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选修课
校本课程《校园盆栽植物生理及养护》的开发及应用

校本课程《校园盆栽植物生理及养护》的开发及应用[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对高中生劳动素养越来越重视。
本文记录笔者在高一开设自编综合实践劳动选修课程《校园盆栽植物生理及养护》,借此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劳动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发展。
[关键词] 园艺类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生在接受各学科教育成为各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同时也要具备高的劳动素养,任何一方面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都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劳动教学是学生踏入社会最不可缺少的,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及时开发、开展学生综合实践劳动教程。
一、园艺类综合实践劳动教程的构建课程必须是鲜活的,是具真实性和实践性的,融合生活教育理念,因为以生活为背景的综合实践劳动教学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让学生体验生活,拓展活动,拓展学习。
(一)课程开发及教学原则1.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劳动实践是学生活动,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课堂必须侧重“活”,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交流、动手和与他人合作能力。
2.民主性和可行性原则必须依据学情安排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情绪,关注学情变化并随时准备专项指导;活动主题必须合理、可行、有追求。
3.指导性和反思性原则综合实践劳动课也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做,既是教学活动就有教学目的,课堂必须有引导、评价、管理、指导;教和学需要各有反思意识,追问其有效性。
(二)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1.自编校本教材,营造园艺氛围依据我校学情,立足学生发展理念,构建校本选修课程服务于综合实践劳动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劳动技能、发展劳动创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校园盆栽植物生理及养护》以盆栽培植、盆景制作为主线,把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与园艺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并融入综合实践劳动技能的指导,是一本学生可以自行操作的实践教程。
在课程中例举校园的植物花卉,引导学生实践辨别和养护,实施“叶脉书签制作”、“校园绿植修剪和造型”、“校园花卉辨认赛”、“校园园艺摄影赛”、“无土栽培的实践和应用”、“校园盆景制作展览”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夯实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绿化环保意识和行为。
《盆景学》课程教学大纲

《盆景学》课程教学⼤纲《盆景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0025课程名称:盆景学英⽂名称:Penjing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课)学时:30 学时学分:1.5学分适⽤对象:园林专业、园艺专业考核⽅式:考查先修课程:植物学、园林树⽊学(分类)、⼟壤肥料学、植物保护通论⼆、课程简介盆景学是园林专业、园艺专业的⼀门重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盆景的概念,中国盆景的发展历史,中国盆景的流派及其艺术风格,盆景的常⽤树种,盆景的创作过程及其⽅法,⼭⽔盆景的制作⽅法,盆景的陈设与欣赏,其中重点讲授岭南盆景的创作⽅法。
Penj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they study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In this course, they will learn about concept, history and school of Chinese Penjing, and they can study methods of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njing, they can also study Penjing display and appreci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的盆景学是园林专业、园艺专业的⼀门重要专业课程,在园林专业及园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的是使学⽣了解中国盆景的发展历史,中国盆景的流派及其艺术风格,认识盆景的常⽤树种,熟悉盆景特别是岭南盆景的创作过程,懂得品评与鉴赏盆景的优劣。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章绪论(⼀)⽬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掌握盆景的概念,了解盆景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了解盆景的构成及分类⽅法。
