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进行隔代监护,这种监护模式在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亲情缺失、监护能力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机会不均等。

解决路径针对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设施,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如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亲情缺失隔代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缺失。

亲情的缺失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路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和亲情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监护能力不足祖辈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教育水平有限,难以有效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职责。

他们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解决路径完善监护体系,加强对祖辈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水平。

同时,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如志愿者、社工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关爱。

社会支持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对薄弱,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这不仅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发展机会,也增加了他们面临困境时的风险。

解决路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应共同发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城市发展,导致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乡下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让他们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不同代人之间的教育互动过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是他们隔代教育的主要人物。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1、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家庭分离状态,缺乏父母给予的爱和关怀,往往会感到孤独和不安。

而隔代教育方式会导致爷爷奶奶对孙子女的态度和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冲突,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通常没有受过现代化教育,他们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在教育孩子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人际交往问题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中的某些成员可能存在亲情疏离,与孩子形成不友好的关系,甚至产生家庭暴力等问题,导致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受损。

二、对策1、建立网络建立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纽带,通过网络等远程通信方式,保持联系和交流,让孩子能够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也可以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2、市场化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需要市场化,专业化,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够接受到优质教育。

建立专业化教育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3、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教育设施,增加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保障,设置特殊的福利政策,引导留守老人更好地照顾孩子,促进亲情关系和谐。

总之,隔代教育无法完全替代孩子和父母的亲情,但在现实情况下,隔代教育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我们要找到有效、科学的隔代教育方式,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学习渠道和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他们的成功。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是指孩子与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同一个居住环境下,亲属或外界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在农村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的增多,许多家庭面临着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需要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来承担隔代教育。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随着农民工在外务工、务农或到城市谋生,留在家中的儿童。

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人数在逐年增加。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之一。

隔代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得益于隔代教育,一些留守儿童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说爷爷奶奶会对他们更加关注、呵护,给予更多的爱和慰籍。

但是,隔代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说年龄差距、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有些亲属缺乏教育指导,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一些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滞后,他们对教育的概念和方法不了解。

一些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孙子,给予过多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使得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学习环境不利一些爷爷奶奶家庭条件差,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家庭缺乏读物、图书馆等资源,使得孩子难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3. 亲属带来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会让亲属来接管孩子的教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和方法,经常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受到损害。

三、应对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为了弥补隔代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减轻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困苦。

1. 加强教育宣传和教育指导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亲属的教育宣传和教育指导,使得他们理解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得隔代教育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2. 改善学习环境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在农村建立一些阅读室和图书馆,增加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有条件的接触到知识。

浅谈隔代的家庭教育的论文(2)

浅谈隔代的家庭教育的论文(2)

浅谈隔代的家庭教育的论文(2)隔代教育的论文篇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现状1.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概念的界定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使得儿童不能跟随父母共同生活,无法得到父母的有效监护,全权委托长辈监护,由长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现象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2.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2.1隔代教育逐渐成为最常见,最让父母放心的家庭教育方式。

隔代教育是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

由于隔代教育主要是儿童最亲密且又最疼爱儿童的长辈监护,父母则往往更加认同隔代教育是最适合,最放心的监护方式。

2.2农村留守儿童的被监护质量不高。

首先是生活质量不高,由于隔代教育的祖辈往往是过惯了艰苦且又俭朴的生活,只能保证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

其次,因为祖辈往往都较年迈,无法承担众多的体力活和家务,这使得本因被照顾的留守儿童反而要承担起照顾祖辈的义务。

最后,祖辈往往都未受到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足够的能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3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

由于祖辈和留守儿童存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难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又忙于农活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看管孩子,这就给孩子创造了无人监督的“自由空间”。

同时,隔代监护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无法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式和心理疏导,采取暴力的行为进行惩罚式的教育。

二、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有丰富的时间和精力去监护和照顾小孩,由于血缘关系,他们认为帮助子女照顾小孩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晚年生活能够与孙辈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也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

然而,因为老年监护人年龄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在监护孩子方面力不从心,缺乏精力,不但照顾不好孩子,反而更加需要孩子来照顾他们。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建议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建议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被留在农村或城市的亲戚家中照顾和抚养的儿童。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扰。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隔代教育,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亲人应当意识到他们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

亲人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2.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常常面临困难,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亲人可以帮助孩子规划学习时间,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资源,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上的困扰。

亲人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4. 鼓励参与课外活动除了学习,留守儿童也应该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亲人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培训等,帮助他们发展全面的素质。

5.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隔代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亲人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职业规划问题,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6. 建立家庭教育基金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亲人可以建立家庭教育基金,用于支付孩子的学费、书籍和培训费用等。

