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基本平曲线线型
平曲线

平曲线
平曲线【horizontal curve】指的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复合型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
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
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基本型曲线解释

基本型曲线解释
基本型曲线的意思是指由圆曲线和两端连接直线的回旋线。
而且所谓基本型曲线是指道路的平曲线由直线段-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段组成。
扩展资料
在道路线型设计时,分如下几步走:选线、平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横断面设计。
选线即根据地形特点确定设计道路的走向;平面设计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已定走向路线的平曲线要素,附带逐桩坐标表;竖曲线设计在平曲线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平包竖的原则进行竖曲线设计,附带高程表;横断面设计在路基设计和平竖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主要是检验平竖线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平移,并便于填挖方量的计算。
当然也可以几个路线方案同时设计,最后平竖横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方案比选。
平曲线的基本形式

平曲线的基本形式
平曲线是一种经济学上常用的图表类型,用于展示不同替代方案之间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点。
平曲线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
1. U 型曲线:U 型曲线表明当成本(如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和)增加的时候,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而单位利润率会增加。
这种曲线形状类似于大写的U 字母,因此称作U 型曲线。
这表明当产量增加时,边际收益(即额外收益)总是大于边际成本(即额外成本),比如适用于生产高质量产品或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公司。
2. 反U 型曲线:反U 型曲线表明当成本增加时,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上升并且单位利润率会下降。
这种曲线形状类似于倒过来的U 字母,因此称作反U 型曲线。
这表示当产量增加时,边际成本增加快于边际收益,比如适用于一些制造行业中。
它们会在大规模生产期间面临较高的固定成本,当生产达到饱和状态时,它们将面临较高的可变成本并出现反向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可能比理论曲线更为复杂,因此在使用平曲线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平面曲线的基本性质与方程

平面曲线的基本性质与方程平面曲线是几何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由一系列方程或参数方程来描述。
平面曲线的基本性质包括曲线的类型、对称性和方程的解析形式等。
在本文中,将介绍平面曲线的基本性质与方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曲线的类型平面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不同类型。
直线是最简单的曲线,其方程可以用一次函数来表示。
圆是由到定点距离等于半径的点构成的曲线,其方程为(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椭圆是圆在平面上的投影,其方程为(x-a)²/a²+(y-b)²/b²=1,其中(a,b)为椭圆中心坐标。
双曲线的方程为(x-a)²/a²-(y-b)²/b²=1,其中(a,b)为双曲线中心坐标。
抛物线的方程为y=ax²+bx+c,其中a≠0。
2. 对称性平面曲线可以具有对称性,即关于某条轴或点对称。
直线、圆和椭圆都可以具有轴对称性,而双曲线和抛物线不具有轴对称性。
对于方程为f(x, y)=0的曲线,其对称性可由方程的特性决定。
3. 曲线的方程平面曲线的方程可以通过给定的条件或特征来推导。
例如,对于给定的点和斜率,可以使用点斜式方程来表示直线。
若已知两个点,可以使用两点式方程表示直线。
圆的方程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来确定。
椭圆和双曲线的方程可以通过焦点、顶点和离心率等特征来确定。
抛物线的方程可以通过焦点和直线方程来确定。
4. 曲线的参数方程除了用方程来描述曲线,还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来表示。
参数方程由参数t的函数形式构成,将参数t代入方程中,可以得到曲线上对应点的坐标。
例如,对于直线,可以使用参数方程 x = at + b, y = ct + d 来表示,其中a、b、c、d为常数。
参数方程可以更灵活地描述曲线的变化和特征。
通过研究平面曲线的基本性质与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几何特征和数学表达形式。
道路平曲线概念讲解

道路平曲线概念讲解道路平曲线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可以理解不同坡度的道路之间,用于过渡的曲线,防止坡度突然变化影响车辆的平稳,坡度变化过大且没有平曲线的话车辆容易腾空或者挂碰车辆底盘,造成危险。
所以在道路测量中就离不开道路平曲线这个概念了。
但是很许多刚入门的测量新手对道路平曲线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道路平曲线的概念。
首先是道路中线的组成,道路的中线,包括立交匝道的中线,无论多么复杂的线形,都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个基本线元组成,如图所示:、直线概念:直线:具有固定的曲率半径,且曲率为0(半径无穷大),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圆曲线。
特点:1)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
2)笔直的道路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
3)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4)测设施工方便。
二、缓和曲线概念:缓和曲线:为了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更加符合汽车的行驶轨迹、离心力逐渐变化,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需要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圆曲线之间设置一段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此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目前我国公路设计中,以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类型:1•完整缓和曲线:判断标准:A2=RxLs2、非完整缓和曲线:判断标准:A2/RxLsA=缓和曲线参数在道路及立交匝道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线形往往是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
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本型曲线是按“直线-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型。
基本型中,又可以根据其中两个回旋曲线参数相等与否而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
(2)S 型曲线把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曲线连接起来的线型,GQ 处R=8。
两个反向回旋曲线的参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II) 【【ti8 (3)C 型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曲线在曲率为0处径相衔接的形式。
C 型曲线连接处的曲率为0,即GQ 处R=8,相当于两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对行车和线形都有一定影响,所以C 型曲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使用。
5种基本平曲线线型

