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爱 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

爱作文指导教学设计【导读】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爱”的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爱的概念,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讨论、阅读和写作,激发学生对“爱”的深入思考,并促使他们将这种思考付诸于行动。
同时,还将以提供学生个人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和感受到爱的真谛。
【教材准备】教师准备爱的相关课文或素材,如诗歌、散文、小说片段等,以及白纸、彩笔等写作工具。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爱?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2. 预测本节课的主题并简单讨论。
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选定的爱的课文或素材,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一段自己觉得代表“爱”的句子或段落。
2. 学生互相交流所选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为什么觉得它代表“爱”。
三、讲解与引导(15分钟)1. 教师对学生选出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讲解爱的概念和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爱的表达方式不仅仅在于言语,还包括行动。
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个人思考与写作(25分钟)1. 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对爱的理解或感受,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的写作内容。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爱的表达方式和行动计划。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名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展示。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强调爱的重要性和应当付诸实践的重要性。
3. 结合课前的定义,让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满意给予评价。
【课后作业】作文: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补充说明】1.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课文或素材。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表达,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爱的定义,而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讨论,参与到对爱的思考和表达中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爱的真谛。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感悟爱的力量。
2.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细节来表达爱。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爱的类型及表达方式3. 作文写作技巧4. 作文修改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爱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悟爱的力量。
3. 分析不同类型的爱,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4. 教授作文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5. 学生现场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6.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总结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的内涵、类型及表达方式。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
3. 实践法:学生现场作文,教师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内容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生动。
2. 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主动请教问题。
3. 学生进步程度:对比前后作文,观察是否有进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爱的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知道的关于爱的故事,通过真实案例来感受爱的力量。
2. 爱的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爱在他们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爱。
3. 爱的小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爱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爱的故事集:收集一些关于爱的感人故事,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的标准,包括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
3. 写作素材库:提供一些关于爱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丰富作文内容。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表达爱。
2. 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不拘泥于传统观念。
部编本《爱》——作文指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0)

《爱》——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从中收集写作素材。
2、让学生感悟爱的博大,陶冶自己的情操。
3、拓展学生思维,真实表达心声。
教学难重点:难点:在文中能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在很多人看来,写作不轻松,有人也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如何才能消愁?在你为写作而烦恼时,不妨到“爱”的世界里去品味一翻。
(板书题目《爱》)二、活动任务●拓展思维空间,注重从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真实表达心声,抒写爱的颂歌。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思维训练学生讨论交流“一支铅笔有几种用途?”,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讲述圣纳贝特学校的故事。
一位研究者通过对该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答案——因为该校的学生都知道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因为在这所学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是: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在课堂上,孩子们明白了铅笔不禁有写字这种最普通的用途,必要时还能用来做尺子画线;作为礼物送人表示友爱;当做商品出售获得利润;笔芯磨成粉后可做润滑粉;演出时也可临时用于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支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成玩具车的轮子;在野外探险时,铅笔抽掉芯还能被当成吸管喝石缝中的泉水;在遇到坏人时,消尖的铅笔还能当做自卫的武器……通过这一课,老师让学生们懂得了:拥有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足以使一个人生存下去。
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处境如何,都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所学校就是圣。
贝纳特学院。
对它进行研究的是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他原打算借研究为名拖延在美国的时间,以便找到一份与法学有关的工作。
这份奇怪的答案使他放弃了在美国找工作的想法并立即返回国内。
目前他已经是捷克最大一家网络公司的总裁。
作文《爱》教学设计

