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四则混合运算(一) 优质教案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四则混合运算(一) 优质教案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四则混合运算(一) 优质教案

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有乘法运算: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教师:在这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虽然乘法在后面,也要先算乘法。

教师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要先把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0 —”照抄下来,再把6×3的积18写在“—”的后面。第二步再把“50—18”的差“32”写在第三行。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9页例1下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课间活动。

4.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加、减和除法运算;它们都有除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教师:左边的算式要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强调虽然除法在后面,也要先算除法,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书上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纠正错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 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关心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 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 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 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 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 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 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40÷8×21 84÷4÷7 690+47×5 205-35÷7 28+120×8 97-12×6 26+25÷5 148+28÷7 24÷3+730 2100-48×5 51+(304-204) 215+16÷8 (247+18)×7

720-(360+18) 1080-5×80 (528+912)×5 85×(38-34) 264+30÷6 (174+209)×2 814-(278+322) 35×9+45 7×3+5 50-4×5 36+81÷9 45+8×4 80-6×8 23+5×8 2×6+37 56-2×6 32÷4-15 80-7×9 200-9×9 144+9×7 100-(45-25)81+36÷6

54+32÷8 32+9×2 6×3-13 18÷2+9 2×4+15 71-4×4 56-27÷3 19-24÷3 40-20÷2 28÷4+17 30-3×8 32÷4+17 36-9×2 20+2×4 64-36÷6 31-6×2 36+27÷3 684-36÷4 14+49÷7 31-5×4 9×8-45 15+8×4

4×7-16 5×2+42 6×8-39 4×3+56 (75+15)÷5 245-80÷4 789-(629-415) 83×(798-789) 623-456-28 863+14-758 78×5-63×4 86÷4+72÷4 499-75×2 (72 ÷9)+(56÷8)6900-2400)÷5 630÷9+320 2804+32×6 25÷5+42÷6 21×4-54÷9 56÷7+36÷6 89×(480-394)7650-(546+453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练习题姓名; 一、填空。 1、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后算( )法。 2、如果把算式72×5+240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那么算式应改成( )。 3,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 4,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应先算() 5,120-96÷8这个算式中,应先算(),23×(48+8)这个算式中,应先算() 6、计算“45÷5+6×6”时,()和()可以同时计算。 7、在计算(33+67)×5时,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8、如果把算式2×5+240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那么算式应改成( )。 9、(95-80)÷2可以读作( ),计算结果是( )。 10、在○里填上“>”、“<”或“=”。 90÷6÷3 ○90÷(6÷3) 80÷4×2 ○80÷(4×2) 60×2+30 ○60×(2+3) 60-40÷5 ○(60-40)÷5 二、当好小判官,对的画“√”,错的画“×”。 1,12-6×2和(12-6)×2计算结果相同。( ) 2、900+60×4读作“900加上60乘4的积,和是多少?”( )

3、100-100÷4和(100-100)÷4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一样。( ) 4、计算192÷4×2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芳芳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所以这题应先4×2的积,再算194÷积的商”。( ) 165 - ( 42 + 58 ) 73 × 12 ÷ 6 384 – 312 ÷ 3 45 × ( 63 ÷ 9 ) (115 – 87 ) × 25 714 ÷ (103 – 96 ) 165 - ( 42 + 58 ) 3 × 6 ÷ 6 5 × ( 63 ÷ 9 ) 350÷7+44 250-150÷3 45+50×5 69÷3+15 (48+12)×6 7×(32÷8)175÷(8-3)72÷3÷2

2019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课题不含括号的两步 混合运算 课型新授课时 1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书P34~35例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 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 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 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 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 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100题(精选)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练习100题 一、填空。 1、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往()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再做();有括号的要先做()运算。 2、在52+80×7这道题中,要先算()法,再算()法。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5个6是(),再加上25,和是(),综合算式()。 5、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综合算式()。 6、算式X÷Y=15……3,Y最小为(),此时X=()。列综合算式:()。 二、计算题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40÷8×21 84÷4÷7 690+47×5 205-35÷7 28+120×8 97-12×6 26+25÷5 148+28÷7 24÷3+730

2100-48×5 51+(304-204) 4215+16÷8 (247+18)×7 720-(360+18) 1080-5×80 (528+912)×5 85×(38-34) 264+30÷6 (174+209)×2 814-(278+322) 35×9+45 769- (63÷7) 285+(300+372) 146×(21÷3) 三、文字题: 列综合算式计算. (1)130加上20与5的积,和是多少? (2)2除98的商减去25,差是多少? (3)100减去2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4)8与25的积加上70得多少? (5)581减去6个72得多少? (6)46的7倍加上382得多少?

