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提升途径
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陈鑫婕彭露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领导者在对组织实施有效领导的过程中既需要权力性影响力,也需要非权力性影响力。
优秀领导者不仅要能发挥硬性的权力性影响力,而且还要能灵活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今社会对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同组织目标达成与领导者成功的关系越来越大。
因此,笔者在此对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做了简要分析。
一、领导者的影响力1.领导与其影响力的涵义。
现代领导观念认为,领导是一种运用权力、施展影响力的行为过程,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影响别人。
强有力的领导者可以对追随者和群体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
著名管理大师保罗·赫塞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影响力一般是指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
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组织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不是操控,而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2.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领导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双重因素所构成的。
2.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所构成的,其核心是“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
因其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从心理上而言,被领导者对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相对被动。
2.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基于领导者自身综合素养的自然影响力,它不直接运用权力方式推动组织活动,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不具有强制性,其核心是“魅力”。
它虽然没有正式的规定。
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但这种影响力靠的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行为能力,从心理上表现为,被领导者由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对其产生信任感和主动追随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服从领导者。
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比权力性影响力持久、深刻得多。
二、决定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包括个人素养和行为能力。
领导非权利性影响力的一些认识 2

正确行使权力——对领导非权利性影响力的一些认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具有优良品格和人格魅力的领导者,深受下属的尊敬和拥戴,可以通过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影响改变周围的环境,这种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可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官风。
而一个领导如果是道德、品格上有问题,就很难得到下属的敬仰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这种由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形成的自然性影响力被称为非权利性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干部个人的政治素质、作风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抛开组织中的职务、地位等传统因素外的影响力。
其更注重的是领导干部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个人素质,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发自内心产生的敬畏感和服从感。
就我们甘孜而言,我们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着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执政理念,也涌现出了毕向祥、菊美多吉等公仆代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周围人彰显躬身为民的诚挚情怀,用心书写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忠诚。
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正在日渐弱化,公权私用、权利崇拜症等“官本位”思想正逐步影响着我们甘孜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
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一味给下属提要求,自己却从不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
有的领导干部要求下属转变作风,自己在开展工作时言行不一、表里不一。
这些行为,对领导干部的个人威望会大打折扣,影响了干部职工对于领导干部的看法,就会产生“形象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下属的执行力,更成为了各项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长此以往,必将对一个县、乃至全州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部分领导干部非权力影响的减少,从根本上说,主要原因是由于少数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一味追逐个人利益,把手中的权力挪为私用。
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个人觉得应该培养以下三项内容。
一是要重视品德的培养。
百行以德为首,优秀的品德会对领导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它会让下属发自内心的产生敬佩感,会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影响下属,能转化为被领导者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力量,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两种影响力:一种是权力影响力,另一种是非权力影响力。
权力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利等构成的影响力。
而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德、才识、情感、作风等非权力性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的个人人格魅力、人格影响力。
它的核心是“威”。
有“权”未必有“威”。
非权力影响力能够辅助权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对于促进领导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领导干部要增强非权力影响力,必须提高德的品位,以良好的品格修养感召人;必须增长知识才能,以很强的能力素质影响人;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以浓厚的亲和力感染人;必须塑造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感化群众,必须着力真抓实干,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群众。
