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

【第一篇章】大气的削弱作用 【GIS 技术看现象】
重难点 学法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及现象解释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师生活动
【课前回顾】
1、水汽、CO2 以及 O3 分别集中在哪一层?对流层与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特点?
2、太阳辐射按波长如何划分?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段?
【视频导入激兴趣】
「据图思考」谷歌地图选取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两点 AB,在 meteo earth 软件中,分析两点温度与云层厚度的关系。
课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观看电视剧《闯关东》片段,思考剧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设计人
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1、综合思维:依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了解削弱与保温过程 的相互联系。 2、区域认知: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具体区域中的生 产生活现象。 3、地理实践力: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与生活实际,尝试自主 设计模拟实验。 4、人地协调观:对生活中利用大气受热现象进行评析,树立正 确、可持续的观念。
【第二篇章】大气的保温作用 【巧做实验探保保温】
时间
温度计离地面 1M 温度计离地米 8M
12:00 起始读数 22℃
22℃
12:15(15min 后) 24℃
23℃
「合作探究」观看微课视频,解决以下问题:
1、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去哪了? 2、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大气是否会向外辐射能量?这些辐射去了哪里?
2、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高原早晚,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 袍袖中,紧紧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 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原因是什么?
大气的受热过程市优质课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市优质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独立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写出各过程环节的名称;(我们自己会画)能识别变式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别人画的图我们要认识)2.能够用逻辑清晰的语言描述大气受热过程的几个主要原理(“三过程两作用”、气温递减率,记住递减率理论数值),理解大气对地球温度的两个主要影响(温度升高;日较差减小)3.能够运用原理从大气成分变化、大气厚度变化等方面,解释有关地面和大气温度现象。
(如青藏高原;晴天阴天;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等)【课前学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读右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如何变化的2.为什么飞机大多在平流层中飞行特别指出:;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所指的大气是指对流层的大气。
二、辐射原理和大气特性1.物理小常识: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波长的辐射,叫可见光;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2.大气的特性:对短波辐射基本不吸收,吸收长波辐射。
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成分会作用于热辐射,如臭氧等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云层、尘埃对各种波长的辐射都有反射作用,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最易散射蓝色光。
【课堂活动】:合作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如果地球没有大气 地面吸收_______地面辐射_______ (二)存在厚厚大气层仔细观察各个箭头间数量关系,请用数据说话!总结大气受热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问题1. 大气对穿过的太阳辐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削弱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削弱的大小主要受那些大气状况影响(问题2. 地面从大气获得多少能量 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保温作用的大小主要受那些大气成分影响问题3. 大气共获得多少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哪里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❶❷*❸⓫❿❾❽ ❼❻❹❺、【绘图理解】在下面独立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并总结受热过程的“三个过程两个环节”【巩固练习】:>1.图中A、E、H所表示的辐射中属短波辐射的有_______,属长波辐射的有__________ 。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一、引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内容,你们对大气受热过程有哪些了解?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吗?举例说明。
二、学习1.温度和热量的区别是什么?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颗粒运动的程度,是热能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大气受热的方式有哪些?大气受热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3.辐射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能通过空间传递到地球上。
4.传导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颗粒之间的碰撞和传递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我们手摸到热物体会感觉到热量的传递。
5.对流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空气受热上升形成对流气流。
6.大气受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大气受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射线的照射强度、地面的反射率、地理位置和海陆分布等。
7.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三、拓展1.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响有哪些?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太阳能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过程中。
2.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守恒的原理,你能够解释一下吗?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在各种方式之间转换,总能量保持不变。
3.大气受热过程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四、总结1.大气受热过程涉及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和对流。
2.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3.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守恒的原理,能够解释各种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课后练习1.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2.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海滨地区一般比内陆地区的温度要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太阳的辐射能传递给大气层,使得大气层的温度升高的过程。
二、理论讲解1.太阳的辐射能2.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氧气占21%。
3.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太阳的辐射能通过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线)传递到地球的大气层上。
(2)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可见光和紫外线进入大气层后,部分被大气层吸收,部分被散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大气层的上部升温,但不会使地面直接升温。
(3)地面的吸热和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变为热能,地面转化为长波辐射(红外辐射)向大气层散射。
(4)大气层的吸收和透射大气层吸收地面的红外辐射,气体分子会因此而振动增强,温度升高,然后通过气体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
(5)温室效应大气层能够吸收并散射地表红外辐射,使得地球温度适宜,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
三、案例分析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1.太阳的辐射能是如何传递至大气层和地面的?2.大气层是如何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能的?3.地面是如何吸收太阳辐射能的?4.大气层通过什么方式向外散射能量?5.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四、讨论与总结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太阳的辐射能通过短波辐射传递至大气层和地面,大气层通过吸收和散射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能,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热能,然后将热能以长波辐射形式散射到大气层。
大气层通过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能量。
温室效应是大气层吸收和散射地表红外辐射,使得地球温度适宜的结果。
五、拓展延伸1.地球的温度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2.温室效应对地球有哪些影响?3.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关系?六、课堂小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的辐射能传递给大气层,大气层通过吸收和散射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能,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能散射到大气层,大气层通过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能量。
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导学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5年)必修一

主题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班级姓名学号【知识梳理】一、太阳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太阳辐射是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辐射。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及。
2、平流层中的主要吸收;对流层中的和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3、大气层中的和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4、天空呈现蓝色,这是由于和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三、完成概念图填空1 2 3 4 5四、热力环流1、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2、由于不同地区所获得的不同,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方向的运动:近地面空气受热会膨胀作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3、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差,从而导致大气方向的运动:近地面气流由(受热或遇冷)处流向(受热或遇冷)处;高空气流由(受热或遇冷)处流向(受热或遇冷)处。
