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制度原则与方法

仓库管理制度原则与方法
仓库管理制度原则与方法

仓库管理

物控管理又叫仓库管理,它的主要工作归纳为十个字。:记录、摆放、防护、标识、“6S”。

仓库管理一定要做好仓库记录管理来确保仓库数据的准确性。仓库常用的记录有六个。一是《账本》,二是《进货单》,三《成品入库单》,四是《领料单》,五是《送货单》。六是《盘点表》。必要时加上退货单和补料单等单据。这些单据也是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要依据,必须强制使用。

一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1 利于作业优化。仓库作业优化是指提高作业的连续性,实现一次性作业,减少装卸次数,缩短搬运距离,最短的搬运距离;最少的搬运环节;使仓库完成一定的任务所发生的装卸搬运量最少。同时还要注意各作业场所和科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传递。保证仓库安全。

1.2 单一的物流流向,保持直线作业,避免迂回逆向作业;强调唯一的物流出口和唯一的物流入口,便于监控和管理。

1.3 最大限度的利用平面和空间。

1.4 节省建设投资。仓库中的延伸型设施——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等设施对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应该尽可能集中布置。

1.5 便于储存保管。提高物品保管质量。

1.6 保管在同一区域的货物必须具有互容性,当货物的性质互相有影响或相互有抵触时,不能在相同的库房内保存。

1.7 保管条件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如温湿度等保管条件不同,不宜将它们放在一起,因为在同一个保管空间内,同时满足两个或多个保管条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是不实际的。

1.8 作业手段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当在同一保管空间内,物体的体积和重量相差悬殊时,将严重影响该区域作业所配置的设备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的复杂性和作业难度。

1.9 灭火措施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当火方法不同的货物放在一起,不仅会使安全隐患增加,也增加了火灾控制和扑救的难度和危险性。

二区域规划的方法

2.1 按照仓储的功能不同进行分区。各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将对仓库作业的效率、质量、成本和赢利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使用面积的1/3被用作非仓储功能。除非受条件所限将物流出入口规划在一个区域。

2.1.1 通道。通道畅通;物流入口和物流出口要挂牌;将通道和功能区域用油漆在地面规划出来。分为主通道、副通道、检查通道。需要路面平整和平直,减少转弯和较差。

2.1.2 办公区。为了增加保管面积,仓储办公室尽可能设置在仓库内的二楼,或规划在入口处,便于沟通交流和快速反应。

2.1.3 生活区。食堂、更衣室、卫生间、休息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