作文《爱》教学设计标题:《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并能够正确表达和传递爱。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和引发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爱的概念,包括爱的内涵、表达形式和爱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爱的意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和表达爱的行为和情感,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诗歌、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爱,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5. 总结回顾:通过小结和问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如一对父母和孩子的照片、握手的手、扶老人过马路的场景等,并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如:你对爱是怎么理解的?爱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爱的概念和内涵,包括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爱的重要性及影响。
3. 实践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活动,每组给出一个情景模拟的任务,例如:你的朋友生日,你会怎么表示爱?或者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帮助他并表达你的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策划,并进行角色扮演演示。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和老师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和意见交流。
4. 创作活动(25分钟):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诗歌、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爱,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或绘画素材,如一些有关爱的词语或图片,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
5.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爱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将爱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以“爱”为主题的写作指导

十一、课外阅读毕淑敏的 《目送》。划出文中感人的地 方,这些地方用了人物描写的 哪些方法。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 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 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2、这是 “8·30”攀枝花 地震中,发生在 凉山州会理县黎 溪镇新桥村的真 实一幕。
当地震来临时,母亲将女儿紧紧地拥在自己怀里,身体下伏、 背部上拱,用自己的身体挡着不断掉落的夯土、瓦片、木头等杂 物,拼命想护住自己的女儿。她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以至 于忘了丢下自己手中的筷子……
2.学会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精神;
3.懂得关爱亲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 好的人间。
三、爱的联想
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放开想象,天马行空 地说。
分类归纳
“爱”确实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下 面作一个简单的分类归纳。
(一)爱的范围篇。1、亲情之爱;2、友情 之爱;3、师生之爱;4、社会之爱
那一道目光
妈妈爱我,这是真的,但她爱我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会用你 能想象到的最温柔的目光静静地看着我。
从小,我就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觉得有妈妈无微不至的 关爱,很幸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我又感到这是 一种拘束,一种烦恼,一块甩不掉的大石头。
难得的周末,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眼角的余光告诉我,妈妈 又在用那种目光定定地看着我了。我有点不自在起来,转头直视着 妈妈的眼睛:“妈妈,你看着我干什么,有事么?”妈妈慌忙收回 目光,慌张地说道:“没有什么。”
九、爱的行动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第一章:爱的定义与内涵1.1 爱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爱的基本含义,理解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给予和付出的行为。
1.2 爱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爱,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1.3 爱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给予人们力量和温暖,让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章:爱的表现与表达2.1 爱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爱的表现方式,如关心、照顾、倾听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2 爱的表达:教育学生爱需要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引导学生学习用适当的方式向他人表达爱意。
2.3 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爱的方式,如直接表达、默默付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第三章:爱的感悟与体验3.1 爱的感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爱对自己的影响。
3.2 爱的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等方式,体验不同形式的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体验对自身的影响。
3.3 爱的传递:教育学生爱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第四章:爱的写作技巧4.1 选题与立意: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爱相关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立意,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深度。
4.2 构思与组织:教育学生如何构思和组织作文,使其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4.3 表达与描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爱意,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第五章:爱的作文示例与点评5.1 作文示例:提供一篇以爱为主题的优秀作文示例,让学生了解爱的作文如何写作。
5.2 学生作文点评: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建议。
第六章:爱的创作灵感来源6.1 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爱的故事和经历,作为写作的素材。
6.2 亲情回忆:鼓励学生回忆与家人间的温馨时刻,挖掘其中的爱,并将其转化为作文内容。
《“爱”在我身边》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爱”在我身边——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作为作文指导课,首先进行师生心灵的呼唤,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的亲情、友情涌动胸中,使表达成为一种需要;其次让学生在感悟中懂得情与爱的珍贵,懂得珍惜与感恩;最后教会学生作文,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爱,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欲望;2、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描写,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爱;3、在习作讲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描写,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爱;2、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修改好自己的例文。
教学、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引导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赏析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反馈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认识“爱”。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在画面的左边是一棵树,右边是一个繁体字“親”。
我们的祖先看到枝繁叶茂的大树,就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才使得它枝叶如此茂盛,于是就创造了这个“親”字,后来简化成了“亲”,来说明那些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亲人”。
人是情感动物,亲情是人类中至真至美至上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至爱的亲人,感受身边爱的点点滴滴。
(板书课题:爱在我身边)二、捕捉细节,感悟“爱”。
