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才能目的: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绘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答复,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如今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详细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需要预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消逝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1)激趣:聪慧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2)全班在老师引领下表演(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
”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
”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1、感受雷雨前景象(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沟通,预设: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②比较句子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沟通:你发觉了什么?你宠爱哪句?为什么?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同学表演“树枝乱摆”②体会“风大”③用朗读呈现“风大”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消逝怎样的情景呢?想象说话:A、出示:突然,一阵大风吹来,。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雷雨》篇1【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
初读感知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好。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
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
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
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
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
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16、《雷雨》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词语运用的好处。
3、整体感知雷雨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能说出雷雨前景象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两个生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说出雷雨前景象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过渡语: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ppt出示谜语)指导学生书写“雷”。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雷雨是怎样的。
(二)学习生字词语1、学习生字读音。
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2、去掉生字的拼音——生把生字摆到对应的拼音下面,奖励蝴蝶卡纸4、学习词语。
生口头组词——小老师读——全班跟读。
5、男女生赛读。
(三)梳理课文脉络1、生观看雷雨小视频,体会雷雨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雷雨前、中、后。
2、生自由读文,思考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四)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1、默读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事物。
生划出: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师相机板书。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乌云动图。
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
指导“压”用词的好处,加动作读。
(2)指导朗读描写叶子和蝉的句子。
体现天气的闷热。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风的声音。
(2)出示句子——出示动图。
指导朗读大风吹得树枝乱摆的句子。
加动作读。
(3)过渡语: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生示范读——评价——指导垂字的好处。
学习书写“垂”字。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乌、压、垂、户、迎”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力贴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联系生活,说“雨”。
师:同学们,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图片)预设1:我见过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落在大地上,草绿了,花开了,大地苏醒了。
预设2:我见过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啪啦啪啦直响,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预设3:我见过雷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预设4:我见过暴雨,雨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倾泻下来,像瓢泼一样。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说一说见到的不同的雨。
初步感知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标好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瞧,雨点儿送来了这些词语朋友。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yā chuí pū压下来垂下来扑来② chán huā hu夏蝉哗的一声窗户(2)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认一认。
预设:看图识字、字源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
点拨:①看图识字。
通过看图追溯字源认识“压、垂、蝉、户”。
“压”,出示图片,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的动作。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__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是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凉爽。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教学:带拼音认生字。
(读给同桌听、全会读的读、指名读)去拼音读。
(打电话游戏识字、抽查读)句段中认字。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3、指导写字“垂、蜘、越、逃”。
三、再读感知,理清条理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雷雨?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懂了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进入资料城:《闪电的形成》、《球形闪电》、《惊蛰至,春雷起》、《昆虫和惊蛰》、《彩虹的成因》、《为什么雷雨前天气闷热》、《为什么先刮风后下雨》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雷雨》一课,学习了生字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2、这节课,我们就要读好雨景,想象雨前、中、后的情景。
二、读中赏雨、读中想象1、雷雨就要来了,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1、2、3节。
2、汇报。
3、小作者抓住哪些事物来写?把最能表现雷雨前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乌云”一句:(指名汇报──再指名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乌云压顶,读出这种感觉来)“大风”一句:(用第2节过渡──出示图,请看大风一刮,树枝乱摇,大风一刮,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作者还看到了什么“一只蜘蛛垂下来”品词品句,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读懂的?)“闪电”一句:(与此同时,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雷雨
一、导入新课
儿歌《夏天的雷雨》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
2、文章分为三部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的。
1、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
的?
2、学生交流:读了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抓住“黑沉沉”、“压”体会)
师引导理解“压”: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放在桌子上,用手把课本在桌上压平,你看,用手从上往下用力就是压。
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
师相机理解“黑沉沉”:满天的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低,越来越黑,所以天“黑沉沉”的。
师: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和心情呢?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个句子。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抓住“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体会)
师引导理解:从树叶的“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可以感受到,这时没有一丝风,天气非常闷热,安静,让人喘不过气来。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抓住“乱摆”体会)
师:起风了,而且是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起来。
同学们,用你的手当树枝来做乱摆的样子。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抓住“垂”、“逃”体会)师:蜘蛛知道要下雨了,它做了哪几个动作?
师引导理解“垂下来”:“垂”就是从上面顺着一根丝直直地落下来。
从“垂”和“逃”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蜘蛛很害怕很着急。
师相机指导书写“垂”字
师:雷雨前,除了蜘蛛知道要下雨了,还有那些小动物也有预感呢?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抓住“越越”句式体会)
师:指导学生模仿雷声“轰隆隆”、“轰隆隆”,而且雷声是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课件出示“越越”句式练习。
3、齐读1—3自然段
(二)品读“雷雨中”的景象
过渡: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瞧!很快,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
1、轻声读4—6自然段,想一想,雷雨有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雨下起来了——越来越大——渐渐变小
师:我们用掌声来试着表现雨的变化吧。
(引导学生拍手声音跟着变化)
师:(课件出示插图)你看,雨下得更大了,雨连成了线,就像泼水一样从天上倾斜下来,闪电更亮了,雷声更响了,如果此时你正站在窗前透过雨幕往远处望去,你会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3、齐读4—6自然段
(三)品读“雷雨后”的景象
过渡:我们知道,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块,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
(课件出示雨后图),你看,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象?
1、课件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抓住“挂”字体会)
师:发挥你的想象,雨后除了彩虹,你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引导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雷雨后的景象)
2、欣赏雨后景色的图片,谈谈感受。
3、齐读7—8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真是美不胜收!其实,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只要我们也能做到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并且按一定顺序来写,也能写出这样美的文章来。
五、作业
写一写: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雷雨中 雨下起来 越来越大 渐渐变小雷雨后 彩虹 空气 池塘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