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与协议的区别

合集下载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LTE(Long-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LTE系统中,信令和协议非常重要,它们负责控制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LTE信令与协议。

首先,LTE中的信令分为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信令和用户平面(User Plane)信令。

控制平面信令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连接,包括对移动终端的接入、鉴权、安全控制等;用户平面信令用于传输实际的用户数据。

在LTE中,控制平面信令主要采用S1-MME接口和S1-U接口进行传输。

S1-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接口用于传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与eNodeB(基站)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用户的接入、鉴权、位置更新等。

S1-U接口用于传输eNodeB之间的用户平面信令,例如用户数据的传输和QoS(Quality of Service)设置。

此外,LTE系统还使用了X2接口和S6a接口。

X2接口用于传输eNodeB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切换过程中的协调和邻区管理等。

S6a接口用于传输MME与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用户的鉴权和临时标识的生成等。

在LTE中,主要的协议包括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X2AP(X2 Application Protocol)、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和Diameter协议等。

S1AP是LTE系统中控制平面信令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MME与eNodeB之间的消息格式和协议流程。

S1AP协议用于控制用户的接入和切换等过程,包括UE Context Setup过程、Initial Context Setup过程、Bearer Setup过程、UE Context Release过程等。

信令和协议的概念及关系

信令和协议的概念及关系

信令和协议的概念及关系信令和协议的概念及关系一、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营业执照号码:乙方: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甲方:身份:在此协议中,甲方拥有管理、监控并控制所有与该协议相关的活动的权力,并且负责主动或被动地向乙方提供服务、为乙方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权利: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协议的要求履行义务,并且有权依法对乙方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进行指导和管理。

义务:甲方在此协议中的主要义务是向乙方提供信令和相关服务。

甲方有责任确保提供的服务安全、稳定和可靠。

同时,甲方还要与乙方协商并制定可接受的服务级别协议(SLA)。

履行方式:甲方将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适当的方式提供信令。

期限:本协议的期限从签署之日起,有效期为年。

违约责任:在本协议中,甲方的违约责任由甲方赔偿乙方的损失。

2. 乙方:身份:在此协议中,乙方是使用甲方提供的服务和信令的自然人或组织。

乙方应该保证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

权利: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协议的要求履行义务,并且有权依法对甲方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进行指导和管理。

义务:乙方在此协议中的主要义务是支付甲方提供的信令和服务价费用。

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服务和信令用于任何非法活动,并且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服务和信令。

履行方式:乙方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适当的方式获得甲方提供的信令。

期限:本协议的期限从签署之日起,有效期为年。

违约责任:在本协议中,乙方的违约责任由乙方赔偿甲方的损失。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合法和诚信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依法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 甲方有权向乙方提供信令和相关服务。

甲方有权根据合法的需求,限制乙方使用该服务的次数和时间。

2. 乙方在本协议的有效期内,有权正常使用甲方提供的服务和信令。

乙方有权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服务级别协议。

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介绍

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介绍
详细描述
TCP/IP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数据流控制、错误校验和重传等功能。IP协议则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等网
络通信场景。
UDP协议
总结词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提供了一种不可靠的、无序的和无错误校验的数据传输方 式。
详细描述
RPC调用流程包括客户端发起RPC请求、网络传输、 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处理、返回结果给客户端等步骤。 RPC协议通常包括序列化/反序列化、通信协议和接口 定义等部分,以实现远程过程调用的透明性。
05
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的应 用场景
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
HTTP协议
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支持各种类型的请求(GET、POST 、PUT、DELETE等),是Web应用 中最常用的接口协议。
详细描述
HTT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通信。它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意味着服务器 不会为每个请求保持状态。HTTP协议支持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HTTP 协议是面向文本的,使用ASCII码进行编码。
WebSocket协议
总结词
WebSocket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提供了一种全双工 的通信方式,允许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实时交换数据。
行业标准
如PCIe、SATA等,由相 关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 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设 备。
企业标准
某些大型企业或技术领先 者制定的接口协议标准, 如苹果的Lightning接口 等。源自02常见接口协议介绍

