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科学文化教育
蒙氏科学文化教案

蒙氏科学文化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蒙氏科学文化,引导他们探索自然科学,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践和互动,学生将加深对科学文化的理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目标•了解蒙氏科学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教学内容第一节:蒙氏科学文化导入1.学生自我介绍和期望2.教师简要介绍蒙氏科学文化的概念和原则第二节:观察力培养1.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和现象2.蒙氏科学文化中的观察实践方法介绍3.给学生分发观察记录表,让他们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第三节:实验能力培养1.选择一个简单实验进行演示,例如:水的沸点实验2.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分享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第四节:科学文化应用1.小组分工合作,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2.设计实验并进行实践,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分享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教学方法•观察实践: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实践:通过演示和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与总结:通过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教学评估•观察记录表: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分享和讨论: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参考资料•《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案》•《蒙台梭利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科学领域》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对蒙氏科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蒙氏文化教育——自然科学教学指导

蒙氏自然科学的教学指导1、概说(1)了解自然界的循环及功能,孩子必须经由五个阶段的发展才能真正了解大自然的规律。
阶段一观察与发现——动机目的:促使儿童对生活的现象进行观察阶段二照顾与责任——理解与认识目的:促使儿童形成耐心的美德和自信的期望阶段三——过程与预测——发现目的:促使儿童透过自我教育的方法发展预见未来的能力阶段四——相互依存——生物链(价值观)目的:唤起阶段五:繁衍与控制——方法与态度目的:使儿童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保持一致2、自然科学的范围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科学三项。
自然科学的指导原则1、教师应具备的素养(1)广博的知识(2)丰富的观察与创造能力(3)勤于教学资源的收集(4)尊重、鼓励、接纳的态度(5)引导儿童动手做,观察的主动探索行为(6)善用环境资源的敏感度植物学的指导1、经由种植、照顾、收成、分享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爱与贡献,透过活动的参与过程,学会植物的定义、分类、照顾的方法及正确的命名,进而认识植物的属性、需求及各部结构。
2、完整的教学资料包括实物(或标本)、植物嵌板、结构三段卡、展示册、定义册。
3、教学活动包括室内演示、操作和科学实验。
什么是植物a)植物是利用太阳能自己制造养料的一大类生物b)植物是生物c)海洋陆地都有植物生存,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既有微小的水生植物,又有参天的森林大树。
d)只要有阳光、空气、水的地方,植物就能生存。
植物学环境的预备1、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就不会有动物。
2、植物是提供动物生存和生长的所需的能量。
3、植物也是制造动物呼吸时所需要的氧气。
植物学的课程顺序(以叶为例)1、寻找叶子(对应、分类、认识形状)2、展示册(叶的种类)3、展示册(叶的形状种类)+嵌板橱4、三段卡(叶的形状分类)5、展示册(叶的形状种类)+定义册(叶的形状分类树种的名称)6、展示册(叶的分解名称)+叶的嵌板7、三段卡(叶的分解名称)8、叶的定义册(叶的分解名称+展示册)9、纸上作业动物学的指导1、透过照顾、饲养、观察、记录的过程让儿童了解生命的意义。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理论

目
录
1、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2、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3、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4、科学文化教育中成人的预备
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Hale Waihona Puke 、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指教师利用周围的物质环境 和学具,让幼儿通过感知、 观察、操作,将看上去深奥 的科学、文化知识自然纳入 知识结构的活动。
一、科学文化教育的含义
植物学:
有无生命; 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及功能;
观察、了解植物;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植物学:
有无生命; 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及功能;
观察、了解植物;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动物学: 了解不同的动物;
