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旗谱》有感
《红旗谱》读后感

《红旗谱》读后感《红旗谱》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红旗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旗谱》读后感1每个星期五是同学们最盼望的日子。
为什么呢?因为那一天下午,老师会给我们读《红旗谱》。
老师抑扬顿挫地读着,我们静心地听着。
此时,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
在潜移默化地得到文学熏陶的同时,我们深受教育。
这是一本充满着革命色彩的书籍,一本经典的红色书籍。
作者梁斌沤心沥血,创作出《红旗谱》这一经典之作。
书中描写的恶霸冯兰迟,铁汉朱老巩,都是十分形象的,情节升腾跌宕,让人爱不释手。
《红旗谱》原先是白话小说,后来才被改编成青少年版等多个版本,但依然精彩。
我最喜欢书中描写的`朱老巩。
他为报当年冯兰迟砸钟抢公地,气得朱老巩的父亲吐血身亡之仇,闯了二十五年的关东,回到家乡后,与冯兰迟作对。
当时蒋介石征收“割头税”,冯兰迟也借蒋介石之名,到处征收“割头税”。
而朱老巩为了报杀父之仇,带人反“割头税”。
一场真正的对决开始了……朱老巩不惧恶势力,毅然与冯兰迟作对。
他弘扬革命精神,鼓励大家参加革命。
《红旗谱》是一本有血有肉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我们来说,不必要像朱老巩那样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也应该像朱老巩一样,敢于斗争,为百姓造福。
只有“诵读经典”,才能“感悟成长”。
只有现在多看书,长大的道路才会更加宽阔;只有学习书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将来才能成功。
《红旗谱》读后感2贾教师说:“就是封建势力、军阀政客们,不能推动社会前进,只能是社会的蟊贼。
受苦的人们,工人和农民,就要起来打倒他们,自我起来解放自我。
明白吗”朱老忠畅亮地笑了,说:“共产党我在关东的时候,就听得人们讲道过,苏联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掌政,打倒资本家和地主,工人和农民翻起身来,如今也到了咱的`脚下。
你要是扑摸到这个靠山,咱受苦人一辈子算是有前程了!”江涛说:“当然不算完!反革命在武汉大屠杀以后的日子,毛泽东同志带领革命的士兵、工人和农民举行了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
红旗谱读后感(精选3篇)

红旗谱读后感(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红旗谱读后感(精选3篇)红旗谱读后感1《红旗谱》主要讲述了三代农民的不同奋斗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变迁,深刻地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求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
《红旗谱》读后感

《红旗谱》读后感从《红旗谱》中我们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准备的《红旗谱》读后感,仅供参考!《红旗谱》读后感篇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清澈响亮的歌声放佛回荡在耳际;“出水才看一脚泥”,憨厚老实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现眼前。
畅游在红色书籍《红旗谱》的字里行间,思绪飘回那动荡不安的年代。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
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7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
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
25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雪恨。
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
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爱恨分明,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北方农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
朱老忠,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出水才看两脚泥的坚韧,不得不令人钦佩。
但几次斗争的失败,也不得不引人深思。
只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党的带领,才会取得斗争的胜利,真正的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
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年代,但精神食量却见一般。
没有书籍的年代,是贫瘠的。
没有书籍的思想,是无知的。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多读红色经典,常读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了解党。
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个性,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珍惜。
紧紧拥护在党的周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红旗谱》读后感篇二《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读《红旗谱》有感[精选5篇]
![读《红旗谱》有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4568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d.png)
