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任务书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二、设计任务某市城市垃圾采用卫生填埋进行处置。
本次设计任务主要是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中的方案确定及初步设计阶段,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主要为填埋场工艺的选择、库容的计算、结构的初步设计。
三、设计资料1.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某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地处长白山腹地中心。
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占延边州总面积的25%,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某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开发圈和图们济开发圈辐射半径内。
长图铁路、图乌公路和鹤大公路交会于市区,公路总里程258公里,距延吉机场150公里。
某市幅接吉黑两省四区九县市,毗邻珲春、图们、和龙、龙井以及绥芬河等口岸城市,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培育客货集散地、加速经济开发的先天条件。
(2)地形地貌市区大部分为松花江冲击河谷平原,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周围山地丘陵由海西期花岗岩和第三系高位玄武岩组成。
河谷平原普遍发育着第四纪松散沉积岩层。
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砾石、细卵石组成,平均地耐力在35T/m2。
无明显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市区内地下水由深浅两层水构成。
有大气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两种补给形式。
以大气降水为主。
地下水流自西南向东北。
深层水埋藏在玄武岩之下,距地表面60~70米;具有承压性;浅层水埋藏在亚粘土下的沙粒层中,距地表3.4~4.5米。
(3)地质构造与地震烈度A-辉发河-海龙大断裂通过市区东北方的官地乡。
对市区一定影响。
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地震。
最大震级3.4级,国家地震防护区划规定该地区以6度设防。
(4)气象水文牡丹江发源于市区西南马号乡牡丹岭东麓,经市区流经大山、小山等地流入镜泊湖。
市区河段、牡丹江上游,平均坡度在0.32%左右。
最大流量1420 m3/s(1960年),最小流量为0.0074 m3/s(1975年)。
最高水位499.907米(1960年),最低水位486.75米,平均江地区经济开发圈两个经水位486.95米。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减量,养成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2.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技术: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回收利用- 废物处理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3.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 城市固体废物分类与减量措施- 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经验与启示4. 实践活动- 城市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设计简单固体废物处理方案- 参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城市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第三课时: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课堂讨论与设计)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实地参观与调研)教材章节关联:《环境科学》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第五章: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城市垃圾焚烧炉的设计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0801班学生姓名:钱俊旺指导教师:冯婧薇2011年9月4日目录一.综述 (1)1.1前言 (1)二.处理方法介绍 (2)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2)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 (2)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 (2)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 (3)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 (3)2.3.4焚烧原理和特性 (4)三.设计依据和原则 (4)3.1设计依据 (4)3.2设计原则 (4)四.焚烧炉 (5)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 (5)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 (5)4.2.1多级阶梯炉排炉 (5)4.2.2回转炉 (6)4.2.3流化床炉 (7)五.焚烧炉的确定 (8)六.焚烧炉的设计计算 (8)6.1设计参数 (8)6.2设计说明 (8)6.3设计计算 (8)6.3.1一次风布风装置 (9)6.3.2二次风段及风嘴设计 (10)6.3.3沸腾段浓相区 (10)6.3.4过渡段 (11)6.3.5排渣段 (11)6.3.6烟气出口段 (11)6.3.7浓相床区段 (11)6.4本设计的特点 (12)6.5热力计算概述 (12)八.参考文献 (13)一.综述1.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有机物含量以及热值也日益增加。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实践证明,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用时间长,而且垃圾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堆肥场附近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国内外一种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他能使垃圾处理有效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并可将其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因而成为当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
固废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填埋气体的控制工程二.设计参数1.垃圾以400t/d(380t/d、360t/d、340t/d、320t/d)进行填埋;考虑垃圾填埋压实后的密度为650kg/m3,垃圾资源化和填埋期间的自然降解对垃圾的减容率为15%,覆盖土容积按填埋垃圾量的10%计,2.填埋气体产气量计算任选择一种模型进行计算。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确定填埋场的结构;计算服务年限为15年(2011年-2025年)的填埋场库容及覆土量;对填埋气体的产气量进行估算并确定收集系统;若气体需要收集,进行抽气井布点(回收气体占总产气量的60%),并画出填埋场的工艺流程图、抽气井及井口装置图、竖直抽气井的布置图;绘制设计任务书中的图纸;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四.格式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文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A4打印;图表要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