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许多感人的场面。
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请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想想其中哪些话,哪些动作让你感动?或者哪些情节触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想起了些什么?1、(出示课件)(汶川地震中一条[最感人的未发送]短信)2、(出示课件)播放歌曲《天亮了》及其背后的故事。
(师旁白:)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曾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听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催人泪下的故事。
爱字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爱”字,理解其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爱”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创作,表达真情实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字的内涵。
(2)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爱”的感悟,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感恩、友善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爱”字。
(2)运用“爱”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爱”字的内涵,将其融入作文中。
(2)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展现独特的个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爱’字吗?请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爱”字教师详细讲解“爱”字的笔画、结构、含义,并展示一些关于“爱”字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
4. 写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给出写作提示,如:“请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你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爱”字,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展现个性。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作文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书写、内容、情感等方面。
(2)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1.让学生感悟“爱”博大的情感,并懂得爱,学会爱。
2.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爱”的感人细节或事迹。
3.引导学学会书写爱。
多媒体。
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导入:爱——人类永恒的主题。
世间因为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爱而更亲近,人与动物之间因为有爱而更和谐相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二)感悟爱
1.展示有父母对子女关爱的图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的图片,帮助老人推车的图片等。
2.播放xx年感动人物陈斌强用布带把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身上,骑电车去学校上班连续五年风雨不改的故事。
3.讲广西桂林xx年感动人物12岁的何玥因知道自己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只剩三个月时,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需要的人的故事。
4.教师总结提问学生学过的关于爱的课文。
胡适的《我的母亲》展现了母爱的善良容忍,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出了真诚无私的友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写的是师生之爱,杨绛的《老王》写出了对不幸者的关爱……
(三)理解爱
爱无处不在,有的也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但很多时候,爱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条体贴的短信,一次温柔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表现。
它是清晨小草上的一滴甘露,是傍晚云端的一抹红霞,是
春天中的一场雨,是夏天中的一缕风,是秋天中的一片金黄,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天大地大,自己最大,眼中很少想到他人的存在,以为父母对他所做的都是理所当然,是他们分内的事,别人为他做的也是应该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至于在别人有困难时,自己想帮就帮,想怎样就怎样……那么我们怎样理解爱呢?
孩子说,爱是妈妈的一个吻,是爸爸的一个怀抱;青年人说,爱是一切的动力,是激情奋斗的源泉;老年人说,爱是同甘共苦,是相濡以沫。
我说,爱是冬日里的阳光,是抚慰心灵的一个吻,是沙漠里的一泓泉水……
其实,爱是付出,也是得到,爱无处不在,当你哭泣时,爱是父母、朋友的一句安慰;当你失落时,爱是师长、同学的一声鼓励;当你忧愁时,爱是别人讲的一个笑话……
(四)说出你的爱,学会爱
1.请几位学生讲述做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给亲人、朋友、他人、关爱的感人细节或事迹。
2.师小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点小进步,都是爱的表现,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亲人、老师、朋友甚至其他人给予的爱,更要学会爱,回报爱。
(五)书写你的爱
写作要求: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教师提示:
1.话题一定要紧扣话题来写。
爱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朋友、爱老师等等。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材你自己认为最熟悉的,或经历过的,最有把握的,又较较新颖的事来写,最好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2.拟个漂亮的题目。
因为好的作文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以歌曲名做题目的有《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让爱住我家》等。
也可以另外起名,如《这就是爱》《父爱如山》《有爱就有阳光》《师爱无疆》等。
3.在写作时可适当引用古诗、或歌词来增添文采。
(六)结语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为父母、老师、亲人、朋友、陌生人奉献爱,相信只要人人都能献一点出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歌曲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悟爱,教师讲解理解爱,教师引导说出爱,教师指导书写爱等这几个环节来上这一节课。
其中在上“感悟爱”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都深受地被图片和故事感动了,所以在问问题时很积极。
我想,如果平时的作文课多一些类似的以图片、故事等的形式给学生做写作前的辅导感悟的话,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许就浓些吧。
在上到“说出你的爱”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都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感悟,说出感人的细节或故事,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时间用去了比较多,以至于在“书写爱”这一环节中本想更详细辅导学生怎样书写爱的,结果才讲到“拟个漂亮的题目”就下课了,这是本节课很遗憾的地方。
不过,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当中,大部分写得不错,只是仍然存在语句不够通顺、有错别字等现象。
比如,有一个学生写《感恩母
爱》的作文,他写道:“母亲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生你、养你,直到你拥有自己的一片天,所以趁现在还有时间,我们要好好孝顺我们的父母。
”这个句子中的“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生你、养你”一看不就很矛盾吗?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做到写完后检查才导致的。
又像错别字,比如,“完蛋”写成“玩蛋”,“既然”写成“即然”等。
再有就是有些学生的标点符号写得不够规范,后引号写在第一格,前引号写在最后一格,虽然经常讲,但是还是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毛病。
我想,对于作文的教学,教师既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多多指导写作的方法,多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作文格式的指导、写完后的检查指导、写字的引导等,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