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史前美术

中国史前美术
史 前 美 术
制作:Jewel
石器时代的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旧石器时代:400-200万年前至2-1万年前 史前美术
打制石 器时代
磨制和陶 器并用
新石器时代:2-1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
旧石器时代的造型与发展
• 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打制石器为主 • 旧石器时代中期以石器类型分化,在石器的加 工上有显著进步 • 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锐利实用的前提下,已经具 有一定的美感
艺术(美术)起源说
• • • • • 游戏说(作为劳动之余的活动而出现) 表现说(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巫术说(对巫术的摹仿) 摹仿说(对现实、自然的模仿)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美)
早期
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 造型简陋粗糙 、制作手法 单一
出现了三棱尖状器和石球 外形规整、讲究对称
旧石器石 器
中期
晚期
增加了石镞、石刀、石锯等 讲究形式规律,流露出美感
早期狩猎工具: a、打有缺口的砾石器,200万年前,非洲; b、砍砸器,亚洲;c、d、梨状手斧、简单的石片,非洲和 欧洲;e、刮削器,约5万年前;f、g,小雕刻器和尖状投 射器
西侯度文化的打 制石器,山西芮 城出土,距今约 180万年
呈现了石器的原 始性状
半坡
仰韶 文化
陕西西安、圈底和平底钵、平底 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 临潼姜寨、盆、鼓腹罐、细颈瓶 几何纹;鹿纹、鱼纹等动物 宝鸡北首 等;绘于口沿、器肩、 纹;人面鱼纹等 岭等 上腹或敞口盆内壁
河南陕县 多用弧线,鸟、鱼、蛙等动 庙底沟、 物纹外,原点、弧边三角、 绘于大口小底曲腹盆 《鹳鱼石斧 庙底沟 陕西华县 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 外壁上半部 缸》 泉护村遗 植物纹显著增加;多采用二 址 方连续。 石岭下 壶、罐、瓶等 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 圈纹,构图简洁疏朗 装饰面积大,漩涡纹、波浪 《漩涡纹彩 纹、弧边三角纹为主,构图 陶瓮》 繁密,回旋多变

中国美术史史前

中国美术史史前

总结
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彩陶虽然在彩绘上充
分表达了审美和愿望,但器形却变化不大,总 要受容量即实用性的约束,而龙山文化和大汶 口文化彩陶虽然表面没有彩陶,但造型完全摈 弃了实用的目的. 从纹样的演进上说,从纹样的写实向对实物进 行抽象的概括与归纳,可以说是人类思维发展 的飞跃. 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已经具备了先 秦礼器的雏形,为青铜时代的到来作了准备
域 早 期 裴 李 岗 文

黑陶鳖形壶

储 文长 藏 化江 器 流 域 晚 期 良 渚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
的装饰纹样上,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彩陶为代表
彩陶的概念:所谓彩陶,是指在光滑的
陶坯上,用天然的矿物颜料进行描绘,然 后烧制而成的呈现出各种图案的陶器
史前美术
距今约18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史前美术的概况
石器时代的美术特征:艺术与实用
的结合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特征:陶器的使
用为主要特征
旧石器时代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打制石器为主
旧石器时代中期以石器类型分化,在石器的加
工上有显著进步
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锐利实用的前提下,已经具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
县庙沟和陕西华县泉护 村遗址出土为代表。 流行的纹样多为圆点、 弧边三角、豆荚、花瓣 等,采用二方连续的方 式构成。此外、,还有 鸟、鱼、蛙等动物形状。
涡纹屈腹盆

庙 底 沟 类 型
彩陶盆

庙 底 沟 类 型
鱼纹瓶

庙 底 沟 类 型
鹤鸟石斧瓮

庙 底 沟 类 型
②庙底沟类型:。流行的纹样多为圆点、弧边三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一、史前时代(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二、夏商周(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三、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五、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史前中国美术史最全

史前中国美术史最全

史前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整体高 26厘米,呈玦形,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尖尾,无四肢及鳞甲。

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

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滚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状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洁造型和生动组合。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对于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说崇拜鱼图腾,或者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说生殖繁盛的祝福说,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舞蹈纹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者祭祀神灵。

在技法上,这件作品仅仅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黑陶黑陶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鹳鱼石斧图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器形高 47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又装饰性而带有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构图均衡、饱满,为史前独立性绘画的珍品。