读《红旗谱》有感[精选5篇]
《红旗谱》是一部叙事诗,讲述了中国革命初期炼狱岁月的激情历程。
从不服输、勇往直前的主人公,到真理执着、坚守红旗信念的小起义军,再到千百万红军革命家以及胜利后的勇士,整部史诗历险热血,融入新中国建立的精神。
读了《红旗谱》后,我感受最深的是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当新生的革命党人面对重重困难,决心不服输时,他们决心凭借牺牲、苦心、坚持不懈,完成新中国的建立。
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他们用自己的血和汗,唤醒了弱者的斗志,最终夺取了胜利。
另一方面,《红旗谱》也是一部充满爱与责任的史诗。
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革命家之间彼此关怀,甚至对对方的家庭和孩子,也是温暖而有力的关怀。
革命者们既要为自己的梦想、价值观而奋斗,也要为比自己更年轻,更后来的一代革命家留下一份深厚的爱,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此外,《红旗谱》又让我感受到完美结合的历史、文化、革命精神。
作者精心谱写了中国革命斗争史,把内容和精神深入流淌其中,告诉我们革命的宗旨及其价值,这也鼓励着我们坚守历史使命,继续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红旗谱》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印象,相信这部史诗将一直传承下去,鼓舞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传奇征程。
红旗谱读书心得_红旗谱读书笔记5篇

红旗谱读书心得_红旗谱读书笔记5篇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修养,争取把品格不断地提高,把觉悟不断地提升,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红旗谱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精选红旗谱读书心得 (一)《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由于是一次读完作品,所以明显仓促,何况本身对这类小说带一些成见,虽然读时尽量避免,但仍然花费了许多时间。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
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人民才能彻底翻身解放。
捧着书籍,我的眼前浮现出大革命时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其中有舍身护钟的朱老巩,饱经坎坷、有勇有谋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严志和,坚定沉着、善于斗争的贾湘农,以及充满斗争精神的大贵二贵、运涛江涛,心向革命的春兰等等……从小说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产党”,”民主”,”斗争”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朋友间的关怀,以及自然环境、家乡情怀对个人的影响。
当然,也不可否认,”革命”、”斗争”等都是反应作者梁斌思想的集中体现。
酱色的脸,脸上的纹路,蓝粗布这些都是很清晰的农家印象。
红旗谱的读后感范文8篇

红旗谱的读后感红旗谱的读后感范文8篇【篇一:红旗谱读后感】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
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8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
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
25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雪恨。
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
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这是一部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
这部历史的展开,立足于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斗争,反映了冀中农民运动的风貌,同时他们又与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秋收起义等遥相呼应。
这样,冀中平原的风云,不仅成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革命的写照,而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就人物而论,《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
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
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红旗谱小说读后感范文(精选)

红旗谱小说读后感范文(精选)《红旗谱》这部书主要讲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的曲折历程!下面给大家分享红旗谱小说读后感范文(精选),欢迎阅读!红旗谱小说读后感篇一《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由于是一次读完作品,所以明显仓促,何况本身对这类小说带一些成见,虽然读时尽量避免,但仍然花费了许多时间。
《红旗谱》经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异常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86。
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三代农民的不一样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