在进行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一般会遵循下列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接、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必须满足行驶力学要求,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一般来说道路线型分为以下六类:
1、基本型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这种线型和地铁平曲线里的大部分线型是一样的。
2、S型
缓和曲线1+圆曲线1+缓和曲线1+(反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2+缓和曲线2
S型曲线几点注意:
(1)相邻两个回旋参数A1和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参数时,A1/A2<2.0,有条
件时应<1.5;
(2)两反向曲线之间不设直线,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短,其直线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满足L≤(A1+A2)/40。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R2/R1=11/3。
3、卵型
缓和曲线1+圆曲线1+缓和曲线(过渡)+圆曲线2+缓和曲线2
卵型曲线的几点注意:
(1)卵型上的回旋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内:R2/2≤ A≤ R2(R2为小圆半径);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0.2≤R2/R1≤ 0.8(R1为大圆半径);(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0.003≤D/R2≤ 0.03(D为两圆曲线最小间距)。
4、凸型
直线+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直线
5、复合型
直线+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
6、C型
圆曲线1+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2。
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三)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 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R2 2
A
R2
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 主点里程桩号。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Ls2=αR/2=15.3250×PI/180×1000/2=135.68 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
207.05-204.45=2.60
取Ls2=135.68+2×2.60=140.88 计算得, T2=207.055m
207.05-207.055=-0.005
取Ls2=140.88-2×0.005=140.87
跳转到第一页
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R1=1200 Ls1=140 α1=12.2420 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 JD1= K7+231.38 ZH1=K7+030.89 HY1=K7+170.89 QZ1=K7+230.80 YH1=K7+290.71 HZ1=K7+430.71
故 Ls R 2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

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方式,将各种植物以平面形式进行种植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的种植形式,可以营造出美观、和谐的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一、线性种植形式线性种植形式是将植物按照线条的方式进行种植,常见的线性种植形式有直线型、曲线型和波浪型等。
直线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道路两侧,可以使整个道路显得更加整齐划一;曲线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小径和湖畔等地方,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趣味性;波浪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草坪和花坛边缘,可以使景观更富有动感。
二、对称种植形式对称种植形式是指将植物按照中心轴线对称排列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庭院和公园的主入口处,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庄重和庄严。
对称种植形式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如单侧对称、双侧对称、多侧对称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交错种植形式交错种植形式是将不同种类的植物交叉种植,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花坛和花境的设计,可以增加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交错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搭配,使不同植物之间相互衬托,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四、群落种植形式群落种植形式是将同一种或相似种类的植物集中种植在一起,形成植物群落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草坪和花坛的设计,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景观。
群落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相互之间的距离,避免植物过于拥挤,影响生长和观赏效果。
五、层次种植形式层次种植形式是将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按照层次排列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景墙和庭院的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层次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合理选择搭配,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协调和平衡。
六、点缀种植形式点缀种植形式是将少量的植物点缀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水池和假山的设计,可以增加景观的亮点和焦点。
点缀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突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基本平曲线线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在进行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一般会遵循下列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接、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必须满足行驶力学要求,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一般来说道路线型分为以下六类:
1、基本型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这种线型和地铁平曲线里的大部分线型是一样的。
2、S型缓和曲线1+圆曲线1+缓和曲线1+(反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2+缓和曲线2
S型曲线几点注意:
(1)相邻两个回旋参数A1和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参数时,A1/A2<,有条件时应<;
(2)两反向曲线之间不设直线,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短,其直线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满足L≤(A1+A2)/40。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R2/R1=11/3。
3、卵型缓和曲线1+圆曲线1+缓和曲线(过渡)+圆曲线2+缓和曲线2
卵型曲线的几点注意:
(1)卵型上的回旋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内:R2/2≤ A≤ R2(R2为小圆半径);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R2/R1≤ (R1为大圆半径);(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D/R2≤ (D为两圆曲线最小间距)。
4、凸型直线+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直线
5、复合型直线+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
6、C型圆曲线1+缓和曲线1+(同向)缓和曲线2+圆曲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