这样可以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未来发展机会。

7.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亲人来校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措施。

8. 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将他(她)们留守在家乡,进而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的抚养、监护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大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隔代监护人来抚养。

由于农村隔代老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他们一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亲子互动的缺失,抚养人模糊的职责意识,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道德、安全、亲子关系等方面产生了问题,这无疑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1.政府要高度重视。

农民工所在城市要调整农民工孩子的入学政策,方便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给农民工子女入学创造条件、提供平等的机会。

各地要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很好的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免除学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地方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改变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当地就业,不一定要劳动力输出。

使父母孩子能够在一起。

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2.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之一。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1)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经常跟他们谈心。

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

可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学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传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他们自立自强。

学校可发动学生成立校外帮助小组,从学习上、家务劳动上帮助留守儿童。

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去的“平安度假村”。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下降,行为习惯受影响等方面。

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资源匮乏,家庭关系疏离等。

造成隔代教育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缺乏教育意识等。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建议加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加强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等。

隔代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注意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不仅影响他们自身发展,也给社会带来教育资源浪费和劳动力缺失等负面影响。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影响、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建议、心理健康、社会影响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谋求更好的生计,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照顾,而父母则远赴他乡打拼。

这种隔代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问题,但也带来了诸多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长期受到长辈的管教和教育,他们缺乏与父母亲密的亲子关系,心理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隔代教育模式也使得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资源,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大障碍,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1. 教育质量下降: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的学习,隔代教育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负责。

这些老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背景较差,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1.隔代教育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大多将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辈看护。

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家庭,很多会在孩子刚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孩子外出务工。

由于很多农村地区还有着一些传统思维,觉得男人应该是外出打拼的一方,女人的更多精力应该放在家庭。

所以要么是孩子的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要么是孩子的父亲外出务工,孩子一直生活在存在缺陷的家庭结构当中,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特别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双双外出务工的家庭,孩子大多只能交给祖父母辈看护。

祖父母辈的很多教育思维和方式,很多已经不适合当下社会的发展了。

加上很多祖父母觉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心疼孩子反而造成了溺爱的情况,这些畸形的爱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2.父母角色参与度不高如果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孩子对父母的亲密度会大大降低。

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成长的问题的时候,祖父母因为年龄较大察觉不到孩子幼小心灵上的小小变化,而孩子因为和父母比较疏远就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在最关键的心理干预期的时候没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再有,有些孩子是母亲独自在家看护,母亲既要料理好孩子的一切,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和家务,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虽然看似在家,实际上对孩子来说和也没有实际上的心灵依靠作用。

同时因为务工现象的增长,“出轨率”也随之上升。

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是父母不愿忍受对方的不忠选择离婚,还是因为长期的分开导致父母感情疏远带来的貌合神离,给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个畸形的不完善的家庭。

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会更加容易自闭,不爱说话,时间久了会积压很多的心事。

3.学校与社会配合力度不足很多农村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就比较短缺,教学任务大多还是以完成学习计划为主,对于很多留守家庭的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同样不足。

