算的方式,就和他学习走路及说话,是一样自然的方式;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容许孩童在他自己感兴趣及预备好的时刻来学习;蒙特梭利博士一直强调:"手是小孩最主要的老师;"学习必须专心,而让小孩专心的最好方法是,使他将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用双手操作的工作上;在蒙特梭利教室中的一切设备,均会增强孩童使用双手学习时无意中得到的印象; 儿童早期的重要性在吸收性的心智The Absorbent Mind一书中,蒙特梭利博士写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所有的心智潜能…..;在这个阶段里,小孩教需要知能方面的帮助,而且任何会阻碍其创造性活动的障碍,都会降低他达到成熟的可能性;"。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实践玛丽亚·蒙特梭利,19世纪末的意大利瑰宝,不仅是一位教育改革的先驱,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医生。

她的教育哲学根植于对儿童天性的敏锐洞察,坚信每个孩子都拥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塑造的能力。

蒙特梭利致力于打造一种环境,能够激发这些潜在的能力,让教育成为孩子自我发现的旅程。

1.1 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与教育理念的交融蒙特梭利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揭示了儿童发展阶段的独特性,她倡导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反对僵化的教育模式。

她的教育方法旨在培育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自我表达,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1.2 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原则1.2.1 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节奏蒙特梭利强调,教育者应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步调,让他们在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学习和提升技能,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成人的期望前行。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

1.2.2 自主学习与探索之旅在蒙特梭利的课堂中,孩子们被鼓励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来探索世界。

这种主动式学习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价值。

1.2.3 为儿童量身定制的环境蒙特梭利重视教育环境的设计,认为它应满足儿童的感官体验和认知发展需求。

教室内的教具和材料精心挑选,旨在促进教学同时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责任感。

在这里,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而非传统的权威形象。

总结来说,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和鼓励自由探索的教育模式,其影响力至今仍广泛渗透在全球的教育实践中。

二、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以其独特性和实用性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它倡导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掘潜力。

2.1 精心构建的教学环境与教具运用蒙特梭利教育强调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样的环境应当整洁有序,布满引人入胜的教具,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什么是蒙氏教育

什么是蒙氏教育

华夏爱婴国际幼师学院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法是建立在发现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基础上,以反传统的观念及全新的态度对待幼儿。

创造了儿童自主学习完美成长的独特教育法。

它与传统幼儿相比较,其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尊重儿童成长的步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是辅助者,启导员;混龄编班教学;丰富的教具,排除奖罚制度,教学的成果长以爆发式表现。

蒙氏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等。

这五大领域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亦相应制作了多达三百多种的蒙氏教具供幼儿学习之用。

蒙氏教育体系之所以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幼儿的欢迎,在于蒙氏是在长期深入观察儿童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成长规律,并据此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的幼教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1. 感官教育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觉地训练。

还有对物体形状的认知、配对、排列、分类和组合。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2.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的动作、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和对自己的照顾。

如:对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的拿、抓、倒、夹、舀、摆等动作的练习;礼貌行为、语言、活动、饮居等好习惯的训练;扫地、擦桌椅器具、浇水、开关门窗等动作的训练;洗、穿、叠的训练等等。

目的是通过对生活中熟悉事物及动作的操作练习,培养其独立生活意识、自理能力、自信、有耐性,促进意志力、理解力、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发展。

3.数学教育包括认数、进位法、连续数、计算与记忆、四则运算与分数、平方与立方等。

让幼儿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号、数与量、概念与计算转化为对实物的操作。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

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4.语文教育包括听、说、看、运笔、识字和阅读。

目的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对话、复述、提物品认知等方式刺激幼儿听、说、读的意识,诱发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完整版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完整版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三)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说的要让脑子变得聪明,应该多动手去操作。
3、丰富的教具提供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然后的教具回想大家展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着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展示教具的操作
感官:粉红塔构成三角形
数学:二项式三项式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教具操作方法汇总 (历史学教育)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教具操作方法汇总 (历史学教育)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历史学教育》教具操作方法汇总中国4大发明教具构成:四大发明的图片(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造纸术)适用年龄:5岁以上教育目的:认识中国古代4大发明,培养幼儿爱国的情感。

操作方法(1)教师选择在桌面上进行此项工作。

将教具取来放在桌面上。

介绍工作名称。

(2)教师取来四大发明的卡片。

向幼儿介绍“这是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

一是指南针,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发明了一种称为“司南”的磁铁指南仪器,图片上的这个仪器就是司南。

司南的形状像一把勺子,是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

把它放置在一个有方位刻度的地盘(即罗盘)上,勺把的顶端就会指向南方。

指南针发明以后人们在海上航行时就不会迷失方向。

从而使人们走的更远。

”(3)教师继续介绍活字印刷术:“印刷术也是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一,大约在唐代初期问世,但是原来的印刷术是把所有的字雕在一块板上,使用不方便。

北宋民间发明家毕生后来改进了印刷术,成功地进行了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每个字一个印,制成大小一样的薄子印,然后用火烧烤使它陶化,就成了坚硬的泥活字。

刻字时,同一字刻几个印,常用字则多刻。

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不必像雕版那样要从头开始,只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么书都可印,大大节省了写刻雕版的费用,又缩短了出书时间。

它使文化的记录、保存、传播以至交流有了更快更好的发展。

”(4)教师继续进行火药和造纸术的讲解。

(5)请幼儿辨认每张图片所代表的是哪一个发明。

并讲述这一发明的历史意义。

(6)将教具归位。

活动延伸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认识整点教具构成:钟、教具活动钟适用年龄:5岁教育目的1、认识钟。