(⼆)教学内容第⼀节盆景学的概念1.主要内容在本节中主要讲授盆景的概念、盆景与⼀般的盆栽花⽊及地栽桩景的区别。
花卉、盆景暨奇石、根艺赏析--公选课介绍

带你走进美的一角
——园艺系开设《花卉、盆景暨奇石、根艺赏析》公选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花卉、盆景、奇石、根艺等高雅艺术的功能性及美学价值等鉴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泰州学院园艺系聘请南京师范大学陈育如主任在我院开设《花卉、盆景暨奇石、根艺赏析》公选课。
《花卉、盆景暨奇石、根艺赏析》课程重点介绍装饰现代时尚生活的珍稀花卉、精美盆景、独特的观赏石以及奇巧的根艺作品,通过赏析鉴评,介绍现代相关艺术领域的成果。
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丰富的照片、文字、实物、资料与事例,介绍花卉盆
景暨奇石根艺的审美视角,将赏析理论与现代实践相结合,陶冶美的情操。
通过中外花卉名品、盆景精品、奇石珍品、根艺逸品等作品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花卉之美、盆景之韵、赏石之奇、根艺之神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
课程中将展示作者在国外和国内实地拍摄、走访相关展览和专家的照片、录象等资料,通过管中窥豹,大家展示该领域美的一角。
该课程在提升我院学生赏析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同时,还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这对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发现生活中的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解娇/文)。
幼儿园艺术盆景教案

幼儿园艺术盆景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艺术盆景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盆景概念及其特点;2. 学生能够熟悉盆景制作的基本流程;3. 学生能够制作艺术盆景。
教学准备:1. 节选盆景文献,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盆景概念和特点并解答学生问题;2. 盆景制作材料:花盆、底土、石头、小树苗等;3. 制作盆景的工具:剪刀、镊子、小铲子等;4. 展览架等陈列工具;5. 摄影器材以备拍照留念。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让学生看一些盆景图片,让他们观察盆景的特点和制作过程,然后让他们提出感受和提问。
第二步:讲解盆景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盆景概念和特点,教师应该花时间为学生讲解相关原理和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虑。
学生能够学到:1. 盆景是一种造景艺术,它是将小型的树木、山石、花草等植物种植在花盆里的一种体现;2. 盆景是一种扭曲摆放,注重造型和奇特性的花卉艺术;3. 盆景是一种整体性的作品,因此它不仅是植物、石头的组合,还是整体造景的愉悦体验。
第三步:制作盆景实际操作是学生体验盆景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仔细介绍制作盆景的每个步骤,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1. 准备材料和工具,选择花盆,装底土并泥实,选择和种植树苗,安排石头布局;2. 在树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养护,如规定浇水和施肥的时间;3. 制作完成后,放置展览架上并装饰。
第四步:艺术性欣赏艺术盆景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组合,更是一种艺术品,因此让学生感受并欣赏盆景的艺术性变得极为重要。
艺术性欣赏主要包括:1. 感受盆景整体氛围:形式、色彩、结构特点;2. 分析盆景的细节:树干、树叶的生长状态,石头的纹理与磨损等;3. 了解和体验盆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
第五步:总结课程总结课程,鼓励学生提出思考和想法,并给出下节课的概要信息。
评估方法:1. 监控学生的制作过程,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完整性;2. 观察学生的艺术盆景制作成果;3. 给学生填写反馈表,以便了解学生的收获和问题,指导下一次教学。
教学大纲盆景学

基本要求
无牵无挂地进到课堂里来, 精神饱满地走出课堂去。
教材与参考书
➢盆景学(第二版). 彭春生.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盆景制作与养护. 马文其 编著. 金盾出版社. 1993
盆景制作与欣赏. 孙霞.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花木盆景》、《中国花卉盆景》 中华盆景网 盆景之家
—— 教学大纲 ——
考试办法
❖ 平时成绩 (30%) 作业;实习;作品鉴赏
—— 教学大纲 ——
课时分配(32h)
序号
教学内容
1 绪论 2 中国盆景的分类及流派 3 盆景美学 4 盆景材料及工具 5 桩景创作 6 山水盆景创作 7 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8 盆景命名及陈设 9 盆景品评与欣赏
教学大纲 ——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文本演示的多媒体配合音像资料形式进 行主体教学,另有2-4学时的实习机会进行辅助教学。
盆景学
—— 教学多媒体演示 ——
教学大纲
• 课程性质及任务 • 课时分配 • 教学方法 • 教材与参考书 • 考试办法 • 基本要求
—— 教学大纲 ——
课程性质及任务
❖《盆景学》是园林专业的选修课。