当家庭教育存在重大的疏忽漏洞的时候,学校教育也没有进行积极的干预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一旦遇到问题时,很难自己予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村留守 儿 童 隔 代 家 庭 教 育 存 在 问 题 的 原因分析
(一 )临 时 监 护 人 年 龄 偏 大 ,精 力 不 足 在 我 国 ,隔 代 监 护 人 年 龄 一 般 较 大 ,且 拥 有 一 定 的 土 地 种 植 面 积 ,由 于 精 力 有 限 ,往 往 会 忽 视 孩 子的生活和 学 习 上 需 要。 近 年 来,更 多 的 犯 罪 倾 向于农村留守儿 童,他 们 没 有 足 够 的 防 范 意 识 和 能力,往往处 在 长 期 受 侵 害 的 痛 苦 之 中。 由 于 隔 代监护人的传统 观 念 限 制,总 将 自 己 的 苦 累 史 强 加给孩子,认为多 让 孩 子 吃 苦 就 能 让 孩 子 健 康 成 长。从留守儿童 的 生 活 现 状 很 容 易 发 现,大 部 分 留守儿童都比较 瘦 弱,存 在 很 明 显 的 营 养 不 良 状 况。在留守儿童 进 入 青 春 期 时,生 理 方 面 会 发 生 很大的变化,但大 部 分 祖 辈 通 常 对 青 春 期 问 题 闭 口不提,再加上在 此 时 期 缺 少 对 留 守 儿 童 的 照 顾 和 引 导 ,往 往 是 留 守 儿 童 陷 入 尴 尬 和 恐 慌 的 境 地 。 (二)临时监 护 人 忽 视 未 成 年 人 的 心 理 变 化, 沟通较少 未成年时期处 于 人 生 的 关 键 时 期,他 们 的 心 理和生理都会发 生 很 大 的 变 化,需 要 监 护 人 付 出
(二 )教 育 环 境 差 ,学 习 成 绩 不 良 同非留守儿童 相 比,留 守 儿 童 在 教 育 监 管 方 面处于缺位 状 态。 两 个 群 体 在 情 感 依 赖、社 会 交 往和自我效能感等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 于 农 村 学 校 师 资 缺 乏 ,在 学 校 里 不 能 正 确 引 导 孩子。回到家以 后,孩 子 的 价 值 观 无 法 得 到 正 确 的 引 导 ,隔 代 监 护 人 的 放 任 自 由 使 他 们 价 值 扭 曲 , 甚至造成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现象。 在 农 村 地 区 ,教 育 设 施 及 教 育 资 源 较 为 落 后 ,教 师 素质 偏 低,学 生 数 量 又 多,教 师 对 孩 子 的 关 注 较 少。留守儿童性 格 一 般 较 为 内 向 或 封 闭,长 此 以 往导致孩子 对 学 习 失 去 兴 趣,学 习 成 绩 较 差。 还 有一些留守儿童 由 于 缺 少 足 够 的 知 识 引 导,在 学 习方面遇到问题,无 法 及 时 找 到 可 以 帮 忙 的 亲 人 或 老 师 ,导 致 问 题 积 累 。 (三 )心 理 问 题 屡 见 不 鲜 未成 年 时 期 是 孩 子 “三 观”养 成 时 期,父 母 和 家人的关爱对孩子性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孩 子长期生活在无关爱的环境中最终会形成以自我
据调查显示,留 守 儿 童 大 都 不 希 望 父 母 出 外 务 工 ,因 为 他 们 在 遇 到 问 题 或 困 难 时 无 人 倾 诉 、无 人帮忙。父母外 出,他 们 无 法 及 时 从 父 母 那 里 得 到 感 情 的 支 撑 ,容 易 养 成 胆 小 或 极 端 的 性 格 ,有 些 甚至在人际关系 和 交 往 方 面 存 在 障 碍,长 期 被 隔 代监护人忽视导 致 自 卑 型 性 格 的 形 成,从 而 对 任 何事情 都 缺 失 自 信 心。 而 且 与 正 常 家 庭 孩 子 相 比 ,由 于 幼 年 缺 失 父 母 关 爱 ,成 年 后 更 容 易 对 集 体 冷 漠 ,对 社 会 仇 恨 ,对 国 家 有 害 而 无 利 。[4]
在 行 为 方 面 ,农 村 孩 子 本 身 所 处 环 境 较 差 ,他 们的模仿心理较 强,往 往 导 致 孩 子 养 成 一 些 较 为 怪癖的行为。例如以欺负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感,以 缺 课、逃 学 来 显 示 自 己 的 重 要 性,有 些 甚 至 以结交小团体来提升自己的安全感等这些行为, 在这些行为长期影响下的留守儿童可能会走向犯 罪 。 对 他 们 来 说 ,自 己 是 被 父 母 、社 会 所 放 弃 的 孩 子 ,很 容 易 陷 入 对 父 母 与 社 会 的 报 复 之 中 ,同 时 更 容易陷入歧途无 法 自 拔,这 些 都 是 隔 代 监 护 人 和 父母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 30 卷 第 3 期
学报
Vol.30 No.3
2017年5月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May 2017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何星娟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 :随 着 城 市 化 的 快 速 推 进 ,农 民 工 进 城 务 工 的 现 象 也 日 益 泛 化 。 而 由 此 引 发 的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问 题日益严重,其中最为普遍的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受到众多学者关注。通 过 对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隔 代 家 庭 教 育 现 状 的 阐 述 及 身 体 、心 理 、教 育 等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题 的 分 析 ,来 增 强 社 会 各 界 对 留 守 儿 童 的 关 注 度 ,从 而 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稳定地成长。