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将自己打造成一名拥有无穷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者。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权力性影响力)以外,由领导者的品德、才识、情感、作风等非权力性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的威信和威望。
崇高的威信和威望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只有尽心竭力为民服务,才能逐步树立起来。
(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德的品位。
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是一种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个人品质好,其影响力就会自然产生。
首先,要树立“以民为本”的权力观。
时刻铭记:在权力的所有观上,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在权力的目的观上,执政为民、服务人民;在权力的获得观上,服从人民的选择、组织的安排。
正确对待职务上的升迁去留,当头不当霸、得意不意形。
其次,要廉法自律作表率。
一要“慎独”。
拒腐防变贵在“慎”;尊礼面前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盛情面前慎软,不被盛情所难却;喜好面前慎馋,不让爱好被人当作鱼饵钓;隐贿面前慎独,不畏人知畏己知。
二要警惕精神贿赂。
精神贿赂已成为温柔的陷阱,要随时提防:高雅艺术,撞上你的腰;著书立说,不用你操劳;新闻捧场,抬你上九霄;娱乐消费,全投你的好;投怀送抱,迷你乐消遥。
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与塑造

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与塑造鲍祉璇 鞍山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摘 要:非权力领导影响力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的发展,非权力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笔者分析了当前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非权力影响力 存在问题 思路与对策领导干部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如何撑好权、用好权,增强权力实施过程中的张力,除靠权力强制性影响力外,还要靠非权力性影响力去凝聚人心、影响群众,实现率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所谓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除权力性影响力之外的,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及行为榜样等因素而赢得被领导者的敬佩、敬爱、信任,从而吸引人、感召人的影响力。
一、非权力领导影响力存在的问题1.品质、官德方面存在着问题。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虽然“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古训已在社会上流传多年, 但少数领导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谁当官、怎样用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在工作中要么独断专行、以权压人,要么不履行应尽的职责、玩忽职守,使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受到了极大挫伤和打击。
2.权力运行随意。
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者权力失去监督,加之受传统观念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滥用了人民赋予的权力,总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权制人,以势压人,以利诱人,以权谋私,久而久之失去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的基础,结果是号召无力,工作推动困难,工作实效也就显示不出来。
3.领导者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信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滥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挥霍国有资产,贪赃枉法行贿受贿,通过权钱交易,以牺牲国家或集体利益、损害党政形象为代价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欲。
基层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提升途径

基层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提升途径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特殊技能,与被领导者的感情等原因而获得的影响力,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往往大于“权力性影响力”。
注重用非权力性因素去影响人,能产生“不令则行”的效果,使工作效率倍增。
基层国税领导,整天和下属直接相处,其非权力性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已被众多基层领导的工作实践所证明。
所以,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每个基层国税领导必须注重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相对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是渐进性。
非权力性影响力不象权力性影响力,其源头是权力,一旦赋予某人的权力,影响则很快产生,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渐进的,是靠一点点积累、渐渐形成的。
二是自愿性。
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命令等行政措施,具有直接、明显的特点,而非权力性影响力首先是通过自身优良素质感化和影响受影响者,使他们在心理上心悦诚服的认同,感情上接受,进而产生自觉自愿地行动。
三是主动性。
权力性影响力带有强制性,受影响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有被动服从的消极反应,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反映为受影响者对施予者的崇敬和佩服,进而产生言行上的主动性。
四是持久性。
权力性影响力可以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消失而很快消失,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即使权力、地位消失了,但“威望”影响仍在,不会因权力的消失而消失。
由此可见,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力,而且基层领导的职权是一定的,不能无限增大,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可以通过基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和各方面的素质而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权力性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基层领导的整个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权力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国税系统基层领导者要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真正建立起较高的非权力影响力,笔者认为要从“德、能、情、行、廉”五方面去努力:一是要以德立威。
