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学案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主题思想】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赏析】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卜算子咏梅陆游答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答案卜算子咏梅陆游答案引导语:“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下文是小编整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试题一】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试题二】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2分)【解析】第(1)小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
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
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第(2)小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试题三】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卜算子.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习题】1、对《卜算子.咏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卜算子.咏梅》一词是托物言志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
B、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C、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D、这首词,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分析:D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
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
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
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
无意,没有心思,不愿。
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
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
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
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
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卜算子 咏梅》试题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驿外断桥边”中的“驿”字在古代指什么?它的本义与现代有何不同?2. “寂寞开无主”中的“寂寞”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强调梅花的状态的?3. “更着风和雨”中的“着”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与“著”字有何关系?4. “一任群芳妒”中的“群芳”具体指的是哪些花卉?这里的“妒”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5.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在这里是如何形象地描绘梅花凋零的过程的?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这句话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请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诗人表达的人生态度。
3. 请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补全诗句:“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
”并解释为何选择这个字填空。
2. 请补全诗句:“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
”并分析这个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3. 请补全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
”并阐述这个字对诗句意境的影响。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词,概括《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思想,并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来表达这一主题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形象,并举例说明。
2. 诗中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凸显梅花的品格的?3.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六、句子赏析(15分)请选取《卜算子·咏梅》中的一句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意境、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1. 请分析诗中的梅花形象,它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品格?2.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梅花形象有何衬托作用?3. 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与梅花的形象相结合的?八、主旨剖析(20分)1. 《卜算子·咏梅》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是如何通过梅花的形象来传达这一主旨的?2. 请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探讨这首词作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卜算子》学案

陆游专题《卜算子·咏梅》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词牌的相关知识。
2. 知人论世,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3. 缘景明情,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背景】这首词写于1166年,当时陆游42岁,在镇江任上,像张浚献策,又建议皇帝迁都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回到山阴老家赋闲期间写了这首词。
【晓知识】毛泽东也写过咏梅的卜算子,理解毛泽东这首词的含义,并背诵。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正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卜.()算子更着.()风和雨【解词语】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学习引导】1.翻译这首词。
2.将你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写在本子上,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解读。
【师生互动】认真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解决不懂的问题。
【探疑解惑】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碾”字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探疑解惑】教师参考答案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碾”字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之残酷,但是即便是碾成了尘土,它的香味依然不变、永远如故。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现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作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崇高品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卜算子咏梅》学案(原卷+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卜算子·咏梅原卷版一.知识梳理原文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⑷更:又,再。
着(zhuó):遭受,承受。
⑸苦:苦苦,极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⑺碾(niǎn):轧烂,压碎。
零落;凋谢。
作尘:化作灰土。
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故:指花开时。
[2-4] [5]写作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诗词大意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主题思想:词人以梅花自况,表达了对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的自许。
卜算子咏梅阅读附答案

卜算子咏梅阅读附答案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孤单开无主②。
已是傍晚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心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
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辈子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斥,晚年隐居山野,但始终保持高昂的爱国热忱,此词可以看作是他身世的缩影。
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遇。
④一任:听凭。
⑤零落:凋谢。
)
【问题】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建了一种凄清落漠的意境?(1分)
(2)词的下阕最后一句从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参考答案】
(1)(1分)断桥、傍晚、风雨
(2)(3分)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慢慢失去了斗志,但即便如斯也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
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
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
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扬州慢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
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3)提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好在哪里
明确: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杜牧的原诗。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
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
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
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
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
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提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明确: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
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
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
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4、提问: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明确:杂乱的荞麦清寒的江水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凄清的号角
5、上面出现的意象都是冷色调的,渲染凄凉的氛围,但词中分明又有一些暖色调,描写、繁华的词,请找出来。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青楼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