❖ 根据课程性质,结合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本课程旨在 通过对(中国)盆景发展简史、艺术理论、分类方法、创 作技巧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盆景艺术的形 成过程及发展现状,熟悉盆景的制作材料与方法,掌握盆 景艺术的审美原则及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最终能独立地 鉴赏盆景作品,并能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自己将来的 专业设计中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盆景学课件:第一章 盆景艺术概论

包括的涵义: 1、盆景起始于我国; 2、反映了盆栽、石玩与盆景的内在联系 3、盆景的基本材料是树、石; 4、盆内的自然景观,既包括了树桩盆景,又
包括了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 5、阐明了盆景是一种艺术品
二、 盆景的艺术特点 (一)盆景艺术的世界性 (二)盆景艺术的边缘性 (三)构图的复杂性(四维空间) (四)表现技巧的高度概括性(微型景观) (五)创作的连续性 (六)美感的可变性(季相) (七)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个人、地方、流派) (八)浓厚的趣味性 (九)另外,盆景还有科学性、历史悠久性
三、 盆景的效益
• 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一)盆景的社会效益
• 为国争光,增进友谊 • 陶冶情趣,丰富生活 • 普及科学知识
(二)盆景的经济效益
• 盆景是艺术品,但它同时也是商品,也要 按照经济规律积极投入市场,尤其要参与 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
金弹树 280元
小叶金弹子 果
员之一。 • 1993年,欧洲盆景协会已有11个成员 国,它们是
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意 大利、卢森 堡、 摩纳哥、荷兰、西班牙、瑞士和英国。
(一)意大利
• 意大利四季如春,属地中海式气候,盆景树 种较为丰富,除常见的松柏类外,还有油杉、 油橄榄、榆树、枫树等树种
(二)瑞士
• 1977年瑞士盆景专家乌尔利克.迪凯先生首 次在斯维茨城展出个人盆景,后成立“瑞 士盆景园”
而山水盆景既庄重又富有生气。
徽州桩景
• 梅花、桧柏和黄山松是徽州桩景的代表树 种。
• 粗扎粗剪是徽州盆景修剪的典型方法。 • 徽州盆景以其粗犷和奇特的形状而著称。
浙江桩景
• 往往使用松柏类树木 • 棕丝和铁丝蟠扎,使树木显得自然优美,
农林高等院校“盆景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由中国林业 出版社 出版 ,盆景 知名学 者彭春 生、李淑 萍主 编 的 盆景学 ( 第 3版 ) ) ) 。课程任务 主要是使学生 了解盆景
的 基本概述 以及市场 的动态 ,掌握一 定的较 为全面的 盆景 美学 知识 ,具 备欣 赏、评价和 鉴别盆 景的能 力 ,并对 制作
质 、智 商 、情商 的多重 累加 。同时 ,使学 生树立 向名 家看 齐 、超越名家的信念和终生追求的 目标 。
的艺术 创作 和鉴赏能 力 ,以适应盆景产业发展的需要 j 。
好盆 景学 的精髓 ,故 ,先模仿再 创作 ,向名家大 师学 习尤 为 重要 。( ( 盆 景学 教材 里提 到 了素仁 和 尚、石涛 、八 大 山人、陆学 明、潘仲连 、孔泰初 等大 师的名字 和作 品 ,作 为初 学者 ,不要想如 何做到 意境高远 、收藏价 值高 ,而 是
2 . 1 . 3 图文 并茂 、趣 味教 学 现 在 大 多 数 高校 的 Ⅸ 盆 景 学》教学过程 常常是以老师唱主角进行讲解 ,老师为主导 , 学生为 主体 的教学观念 没有真 正体现 出来。学生 只是被 动 地听 、记、背 ,当听不到感 兴趣 的知识时 ,许多学 生根本 记不住课堂 内容 ,学 习缺乏主动性和能 动性 。
美 学的渊源 较深。古时 ,也只有 对美学 领悟较深 的艺术 家
盆 景学其 实是一 门与艺术 渊源很深 的课程 ,不适宜舍 弃照本宣科 的“ 念”字或是书本 ,在 教学过程 中老 师应 用大 量的 图片和影像 资料 ,扩 大学生 视野 ,图文并茂地 让学生
生动直 观地 了解 山水盆 景、树桩 盆景以及 石玩与 盆栽 的相
以及 达官贵 人才有 能力和兴趣 赏玩盆 景 ,故一 个观赏价 值 高 、意 境深远 的盆景必 会处处 充满创造 者的艺术 智慧和 灵 感 。因此 ,在理 论教学方面 ,师生要具 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
盆景与插花艺术教学大纲

《盆景与插花艺术》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盆景与插花艺术是研究盆景和插花的基本造型理论、流派分类和造型技艺,养护管理以及盆景与插花作品艺术鉴赏与品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盆景与插花艺术是园艺专业的选修课。
先修课程主要有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盆景与插花的基本造型原理;掌握盆景与插花的基本造型方法与步骤;掌握桩景植物材料的基本养护管理措施;学会鉴赏与品评盆景与插花艺术作品,以及作品参展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盆景与插花艺术发展历史与风格重点掌握中国盆景与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的历史与风格特点。
2.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型理论重点掌握形式美法则(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在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型中应用的一般原则;掌握插花保鲜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盆景式样的基本艺术风格以及对盆景材料的不同要求,不同插花造型对花材的基本要求。
3.盆景与插花品评与鉴赏重点掌握盆景与插花品评鉴赏的国际与国内标准。