提升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六个着力点

化, 影响 了干群关 系 , 降低 了行政效能 , 严重破坏 了党
是 以德 施政 。 在 中国 , ‘ 德 治” 是古代 儒家政 治思想 “ 为政 以德 ’ , 历 代统治 和政府 的形 象 。 如何提升领 导干部非权 力影响力 , 增 和伦理 思想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强其领 导魅力 , 使群 众能够心 悦诚服地 、 自愿地 追随 者都不 同程度 地重视人们 的道德 面貌 、 道德思想和道
领 导干部 面对复杂 问题 和突发事 件 , 要 能够 镇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 领 导者 再不 能单凭 热情 、 资历 和经 力量 。 分析判断并采取有 效举措恰 验 以长官 意志实 施 领导 了 。因此 , 一个 称 职而成 功 定 自若 地通过科学预 测 、
干 部 工作
党 政 干 部 论 坛
提升 领导非 权力 影响 力的 六个着 力 ※ j
0 刘 晓 玉
增强领导干部非权力影 响力 ,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 感 、 信任感 和敬佩感 。 要净化 社交圈 、 生活圈 , 不 能把
的全面素质 , 是全 面深 化改革开放 、 促进社 会进步 的 重 要途径 。目前 , 少数领导干部 非权力影 响力 日渐 弱 手 中的职权 当成获取 物质利益 的筹码 。 具体 来讲 , “ 官” 德建设 , 必须从 以下方面 着力 。
即强调榜样在 引导 人 的德 政思想 。其实 , “ 官” 德 的优劣 , 是非权 力影响 身 的道德行为去教育 和感 化百姓 ,
力大 小 的关键 。领 导者要 不断完 善 自我 人格 ,讲 原 人 和引导社 会方面 的作 用 。 自古 以来 , 官 德隆 , 民德
则, 有党性 , 顾 大局 , 作风硬 , 努力 消除领导 者人格贬 吕 ; 官德毁 , 民德 降 。官德 影响 民德 , “ 官风” 决定 民 损和扭 曲的现 象 , 以 自身行动让下属 产生 由衷的亲切
浅谈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5篇范文]
![浅谈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41d7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a.png)
浅谈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摘要一个领导者要实现领导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凭借个人品德、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构成。
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实现由“权力型”领导向“魅力型”领导转变,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AbstractA leader is to achiev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the key lies in the leader's influence.The leader's power influence and non-power influence points two sex influence.Non-power influence is the leader relies on personal moral character, ability, knowledge, emotional factors such as composition.To improve the non-power influence of leaders, led by the “model” to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ransi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problem.Keywords: leadership non-power influence factors目录摘要 (1)Abstract......................................................................................................2 目录............................................................................................................3 前言 (4)一、权力性影响力 (5)(一)权力性影响力的来源 (5)(二)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 (5)二、非权力性影响力 (7)(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来源 (7)(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 (7)三、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12 参考文献 (13)前言近些年来,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经过努力锻炼,大多数人成为受群众拥护、具有较高威信的成功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干部在其组织和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主要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力量,它与领导者本人素质没有直接关系,其激励作用有限。
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的激励作用和影响力却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持久。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性质及特点现代管理科学研究表明,领导干部能否实现其领导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关键在于他的权威如何。
而权威又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干部由其所在组织中的职务与职位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力量,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担任了某种职务,便有了这个职务相应的法定权力。
领导干部运用上级授予的这种法定的权力强制下属服从,以外推动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具有不可抗拒性。
因此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表现是被动的服从,由此产生一种服从感、敬重感和敬畏感,由于这种权力性影响力与领导干部本人的自身素质没有直接关系,其激励的作用十分有限,其影响力也是难以久远的。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上下授予形式,也没有合法权力那种形式的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但其影响力却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持久得多。
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心理和行为更多的是转变为顺从和依赖关系。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活态度、情感魅力以及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表率作用等素质和行为所形成。
它的特点在于它的自然性,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力量。
现实生活的大量事实向人们昭示,领导者影响力中起重大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其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深刻说明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决定性作用。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品格因素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提升途