随着留守儿童 数 量 的 不 断 攀 升,由 于 监 护 不 力、教 育 不 足、亲 情 缺 失 等 原 因,一 些 留 守 儿 童 个 体 在 某 些 方 面 处 于 弱 势 地 位,甚 至 出 现 了 问 题。 近年来,在网络媒 体 上 也 曝 光 了 一 些 农 村 留 守 儿 童悲剧 事 件。2006-2015 年 10 年 间,关 于 留 守 儿童 的 悲 剧 事 件 共 计 239 起,主 要 包 括 留 守 儿 童 自杀、犯 罪、非 正 常 伤 害 与 意 外 死 亡 等 4 种 类 型。 从发生 年 份 来 看,2006-2009 年,每 年 的 留 守 儿 童 悲 剧 事 件 数 均 为 个 位 数 ,呈 现 出 零 星 散 发 态 势 。 2010年之后,我国社会进入 留 守 儿 童 悲 剧 事 件 的 高发期,仅2010-2015 年 间 就 出 现 了 206 起,占 统计总量的86.19%,其中 2015 年 为 43 起,达 到 顶峰。由此不难 看 出,目 前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身 心 健 康 问 题 刻 不 容 缓 ,急 需 解 决 。[3]
一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隔 代 家 庭 教 育 的 现 状
随着城市化步 伐 的 快 速 推 进,农 民 们 逐 渐 从 农耕的自给自足 的 生 活 方 式 中 剥 离 出 来,进 入 到 城 市 中 做 工 ,但 由 于 长 时 间 在 外 漂 泊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也 随 之 而 来 。 例 如 :家 庭 的 分 离 ,留 守 儿 童 的 出现,等等。“农村 留 守 儿 童”主 要 是 指 在 农 村 地 区由于父母单方或者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给 父 母 单 方 或 长 辈 、亲 人 来 抚 养 、教 育 和 管 理 的 处 于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1]从我国“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现 状 来 看 ,更 多 的 家 庭 选 择 将 孩 子 留 给 长 辈 来 抚 养 、教 育 和 管 理 ,尤 其 在 边 远 地 区 和 贫 困 山 区 ,留 守 儿 童 数 量 更 多 ,形 成 了 所 谓 的 隔 代 家 庭 教育。这样的隔代家庭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 补了孩子所需要 的 家 庭 关 爱,但 最 终 还 是 无 法 代 替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
52
为中心,自私、骄 纵、任 性 的 性 格 特 征。 农 村 留 守 儿童的这些性格 显 露 的 更 加 彻 底,对 于 留 守 儿 童 的 “三 观 ”养 成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威 胁 。 作 为 隔 代 监 护 人 ,他 们 的 教 育 程 度 有 限 ,无 法 给 处 在 未 成 年 时 期 的孩子正确的引 导,从 而 最 终 造 就 孩 子 偏 执 的 性 格与安全感的缺失现象。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经 过 学 者 们 长 期 的 考 查 探 究 发 现 :“隔 代 教 育 的 主 要表 现 形 式 主 要 有 四 种:管 不 了、舍 不 得 管、不 愿
管、不好管。鮑姆 恩 的 养 育 方 式 理 论 中 也 曾 经 将 家庭 对 子 女 的 养 育 方 式 分 为 三 种:专 权 型、威 严 型、放纵型。”[2]由 此 不 难 看 出 在 隔 代 教 育 背 景 下 的教育方式是纵 容 型,有 学 者 通 过 研 究 将 纵 容 型 教 育 方 式 细 分 为 :溺 爱 型 、忽 视 型 。 据 相 关 数 据 显 示,2000年 我 国 留 守 儿 童 的 数 量 就 达 到 了 2000 万,2010年我 国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结 果 显 示, 跨市辖区的人户分离 的 人 口 为 22143 万,10 年 间 流动人口 数 量 增 加 超 过 80%。 截 止 到 2010 年, 全国共 有 留 守 儿 童 数 量 6102.55 万,占 农 村 儿 童 总 量 的 37.7% ,占 全 国 儿 童 的 21.88% ,而 其 中 独 居留守 儿 童 的 数 量 达 205.7 万,城 乡 流 动 儿 童 数 量为 3581 万。 在 此 基 础 上 有 数 据 显 示,有 46. 74%的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父 母 都 外 出 务 工,这 些 孩 子中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 起 居 住 的 比 例 占 32. 67%。隔代教育的 留 守 儿 童 数 量 如 此 之 多,使 得 隔代教育的问题显露得更彻底。虽然近十几年来 国家开始关注留 守 儿 童 的 问 题,但 依 然 无 法 从 根 本上解决留守儿 童 的 问 题,反 而 使 其 数 量 急 剧 上 升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宋 英 辉 教 授 认 为 ,到 2016 年 我 国留守儿童将达到 1 亿 左 右,大 约 占 全 国 3 亿 未 成年人的1/3,也 就 是 说 我 国 每 3 个 未 成 年 人 中 就有一个处于留 守 或 者 流 动 的 状 态,这 就 为 国 家 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