(正文:宋体,5号字;1号标题小4号字;行间距:20磅;页眉(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课程设计)、页码:如-1-;所有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
表格必须三线表。
)五.设计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7月21日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11-7-12目录1.绪论 (1)2.概论 (1)2.1 设计依据 (1)2.2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2.1 焚烧 (2)2.2.2 堆肥 (2)2.2.3 卫生填埋 (2)2.3 垃圾填埋场的基本结构 (2)2.3.1 衬垫系统 (2)2.3.2 封盖系统 (4)2.3.3 排液和排气设施 (4)3.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5)3.1 填埋气体的产生 (6)3.2 影响填埋气体生成的因素 (7)3.3 填埋气体的特性 (8)3.4 填埋气体生成的流动 (9)3.5 填埋气体的控制 (10)3.6 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10)3.6.1 收集系统概述 (10)3.6.2 气体收集系统的类型和构造 (13)3.7 填埋场废气的处理 (16)3.7.1 废气燃烧 (16)3.7.2 气体清理和能量回收 (16)3.8 填埋气的利用 (17)4.主要计算 (18)4.1填埋场库容及覆土量 (18)4.2填埋气体的产气量 (19)5.填埋气体的收集方式 (22)5.1 导气系统 (22)5.2 排气系统 (23)5.3 填埋气体导埋系统 (23)6.抽气井布置 (23)6.1 抽气井布点 (23)6.2 抽气井及井口装置 (24)7.填埋场的工艺流程 (24)7.1 填埋区划分 (24)7.2 垃圾填埋工序 (25)7.2 垃圾填埋工艺图 (25)8.总结 (25)参考文献 (26)1.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化工大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城市垃圾焚烧炉的设计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0801班学生姓名:钱俊旺指导教师:冯婧薇2011年9月4日目录一.综述 (1)1.1前言 (1)二.处理方法介绍 (2)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2)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 (2)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 (2)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 (3)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 (3)2.3.4焚烧原理和特性 (4)三.设计依据和原则 (4)3.1设计依据 (4)3.2设计原则 (4)四.焚烧炉 (5)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 (5)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 (5)4.2.1多级阶梯炉排炉 (5)4.2.2回转炉 (6)4.2.3流化床炉 (7)五.焚烧炉的确定 (8)六.焚烧炉的设计计算 (8)6.1设计参数 (8)6.2设计说明 (8)6.3设计计算 (8)6.3.1一次风布风装置 (9)6.3.2二次风段及风嘴设计 (10)6.3.3沸腾段浓相区 (10)6.3.4过渡段 (11)6.3.5排渣段 (11)6.3.6烟气出口段 (11)6.3.7浓相床区段 (11)6.4本设计的特点 (12)6.5热力计算概述 (12)八.参考文献 (13)一.综述1.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有机物含量以及热值也日益增加。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实践证明,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用时间长,而且垃圾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堆肥场附近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国内外一种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他能使垃圾处理有效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并可将其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因而成为当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
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率已经达到90%以上;国内垃圾焚烧产业正在兴起,除深圳垃圾焚烧厂已经运行,珠海.上海.北京等地正在积极兴建垃圾焚烧厂。
二十世纪以来,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加,造成的大气物探.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占用.自然景观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垃圾和城市垃圾两种,城市垃圾的产量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1990年城市垃圾总产量为6900万吨,北京市每年的城市垃圾产量超过200万吨。
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数量正在逐年增加。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美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2亿吨,日本每年的生活垃圾总量约为5120万吨。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1.5亿吨,并按8@-1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
历年堆存量累计超过50亿吨,而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大量垃圾晕倒城郊裸露堆放。
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城市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课题。
1.2项目概况某城市每天产生垃圾量约为150吨,现需设计一焚烧炉来处理这些垃圾,处理量为50吨/天,待焚烧物质组分如下填埋渣份5-10吨,其余堆肥,城市垃圾组成:有机物80%无机物12%废物8%水分≥4%二.处理方法介绍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由堆肥.填埋和焚烧三种。
堆肥法师将垃圾中的可降解的有机成分经无害化处理转变为肥料。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要高。
垃圾分类筛选,高温发酵,恶臭排放物控制等工艺水平不够高,所得肥料质量随着城市垃圾纸张.塑料等不腐物成分上升和下降,且处理垃圾量大,劳动强度大,与化肥相比不占优势,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小。
该处理方法很难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
填埋法,也是越来越显露了许多弊端。
首先填埋要耗用大片土地资源;第二是环境保护要求填埋技术条件十分严格,处理难度和成本必然增加;第三是填埋侯德垃圾经长期发酵,会长生可燃.有害气体.引发爆炸事故等,并加剧地球温室效应;第四,垃圾中的重金属和化学毒物渗入地下后污染地下水并造成永久性积聚。
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造成严重污。
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采用卫生填埋方式要重点解决填埋工艺.渗滤液处理和填埋气体疏导利用等关键技术。
