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3.边城1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3.边城1 Word版含答案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文,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情节,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课文节选的是《边城》第3-6节,写了几个端午节?
明确:三个端午节眼前的端午节—两年前的端午节—上一年的端午节—眼前的端午节
②、端午节,牵动着小小主人公翠翠的心神,让她追忆留连,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在过去两个端午节,她遇见了两个人,龙头大哥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宝、傩送。相逢是这样偶然,但恰恰是这偶然,却将瞬间的温情宿命的定格为一生,这就是“缘”。
二、介绍作者及《边城》: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18年小学毕业后投身行伍,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3年到北京。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
B、翠翠与爷爷:(亲情)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

边城最新导学案及答案

边城最新导学案及答案

神木中学“ 352”高效课堂导教学设计课题:《边城》(一)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达知识目标解析小说描述的“边城”的风土人情,领悟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标能力目标掌握对人物的描述,解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要求重点知识解析小说描述“边城”的风土人情,领悟作者乡土小说的风格。

作者简介:认识尘封的大师——沈从文预习案检查1. 以下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长矛毒弩( nǔ)黑黝黝( yǒu)彩票( cǎi)B.竹篁( huá ng)削砍劈拨( bá)皮鞘( qi ào)C.碾坊( zhǎn)瘫痪( huàn)枯瘠( bi ě)D.接查儿( chá)拱手( gǒ ng)旅店( zhàn)2.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喁喁 (y ō ng)傩送二老 (t ā n)焖瓜菜 (mè n)吁(x ǖ)B.竹篁 (hu á ng)黑黝黝 (y ǒ u)茶峒 (d ò ng)翘 (qià o)C.涎皮 (xi á n)蒿艾 (h ā o)角隅 (y ú )诌(zh ō u)D.板疮(chu ā ng)茨滩 (c )í碾坊 (ni 展3.以下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蚩尤嗤笑妍媸嗤之以鼻B.艾蒿篙子缟素稿木死灰C.庭院游艇挺拔背水一战示D.温柔杂糅踩踏惺惺作态ǎn)滨水 (b ī n))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深化选讲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儒腐嗫嚅濡染蠕动妇孺B.婵娟禅让蝉联惮烦禅杖目 C.绯红斐然扉页菲薄翡翠 D.噪音燥热腥臊躁动害羞2.以下词语中字形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标 A.废驰博闻强识狙击珠联璧合 B.翔实貌合神离宣泄轻歌慢舞C.依附张皇失措撕杀见贤思齐 D.端量猝不及防泄露饱经沧桑测3.以下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爽。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

2. 小说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小说的情节概述和分析。

4. 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2.1 小说背景1. 沈从文的生平简介。

2. 《边城》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3. 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2 小说主题1. 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共生。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命运与自由的选择和挣扎。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要人物形象1. 翠翠:纯真、善良、坚韧。

2. 傩送:热情、豪爽、正义。

3. 爷爷:慈爱、宽容、智慧。

3.2 人物性格特点1. 翠翠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傩送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翠翠的关系。

3. 爷爷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翠翠和傩送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4.1 情节结构1.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小说的重要事件和情节转折。

3. 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叙事节奏。

4.2 叙事手法1. 客观叙述与主观描写相结合。

2. 视角的转换和多角度叙事。

3. 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5.1 阅读理解1. 小说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

2. 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分析。

3.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2 文学鉴赏1. 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

2. 小说中的形象描写和氛围营造。

3.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讨论6.1 课堂活动1. 分角色朗读小说中的重要段落。

2. 小组讨论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3. 创作小说情节的思维导图。

6.2 讨论问题1.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展现了人性的一面?2.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人物的命运?3. 小说中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思想如何冲突和融合?第七章:写作练习与创作7.1 写作练习1. 写一篇关于《边城》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

2. 阅读《边城》第一至第四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 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如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等。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2.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2.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五至第八章,深入了解翠翠、傩送、大老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理解其对主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九至第十二章,关注情节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2. 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探讨作品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性考验。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十三至第十六章,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挣扎。

2.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主题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教学练习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题巩固对《边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1.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作文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边城》的理解。

2. 推荐与《边城》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1单元 3 边 城 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1单元 3 边 城 含答案

3 边城本课话题——人性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

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

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

边城处处洋溢着人性美。

人人勤劳,为他人做奉献。

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过往的商旅等,尽管物质条件不同,但都质朴、纯真、善良、可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家境贫寒,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妹交学费、贴补家用,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

刘丽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质朴和纯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

——切斯特菲尔德2.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

——勃朗宁3.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笛福4.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

——蒲柏5.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沈从文[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蘸.酒( ) 泅.水( ) 傩.送( ) 氽.着( ) 蚱蜢..( )( ) 鞶.鼓( ) 踹.水( ) 碧溪岨.( ) 悖.时( ) 喧阗.( ) 棕榈.( ) 角隅.( ) 怏.怏( ) 睨.视( ) 糍粑..( )( ) 【答案】 zh àn qi ú nu ó t ǔn zh à m ěn ɡ p án chu ài q ū b âi ti án l ǘ y ú y àn ɡ n ì c í b ā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翘⎩⎨⎧翘.起( )翘.首( ) (2)薄⎩⎨⎧轻薄.( )薄.片( ) (3)埋⎩⎨⎧埋.怨( )埋.头( ) (4)扛⎩⎨⎧扛.凳子( )力能扛.鼎( ) (5)称⎩⎨⎧称.赞( )称.心( ) (6)据⎩⎨⎧拮据.( )证据.( ) 【答案】 (1)qi ào qi áo (2)b ó b áo (3)m án m ái (4)k án ɡ ɡān ɡ(5)ch ēn ɡ ch ân (6)j ū j ù2.语境辨析法(7)性格执拗.( )的他,因说不好拗.( )口令,气得把竹竿子都拗.( )断了。