径
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特殊技能,与被领导者的感情等原因而获得的影响力,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往往大于“权力性影响力”。
注重用非权力性因素去影响人,能产生“不令则行”的效果,使工作效率倍增。
基层国税领导,整天和下属直接相处,其非权力性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已被众多基层领导的工作实践所证明。
所以,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每个基层国税领导必须注重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
相对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是渐进性。
非权力性影响力不象权力性影响力,其源头是权力,一旦赋予某人的权力,影响则很快产生,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渐进的,是靠一点点积累、渐渐形成的。
二是自愿性。
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命令等行政措施,具有直接、明显的特点,而非权力性影响力首
先是通过自身优良素质感化和影响受影响者,使他们在心理上心悦诚服的认同,感情上接受,进而产生自觉自愿地行动。
三是主动性。
权力性影响力带有强制性,受影响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有被动服从的消极反应,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反映为受影响者对施予者的崇敬和佩服,进而产生言行上的主动性。
四是持久性。
权力性影响力可以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消失而很快消失,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即使权力、地位消失了,但“威望”影响仍在,不会因权力的消失而消失。
由此可见,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力,而且基层领导的职权是一定的,不能无限增大,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可以通过基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和各方面的素质而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权力性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基层领导的整个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权力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
国税系统基层领导者要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真正建立起较高的非权力影响力,笔者认为要从“德、能、情、行、廉”五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以德立威。
作为基层领导者要富有理想,乐于追求,给人以坚定感,即“德”能生威。
要带领一个单位向前
看,向远看,奔向大目标。
当一名基层好领导,对理想坚定不移,对事业忠贞不渝,这才是最起码、最基本、最首要的品质。
有了这一点部属才愿跟你走,听你的话,跟你干。
另外,基层领导还要用正确的思想去灌输、教育部属,切不能会上讲正理,会下讲歪理,对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更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地申明观点,坚持真理,扶正祛邪。
如果有丝毫的动摇和犹豫,就会损坏领导的形象。
二是要以能育威。
领导者勤学博览,足智多谋,给人以信任感,即“才”能生威。
俗话说:“无才则无能,无能则无主,无主则无威”。
“才能就是威信”。
领导获取非权力影响力,就必须善于学习。
不但要学习基层理论知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历史、时事政治等等,还要学习业务知识,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等等,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方法。
另外,还要学习一些辅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如人才学、审美学、心理学等等。
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做到足智多谋,使人心悦诚服。
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的广泛性,不但要争当本行业的专家,还要做部属业余生活的内行,琴棋书画都要学。
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的超前性。
当前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基层领导者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要比部属
先学一步,早知道一些。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比部属站得高、看得远,业务研究得深,从而使部属信服。
三是要以情固威。
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来至于关心部署,支持同事,给人以亲和感,即“情”能生威。
一名好的基层领导,要时刻把部属、同事的喜怒哀乐挂在心上,要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朋友之谊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领导者是我事业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知音,生活上的助手。
因此,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情深意笃地与他人相处,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实际困难,给部属以温暖和关怀,对同事以谅解和支持,才能从他人那得到敬仰和信赖。
四是以行树威。
领导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给人以楷模感,即“行”能生威。
邓小平同志说过:以身作则,这个问题很重要。
领导干部不做好样子,就带不出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
“强调以身作则这个问题很重要”,“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不是以身作则”。
领导干部获取非权力影响力,就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不仅要靠教育,靠讲道理来说服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感染人、影响人。
因此,带头的本身,就是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一种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是无声的命令,因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当基层领导的,敢在工作面前
叫“跟我来”,纪律面前敢讲“跟我学”,个人问题面前敢说“跟我比”,困难面前敢喊“跟我上”,那么他就一定会有威信。
五是要以廉生威。
领导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给人以廉生威,即“廉”能生威。
正派、廉洁的品质是领导的立身之本。
所谓“正能成气,廉而生威”,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获取非权力影响力的领导,必须做到:作风上正直,生活上廉洁。
作风上正直就是办事公道正派,一视同仁,不掺杂个人恩怨,不分亲疏厚薄,不玩弄权术。
这样群众就会有公正感,安全感,稳定感。
生活上廉洁就是不贪公家好处,不沾别人便宜,生活上不奢不淫,洁身自律。
如果处理问题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功过不分,对人对事厚此薄彼,偏信偏爱,必然引起干部职工的不平、不满。
如果生活上不简朴,侵占公共利益,侵占部属利益,满足个人私欲,必然导致脱离群众,这样都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