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清香,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意境中。

(2)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卜算子咏梅》的艺术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卜算子咏梅》的意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革命者的激励。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3 创作背景: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业,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1.3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文化和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1.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1.5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0分钟3.2.3 诗歌解析:15分钟3.2.4 讨论交流:10分钟3.2.5 写作练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陈俊【教学时间】二00九年五月六日上午【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中的意象和抒情表达;2. 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3. 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卜算子咏梅》的内涵和表达方式;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中所表达的哲思;2.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唤起学生对于梅花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疑问;2. 课堂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深入探讨《卜算子咏梅》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4. 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诗歌分析报告,共同探讨《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梅花图案,思考与梅花相关的情感和意义。

2. 课文赏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卜算子咏梅》,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语言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对比、倒装、拟人和夸张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相互讨论并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通过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和理解。

5. 诗歌分析报告: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诗歌分析报告,报告中包括对于诗歌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意境和主题的深入剖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2. 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对于诗歌的分析能力和文学素养;3. 学业水平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于文学知识和诗歌分析的理解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毛泽东诗歌中的其他主题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度的文学研究;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通过对于毛泽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强,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2)理解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咏梅》,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好奇心。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模仿。

3. 诗歌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2)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5. 诗歌韵律特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疑问或拓展思考,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
作者:沈建芬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
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但古代
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
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
够广阔。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
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
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
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
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
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
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

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
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寒风刺骨冰天雪地雪冰天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大地冰封寒风凛冽寒气逼人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

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
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

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