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具体文本分析实例
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小说《红旗谱》之分析

阶段
,
他 目 睹 了 父 辈与 冯 家 的斗 争
,
家破 人 亡
残败
被 时 代所 赋予 了 革命 现 实 的 主 题 经济 所以
,
在特 定 的 时期 中
不 堪 的悲 情 境 遇 痛与不 堪 遗言
,
让他 直观 而 深 切 地 感受 到 压抑 的 沉
“
文 化思 想 等 多方 面 的
、
。
他 父亲
只 要有 口 气
,
就 要 为我 报仇
。 、
”
的
多 以 表 现现 实 主 义
。
革命 浪 漫主 义 为 作
滋 生 了他 出于 农 民 阶级本 能 的反 抗 性
,
这种 反
刚正
家 的 创作 渊 源
史 观 及美 学 观
。
但文学 却 更多 的奉 行 马 克思 主 义 的 历 这就 与大 历史 背 景 下 的 创作 产 生 了 一
,
抗 性贯 穿 于 他 的 人 生 历 程 不 阿 的 主 导 性格 第二
, ,
造就 了他 嫉 恶 如仇
“
,
。
定 的冲 突 社会 现 实
所以
,
《 红 旗谱 》 的 创 作
,
,
更多 的是 反 映
朱老忠身上具有
、
为朋友两肋插刀
”
的
。
注重 反 映思 想 内涵
。
却 忽 略 了文 学作 品 所
“ ”
侠 义 性 这是 由 2 0 多年 闯 荡 江湖 的 传奇 经历 造就 的 他 是一 个兼 有 民 族 性 典型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偏重于人物的行为来写人物性格的写法吸收了外国小说较多地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写人物形象通过比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写人物性格的长处着重写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某些地方又有比较细致的心理描写
原创2:第15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清末民国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平地一声雷, 丧心病狂的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 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古钟了!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 柳树林中,人山人海。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 的铡刀,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斧助战。朱 老巩的儿子小虎子深受震撼。群情激愤,冯老兰的诡 计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 严,砸毁了大钟。朱老巩悲愤交加,口吐鲜血,含恨 离开人间。
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朱老巩和冯老兰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穿课文的线 索。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 满了紧张的气氛。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声雷,震动 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 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平地一声雷”,以突兀 之笔,把一场迫在眉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 同时也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 的基调。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 子引诱有关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节骨眼:指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
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 人。
梁斌,原名梁维周,河北省高蠡县人。从1932年开 始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写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 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和《千里堤》《抗日之家》 等几个剧本。这些创作实践为他后来的长篇创作积累了 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创作经验。1953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 《红旗谱》,1957年出版。1963年出版了《红旗谱》第 二部《播火记》。第三部《战寇图》完稿于“文革”前。
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 热闹助威的人们。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 本分,面对冯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怕惹事。四十八 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心 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他们私下的议论,抒发 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来跟冯兰池 斗。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他们感到 “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
第二章第四节梁斌《红旗谱》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梁斌《红旗谱》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第二章第四节,主要讲述了《红旗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材中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梁斌在革命斗争中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教材中的关键章节,包括梁斌的革命理想、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以及他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红旗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梁斌的革命理想和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对革命斗争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于《红旗谱》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革命斗争的背景可能难以理解。