认识动舞物身上不同部部分 的名称及功能;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地理学: 认识方位 地球仪 世界地图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包含对各类自然科学 现象的探究、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传统 文化等。科学文化教育串联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是五大领域 中最难的部分,适合4岁以上的幼儿。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探究各种科学现象: 探究沉浮; 探究磁力;
探究密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蒙氏的科学教育仍是将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让科学文化教育 生活化、可操作、有趣味。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建构儿童科学的世 界观,初步培养儿童关爱世界的博大胸怀,使儿童在了解这个奇 妙世界的同时,能更好地与之和谐共处。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课堂小结
蒙特梭利博士指出,幼儿4-6岁是文化敏感期,这时就应该进行科学文化 教育。因此,在幼儿阶段,科学文化教育非常重要。我们着重通过生动 有趣的实践活动提供给孩子一种难忘的经历,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及活 动过程的热爱,让孩子自动形成一种习惯,掌握一种文化——科学文化,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幼儿园蒙氏文化教育——社会科学教学指导

一、文化课程必备教具1、实物参观:拍照实验:动手做2、三段式卡片展示册定义册三段卡3、纸上作业4、成品展示:图片展、作品展二、自然人文的教育目的体验自然与真实的体验,激发孩子的耐心、爱心、细心、信心意义引导孩子参与并关心生命过程,培养感觉自然美,和谐与秩序,成为敏锐有赏识的观察力及是一位有耐心、爱心、细心、信心透过体验自然与真实的实验内容(1)自然: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矿岩、天文、气象物质、能量、宇宙等包括动物、植物、天文、地质、自然、实验科学(2)人文:世界地理观、各国风俗文化、因时间所演变发生的故事事迹包括地理和历史三、自然人文老师应具备的条件1、指导原则(1)专业知识(2)丰富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3)收集研发适合的教具(4)尊重、鼓励、接纳、引导儿童创造思考(5)动手操作、鼓励从中观察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精神2、饲养经验:了解饮食、睡眠、活动、生活习性3、部位名称图片(展示册)4、定义册四、科学教育的指导1、包括天文、地质、天气、物理等生活四周常见的现象。
2、科学教育的准备步骤(1)列出设备、材料的清单(2)演示设备与材料的使用方法(3)收集、搜寻和制作教具、教材(4)操作室的规划安排(5)教学活动的计划(户外)(6)教学资源中心的建立3、教学引导的方法(1)让科学经验发生(预成)(2)掌握科学经验可能的发生点(随机)4、创造科学经验的指导方法(1)装饰法(2)展示吸引法(3)生活菜单法(4)参访法(5)田野调查法(6)谈话法五、社会科学的指导1、包括地理与历史的发现与研究2、地理是以研究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及其结构为主。
3、历史是以儿童自我为中心,渐次扩大为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的认识过程。
4、指导原则(1)由已知且熟悉的事物开始演示(2)由个人到群体、由事物到远方,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3)正确的专有词汇和语汇卡(4)供阅读解说的定义册(5)可采用小组教学谈论的方式六、地理教学的指导原则1、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发展出清楚的空间方向感。
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6{u001AHu0016D"y5`9uP1001u001E`!_0n8v2m1001一、感官教育6I#^*j ^v8b&Z Vu0014v2pu0008x1001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8qu001Ff [/ou0013u @+t$L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Pu0008E2Nu001Ewu0018Cu0016ha1001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1E]@8Pu001Ds6B5Fu000FMu000Fe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1Cu vu0006:Tu0007V(xu0018n#Fu0015hu0002b3Bu0002lu0002`u001Bou001Fn w、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1C,`u0019W-pu0010A ~)uu001Ag-Jdu0019Xu001E[_%f ]、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9m#?u0014bu0007~u001Beu0006JEu0004a许泡泡幼儿教育网"zu0008y3V0g5W"d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07b/Pu001FI$X+zfu0006w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15o1qu0016j w+eu0007S/Nu0002m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07fu0014~u0011Lu0010fu001Ffu0019Du0019m+W许泡泡幼儿教育网2]3Pu0005j&E-zu001CV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G-V9~/Su0004Iu0005D1001 许泡泡幼儿教育网Hu000E|u0013p)@5s!Pu0002~三、语言教育许泡泡幼儿教育网u0014g%ZY5Z:n+H `3zu0010Eu0018Cu0019u0012^u0007h8C;U、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幼儿园蒙氏文化教育前言