(二) 实践技能方面1.通过树桩盆景造型练习,重点掌握单干式盆景选材、修剪与绑扎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一般掌握组合盆景、特异盆景的造型与配盆修饰技巧;2.通过插花练习,重点掌握东方插花传统的主枝的比例与布局以及直立式、倾斜式和下垂式的造型技巧与要求,重点掌握西方传统插花三角型、半圆型、L型、S型、扇型等几何型插法;掌握一般插花命名与保鲜技巧。
3.了解盆景与插花作品鉴赏与品评标准,能对不同作品进行准确品评与欣赏三、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0.1 盆景与插花概念及盆景与插花艺术研究对象与任务0.2 盆景与插花艺术发展历史与趋势0.3 国内外盆景与插花组织与大型展览活动第1章盆景与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中国盆景传统流派与风格和传统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1.1 中国盆景艺术流派与风格1.1.1 中国分景分类 1.1.2 中国盆景传统流派 1.1.2 流派形成原因及分析1.2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1.2.1 东方插花艺术流派及其成因分析 1.2.2 西方插花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分析第2章盆景和插花艺术造型理论基础 (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盆景和插花材料造型的基本美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0级姓名杨名论文题目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点指导教师卢东升职称教授成绩2012年月日目录摘要 (2)1引言 (2)2我国流派类别 (2)2.1川派 (2)2.2岭南派 (2)2.3苏派 (3)2.4扬派 (3)2.5海派 (3)3我国各流派艺术风格 (3)4国外盆景产业 (4)5结束语 (5)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 (5)致谢(宋体小四号字) (5)附录(宋体小四号字) (5)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学生姓名:杨名学号:20105042006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卢东升职称:教授摘要:盆景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因各地的地理条件、文化发展和民众习俗不同,形成了许多流派,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千秋,在此对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作出简要的分析,今后中国盆景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色1引言盆景艺术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 , 它运用不同的植物或山石等作基本原料 , 经过艺术加工 , 模仿大自然的风姿神韵 , 秀山丽水 , 在大不盈尺的盆盎之中 , 塑造出一幅幅活脱的立体画面 . 盆景 , 堪称为“无声的诗歌,立体的图画,生命的雕塑”,它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近几年来盆景学术界对盆景艺术流派的发展在“百花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各抒已见地进行了争论。
这对于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是件好事。
2我国流派类别盆景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因各地的地理条件、文化发展和民众习俗不同,形成了许多流派,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千秋,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流派。
2.1川派代表树种:金弹子、紫薇、银杏、竹、梅、罗汉松四川盆景在山水盆景中不安放桥亭、船筏、人物等摆件,仅以山石竹木做巧妙的组合,给人以“咫尺之内瞻巴山千寻,一盘之中望蜀水万里”的艺术感受。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以丰富多彩的蟠扎技艺而见长,树形扎曲多姿,苍古雄奇,悬根露爪,盘根错落,尤以花果盆景著称于世。
2.2岭南派代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朴、榕、满天星岭南盆景以广东、福建盆景为代表。
这一流派是从明代开始形成的,受岭南画派的影响。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以剪截为主,创造了“蓄枝折干”的造型手法,有雄伟茂密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横生的自然型和矮干密枝的紧凑型。
2.3苏派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苏州盆景制作树桩盆景时用棕绳进行蟠扎,将枝盘大都整成云片状,各层云片状枝盘之间几乎绝对水平,并且很薄。
操作时特别着重枝叶·的剪截,粗扎细剪,层次分明,疏密有序,错落有致。
尤以梅花桩景著称于世。
2.4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扬州盆景制作树桩盆景从幼树开始培养,依据“枝无寸直”的国画技法,采用“一枝三弯”的蟠扎技艺。
树顶的枝片浑圆肥厚,中下层枝片薄似手掌。
尤以制作提蓝式、疙瘩式、兰弯五臂式碧桃盆景著称于世。
2.5海派代表树种:常绿针叶树为主:五针松、罗汉松、黑松上海盆景制作历史虽起源于近代,但吸收了各派盆景之所长,并以日本盆景为借鉴,因此具有结构严谨、比例协调、加工细腻、点缀不凡等特点。
在蟠扎树桩时改棕线蟠扎为铅丝蟠扎,既省工省时,又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植物材料多自行繁殖。
整形时因树制景,因势利导,克服了其他流派强作树形以致呆板失真的毛病。
