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件.ppt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6张PPT)

《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6张PPT)

民间音乐文化发展趋势
民间音乐的兴盛
唐代民间音乐文化十分兴盛,各种民间音乐形式如曲子、词等广 泛流传。
琵琶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琵琶是唐代民间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 受人们喜爱。
民间音乐与文人创作的互动
民间音乐的发展对文人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文人从民间音乐 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欣赏
全文朗读及分段讲解
全文朗读
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节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分段讲解
将诗歌分为若干段落,逐段讲解 内容,深入分析每段的意象、情 感和表现手法。
描述性内容描绘技巧
景物描绘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浔阳江 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等,感 受其细腻入微的描绘技巧。
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随着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琵琶行》也逐渐被西方世界所了解和接受,成为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跨文化交流中,《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 桥梁和纽带。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学生朗读、背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琵琶 行-并序》的朗读比 赛,评选出最佳朗读 者。
创作背景及意图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创作《琵琶行》时,正值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他偶然遇到一位旧时 长安红歌女,在为她演奏琵琶的过程中,深感其身世之悲苦和自身遭遇之不幸, 遂写下这首长篇叙事诗。
创作意图
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和高超演奏技艺,白居易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 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他也借琵琶女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
艺术特色及价值评价
艺术特色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2张PPT)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提示: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 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 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 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 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 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诗人将动态 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 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江水茫茫,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 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 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 两句诗,把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融为了一体,是情景交融的最 高境界。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这两句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琵琶女由 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 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 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 了她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文写琵琶女的 身世作铺垫。
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点评:这两句写初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 地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 实这也是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 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诗人的“寻声暗问”,也暗含了对弹 奏者的同情和关注。“迟”,迟疑,写出了琵琶女犹疑不决的心理。本 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高兴的事,可琵琶女却犹豫不决,看来 其必有隐情。 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琵琶女 不仅“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为下 文写琵琶女出场蓄势。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36张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36张