幼儿园蒙氏教育文化教育前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随处可见的一个名词,穿衣有穿衣文化,饮食有饮食文化,住房有建筑文化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渗透着文化。
文化是人在环境中生存,创作出来的,人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切精神创造与物质创造的总和。
文化领域的两条主线:科学和人文。
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经验的总和,研究的是除了人以外的一切对象。
如人类对于苹果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了许多以前感官无法直接感知的信息。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
自然科学:研究为生命以外的所有事物。
生命科学研究对象为所有的有生命的形态。
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星座运行、太阳系行星、三球仪等内容:——气象学:各种能够预示天气的不同的云的名称、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地质学,关于地下10米以下的科学,研究的是地球的历史,是一段悠久遥远的地球发展史。
——地理学:地球构造、岩石、水陆地球仪、七大洲、地形等等——化学······生命科学包括:——植物学:植物的生长史、植物各部位的名称、各种谷物等内容——动物学: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各部位名称等——真菌学知识逻辑科学人研究世界创造的科学体系 绘画音乐舞蹈艺术习俗语言文字——人类生理学:人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研究的对象——生态学:生态链······●人文也称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为人类这个物种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比如每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人文特征也不同,像各个国家的人所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居住的房子和习惯也是不一样的等。
)——语言学,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语言。
——政治学——社会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变更等——历史学······例如开展秋天的文化课程,以科学领域可以进行秋天的动物、植物、秋天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在人文领域可以进行秋季人们的习俗、饮食、秋季的保养等方面进行。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修改版]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5772a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e.png)
第一篇: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1. 日常生活教育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通过动作的基本训练及日常礼仪训练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
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2. 感官教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3. 数学教育数前准备、0-10的认识、十进位系统(一)、连续数、十进位系统(二)、分数的导入、平方立方的导入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4. 语言教育听觉练习、口语练习、视觉练习、语音练习、文字与阅读培养幼儿认读能力培养幼儿书写能力培养幼儿听、说能力5. 科学文化教育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多层次”的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全员发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使各不相同的孩子得以全面发展☆“重个性”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重和谐”的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整体发展☆“重实践”的教育活动: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发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些知识领域的学习。
日常生活教育主要包括:1 、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扣纽扣,擦鼻涕,咳嗽打喷嚏,穿脱袜子,系鞋带,拉拉链,按扣,套袖子,挂毛巾,擦镜子,擦牙签,切切看,扫豆子,拧毛巾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启蒙课的串柱子二指捏豆子铃铛插花)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唱名字歌老师的引导问好歌再见歌)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感统课的大运动启蒙课小肌肉群练手腕倒珠子拍气球倒水手指的独立性一指按)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在老师操作的时候宝宝有个等待的时间坐在自己的小苹果取工作材料和毯子时都有个等待的时间游戏时有先来后到的等待)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共同玩一个主题的游戏)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音乐平缓情绪)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物归原处爱护园里的物品)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教案蒙氏科学教育案例蒙氏幼儿科学