中国美术发展与演变(一)

中国美术发展与演变(一)

中国美术发展与演变(一)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会展开针对中国美术发展与演变的一系列内容开始学习,当然相对内容会有些枯燥,但是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有着莫大的助益,希望大家可以克服枯燥。

本次系列内容将会重点讲述中国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梗概,每个历史时期皆有各自的时代主题和美术成就,也有不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下面我们就通过朝代来走进不同时代下的中国美术吧。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造型技能,并萌发出审美观念。

我们在研究旧石器时代美术时可以从这些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上,考察到一些审美的意向和形迹。

直到旧石器时代后期才有一些装饰品,如钻孔的石坠、兽牙和磨孔的贝壳等,这些装饰品是出于美化生活的目的而制作的。

公元前约一万年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此外还出现编织、纺织、玉雕、牙雕、糅漆等工艺门类。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

人面鱼纹彩陶盆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代开始,中经商代、西周到东周(即春秋战国),统称先秦时代。

先秦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为维护礼教服务。

《人物龙凤帛画》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质地为平纹绢,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人物御龙帛画》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细绢地,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二、秦汉美术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史前美术

史前美术
玉 壁
良 渚 文 化 玉 镯
良 渚 文 化
玉 琮
cong



艺 美
洞 人 装



玉玦(jue) 距今8000年
新石器时代后期,我国进 入原始玉器发展高峰期。
勾 云 红纹 山玉 文佩 化饰
玉鸟形佩 红山文化
龙 首 红玦 山 文 化
龙 首 良玉 渚镯 文 化
玉冠饰 良渚文化

绿
大 汶 口 文
第一章 史前美术
夏朝(公元前21世纪)上溯到170万年前
美术起源:唯物主义---艺术起源与劳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骨器
原始陶器
我国陶器最早大约产生在旧石器时代后期 1995年 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旧石器文化遗址
《 陶 釜 》
陶器分类
1、饮食器 2、炊煮器 3、储藏器
彩 陶 三 足 钵
红 陶 双 耳 三 足 壶
分类1:红陶 灰陶 白陶 黑陶
分类2:印纹陶 弦纹陶 贴塑纹陶 镂刻纹陶 拟形陶 彩陶
黑 陶 蛋 镂龙壳 刻山杯 纹文 陶化


拟 形 陶
大 汶 口
兽 形 器


彩马 彩 陶家 陶
窑瓮 文 化 半 坡 类 型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彩陶
绘画:彩陶纹样 岩画
仰韶文化 庙底沟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 韶 文 化
彩陶鱼纹盆 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类型
庙 底 沟 文 化
马彩
马 家
家陶 窑旋 类涡

型纹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类型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9▲13第一章史前美术★7▲7▲旧、新石器时代对比▲最古老的装饰品▲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彩陶★黑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人面鱼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缸》★《舞蹈纹彩陶盆》▲最古老的壁画遗迹▲岩画▲碧玉龙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200万年前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

2、新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1·4▲最古老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2 万 8 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

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 1987 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