巧妙构思
双线结构 江头夜送客
开营 篇造 置氛 景围
《琵琶行》白居 易
结抒 篇发 点感 题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月夜听琵琶 暗线
述迁谪之恨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 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 世感动的故事。诗人借此抒发了被贬谪的悲苦心情,控诉 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倡女:歌女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有“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
贾人:商人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 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使:让 快:畅快 漂沦:漂泊沦落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描写琴声的?
1、运用动作描写。“为我一挥手”写出了蜀僧弹琴的潇洒动作。 2、运用比喻手法。“如听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铿锵有力。 3、从听众反映写琴声。写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不觉碧山暮”写客人沉醉于琴声,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表现琴声的吸 引力和琴师的技艺高超。 4、用典。“客心洗流水”化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 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1段 2、3段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4段
贰 音乐分析
一、理清文章思路
诗歌每一段写了什么?用七字形式概括每段的内容。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溅射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
急速冲出
通“划”
悄然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江边
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音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 年 ,秋 月
节拍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 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 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 客 ,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 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 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 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8. 《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曲的旋律对叙述者的影 响如何?
A. 让他感到振奋 B. 引发了深深的怀旧 C. 使他沉浸在快乐中 D. 使他陷入困惑 答案:B 解析:琵琶曲的旋律激发了叙述者的怀旧之情,深 刻的音乐使他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加深了情感的共 鸣与反思。
9. 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哪些细节展示了 琵琶女的遭遇?
具体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 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 高超。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 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
以情弹奏
融情于曲
曾经 才貌双绝、名动京城
琵琶女
如今 年长色衰、孤苦无依
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
名作状,在晚上
金属相击发出的声音
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曾经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
老师
托身、嫁 商人
忧郁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
状语后置句 京官被贬为地方官
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A. 表达热烈的情感 B. 表达对琵琶女的仰慕 C. 表达音乐的悠扬 D. 表达期待的迫切 答案:D 解析:“千呼万唤始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居易对 琵琶女演奏的期待,强调了他内心的迫切与渴望,为 后文情感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4. 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夸张 B. 比喻和排比 C. 对比和反复 D. 夸张和比喻 答案:C 解析:诗中通过对比琵琶女的遭遇与诗人自身的经 历,揭示了生活的无奈与共鸣,同时反复使用同一情 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解题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 “引”等并称“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 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 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 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导入
两千多年前, 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 使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 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 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 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巍巍乎志在高山, 洋洋乎志在流水。
文学常识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 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 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别时的情景,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
上琵琶声出现准备好氛围。
2.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
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第二部分
诵读感知
诵读诗歌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三、课文中我们学过不少这样的诗词:如周邦彦词《苏幕遮》的结尾:“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小楫”二句,写梦中与小伙伴们驾着小舟,进入荷花塘深处的 情景。以景结情,既展现了生动的景物画面,又把浓郁的诗情融入画中,并宕出远神,给 予读者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回味。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 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 篇著名的长诗。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花(dí)
铮(zhēng) 悯默(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ò)
挑(tiǎo)
西舫(fǎng)
诗骨:陈子昂 诗神:苏轼
点击输入
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诗 您的文本 内容
奴:贾岛 诗囚:孟郊 诗家天
子:王昌龄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
(从入仕到贬 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作品为《卖炭翁》
江州司马以前)
后期 (即自贬江州
司马到死)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调弦校音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总写神态、感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指法总写 江
《霓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六幺》嘈。 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明确:一闻琵琶邀相见(第1节、忽闻……不发)
再闻琵琶诉沦落(第2节)
三闻琵琶青衫湿(第5节)
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环境描写:交代时、地、人、事,拉开序幕
枫叶荻花秋瑟瑟。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哀婉凄凉的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举酒欲饮无管弦。 埋下伏笔,并和后文“地僻无音乐”照应
白 居 易
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 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 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 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 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 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 ,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通感、动静结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激越雄壮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正面、侧面结合 曲终收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知识链接——通感
诗人被贬, 江边送客
第1自然段
遇琵琶女, 听其演奏
第2自然段
得知身份, 第3自然段 闻其经历
有所感叹, 第4自然段 决定写诗
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的?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开头就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头两句承上启下,表 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两句写产 生共鸣。感到自己和琵琶女有着共同的命运,因而发 出天涯沦落、同病相怜的感慨。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中间十二句是诗人自述。主要写迁谪后的郁闷心 情,揭示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感慨的原因。 最后,用“如听仙乐耳暂明”来赞扬琵琶女,并 提出“莫辞更坐弹一曲”的请求,引出结尾段。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写诗人重闻琵琶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感 我此言良久立”,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 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遭遇的同情,也有 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却坐促弦弦转急”,是琵琶 女满腔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后,用设问从侧面表现 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 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的余地。
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名。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 长城之役”,“弦鼗(táo )而鼓之”。“鼗”,小 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 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 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弹 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进“曲项琵琶”,犁形、 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创作特色
1. 形象逼真 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时,不仅注意故事的真实, 而且注意细节的真实。例如,在诗中,诗人除动情 地叙述琵琶女的身世外,还细腻地从音乐在她内心 掀起的波澜上去刻画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因 而使人物刻画和故事自然融合,逼真地塑造了一个 受摧残、被压迫的女艺人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罪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李忱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后迁下邽(guī)(今陕西省 渭南县境),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字词正音
湓 贾 思 嘈 舫 虾蟆 钿 篦 呕哑 嘲哳
pén(江名) gǔ(商人) sì(名词,思绪) cáo(声音粗重) fǎng(船) Há ma 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江头送客闻琵琶 整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讽喻诗 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敢于针对当 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 二是长篇叙事诗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有着曲折离 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 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 称,优美和谐。这种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 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儿能唱琵琶篇”。
后期
期,揉合儒家“乐天知 伤诗为主。
(即自贬江 州司马到死)
命”道家“知足不辱” 感伤诗:《琵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琶行》 作 悔 中“恨 多明“ 是哲三非保十”身气。”太的壮法,宝胸。闲 得适 古诗 原: 草送《别赋》
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 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 长篇叙事诗。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在这段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妇女典型。 “沉吟”两句是过渡。“自信”以后二十句叙 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分写早年 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后半部写年长色 衰后的寂寞处境。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 被侮辱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 利寡情提出控诉。
白 居 易
江西九江琵琶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西九江琵琶亭
江西九江琵琶亭
(
《 琵 琶 行 》
南 宋
白 玉 蟾 )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 贬江州司马 天下”的宗旨。
以前)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秦中吟》 《新乐府》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感
东船西舫悄无言

又闻此语重唧唧
月夜船上弹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 曲终收拔当心画 整衣敛容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内容分析
第一段,浔阳江头闻琵琶。 此段是全诗的引子,“浔阳”两句,交待了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着一种悲凉的气 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这段中作者着力写送别 的悲凉、凄惨心情,用来反衬琵琶乐曲声强大的吸 引力。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声。 这一段开头六句,极简练地交待邀请琵琶女相 见的经过。之后,就细致地描写了弹琵琶的全过程。 作者把琵琶女弹奏时的动作和神情、琵琶声的美妙 动人、乐曲声中包含的满腹愁思以及听者的感受融 合在一起,这样写,即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才能,又 表现了乐曲的丰富感情,为下面两段琵琶女叙述自 己经历和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作铺垫。
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 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 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 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死时年75岁。
白居易生活的七十多年,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 矛盾冲突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 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