通信网信令与协议

通信网信令与协议
ITU-T在Q.708建议中规定国际信令网的编码为14位二进制数,编码容量为214=16384。编码采用三级编号结构:大区识别、区域网识别、信令点识别。
6、MTP信令单元的类型、结构。
MTP提供一个可靠的消息传递系统,保证两个信令点对应用户部分(UP)之间的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MTP分成三个功能级,由低功能级向高功能级依次是: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第一功能级或MTP1)、信令链路功能级(第二功能级或MTP2)、信令网功能级(第三功能级或MTP3)。
数据层:提供网络数据库能力。
应用层:利用下面两层提供的网络能力,构建和实现各种用户所需的应用,或称为增值业务。
控制层:负责通信各方之间的呼叫建立和释放。
管理平面:提供网络管理、运营支撑、用户配置、业务配置、计费结算等各类管理功能。
2、软交换网络的特点。
基于分组、开放的网络结构、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与网络分离、业务与接入方式分离、快速提供新业务。
3、软交换网络的主要协议及其应用场合。
4、RTCP协议的功能,主要的消息类型。
功能:提供数据传送质量的反馈信息。传送RTP源传输层永久标识(规范名CNAME)。确定RTCP分组发送速率。传送少量会话控制信息
消息类型:
SR(Sender Report):发送者报告,是由数据发送者发出的发送和接收统计数据。
2、H.323协议栈结构,各主要协议的功能。
3、H.323系统结构、主要实体类型。
4、RAS、H.225.0、H.245协议的主要功能。
RAS:呼叫接纳控制
H.225.0:呼叫控制
H.245:连接控制
7、电话标记的作用。
8、SCCP的基本功能。
①、附加的寻址功能:子系统号码(SSN:SubSystem Number)

5g通信协议和信令

5g通信协议和信令

5G通信协议和信令1. 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进入了5G时代。

5G通信协议和信令是构建5G网络的关键要素,它们在保证高速、高质量通信的同时,也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5G通信协议和信令的相关内容。

2. 5G通信协议2.1. 网络架构5G通信协议采用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即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

非独立组网是在现有4G网络基础上进行改进,而独立组网则是全新的网络架构。

这两种架构都具有高效、灵活、可扩展等特点。

2.2. 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是指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处理无线电波传输和接收的技术规范。

在5G中,物理层协议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技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

同时,还引入了波束赋形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2.3. MAC层协议MAC层协议负责处理无线信道的访问控制和调度问题。

在5G中,MAC层协议引入了更多的调度机制,如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动态频谱共享(DSS)。

这些机制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并支持更多终端设备同时接入网络。

2.4. 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在5G中,网络层协议采用了IPv6技术,以满足更多设备的接入需求,并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引入了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以实现更灵活、可编程的网络架构。

2.5.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负责数据的分段、重组和传输控制。

在5G中,传输层协议采用了新一代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以适应不同类型应用场景对延迟、吞吐量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3. 5G信令3.1. 信令架构5G信令采用了一种新的架构,即分布式云原生架构。

该架构将核心网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部署和升级。

这种架构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高灵活性等特点。

3.2. 控制平面信令控制平面信令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用户会话。

信令与协议

信令与协议

3.2.2 MAP接口的扩展MAP接口的扩展内容如下:(1) 扩展了SRI和SRI ack消息实现与PHS交换机的交互。

(2) 扩展了SRI_for_SM和其响应消息实现与固定/PHS短消息中心的交互。

(3) 新增interrogationType枚举值定义及专用信元来区分标准和经扩展的SRI、SRI_for_SM操作。

因为做为一个标准的3G HLR实体SHLR还应支持标准的MAP接口。

(4) 新增信元callingLRN、originalCalledLRN、callingOrRedirectingDN、calledLRN及callingDN使用的是新增数据类型NLR-NumberString,以满足混合放号编码方案的最大号长要求。

1. SRI消息扩展的SRI消息格式如表3-1所示。

表3-1SRI 消息格式说明:表中F表示必选参数,O表示可选参数。

DN(Directory Number)表示用户的逻辑号码,LRN(Location Routing Numbe)表示用户的物理号码,这两个缩写在文中应用较多。

3个必选信元中,msisdn用于标识被叫逻辑号码,InterrogationType用于表示与SHLR功能相关的特殊操作(PHS端局发起SRI操作InterrogationType填为30),gmsc-Address暂未使用,可填为固定值(PHS交换机发送时填固定值0)。

新增信元callingLRN、RedirectingLRN为条件可选参数,分别表示主叫物理号码和原被叫/改发的物理号码。

在PHS端局始发呼叫情况下,SRI必须携带callingLRN信元,内容为主叫物理号码,不携带RedirectingLRN信元;在前转情况下,PHS端局发起的SRI操作必须携带RedirectingLRN信元,内容为发生前转用户的物理号码,不携带callingLRN 信元。

2. SRI ack消息扩展的SRI ack消息格式如:表3-2SRI ack消息格式查询返回的内容全部采用新增信元,3个新增信元的意义为:operateType:操作类型/改发原因;callingOrRedirectingDN:主叫或发生前转用户的逻辑号码;calledLRN:被叫用户的物理号码。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它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LTE信令与协议是指在LTE网络中用于控制、管理和传输通信信令的一套规则和协议。

以下是对LTE信令与协议的详细介绍。

1.LTE信令与协议的基本原理:-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负责无线资源的分配、配置和释放,以及可靠数据传输的建立和释放。

- NAS(Non-Access Stratum):负责鉴权、用户身份识别、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 RLC(Radio Link Control):负责数据分段、重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