科学文化教育前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因此在我园混龄教学课程科学文化部分的内容以具体操作材料呈现给孩子,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历史学、地理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幼儿求知欲望,掌握规律的学习方法,建构科学的世界观。
目录地球仪 (1)大树嵌板 (2)认识各国国旗 (3)花嵌板 (4)叶嵌板 (5)有生命、无生命的两界分类 (6)空气存在的游戏 (8)惠州的景点 (9)惠州的传统糕点 (10)纸的分类 (11)鸟的嵌板 (12)蝴蝶嵌板 (13)七星瓢虫嵌板 (14)鸟的三段卡 (15)龟的三段卡 (16)地形盒 (17)时钟 (18)学习象形字 (19)量词 (20)图片的配对 (21)阅读句卡 (22)装饰汉字 (23)天气预报 (24)描摹姓名 (25)神秘袋游戏 (26)教具构成:地球仪教育目标: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
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习地理学做准备。
操作方法:1、教师铺工作毯,取大地球仪放至工作毯中间。
2、介绍地球仪:是一个缩小了的地球,我们就住在地球上。
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分别在地球的最北边和最南边。
4、在地球仪上,蓝色部分是海洋。
地球以上大部分大部分都是蓝色的,说明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的很大一部分。
5、地球上有广阔的陆地,我们給每一片陆地起一个名字—洲,请小朋友指出一个洲。
一大片水区域我们叫做洋。
6、带领孩子寻找七大洲: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名称。
变化与延伸:准备地球缩微图、地球、洲、洋的标签进行配对适用年龄:4--6岁照片说明:教具构成:大树嵌板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大树各部位的名称,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展示:
■脊椎动物--龟(可以开展主题活动-饲养)
◆工作名称:龟嵌板的工作
◇工作目的:
1.了解龟的各部分特征及名称 2.培养对龟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嵌板中龟的造型及轮廓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有趣的嵌板 2.工作本身
◇变化及延伸:
1.和各部分的名称卡相结合(识字)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乌龟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 的配对)
10.取出名称卡并解开橡皮筋 11.完成名称卡片的配对(方法同图片卡的配对)
12.结束
(1)把名称卡片不按顺序逐一收回,套好橡皮筋并放
回托盘 (2)把图片卡片不按顺序逐一收回,套好橡皮筋并放 回托盘 (3)把全称卡不按顺序逐一收回,套好橡皮筋并放回
托盘
(4)将工作放回教具架
◇工作目的: 1.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 2.培养对动物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科 学 文 化
一、蒙台梭利对科学的看法
认为孩子学习科学的能力是在3岁左右,她
主张充分利用孩子宜于吸收文化的时期,以使
他们牢固的把握其民族与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本
质。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的特征
文化教育是全球性、整体性的。
幼儿时透过操作、透过感官来学习科学文化, 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教师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认知世界的基本能力 ,要给孩子留有想象和探索的空间,同时要注 意提高冰保护孩子的兴趣。 教师追求的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公正、 平和、博爱。
棍棒(蝶) 锯齿(叩头虫) 锤状(瓢虫) 刚毛(蜻蜓)膝状(蜜蜂) 鳃状(金龟子) 栉状(雌性绿豆象)具芒(苍蝇)环毛(蚊子)
工作介绍:
◆脊椎动物—脊椎、无脊椎动物卡片分类
◆工作名称: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材料准备:
1.脊椎、无脊椎动物卡片若干(卡片后面有分类标志) 2.名称卡2张“脊椎”“无脊椎” 3.有盖透明塑料盒 展示过程:
一个部位,订成小书……
5.定义册—纸的前面画上鸟头,纸的后面写上有关鸟头的 知识…… 6.感官、音乐、绘画、美工、健康、饲养、参观、环境保 护……
◆工作名称:鸟的图片、名称卡配对
◇工作目的:
1.知道鸟有多种多类 2.培养对鸟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有名称的鸟的大图片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精美的图片 2.有趣的不同种类鸟的造型 ◇变化与延伸: 1.加入更多的鸟的种类的认识 2.制作鸟的种类的小书
2.雌、雄
3.生活环境(陆地、水生) 4.冬眠、不冬眠 5.胎生、卵生 6.野生、家禽
7.昆虫的口器、触角
◆昆虫的口器、触角分类(想了解才讲) ◇昆虫的口器
刺吸式(蚊子) 虹吸式(蝴蝶) 舐(shi)吸式(苍蝇) 咀嚼式(蝗虫) 嚼吸式(蜜蜂)
◇昆虫的触角
丝状(蝗虫) 双栉(zhi)(蛾) 念蛛(白蚁)
一个部位,订成小书
5.定义册—纸的前面画上鱼头,纸的后面写上有关鱼头的 知识…… 6.感官、音乐、绘画、美工、健康、饲养、参观、环境 保护……
◆工作名称:各种鱼的图片、名称卡配对
◇工作目的:
1.了解不同鱼的名称及特点 2.培养对鱼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全称卡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
1.有趣的卡片 2.工作本身
◇工作目的: 1.了解青蛙的各部分特征及名称 2.培养对青蛙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嵌板中青蛙的造型及轮廓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有趣的嵌板
2.工作本身
◇变化及延伸: 1.和各部分的名称卡相结合(识字)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青蛙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的配对)