4、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完成下列填空。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五、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1、并用箭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并用箭头画出山谷与山顶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3、用箭头画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六、大气水平运动——风(一)气压1、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受到的。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地表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向运动,形成了。
★★★气象上把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的点所构成的面。
(二)大气水平运动1、风的基本要素(1)方向:由力、力和力三个力共同作用。
(2)风速:受力和力大小的影响。
2、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风受力情况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图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垂直等压线由 压指向 压在高空,一般受 力和 力的影响与等压线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探究二
材料:月球白天表面平均温度达零上120摄氏度左右,夜间表面平均温
度达零下180摄氏度左右。
早晚平均温差近300摄氏度。
据材料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巨大成因。
预习自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辐射
C.③为云层吸收
D.④为地面反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④较多
B.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是因为②的缘故
C.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①比较弱
D.①为短波辐射
4.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教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的图片和文字,完成下列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量来源:(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结果: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
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课堂探究】知识准备:1.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2.大气成分主要有氮、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等,对长波辐射大量吸收。
在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概括:三种辐射:三个过程:两种作用:两种热源: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材料一: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探究一:作为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如何向公众解释,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材料二:天气预报:北京,10月25日,天气:晴,气温:3~18℃;10月27日,天气:多云转阴,气温:8~17℃。
探究二:作为一位气象工作者,你如何向大家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而阴天昼夜温差小这一现象?材料三:秋冬时节出现的霜冻,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农民伯伯在霜冻来临前点燃,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等物质,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
这种防止冻害的方法就是熏烟法(人造烟雾)。
探究三:作为一位成功的果农,你如何向同行解释熏烟法的原理?材料四:在我国华北地区深秋、冬季和初春,在晴天的夜晚,往往会出现霜冻。
探究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你如何向小伙伴们解释华北地区冬半年,晴天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巩固练习】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doc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目标引领】:1.通过学习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3.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这是本节的重难点。
【预习提示】: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2.先独立研读教材,圈点勾画发现问题,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 梳理知识。
【自主预习】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复习:填表说明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成,完成卜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具有________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具有。
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4)—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练习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3.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4.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图中箭头能表示其主要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5 .上图中能表现二氧化碳和水汽对长波辐射强烈吸收的箭头是A.① C.③ D.④探究一: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射(-)“太阳暖大地”1.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能量能百分之百到达地面吗?为什么?(-)“大地暖大气”2.地面辐射最终跑到宇宙空间的很少?为什么?(%1)“大气还大地”3.大气逆辐射有何重要作用?【绘图练习】要求:①在图中补画大气逆辐射;②标出反射作用、吸收作用、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 编号:DL-013-01-009
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学案
编写人:周爱 审核人:高一地理组 编写时间:2013-11-10
班级: 级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能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 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原理
【学法指导】
通过图解分析探讨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知识链接】
针对大气受热过程,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形成分析昼夜温差的思路。
能运用以上原理、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玻璃温室、水库建设、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其影响。
【学习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基础梳理(A 级)
(1) 大气最重要的热源:___________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________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
A 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
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是 。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制约着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_
2、 读图2、1,运用大气增温过程解释“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原理(B
级)
大气保
温作用⎩⎪⎨⎪⎧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④ 而增温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⑤ 而 增温大气保温效应:⑥ 将大部分热 量返还地面
3、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如果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B 级)
合作探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是深冷幽寂的。
在有太阳照射时,“广寒宫”可以达到130℃的高温,在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能降低到-180℃~-170℃。
而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却很小,这与地球外部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有关。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A级)
2、大气的受热和保温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地面又起什么作用?(B级)
3、为了改善农业生产,人们喜欢采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生产,说一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
(C级)
4、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
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右图为法国某地典型的葡
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
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
的。
葡萄种植园地表铺沙或鹅卵石对葡萄生长有何
影响?(C级)
规律总结: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归纳:(地势、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巩固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A、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高
B、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
C、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
D、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下面同季节同纬度的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3、4
两题
3、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4、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下面的左图为某同学做的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据此完成5~6题。
5、左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 )
A.大 B.小 C.相同 D.难以判断
6、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简答题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此话你怎么看?
2、为什么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吸收作用
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
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3、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地面的反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4、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5、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C、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课外链接:
【学习反思】
1、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
基础知识:
笔记整理:
2、我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没有弄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