距今约为 13000 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1、直线、斜线纹组成2、由相互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似綯(绹)索花纹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1·10★陶器:目前为止最早的陶片是湖南道县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炊煮器:便移动、烹烧(鼎、鬲、簋gu ǐ、釜、灶)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陶质:红、白、黑、灰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1·1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水器
炊器
炊器
白陶鼎
饮器
饮器
山东潍坊出土的龙山文化白盉陶
食器
食器
江苏常州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原始瓷簋,高 12厘米。江苏常州市博物馆藏
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钵,高20厘米
盛贮器
新石器时代的兽形红陶壶
盛贮器
良渚文化黑陶壶,高15厘米
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壶,高22厘米
盛贮器
新石器时代的红陶狗尊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 原始玉器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武器、装饰、礼仪等四类。 ● 生产玉器的工艺过程:首先选玉料;其次经过剖、碾、琢、钻等工序;
最后成器,有的成器之后还要在上面琢刻纹饰。 ● 从考古发掘的实物观察,最早出现的是装饰玉器和礼仪器,而且
原始人的琢玉技术已相当纯熟。 ● 磨制器具的审美意义: a. 生产工具的非实用化,反映了原始人类劳动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巨大进步; b. 劳动不再是单纯谋生的一种本能,把劳动工具美化,首先是为了好用,
A 陶瓷工艺:包括瓷器、唐三彩
● 唐代瓷器工艺,当以青瓷、白瓷、三彩陶瓷成就最高,也最富 特色。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瓷器以窑口称始于唐。
● 唐瓷造型的特点:瓷制品使用范围广、造型趋于圆浑饱满、器形 新颖,装饰华丽,釉色器大兴。
a 瓷器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b 唐三彩:
在汉以来铅釉器基础上发展起来;三彩是唐铅釉器的总称,不 是特指,在一件器物上有三种釉色。而是黄、绿、蓝、赭等基本釉 色交错使用,釉金属在高温下氧化而呈现出的丰富色彩;有俑和器 物两大类。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C 开放期——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器形:鼎、簋、鬲、钟、镈之类渐多,方彝、卣、爵、斝、觚之类绝 迹,盘、壶、匜、盨初见。
纹饰:有纹饰者刻镂渐浅,多粗纹几何图案,云雷纹几至绝迹,象纹 也消失了,窃曲纹取饕餮纹的主导地位,饕餮纹多施于鼎、簋 的足部不明显的位置;夔龙、夔凤等富有神秘色彩的纹饰化为 变相的夔纹;蟠夔纹化为变相的盘夔纹,渐趋图案化。唯有瑰 丽洗炼、朴实舒畅的风格,有别于前期威严神秘的气氛。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2 成熟期——(秦汉至隋唐)
① 秦汉时期的工艺设计与审美 ● 秦汉工艺设计反映出华贵、粗犷、质朴的时代精神风貌。美学
的最高成就体现在雕刻和漆器方面,秦汉雕刻艺术的美学思想 成就了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的美学典范。 A 秦代雕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写实性 a 兵马俑:捏塑、雕刻、彩绘相结合。 雕塑手法:采用捏、塑、堆、贴、刻等多种技巧。 彩绘色彩:绿、粉绿、朱红、粉红、紫蓝、中黄、橘黄、灰、
画像石的题材
一、表现现实生活题材 二、历史题材 三、神化故事 四、祥瑞迷信
画像石的艺术特征
一、平面阴线刻 二、凹陷平面阴线刻 三、减地凸起薄肉雕 四、减地平面加阴线刻
画像砖的艺术特征
画像砖上的形象大多是印摸压印、锐器 刻画
有浅浮雕式和阴线刻式 构图形式长条形和方形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一、 原始社会时期石骨玉器 〈一〉石器工艺的改进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
1.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
时间段: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万——1万年前); 制造技术: 由打制凌乱、粗糙的石器,向规整成熟方面发展。 成熟表现在: 选料讲究;石器多经过第二步加工,复合工具开始大量出
现;雕刻器和磨制技术开始出现,钻磨装饰品明显增多。 审美特点: 对均衡、对称、材质等审美形式的认识与应用水平有了明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重要石窟寺 1、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手法采取凹凸法,色彩主要有红绿蓝
白黑。 2、敦煌石窟:石窟形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僧房和禅窟,二是塔
庙式中心柱窟,三是覆斗顶殿堂窟 壁画内容: 1、佛菩萨及天神像 2、佛本身故事、佛传故事 3、中国传统神化题材故事 4、经变故事 5、佛教史迹故事 6、供养人 7、装饰图案和建筑图
礼仪器-玦、玉琮
原始制陶模型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二 、原始社会时期制陶工艺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 制陶的历 史至少已有1万年左右,制陶技艺具有很高的成就,后来发 展成为陶瓷。
● 最早的陶器可能模仿自然物或其它材料做成习见器物,如葫芦、篮筐、 鸟巢等。
亦绝迹。
纹饰:刻画更浅细,前期粗花变为细花,由于印版的发明与使
用,器上的纹饰多为同一印版的反复,纹样繁多,所附
装饰多为现实性的动物。
铭文:文多韵文,多施于器表的显要位置,排列对称,讲求字
数的多少和对文字的构图安排,铭文成为器表装饰不
可缺少的成分,字体极求美观,鸟篆出现,字外加鸟
“越
形为纹饰,此类多见于南方的器皿,如“越王剑”、
褐、黑、白等色。 b 青铜艺术:采用彩绘与金银饰品相配合的表现手法。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B 汉代雕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写意性 a 汉雕刻简练概括、雄浑有力,整体感强,采