2、认识整点时钟。

操作方法(1)铺好工作毯,取钟和教具活动钟放在工作毯上。

(2)取下钟上的数字,整齐的放在右边。

(3)首先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

把分针拨在12的位置上,提示:当分针在12上时,时针指向几点就是几点。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


1、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2、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3、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4、科学文化教育中成人的预备
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Hale Waihona Puke 、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指教师利用周围的物质环境 和学具,让幼儿通过感知、 观察、操作,将看上去深奥 的科学、文化知识自然纳入 知识结构的活动。
一、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植物学:
有无生命; 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及功能;
观察、了解植物;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植物学:
有无生命; 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及功能;
观察、了解植物;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动物学: 了解不同的动物;
认识动舞物身上不同部部分 的名称及功能;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地理学: 认识方位 地球仪 世界地图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包含对各类自然科学 现象的探究、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传统 文化等。科学文化教育串联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是五大领域 中最难的部分,适合4岁以上的幼儿。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探究各种科学现象: 探究沉浮; 探究磁力;
探究密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蒙氏的科学教育仍是将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让科学文化教育 生活化、可操作、有趣味。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建构儿童科学的世 界观,初步培养儿童关爱世界的博大胸怀,使儿童在了解这个奇 妙世界的同时,能更好地与之和谐共处。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课堂小结
蒙特梭利博士指出,幼儿4-6岁是文化敏感期,这时就应该进行科学文化 教育。因此,在幼儿阶段,科学文化教育非常重要。我们着重通过生动 有趣的实践活动提供给孩子一种难忘的经历,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及活 动过程的热爱,让孩子自动形成一种习惯,掌握一种文化——科学文化,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蒙氏科学文化教育

蒙氏科学文化教育
科学文化
一、蒙台梭利对科学的看法
认为孩子学习科学的能力是在3岁左右,她 主张充分利用孩子宜于吸收文化的时期,以使 他们牢固的把握其民族与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本 质。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的特征
文化教育是全球性、整体性的。
幼儿时透过操作、透过感官来学习科学文化, 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教师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认知世界的基本能力 ,要给孩子留有想象和探索的空间,同时要注 意提高冰保护孩子的兴趣。
◇变化及延伸:
1.和各部分的名称卡相结合(识字)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鸟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的配
对) 4.做小书—在纸上拓印下鸟的身体各个部位,每张纸拓印
一个部位,订成小书…… 5.定义册—纸的前面画上鸟头,纸的后面写上有关鸟头的
知识…… 6.感官、音乐、绘画、美工、健康、饲养、参观、环境保
5.取出图片卡并解开橡皮筋 6.拿起一张图片卡,靠近排列好的全称卡仔细观察、比
较并辨别 7.如果相同就将其放到全称卡的右边, 8.如果不相同,继续移动,靠近另一张卡片进行观察、
比较并辨别,直到找到相同的
9.同样的方法完成所有图片卡的配对 10.取出名称卡并解开橡皮筋 11.完成名称卡片的配对(方法同图片卡的配对)
◆昆虫的口器、触角分类(想了解才讲) ◇昆虫的口器
刺吸式(蚊子) 虹吸式(蝴蝶) 舐(shi)吸式(苍蝇) 咀嚼式(蝗虫) 嚼吸式(蜜蜂)
◇昆虫的触角
丝状(蝗虫) 双栉(zhi)(蛾) 念蛛(白蚁) 棍棒(蝶) 锯齿(叩头虫) 锤状(瓢虫) 刚毛(蜻蜓)膝状(蜜蜂) 鳃状(金龟子) 栉状(雌性绿豆象)具芒(苍蝇)环毛(蚊子)
让孩子进行分类
(从塑料袋里取出物品时,观察并辨别物品,最好 能说出名称,并放到相应的托盘\小毯上)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女士和广受推崇的蒙特梭利教育法风靡全球近百年的优质早期教育体系蒙特梭利教学法由意大利著名的医学博士、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女士开创于二十世纪初。

蒙特梭利于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

1896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罗马大学,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通过对6岁前儿童生活发展方式的观察和教育,蒙特梭利探索出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方法。

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使她名声远播,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蒙特梭利接受了很多荣誉,包括三次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蒙特梭利于1952年去世,将教育遗产委托给她的儿子和她的教育学合作者。

从那以后,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模式,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全球各个角落迅速繁衍,仅在美国就有数百个蒙特梭利幼儿园和学校。

蒙特梭利博士的发现与观点蒙特梭利通过观察逐渐理解到影响儿童发展的普遍原则。

蒙特梭利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最影响发展的时期是在6岁以前。

在这个时期,儿童有无限的能力去观察。

今年所观察的事物会为下时期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她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在一个特定时机打开一扇发展之窗,去发展他们的语言、书写、交往等属性。

她将这称为“敏感期”。

她还认识到孩子总是积极地探索他们自己的世界,努力去拥有独立性。

蒙特梭利通过允许孩子自由地广泛选择,用具有建设性的和目的性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去研究和讨论他们的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性格要素。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拥有超强的吸收、记忆能力,他们会无所选择地将环境中的人、事、物照单全收,她称之为“有吸收力的心智。

”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它包括优美的居家环境、悦耳的音乐、正确的母语或建造第二国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环境、经常接触自然的机会、良好的成人互动关系、以及和谐的生活气氛。

在蒙特梭利“儿童之家”,所有东西都是设计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环境。

孩子们可以选择以单独的、伙伴的、或群体的方式活动。

孩子乐于相互帮助,自然地和其他人相互合作和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

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
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
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
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

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5.通过感官引导学习。

六、科学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计时,需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入工作。

(摸得到,看到到,体验得到)
2.用什么样的态度带入活动。

3.如何让孩子获得概念。

4.如何教幼儿欣赏、观察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