◆有生命体—寻找活动:动物、植物(操作有
◇材料准备: 1.塑料袋 2.两个托盘 3.两张字卡“动物、植物”
难度“环境-找不到东西和幼儿自身的发展” ,可以讲完动物、 植物在来按类分类,5-6岁才能按类的本质进行分类)
◇展示过程:
1.活动前的准备:“我们要去寻找一些关于动物、植物的
东西…….(讲注意事项)” 2.组织好孩子并分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塑料袋 3.去室外开始寻找活动
(A)有生命:树叶、木头、动物的毛、头发、 塑料袋 (从有生命的物质-树脂里提炼出来的)、报纸…… (B)无生命:石头、铁钉、水泥(矿物质)…… 注意:1.外出寻找时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所到场所要没 有有害物质。
2.分类过程中,简单讲解“有生命”指活着或者
曾经活过的,在活着的时候,有呼吸、能进食,或者 会生长和繁殖,有的还产生废物。(从大科学范围来 说,“有生命”指这个物体来自于生命体,是从发展 的角度看,而不是只看现在。)
4.回活动室后,开始分类活动
(1)工作毯\桌子上放两个托盘和两张字卡(读卡),代
表“动物”“植物”。 (2)老师先把自己塑料袋里的东西进行分类,然后让 孩子进行分类 (从塑料袋里取出物品时,观察并辨别物品,最好能说 出名称,并放到相应的托盘里) 动物:小骨头、羽毛、小虫子…… 植物: 花、树叶、草、树枝……
(一)有生命体(第一个内容) --动物
◆动物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提问讨论):
1.脊椎动物:爬行(龟)、两栖(青蛙)、哺乳(马)、鱼、鸟 (举例说明)
2.无脊椎动物:软体(蜗牛)、腔肠(贝 类)、节肢
(虾)、昆虫(蚂蚁)、原生\棘皮(海星)、线形 (蛔虫)、环节(蚯蚓)
◆其它的分类方法(了解): 1.食性(肉食、草食、杂食)
4.做小书—在纸上拓印下龟的身体各个部位,每张纸拓印
一个部位,订成小书 5.定义册—纸的前面画上龟头,纸的后面写上有关龟头的 知识……(需要教师自己去查) 6.感官、音乐、绘画、美工、健康(爬等)、饲养、参观、 环境保护……
■脊椎动物--鸟
◆工作名称:鸟嵌板的工作
◇工作目的:
1.了解鸟的各部分特征及名称
并配对
10.结束:
(1)把骨骼卡片不按顺序一一收回,套上橡皮筋放回
筐子里 (2)把动物卡片不按顺序一一收回,套上橡皮筋放回 筐子里 (3)将工作放回教具架
◇工作目的:
1.了解不同动物的外形及骨骼特征
2.培养对动物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动物的外形卡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有趣的骨骼胶片 2.工作本身
注意:1.外出寻找时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所到场
所要没有有害物质。
◇工作目的:
1.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的两大分类
2.初步了解动物、植物的区别 ◇错误控制: 1.准备前的预备 2.教师的指导
◇兴趣点:
1.大自然的吸引力 2.活动本身的有趣性 ◇变化与延伸: 1.动物、植物实物\玩具\图片分类
一、有生命体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马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的 配对) 4.做小书—在纸上拓印下马的身体各个部位,每张纸拓印
一个部位,订成小书
5.定义册—纸的前面画上马头,纸的后面写上有关马头的 知识…… 6.感官、音乐、绘画、美工、健康、饲养、参观、环境 保护……
■脊椎动物--青蛙(主题活动) ◆工作名称:青蛙嵌板的工作
2.培养对鸟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嵌板中鸟的造型及轮廓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有趣的嵌板 2.工作本身
◇变化及延伸:
1.和各部分的名称卡相结合(识字)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鸟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的配 对) 4.做小书—在纸上拓印下鸟的身体各个部位,每张纸拓印
1.取工作,放在工作毯上,介绍工作名称
2.打开盒盖取出名称卡片并读卡,然后分开排列
3.取出卡片并解开橡皮筋
4.拿起最上面的一张,观察、思考并辨别(可以说出动
物的名称) 5.将卡片放到相应的名称卡片下 6.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卡片逐一进行比较、辨别并分 类
7.结束:
(1)将卡片不按顺序一一收回,并套好橡皮筋,放回 盒内 (2)收回名称卡片,并放到盒内 (3)把塑料盒盖好,并把工作放到教具架上
3.取出动物外形卡并解开橡皮筋
4.拿起一张,观察其外形(最好能读出名字),然后把 卡片排列在工作毯上 5.同样方法完成所有卡片的排列 6.取出骨骼卡片,拿起一张,靠近排列好的卡片,仔细 观察、判断
7.如果相配,就把骨骼卡片放到动物卡片上,让骨骼和
外形重叠恰当 8.如果不相配,继续移动,靠近另外一张卡片进行观察、 判断,直到找到相配的 9.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骨骼卡片逐一进行观察、判断
■脊椎动物--鱼
◆工作名称:鱼嵌板的工作
◇工作目的: 1.了解鱼的各部分特征及名称 2.培养对鱼的研究兴趣 ◇错误控制:
1.嵌板中鱼的造型及轮廓
2.视觉纠正 ◇兴趣点: 1.有趣的嵌板 2.工作本身
◇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伸:
1.和各部分的名称卡相结合(识字)
2.和订正卡片相结合(一张\两张工作毯) 3. 三段卡片,进一步认识鱼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段卡的 配对) 4.做小书—在纸上拓印下鱼的身体各个部位,每张纸拓印
二、学习科学文化的目的
在教给孩子自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激
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并透过自发的学习,
让孩子体验自然与真实以及自身的责任,并激
发孩子的耐、细、爱、信心,孩子有老师的指 导,会寻着人类自然发展的方式,而促进本身
的发展与成长。
三、指导原则
1. 教师需要汲取、充实自然、人文的专业知识。
2. 教师应培养丰富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工作目的:
1.初步了解自然界的两大分类
2.初步了解有生命、无生命的区别 ◇错误控制:
1.准备前的预备
2.教师的指导 ◇兴趣点:
1.大自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