近年来又推出了微型盆景,小巧玲珑,特别适合家庭培养。
3我国各流派艺术风格我国盆景流派众多,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
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点:扬派特点是片式,比较薄,层次分明;岭南派特点是自然,层次清楚,自然生长,自然修剪;川派特点是三弯九拐;苏派特点是技条多,层次不分明;海派特点是饱满。
川派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岭南派师法自然,或效仿岭南画派的笔法,将自然界参天大树的风姿神韵,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精心栽培,经过千百次锐意裁剪,把优美的自然景物“浓缩”在咫尺小盆之中,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
苏派苏派盆景风格的特点,第一是古雅。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
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
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扬派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海派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格律,无任何程式,讲究自然入画,精巧雄健,明快流畅。
海派盆景分枝有自然式与圆片式,虽然有些树木盆景成圆片,但与苏派、扬派的云朵、云片不同,主要表现在片子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等方面,且分布自然、聚散疏密,注意变化,因此形式仍倾向于自然。
海派盆景还以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古木为摹本,参考中国山水画的画树枝法,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作品更多的自然之态。
因此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海派盆景是我国首先使用金属丝加工盆景的流派之一。
采用金属丝缠绕干、枝后,进行弯曲造型,剪扎枝法采用粗扎细剪、剪扎并施,成型容易,成条流畅,刚柔相济。
海派盆景的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因此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
此外还有一种“点石式”盆景,在树木盆景内结合树干的蟠曲,根系裸露配以山石,以增加山野情趣。
4国外盆景产业盆景源起中国,日本的“唐风化”“宋风化”,使盆景传向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向西方,欧美各国的盆景也逐渐兴起[1]。
在日本盆栽的影响下,成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各国参加的世界盆栽友好联盟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过级盆栽协会两大国际盆栽组织,推动国际盆栽的发展。
目前,在花卉盆景产业上,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都走在了我国前列。
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盆景和温室作物的液栽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
日本盆景得力于营养液加速栽培,提高盆景生产率和质量,并使其冲破壁垒森严的欧美检疫关卡,输出大量盆景,从而占领了国际市场。
5结束语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
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7000年前(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到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
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等。
盆景是特殊的艺术。
它熔造型艺术和园艺科学于一炉,是以植物,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立意、造型、布局、养护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内构成立体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色。
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参考文献:周政华,李怀福.论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2,(5):18—21.李树华.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10):44—53.傅珊仪.中国盆景分类法[J].中国园林,1988,(4):59—61.徐志苗.国盆景艺术流派何去何从[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1,(10):14—17.欧阳广,梁广茂.论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J].花木盆景,1995,(5):20—21.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卢东升老师的悉心指导。
卢东升老师以其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卢东升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拓展了思路。
在此,我表示深切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