用浅浮雕加阴线刻画的手法。 b 青铜随着铁器的取代,失去了它的神圣地
位,被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制作更加精细。 如铜镜、青铜灯等。 c 漆器工艺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b.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000-前2000): ● 分布地——黄河中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
以彩陶为主,并且成就最高,精品最多。 ● 陶器分为: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后岗类型、 大司空村类型等。 C.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040-前240): d.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010-前1580): ●根据出土的不同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器特征,可主要区分为7种类型: 河南豫西文化类型、 河南豫东和豫北文化类型、 湖北青龙泉文化类型、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纹彩陶盆,高15厘米,口径宽37.3厘米。
盛贮器
商代青釉弦纹瓷尊,高18厘米,口径宽 1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的黑陶瓶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 中国制陶工艺的发展,通常按地区把它们分成若干类 型:
A. 黄河流域
a. 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190-前1715):分布于黄 河上游的甘肃和青海。 ● 按时间顺序分类分为: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④ 三代青铜工艺
夏商周青铜器,从艺术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类:独立的圆雕;附属于 青铜器身上的圆雕或浮雕;拟形器(器体与器形合二为一的动物形象)。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A. 青铜器按生活用途可分为:
食器:鼎、鬲、甗、豆、鉴、
审美观念的流变和艺术设计的发 展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酒器:角、斝、爵、觥、觚、壶、尊、等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礼器:盘、匜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兵器:戈、镞、矛、剑、匕、钺等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乐器:钟、铙、鼓、铎等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B 按礼仪用途:
进行加工、敲打、钻磨手段综合应运的石器
装饰品 - 玉杖首
礼器-玉琮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二〉原始玉器
●原始玉器技术: a.伴随石器生产逐渐发展起来,起初玉石不分, 石器生产为玉器生产提供了技术的和审美的经 验。 b.原始玉器生产大约发生在新时期时代早期, 距8000年左右。 c.黄河下游、长江下游、西辽河流域是三个主 要的原始产玉区。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壁画布局形式: 魏晋南北朝绘画:戴逵、宗炳、王微、
张僧繇、顾恺之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树立了职
业画家榜样;把神韵作为绘画的追求目 标;奠定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成功 地创造了密体,影响深远。
隋唐美术
② 隋唐时期的工艺设计与审美
● 唐代工艺设计美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陶瓷工艺与金属工艺制品 上
显的提高,表明人类审美能力的迅速发展 。 审美意义: 雕刻器的出现对于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使钻孔和雕刻
纹饰成为可能,产生了美化自身的装饰品和具有宗教意味 的道具。
打制凌乱、粗糙的石器
复合工具
钻磨装饰品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2.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器具; 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年前) ●原始石器技术: a.制造技术高超,加工、敲打、钻磨手段综合 运用; b.出现了纯粹的装饰品和作为宗教仪式的礼 器; c.对石器的形、色、质诸方面有了明确的审美 要求,也开始对骨器和玉器的制作赋予丰富 的内涵。
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
陕西龙山文化类型、 山西襄汾寺类型、 山东龙山类型(设计新颖巧妙、胎体轻薄,有“蛋壳陶”之誉)、 齐家文化类型。 ● 长江流域的原始制陶工艺总体水平不如黄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以素陶为主,兼有彩陶,此外黑陶红绘,多色加晕染、漆绘、戳印等, 都有突出成就。 B.长江流域的制陶分布区域: 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一般在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 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4500-前3500; 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2000年; 大溪文化:约公元前3800-前2400年,分布于四川地区; 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分布于湖北地区.
其次是美观的工具启发人的美感,刺激人们的劳动热情; c. 工具的坚硬、光润、对称是工具的外表特征,而人类一旦发现了美,就
会把这种外表特征抽象出来,当作一种普遍的审美形式肯定下来,赋予 它独立的含义,并用于指导其他工具和装饰品的生产,使已经取得的审 美经验不断丰富发展。
礼仪器-玉壁
生产工具-玉铲
装饰玉器-玉龙配饰、猪龙配饰、玉梳
石岭下类型(约公元前3800年) 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 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500年) 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