(7)1450比69的6倍多多少? (8)785减去76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 (9)1800减去15乘4的积,差是多少? (10)434加上6个36得多少? (11)15与8的差除28得多少? (12)302加上18的和再乘以5,积是多少? (13)130比28乘5的积少多少? (14)1240比740与290的差多多少? (15)18的7倍与120相差多少? (16)26乘以98与89的差,积是多少? (17)765与387的差乘以4,得多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2018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单纯以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会计算两步的连加、连减、连乘、连除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混合运算,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奠定了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等多种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非人为的强制性规定。 3.精心选择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小熊购物1课时 2 买文具 1课时 3 过河1课时 4 练习一 1课时 小熊购物。(教材第2~4页)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同步练习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同步练习 1. 脱式计算。 (1)268+34×58 (2)315-315÷3 (3)(801-246)÷5 2. 计算46×23+54×23,先注意观察,算式中有两个乘法,两个乘法有一个相同的因数______,可以先计算______加______用计算的结果乘______,结果是______。 3. 一个果园里栽了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12倍。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梨树? 4. 森林果园今年收获了964箱苹果,送给每个小动物家8箱,可以送多少家?还剩多少箱? 5. 林场栽了450棵松树苗,栽了270棵柏树苗.将这些树苗栽成40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6. 25×(8+4)=() A .25×8×25×4 B .25×8+25×4 C .25×4×8 D .25×8+4 7. 63+75+25=63+(75+25)是根据()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8. 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A .1000-51÷17 B .1000-51×17

9. 按要求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先算减,再算加:78+22-10。算式为:______。 10.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______。 11.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______(判断对错) 12. 73×125×8=73×(125×8),运用了()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13. 36×4×5=36×(4×5)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______(判断对错) 14. 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15. 在横线上填上“>”“<”或“=”。 80×52÷4______80×(52÷4)。 16. 把200-180=20,20×12=2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______。 17. 妈妈买了14盒蛋糕,每盒12个,总共有( )个蛋糕。 A .148 B .158 C .168 1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下面的因数要与写在上面的因数的数位要()。 A .对齐 B .空一位 C .提前一位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及答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及答案(二) 一、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1.480加上24乘以30的积,和是多少? 这题是求和是多少,要用__________________作加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另一个加数. 2.390除以42与36的差,商是多少? 这题是求__________________,要用__________________作被除数,用 __________________作除数。 二、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21+45=166 166×5=830 2.16×7=112 158-11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3-386=17 5134÷17=302 4.75+27=102 102÷3=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1.546减去138的差,再除以4.商是多少? 2.46乘465减去387的差,积是多少? 3.365加上85乘以26的积,和是我少? 4.14乘以96的积比140少多少?

参考答案 一、1.480,24乘以30的积,1200 2.商,390,42与36的差,65 二、1.(121+45)×5 2.158-16×7 3.5134÷(403-386) 4.(75+27) ÷3 三、1.102 2.3588 3.2575 4.56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40-8X 21 215+16- 8 27-3X 7 25-5X 8 45+8-23 63-7X 8 24-8+10 28-4X 7 35+24-12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690+47X 5 205-35一 7 28+120X 8 97-12X 6 26+25- 5 148+28- 7 24 - 3+730 2100-48X 5 48-8X 9 51+(304-204) (247+18) X 7

720-(360+18) 45+8X 4 36+81 - 9 81+36-6 (174+209) X 2 814-(278+322) 1080-5X 80 80-6X 8 (528+912) X 5 23+5X 8 85 X (38 -34) 2X 6+37 264+30一 6 56-2X 6 35X 9+45 200- 9X 9 7X 3+5 144+9X 7 50- 4X 5 100-( 45- 25) 32 - 4 - 15 80-7X 9

54+32一 8 32 - 4+17 32+ 9X 2 36-9 X 2 6X 3-13 20+2X 4 18-2+9 64 - 36 一 6 2X 4+15 31-6 X 2 71 - 4X 4 36+27- 3 56-27 一3 684-36一4 19-24 一 3 14+49- 7 40-20 - 2 31-5X 4 28-4+ 17 9X8-45 30-3 X 8 15+8X 4

4X7-16 86-4+72- 4 78X5-63X 4 7650-( 546+ 4530) 789- (629-415 ) 5X 2+42 499-75X2 6X8-39 (72 一 9) + (56- 8) 4X 3+56 6900-2400 ) - 5 (75+15)一5 630 - 9+320 245-80 - 4 2804+32X 6 83X (798-789 ) 21 X 4 - 54 - 9 623-456-28 863+14-758 89X( 480- 394)

三年级数学上册 混合运算 2教案 人教版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 能力目标: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式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一块小黑板,口算卡片,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48+36= 88÷4= 300+140= 21×3= 75-90= 60+70= 60×8×0= 52÷6= 150-90= 4000÷5= 560-80= 640÷2= 2. 准备题 16×4+18 18+4×6 69÷3-14 50-35÷5 让学生说出每题中都包含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解答。 (学生在以前学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依然依据这一运算顺序。因此设计这样的练习,是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二、探究新知 1. 导入。 同学们对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计算的都很准确,计算顺序掌握的也很好。如果我们把16×4+18中的18改成6×3,就成了这样的题目、教师出示例1 16×4+6×3(板书)它的运算