-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负责数据压缩和加密等。

2.LTE信令与协议的流程:- 小区和选择:UE(User Equipment)首先并选择可用的LTE小区。

- 鉴权和附着:UE向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发送鉴权请求,进行用户身份的验证和附着过程。

- 建立和释放无线连接:在鉴权和附着完成后,UE和eNode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用于数据传输。

当连接不再需要时,会进行释放。

- 数据传输:在建立无线连接后,UE和eNodeB之间通过RLC和PD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RLC将数据进行分段,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而PDCP则负责压缩和加密数据。

-切换: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时,需要进行切换过程,其中包括关联/脱离和测量等步骤。

3.LTE信令与协议中的主要协议:- 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用于eNodeB和MME之间的控制信令传输,包括建立和释放无线连接、切换等。

- X2AP(X2 Application Protocol):用于eNodeB之间的控制信令传输,包括切换、传输资源配置等。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LTE信令与协议基础:LTE/EPC网络结构:图 1 LTE基本网络架构这是一张非常有名的LTE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网络构架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包括由中间两个框框起来的E-UTRAN部分和EPC部分,还有位于两边的UE和PDN两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UE就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手机终端,而PDN可以看作是网络上的服务器,E-UTRAN可以看作是遍布城市的各个基站(可以是大的铁塔基站,也可以是室内悬挂的只有路由器大小的小基站),而EPC可以看作是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核心网服务器,核心网包括很多服务器,有处理信令的,有处理数据的,还有处理计费策略的等等。

UE:全称是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就是指用户的手机,或者是其他可以利用LTE上网的设备。

eNB:是eNodeB的简写,它为用户提供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到eN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站,然后基站再通过有线连接到运营商的核心网。

在这里注意,我们所说的无线通信,仅仅只是手机和基站这一段是无线的,其他部分例如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基站与基站之间互相的连接,核心网中各设备的连接全部都是有线连接的。

一台基站(eNB)要接受很多台UE的接入,所以eNB要负责管理UE,包括资源分配,调度,管理接入策略等等。

eNB功能: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等;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MME选择;提供到S-GW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测量与测量报告的配置。

MME:是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缩写,是核心网中最重要的实体之一,提供以下的功能:NAS 信令传输、用户鉴权与漫游管理(S6a)、移动性管理、EPS承载管理。

在这里所述的功能中,NAS信令指的是三层信令,包含EMM, ESM 和NAS 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
xie yi
协议(protocol)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

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1 是一系列的步骤:它包括两方或多方,设计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项任务!
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正式描述。

简单的说了,网络中的计算机要能够互相顺利的通信,就必须讲同样的语言,语言就相当于协议,它分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协议。

协议还有其他的特点:
1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预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骤。

2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同意并遵循它。

3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须明确定义,并且不会引起误解。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
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
协议也可以这样说,就是连入网络的计算机都要遵循的一定的技术规范,关于硬件、软件和端口等的技术规范。

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物理设备包括最常见的电缆、光缆、无线WAP和微波等,但是单纯拥有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能缺少大脑的支配一样,信息交换还要具备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是人类实现规定好的一些规则,被称作“协议”,有了协议,不同的电脑可以遵照相同的协议使用物理设备,并且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这种协议很类似于“摩尔斯电码”,简单的一点一横,经过排列可以有万般变化,但是假如没有“对照表”,谁也无法理解一分杂乱无章的电码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

电脑也是一样,它们通过各种预先规定的协议完成不同的使命,例如RFC1459协议可以实现IRC服务器与客户端电脑的通信。

因此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管理员,都必须通过学习协议达到了解网络运作机理的目的。

每一个协议都是经过多年修改延续使用至今的,新产生的协议也大多是在基层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协议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黑客很难发现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入手进行网络攻击。

但是对于某些新型协议,因为出现时间短、考虑欠周到,也可能会因安全问题而被黑客利用。

对于网络协议的讨论,更多人则认为:现今使用的基层协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隐患,因而无论网络进行什么样的改动,只要现今这种网络体系不进行根本变革,就一定无法消除其潜在的危险性。

信令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信令的分类:
最传统的信令是中国一号信令,过去电话用的多,现在基本用的最多的是七号信令(电话合网络传输都用到)
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英文资料还经常使用"Signalling"(信令过程)一词,但大部分中文技术资料只使用"信令"一词,即"信令"既包括"Signal"又包括"Signalling"两重含义。

信令按其用途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前者作用于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和
电话局的交换机之间,后者作用于两个用中继线连接的交换机之间。

局间信令分类主要有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随路信令就是说信令网就附在计算机网络或是电话网络上,不需要重新建一个网络,而共路信令则是需要重新建设一个信令网(主要是在局端之间),
例如打电话:当我们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机时就有信号传到当地的电信局端,一系列交换后,本局端就先在网络上发送信令,等对端收到信令后回应一个信令同意通话,此时网络上传输信令功能就算完成了,开始传输语音信号,就可以通话了。

等电话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通过信令来控制电路拆除。

总之,信令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