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梁斌的革命理想和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教案、黑板学具: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红旗谱》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革命斗争的背景。
二、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教案,详细讲解教材中的关键章节,包括梁斌的革命理想、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以及他的成长过程。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梁斌的革命理想和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梁斌的革命理想对他的成长和行为有何影响?他在红旗谱中的角色如何体现了他的理想?四、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回答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关键词和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a. 简述梁斌的革命理想。
b. 描述梁斌在红旗谱中的角色。
c. 分析梁斌的革命理想对他的成长和行为的影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你认为革命理想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行为有何影响?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和指导。
第三节梁斌《红旗谱》

《红旗谱》鲜明的民族风格
2、小说注意采用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 来塑造人物,运用人物行动、对话来刻划人物 性格;在情节结构上,运用故事相对集中的短 章节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围绕主线穿插许 多支线。
《红旗谱》鲜明的民族风格
3、语言以冀中农村口语为基础,具有通俗易懂, 朴实明快,浑厚豪放的特点。写人叙事都注意语言 的个性化、口语化和生活化,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和乡土气息。 “干,跟他干到底!只有干到底才能翻过身 来。”“完啦!走啊,在这地方咱算是直不起腰 来。”
二、《红旗谱》——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红旗谱》 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第一部《红旗谱》(1958年出版)以“朱老巩大 闹柳树林”为楔子,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为 主要内容,真实地描写了我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阶级 斗争状况。 第二部《播火记》(1963年出版)集中表现冀中 平原掀起的革命风暴——1932年的高蠡起义,讴歌了 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第三部《烽火图》(1983年出版)以抗日战争为 背景,展示了抗日烽火初起的时代面貌。
二、《红旗谱》——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红旗谱》 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背景:大革命前后十年我国北方农村和城 市的阶级斗争与革命运动。包括北伐战争的工 农运动,“四一二 后的工农红军及根据地的 革命斗争。
1、关于革命起源的叙述动机 史诗性的艺术追求:较长的历史跨度,宏阔的生活画面、 长卷式的结构 2、人物和主题 人物图谱 朱老巩 朱老忠 朱老忠 朱大贵、朱二贵 两家农民三代人: 严老祥 严志和 严志和 严江涛、严运涛 一家地主两代人: 冯老兰 冯贵堂 冯兰池
作者生平与简介
《红旗谱》——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红旗谱》 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红旗谱阅读理解

红旗谱阅读理解《红旗谱》这本书啊,那可真是相当精彩。
咱先说这书里的人物吧。
朱老忠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就像那种村里头最有威望的长辈,特别有骨气。
他经历了好多的苦难,但是从来都没有被打倒。
你想啊,他面对那些恶势力的时候,眼睛里就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就像一棵大树,不管风雨怎么吹打,就是稳稳地立在那儿。
他对朋友那是真心实意的好,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他这种性格啊,真的是特别让人佩服,感觉就像是我们身边那种特别讲义气的老大哥一样。
再说说这书里描写的农村生活。
那描写得可细致了。
从村子里的泥土路,到家家户户的小院子,再到田间地头的庄稼,感觉就像把一个真实的农村直接搬到了书里。
书里写农民们在地里干活的场景,那汗水滴答滴答地掉在土里,就像能看到他们辛勤劳作的样子。
还有那些农村的风俗习惯,什么婚丧嫁娶之类的,都写得特别生动。
就好像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那个年代的农村,能闻到农村里那种特有的泥土味儿和烟火气。
说到这故事的情节呢,那也是相当吸引人的。
这里头有好多的矛盾冲突。
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斗争啊,那是一波三折。
有时候感觉农民们都快胜利了,结果又出了新的状况。
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就像一群蚂蚁,虽然力量小,但是团结起来,也能和大象对抗。
而且书里的情节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充满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比如说朱老忠的一些计划,有时候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小意外,但是他总能随机应变,这种情节就特别有趣,让人看得停不下来。
这书里还有一种情感特别打动人。
那就是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
土地对于他们来说,那可不只是用来种庄稼的地方。
那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命。
书里描写到农民们看着自己的土地被地主霸占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抢走了一样。
他们为了夺回土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种对土地的深情啊,真的是只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民身上才能体现得这么深刻。
从这本书里,我们还能看到时代的印记。
那时候的社会,贫富差距特别大,农民们的生活特别艰苦。