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了一个真理:仅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人民才能彻底翻身解放。
捧着书籍,我的眼前浮现出大革命时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其中有舍身护钟的朱老巩,饱经坎坷、有勇有谋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严志和,坚定沉着、善于斗争的贾湘农,以及充满斗争精神的大贵二贵、运涛江涛,心向革命的春兰等等…从小说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产党”,“民主”,“斗争”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朋友间的关怀,以及自然环境、家乡情怀对个人的影响。
当然,也不可否认,“革命”、“斗争”等都是反应作者梁斌思想的集中体现。
【读后感】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关于《红旗谱》读后感【本文概要】《红旗谱》这部书主要讲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的曲折历程。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本文读后感频道!【篇一】关于《红旗谱》读后感阅读《红旗谱》,自己好像回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因为《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反应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矛盾老先生曾称赞过这部作品:“《红旗谱》是里程碑的作品,《播火记》也是里程碑的作品。
《红旗谱》揭开了悲壮的中国农民斗争史,是一部撼动人心的作品。
《红旗谱》再现了那个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的危急年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农民真实而又复杂的各种形象。
”所以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才知道为写《红旗谱》,梁斌曾“三辞官”:第一次是辞新武汉日报社长之职;第二次是辞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支部书记之职;第三次是辞天津市副市长之位。
梁斌辞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话:不写好《红旗谱》,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
梁斌的脾气很倔,倔得硬气、刚烈。
“*”期间,他被造反派批斗。
有人问他《红旗谱》是不是大毒草,是不是“王明左倾”路线。
梁斌坚决回答:不是。
一次,有个造反派叫他站在高凳上,一脚踹倒凳子,将他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问他承不承认,梁斌爬起来依然坚决回答:不是。
平时没事梁斌就爱和老百姓聊天,门口卖菜、修鞋、拉煤的无不说“梁老是个大好人”。
遇到不平事,梁斌定要管。
有位革命老同志的遗孀生活比较困难,有关部门说,老同志去世了,以后不会常来了。
老太太找到梁斌哭诉。
梁斌火了,马上质询那个部门负责人,事情很快便解决了。
梁斌一生最珍视的莫过于他的手稿。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纷纷逃跑,梁斌却冲向书房,“我的手稿!我的手稿!”他不顾一切地喊着,将手稿紧紧搂在怀中。
当时书柜里还有他多年收藏的近300幅珍贵名画,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有手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旗谱》有感
“研读红色书籍,重温红色精神,建树党员风采”。
通过重温历史经典,促进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把红色精神作为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自我约束力传承下去。
有机会拜读了经典著作---《红旗谱》。
当我开始阅读这部小说时,依然深深地感受到它在质朴的乡村生活书写中充溢的深沉的革命激情。
《红旗谱》由梁斌先生创作,描写的是1927年前后冀中城乡的革命历史图景。
我们知道,1927年是腥风血雨的一年。
当时的革命运动事实上处于低潮,但梁斌恰恰选择了这一时段作为其历史叙述的时代序幕。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早期革命运动以城市工人罢工、起义为主,在城市工人暴动失利的现实图景中,梁斌又选择了星星之火尚在初燃的农村革命运动作为自己表现的核心。
小说的开头“楔子”一节,叙述了乡村侠士朱老巩为保护将被地主冯老兰霸占的锁井镇村48亩地而献身的义举。
小说主体部分是朱老巩的儿子朱老忠抛乡别井25年后重回锁井镇村为父报仇,要和冯老兰决一高低。
《红旗谱》的历史叙述具有明确的教育意义,而其叙述历史的笔力更见证了《红旗谱》作为小说本身的“这一个”的独自的小说的“故事”能力与审美意义上多姿的“魔术”意味。
《红旗谱》的表现对象是从晚清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民。
梁斌在表现农民的革命性时清醒地意识到农民与生俱来的乡土特性。
《红旗谱》的文字始终浸透一种浓而且浑的乡土情韵。
朱老忠的坚强、严志和的自私、老驴头的势利与懦弱,各自因自己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各有其性。
就是描写敌对阶级的地主冯老兰,作者也没有把冯老兰写成一个无恶不作的简单的“恶人”。
冯兰池、冯金堂父子不同的生活观念也显现出当时上层人物不同的生活态度。
年轻一代中,作者也分笔运神,恰切地描写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与行为方式。
春兰与严萍,同是女性,一个是村野哺育的农家少女,一个是书香门第培养的知识女性,她们对爱情都有执着的追求。
春兰为了同运涛志趣相投,同时表达自己对恋人的炽爱,会在衬衣上绣上“革命”二字,骄傲地走在人前,而不惧人人争相前来目睹“革命”。