焚烧法处理,从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尤其是采用流化床焚烧技术有很多优点;1.能做到有效而快速的减量化,使垃圾体积减少90%以上,焚烧后残留的灰渣很少,还可以综合利用;2.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理。
垃圾中的微生物.有害气体与有害液体,经过燃烧后可变成无害,通过组织低污染燃烧工艺与焚烧炉的正确设计,可使排放的污染物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做到不污染环境;3.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垃圾中有机物.有害气体.液体经燃烧后产生的热能可以将它回收用于发电和供热;4.可以就地焚烧,无需长距离运输,也不需占用土地专建堆场长期贮存,节约土地资源和处理成本。
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操作条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致使垃圾燃烧不完全。
不完全燃烧的程度反映焚烧效果的好坏,评价焚烧效果的方法有多种,比较直接的是用肉眼观察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的“黑度”来判断焚烧效果,烟气越黑,焚烧效果越差。
另外。
也可以用这几项指标来衡量焚烧处理效果:1减量比用于衡量焚烧处理废物减量化效果的指标是减量比。
2热灼减量指在焚烧残渣在(600±25)℃经3h灼热后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产量的百分数。
3燃烧效率及破坏去除效率在焚烧处理城市垃圾及一般工业废物时,多以燃烧效率(CE)作为评估是否可以达到预期处理要求的指标。
4烟气排放浓度限制指标废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新污染物,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对焚烧设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大致包括四个方面:a.烟尘,常将颗粒物、黑度、总碳量作为控制指标;b.有害气体,包括SO2、HCl、HF、CO和NOx;c.重金属元素单质或其化合物,如Hg、Cd、Pb、Ni、Cr、As等;d.有机污染物,如二恶英,包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焚烧是通过燃烧处理废物的一种热力技术。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常伴有光与热的现象,即辐射热,也常伴有火焰现象,会导致周围温度的升高。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然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有三种不同的燃烧方式:①蒸发燃烧,垃圾受热融化成液体,继而化成蒸气,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蜡的燃烧属这一类;②分解燃烧,垃圾受热后首先分解,轻的碳氢化合物挥发,留下固定碳及惰性物,挥发分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固定碳的表面与空气接触进行表面燃烧,木材和纸的燃烧属于这一类;③表面燃烧,如木炭、焦炭等固体受热后不发生融化、蒸发和分解等过程,而是在固体表面与空气反应进行燃烧。
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其燃烧过程是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的综合过程,同时,生活垃圾的含水率高于其他固体燃料。
生活垃圾的焚烧过程一次分为干燥、热分解和燃烧三个过程,在垃圾的实际焚烧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不过在总体上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
并且焚烧要有一定的条件,焚烧温度、搅拌混合程度、气体停留时间(一般称为3T)及过剩空气率合称为焚烧四大控制参数。
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我国目前关于废物焚烧处理的标准仅有1个行业标准:适用于焚烧量在20kg/h以上.500kg/h一下的《小型焚烧炉》(HJ/T-18-1996),有关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环境保护的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我国现在有焚烧技术标准标准烟气排放限值列于下表。
标准SO2NO2CO HCL烟尘HJ/T18-1996/(mg/m3) CJ3036-1995/(mg/m3)《30011.0《5006.0《1000120.0《5000.42002.3.4焚烧原理和特性1.焚烧原理焚烧是通过燃烧处理废物的一种热力技术。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常伴有光和热的现象即辐射热,也常伴有火焰现象,会导致周围温度的升高,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燃料是含有碳碳,碳氢及氢氢等高能量化学键的有机物质,这些化学键经氧化后,会放出热量。
氧化物是燃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21%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及燃料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有效率。
惰性物质虽然不直接参与燃烧过程中的主要氧化反应,但是他们的存在也会影响系统的温度及污染物的产生。
在任何燃烧或焚烧系统中,这三种主要成分相互影响,必须小心控制其成分及速率,才能达到燃烧或焚烧的最终目的。
2.焚烧的特性一座理想的燃烧炉应具有燃烧速度快,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并且所产生的污染气体与粉尘最少的特点。
三.设计依据和原则3.1设计依据(1)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标准;(2)有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
3.2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方案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根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符合处理效果好、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操作简便的要求。
(2)垃圾进行综合治理,化害为利,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染,力求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根据垃圾的特点,做到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
四.焚烧炉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比较各国已投入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燃烧方式有:1.多级阶梯式链条炉排,倾斜往复式炉排和反送式的马丁炉排等炉排炉;2.流化床焚烧炉;3.旋转式燃烧--回转炉;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以下就上述三种焚烧处理技术做简单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
4.2.1多级阶梯炉排炉多级阶梯炉排是由往复移动部件组成,垃圾经由给料装置推送至倾斜之炉排上,在炉内高温加热,使得部份垃圾得以干燥,另经炉排的运动除将垃圾往前推送外,并将垃圾层松化及均能经历干燥、燃料及后燃等各阶段,以达完全燃烧。
目前应用中的多级阶梯式有很多种,炉排设计大多属于设计厂商的专利,如我国深圳引进的新炉排即是德国专利。
不过转动式炉排炉排汽化容易堵塞,维修工作量大,大件物品夹住的可能性较大,移动式炉排占地面积大,风道系统复杂,对高水份、低值的垃圾焚烧还不完全,着火较为困难,使用较少。
扇形反转式炉排由于燃烧不易控制,炉温较高,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
马丁炉排由于国内还未能自行制造,必须进口国外设备,造价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