第二章第四节梁斌《红旗谱》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梁斌《红旗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梁斌的《红旗谱》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及关系、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重点分析小说通过主人公朱老忠等人的斗争,展现了中国农民在旧社会中的苦难以及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顽强抗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红旗谱》的时代背景,掌握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2. 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领会其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及关系,领会情节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旗谱》阅读笔记、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旗谱》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及关系,分析情节发展。
3. 例题讲解:以朱老忠的形象为例,分析小说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展现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加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红旗谱》教案2. 内容:时代背景:旧社会农民苦难主要人物:朱老忠、严志和、江竹筠等情节发展:压迫与抗争主题思想:农民斗争,民族解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红旗谱》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要点:结合人物形象分析,阐述小说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梁斌的其他作品,如《保卫延安》、《三家巷》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农民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小说主题思想的解析;2. 教学目标中分析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课堂讨论;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与理解题目;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阅读推荐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红旗谱》

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红旗谱》《红旗谱》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当前《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的研究。
有关《红旗谱》的比较研究是当代研究高潮阶段的新成果,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对比研究中比较醒目的是《红旗谱》与同时代作品相比,如与同为红色经典的《青春之歌》、《红岩》、《红日》的比较;争议较大的是跨时代的比较,集中在《红旗谱》与《白鹿原》的比较研究上,甚至形成了“抑《红》扬《白》”说。
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同时代作品的比较,这类论述有:《叙述成长--〈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叙事比较》该文认为:《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关于成长的叙事经验都来源于社会历史意识,具有“史”的可信度,“史传合一”是共同的叙事规范。
但三部作品的叙事语言各具特色,有很大的不同。
《红旗谱》以阶级斗争为叙事动力,由农村说书艺人线性叙述朱老忠“在斗争中成长”,是史传语言,较有历史感;《青春之歌》以思想领路人推进叙事,由思想工作者线性叙述林道静“在受教育中成长”,是理性语言,少文采有说教味;《三家巷》则以生活网结点的异动和松解为叙事动力,由中学生诗人扇形叙述周炳“在生活中成长”,是诗性语言,极富抒情性。
《“史诗性”中的创作缺憾--对三部当代长篇小说的比较考察》一文从史诗性的长篇创作规律出发,对比了《红旗谱》、《青春之歌》、《白鹿原》三部长篇的创作,认为《红旗谱》史诗性创作的缺憾在于:“人物塑造的类型化”。
《红旗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红旗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旗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红旗谱》 1960 彩色片 15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凌子风编剧:胡苏凌子风(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摄影:吴印咸主要演员:崔嵬(饰朱老巩、朱老忠) 蔡松龄《红旗谱》1960 彩色片 15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凌子风编剧:胡苏凌子风(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摄影:吴印咸主要演员:崔嵬(饰朱老巩、朱老忠) 蔡松龄(饰严志和) 鲁非(饰贾湘农) 赵联(饰严运涛) 葛存壮(饰冯兰池)本片获1962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奖【剧情简介】滹沱河畔,一只巨大的古钟座落在千里堤上的老树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作品中,处处都渗透着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处处可以使你嗅到冀中平原的浓烈的乡土气息。
如对朱严两家过除夕的描写是很精彩的;
“除夕那天早晨,二贵在门上贴上红对联,屋里贴上了新年画,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预备过年。
太阳压山,大贵叫了二贵,哥儿俩胳肢窝里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燎草儿。
一擦黑,在坟头上燎起草火,火势蔓延,燃着坟地上的枯草,燎起“飘花’。
夜暗降临的时候,平原上遍地飘起野火来,鞭炮声连连响起。
猛的,空中一声爆响,震撼了云层,响声遥遥飘荡,一股光亮闪过蓝天。
天上闪出星群,人们打坟上捏了满抱柏枝走回来,又在门口点起草火,硝磺味在满街飘荡。
”
“除夕晚上,严志和也在地上烧起柏枝,屋里充满柏枝的香味。
他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
江涛问:‘爹,这是什么意思?’严志和说:‘这个嘛,让脚把它踩碎。
取个‘踩岁’均吉利儿。
”
“涛他娘点着一把香,虔诚的举过头顶,又低声默念。
把香一住住插在门环上,谷囤上、灶台上、牛槽上。
提着灯笼,点上蜡碗儿,烧纸箔,磕了头。
”(《红旗谱》,中国青年出
版社,第304-30页)
这些都很生动地表现了冀中农村春节的风俗,这些情景不但其他国家没有,就是在中国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
再如《播火记》中金华出嫁时,“金华娘到集上买了两条猪排骨和两棵双蒂大葱来,用红纸裹好,叫金华带去。
”猪排骨说明“离娘骨”的意思,闺女出嫁总算离开娘的身边了。
双蒂大葱取个夫妻和好的比喻。
金华上车时头上蒙上一个大红包袱,以及金华和大贵拜天地时,别人往金华头上撒玉米和红高粱,婆婆让金华吃“和好面,,晚上二贵闹洞房等情节描写,都透露出当地的风俗人情。
(见《播火记》百花出版社3 4-3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