这和乡村少女泼辣、火热的情爱表达相符;而严萍喜欢江涛,只是默默地送他走出自家门口,用恋恋不舍的目光送他远去。
知识分子女性的含蓄、矜持的爱情表达正恰如其分,梁斌显然有意识地让不同人物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红旗谱》主要写革命运动主要集中在“脯红鸟事件”“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三个事件。
前两个事件反映的是乡村革命,后一个反映的是城市的学生革命运动。
前两个事件争斗的双方就是朱老忠和冯老兰。
在“脯红鸟事件”中,号称地方一霸的冯老兰爱鸟,朱大贵(朱老忠的大儿子)等几个孩子捉到了一只脯红鸟,冯老兰想据为己有。
于是派出管家去收买,但孩子们坚决不卖。
面对此景的冯老兰竟然束手无策,只会在自家院子里捶胸跺足,这和通常恶霸的强横显然相距甚远。
脯红鸟最后被猫吃掉了,但小说并没有明确地写出这是冯老兰所为。
有论者也提到了这一点。
问题的关键不是说冯老兰像不像恶霸,而是在于作者运笔的分寸感。
“脯红鸟事件”可谓一石三鸟。
一方面,这是为朱老忠和冯老兰之间的矛盾造势,小说没有在开始就写得二人针锋相对,矛盾的蓄积为后来“反割头税运动”中朱老忠的勇敢蓄势、铺垫;另一方面,这也把冀中一带乡民爱鸟的民俗民风做了巧妙的展示,乡村生活情韵可见一斑;再一方面,这是几个孩子的所作所为,朱老忠的后代和严志和的后代,朱大贵、二贵和严江涛、运涛从小的情谊,为之后朱老忠作为“精神之父”的出现铺垫了生活基础,而革命的谱系相传也更有了生活现实与阶级精神的根基。
我对《红旗谱》的几点看法:第一,有关内容主题方面。
首先在主题定位上,大都认为是为“中国的革命”立下“英雄的谱系”,这一说法我认为有人为自作之嫌。
小说描绘的诚然是北方农村乃至城市革命运动的代代兴起,但明显并不是很有代表性。
首先就说北民的粗犷显与南方不同,而革命之星火实起于南方,而北方受五?四影响又好于南方,教育发达亦胜之,故小说里才有运涛,江涛很容易就上学的条件,此条件在南方农村并不具备。
如此种种,我觉得所谓谱系一说相当程度上是读者评论家甚至观作者主后加的。
其次在主题集中性上,作者尝试农村与城镇相连的用意是好的,但我感觉不大成功。
就说江涛吧,原是农村气很重,但到小说后期则完全是个城市革命者,其中作者强调的革命思想、教育的作用或者可信,但缺少必要的交代,而这些交代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农村到城市的链接。
而小说恰好略去了这些,所以感觉主题农村-城市的变换显得生硬。
再有是《红旗谱》一个比较出色的用意,就是紧扣历史。
从革命源起到4?12反革命政变,再到革命高潮的慢慢复苏,都很自然地融入书中,并与人物性格的发展结合得很好(主要是江涛)。
当然应指出的是这些反映有些太直接,我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果真如何,只是个人觉得。
我想这与小说主角们的身份有关,他们都是农村革命的顶先人物,所以描写下来给人以“政治变动直接广泛影响农村”的错觉。
第二,小说结构方面。
小说是以时间为序的,中间亦有小段的回序(如张嘉庆的回忆),这些都是表面,不值一提。
要说的是小说视角的选取,大部分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有时心里独白也有第一人称的时候)。
全知视角给作者统筹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发展的优势,但对那时的作者而言,它有时也有些极大的缺陷。
首先小说的人物思想显然受到了作者自己思想的限制,而我印象中那时候作者们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意识的限制,从而不可避免的使小说中的人物过多地体现时代的“共名”。
从现在的观点看,这样的小说往往失败的成分多。
其次,由于作者全知的高高在上,当人物过多时,受作者努驾能力的限制,人物往往趋向类型化。
《红旗谱》里就有这种现象,除朱老忠外,其他农民有过多相似,即如革命者里,运涛和江涛的革命思想也缺乏区别之处,更不用说保卫“二师”的革命者了,感觉就是“一堆”。
对张嘉庆的描绘成功处
很多,但仍有主观建构的痕迹。
这些都是当时那个思想体系下,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下,选取无限制的全知视角带来的毛病。
当然,这些似乎都是那么必然而不可避免。
第三,小说人物及场景的若干成功之处。
对老一辈农民的刻画,简直只能用一个“神”字来形容,作者中国传统文学的功底可见深厚。
从朱老巩到朱老忠,两人性格的传承以及发展,十分契合中国人的逻辑,也合情合理。
而且,人物多方面性格的塑写也很成功,特别是那种“侠”“义”之气?,从开篇“大闹柳树林”始,就始终绝荡全书,虽然到后期与江涛他们的理性显得有些不容了,但仍不失为最成功之处。
对此有句评论叫:“把现代小说民族化。
”实是不假。
典型场景的聚焦,有戏剧的强烈效果。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严车站相会,大贵架锅杀猪反割头税,保卫二师时抢面运动…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典型场面描写,不仅构成了小说的亮点,也可以说就是小说的主干。
最后要说的是小说的语言。
佩服它其实很大部分是处于对北方人民豪爽性格的钦佩,这样的语言配上这样的性格,让原本略显生气不足的小说有了强烈的“内气”,仿佛一股粗野的呼吸扑面而来。
这无论如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掌握的。
以上即为我读《红旗谱》后的一点琐碎的看法,很不成系统。
个人天真地认为,如果作者现在能看到我地这些言语,应该不至于生气于我的肤浅,甚至还会做一些对“愚者千虑”之言的认真分析。
是亦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专题第一篇作业。
《红旗谱》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对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的描摹,使作品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
《红旗谱》作为一部讲述中国革命历史的小说,是一部经典的传世巨著!在中年时期,重新解读更点燃了我的革命激情!
学号:1001013212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010132
姓名:李冬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