顺序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 学习例1。 (1)这道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准备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根据以前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出来吗?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练习本上计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各组分别汇报计算顺序与结果 引导学生汇报出这道题含有两步乘法和一步加法,根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做乘法,所以这道题的计算顺序是: 16×4+6×3 =64+6×3 =64+18 =82 (3)你认为还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计算这道题?为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出这道题求的是16乘以4的积与6乘以3的积的和,可以把两个积先算出来。所以可以把两个积同时进行计算。(取得一致后,教师板书。) (4)及时反馈,拓宽思路。 ①如果把16×4+6×3的“+”改成“-”该怎样计算呢? ②如果把16×4+6×3的“×”改成“÷”该怎样计算呢?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让两名学生板演 16×4-6×3 16÷4+6÷3 =64-18 =4+2 =46 =6 (5)类比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比较四个算式,分析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中,哪一步可以省略,为什么? (6)反馈练习:完成77页的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要求先说出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计算一道混合运算时,首先要看它含有哪些运算,然后再看有没有可以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数学同步练习-混合运算-苏教版

前置作业 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回顾,说一说运算中要注意什么。 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5×(38-12)(80-52)÷4 252+48÷6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0-(87-13) 560÷(4×2)(103+71)×4 =163-13 =140×2 =103+284 =150 =280 =387 3.在○里填上>、<或=。 106×(2+6)○ 106×2+6 13+87×2○(13+87)×2 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28+9=37,20×37=740 综合算式: (2)124-70=54,54÷2=27 综合算式: 5.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①(872+72)×7 ②872+72×7 (2)572-72×9应先算() ①572-72 ②72×9 6.林场第一个月先栽了550棵松树树苗,第二个月又栽了440棵。将这些树苗栽成9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7.李大爷养了28只鹅和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和鹅总只数的5倍。鸡有多少只? 8.周老师带了90元,买了8盒乒乓球后还剩2元。每盒乒乓球多少元? 【参考答案】1. 130 7 260 2.略 3. >< 4. 20×(28+9)(124-70)÷2 5.①② 6. 110列式为:(550+440)÷9 7. 230列式为:(28+18)×5 8.11 列式为:(90-2)÷8 讲评:先让学生说清楚题意,明确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对于列综

合算式解答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以帮助。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1.脱式计算。 12×(3+20) 122-57+43 76-16÷4 58+42×4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①572-45×7 ②(572-45)×7 (2)215-18×5应先算() ①215-18 ②18×5 拓展提高 3.将下列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216÷6=36 48-36=12 综合算式: (2)8+72=80 80÷4=20 综合算式: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07×5+4○107×(5+4) 108÷3+18○108×3+18 发散思维 5.图形等式推算。 3×(2+■)=27 (99-▲)÷9=8 【参考答案】1. 86 108 72 226 2.②② 3.(1)48-216÷6=12 (2)(8+72)÷4=20 讲评:可以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分析、比较,要大力表扬答案正确的学生,不要过多追求速度快,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答案:<<讲评:引导学生将其左右两个算式对比讨论,提醒学生用计算帮助思考 5.答案:■=7 ▲=27 讲评:适当指导学生读题,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适当追问列式和计算的思考过程。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

18×2×2+17 59+(48-46)×3 10×(62+47)(37 - 24 )×6 44÷(2+9)66 +(49-45)×2 (62 + 34)×2 (9 + 27)÷9 ( 45 + 72 )×2 66×23 + 10

(21÷3+33 )×2 (17×6 + 32 )-37 98+36 - 42 45÷5÷3+37 41+17+4+19 4×(36÷6+5)658 - 15 - 42 56÷(55 - 41)11+31+19+29 8+(69 - 63)×9

78 ÷ (27 -22)24×4 -(54 - 51)(18×4 + 19)÷7 2×(44 + 4) 67×38-5-18 (57 + 21)÷6 (53 +32)× 9 83×5 - 16 - 14 4 × 4 + 27 55×6 - 36

52 ÷(19 + 7) 79 +(45 - 44)×8 (289 - 9)÷ 10 (24 + 66 )÷ 9 42 + 15 + 7 + 23 31 +(74 - 67)×7 60 +(97 - 94)×5 163 +39 + 48 414×6 - 14 38×5 + 56

49 ÷(69 - 62)22 + 19 + 20 + 30 (38 + 34)÷9 210×7 + 24 324÷(3 + 3)69 - 15 - 31 - 9 7 +(22 - 2)×3 43×15 + 48 (58 - 53)× 5 42 ÷ 2 ÷ 3 + 40

(36- 4)÷ 16 10 × 7 + 21 99 ÷(38 - 5) 7 ×(30 ÷ 3 - 7)(49- 25) ÷ 6 (5 + 26)× 2 (95- 63)÷ 8 18×2 -(95 - 67)326 + 12 + 25 5 × 6 × 5 -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