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合集下载

【知识总结】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总结】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总结】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现代史: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二.历史分期(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徘徊时期(1976年—1978年)(5)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至今)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4.内容(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共同纲领的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采用公元纪年。

(6)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目的: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5.意义:①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1.经过: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意义(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册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背诵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下面是八年级历史下册需要背诵的重要知识点。

一、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1. 反对帝国主义2. 反对封建主义3. 追求民主和科学4. 倡导以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5. 倡导妇女解放思想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为争夺全国政权而进行的一次长期战争。

北伐战争的过程中,蒋介石和国民党领导人奉行“围点打援”的战略,通过渐进式的战争策略,逐步消灭各地武装力量,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尊严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的斗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中国民族抗日力量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胆识,成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标志。

四、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为争取国家解放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的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秉承着“群众路线”和“人民战争”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胜利战役,并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夺取了政权。

五、建国后的中国建国后的中国是一段伟大的新历史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历史征程。

建国后的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八年级历史下册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和借鉴这些历史知识。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农村改革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农村改革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
革措施和政策。

下面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代初,中国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制度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将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家庭
的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自由选择农作物种植和经营方式。

2.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农民可以自由经营农田,自主选择农作物和经营方向,通过市场销售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市场调节。

3. 村办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农村改革开始发展村办
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村办企业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体经济实体,农民可以参与其
中并从中获得收入。

农业合作社则是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性经济组织,通过共同经营
农田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

4. 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农村改革的进行,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就业。

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了重
要影响。

5. 农村土地流转: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农村改革开始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将土地以租赁或合作等方式流转给规模经营者或现代农业企业,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这些是中考《中国现代史》中关于农村改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 八年级 中国现代史部分 第八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中考历史 八年级 中国现代史部分 第八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查知识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2016年考情预测对外开放作用2015选择题;探究题15、30 2分;4分本讲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命题区域。

考查的题型多样。

201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办APEC会议15周年,预测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成就、影响等相关内容。

此外,也需注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 选择题21、22 每题3分改革开放的特点2013 材料题30(2) 4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12 选择题21 2分经济特区作用2011 选择题20 2分【阶段特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内容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温馨提示】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发地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实行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启示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方法技巧】比较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制的归属: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

1. 先秦时期。

-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 - 20万年,他们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 夏商周。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也成为春秋霸主。

-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汉朝。

- 西汉建立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的历史主要讲述了中国现代史的部分重要内容,涵盖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法律依据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 年 1957 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 156 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初中知识点整理——现代史篇

初中知识点整理——现代史篇

初中知识点整理——现代史篇现代史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掌握现代史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下面将对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一、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也被誉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目标。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条件。

3.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是对英国殖民统治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抗议。

五卅运动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全民族抗战,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5.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二、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爆发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

这场战争导致了欧洲格局的巨变,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2. 二战及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战争,全球范围内的战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其深刻和巨大的灾难。

纳粹德国的出现和侵略行为成为二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冷战与苏联解体:冷战时期是1947年到1991年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对抗时期。

苏联解体则是冷战的结束标志,也标志着20世纪末整个世界格局的改变。

4. 古巴危机:古巴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爆发的一次重要危机,核武器在古巴的部署引发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在外交斡旋下得以化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
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年******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