《边城》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学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分析文章结构。

(重点)3.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鉴赏人物形象。

(难点)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他以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二、解题1.地域上,边城是与大城市对立的边远小镇。

2.时间、文化上,边城是对淳朴民风的怀念。

三、小说概述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种。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预习指导:6分钟,阅读文章,并尝试概括章节内容;3分钟,完成习题一、二题,讲课过程中提问!自学检测(26分)一、明确字音。

(14分)泅水()茶峒()傩送()氽着()饱蘸()蚱蜢()鞶鼓()碧溪岨()悖时()喧阗()棕榈()糍粑()【思考】概括故事情节(8分)当堂训练(共12分)1.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中“爷爷”是淳朴厚道却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第一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边城》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故事背景: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及民族特色。

3. 主题概述:人性美、自然美与传统美德的体现。

教学活动:1. 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

3. 引导学生探讨《边城》所表现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传统美德。

习题:1. 简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

2. 描述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

3. 分析《边城》中体现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传统美德。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

2. 人物性格特点:勇敢、善良、忠诚、孝顺等。

3. 人物形象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映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通过实例说明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习题:1. 简述《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 探讨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第三章:情节梗概与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梗概: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爷爷的离世等。

2. 冲突与解决:亲情、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人物的抉择。

教学活动:1. 概括《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3. 引导学生探讨人物的抉择及其意义。

习题:1. 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3. 探讨人物的抉择及其意义。

第四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边城》的小说艺术特色。

2. 分析小说在叙述、描写、对话等方面的技巧。

《边城》学案(含答案)

《边城》学案(含答案)

其三:《边城》节选【作者及背景】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其大致内容如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o,二声)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一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边城(第1)》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预习】:
一、音形义:
茶峒[dòng] 崆峒(tng):名,在甘肃。

暧昧àiè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

岨:[ū] 篁竹huáng zhú黄麂:[ǐ] 嗾:[sǒu]
二、词语积累:
⑵形近字:
蒿hā(蒿草)篁huáng(篁竹)俑ǒng(兵马俑)
嵩sōng(嵩)徨huáng(彷徨)甬ǒng(甬路)
缟gǎ(缟素)惶huáng(惶恐)涌ǒng(涌现)
槁gǎ(枯槁)蝗huáng(蝗虫)踊ǒng(踊跃)
三、学常识
沈从,现代小说家、散家、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主要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学。

大部分小说
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节选自《边城》第1。

四、初读印象
1.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

(外貌、行动、语言)
3.找出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4.找出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
6细细品读全,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样的品质。

五、后练习一【堂导学】:
1.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和乡民
2.我们先一起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学生诵读第自然段,思考:
谈谈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现代的青年人应树立怎样的婚恋观?
翠翠的出生和成长是人性美的产物,作者对其父母的描写与其爷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带有几分无奈和哀婉的情调,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爷爷那样理智,不逃避,振奋精神、承担责任。

这也是作者所要极力表达的爱和美。

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使翠翠失去父爱和母爱,也使爷爷失去女儿和女婿,给翠翠和爷爷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凄凉、无奈的色调。

当我们看到黄狗与翠翠与爷爷在一起时,这种感受更明显。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翠翠的语句并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

第6自然段:“翠翠在风日里成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既长养着她,教育着她。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第7自然段: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善良、敏感3、学生看后练习四:
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语言。

请学生阅读第8自然段“风日清和的天气……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赏析:通过祖父、翠翠、黄狗的动作描写,以一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图景透露着凄婉、孤寂却又带有浓厚的人情、人性味道。

请学生阅读第10自然段:“有时过渡的是……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

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赏析:通过翠翠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的渴望、孤寂表现出,构成一幅清纯少女图。

情窦初开(qíng dòu hū āi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③翠翠的生活是怎样的?请学生阅读相关字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为命——她的处境虽然悲凉、无奈,但她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美;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的心灵美。

④作者塑造翠翠这个美好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引导人们去表现美去创造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可爱。

4、阅读描写外公的字,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质。

①从摆渡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他的质朴、善良、不沾染一丝的铜臭。

第2自然段:“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
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②学生归纳外公性格:勤劳、忠于职守、善良、关爱外孙女、坚强面对苦难人生、热爱生活、乐观的长者形象。

、翠翠和外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祖孙情呢?
①翠翠在外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②请概括翠翠和外公相依为命的生活。

帮外公摆渡、和外公一起晒太阳、听外公讲故事、和外公“我吹你唱”、帮外公备办物品。

浓浓的祖孙情,弥漫在茶峒的水水间,也弥漫在我们的心头。

6.找出能体现边城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

①学生在中找相关内容: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②归纳:热情、友善、淳朴,这是“一群未被近代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

7、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越把人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人们互相猜疑、提防、抱怨,“四合院”明逐渐离我们远去。

读了沈从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呼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

8、结合沈从小说题材、创作意图。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

《边城》的人物、故事和环境都是美化了的。

小说通过生动迷人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作者长期不懈探求的美和善的人性,和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同时,这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和丑恶势力的一种批判,反映了城乡两个世界的不同,教育青年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0xx-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