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气过程

合集下载

天气学原理复习提纲

天气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重点及难点: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2、“P”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3、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思考题:1。

观测者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的力有哪些?写出其表达式及说明物理意义。

2。

在“Z”坐标系及“P”坐标系中,固定点温度变化由什么决定? 3.质量通量散度定义及其表达式是什么?4.及含义是什么? 5.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作为什么处理? 6.位势及位势高度含义是什么? 7.实际工作中分析高空图为什么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 8.“Z”坐标系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P”坐标系中什么表示? 9.“Z”坐标系及“P”坐标系地转风表达式及其意义是什么? 10.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低压中心周围风场为什么逆时针旋转?高压中心周围风场为什么顺时针旋转?11.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边缘等压线为什么可以分析密集些?风为什么可以加大或无限加大? 12.热成风表达式及其意义是什么? 13.正压大气、斜压大气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4.解释某气层间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

15.注意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在天气分析中应用。

16.会画图分析摩擦层中地转偏差的方向。

17.掌握自由大气中地转偏差分解。

第二章气团与锋重点及难点:1、锋的空间概念 2、锋及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3、物理解释锋生、锋消的原因思考题:1。

锋、锋区、锋面、锋线定义是什么? 2.等压面图中,锋区内等温线为什么会密集? 3.用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是什么?其意义如何?4.会画冷式、暖式锢囚锋剖面图。

5.用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附近气压场、风场、变压场有何特征? 6.锋生条件是什么?锋生锋消公式及其物理意义请说明。

7.稳定大气与不稳定大气中,冷锋爬山是锋生还是锋消?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重点及难点:1、用涡度方程及位势倾向方程解释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2、用“ω”方程诊断天气系统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区3、用动力因子及热力因子解释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思考题:1。

南大天气学原理第6章

南大天气学原理第6章
现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每两年少于一次。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季风概略图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Geographical extent of global monsoon
■ tropical monsoon ■ subtropical monsoon ■ temperate-frigid monsoon
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于相 反。
如冬季盛行东北气流(华北一东北为西北气流), 夏季盛行西南气流(中国东部一日本还盛行东南气流)。
冬夏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因而气团性质有根本的 不同。
如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炎热湿润。
天气现象有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
如雨季和旱季、冬季和夏季的明显对比。
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在700hPa以下这里
盛行强的偏北或东北风。
印度冬季风也相当明显,在孟加拉湾北部有明显的 北风分量,这相当于那里的干季。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冬季风的建立一般在10月中旬,这正是亚 洲大陆高压加强,寒潮首次侵袭到华南沿海 以至东南亚的时候。这时,南亚地区大气环 流正处于明显的季节变化时期,热带和副热 带的高低空流场急剧地从夏季环流型向冬季 环流型过渡,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冬季季风 逐渐建立起来。
南亚季风区
包括印度半岛、西部的阿拉伯海,东部包 括孟加拉湾到达100oE的位置,西部以越 赤道索马里气流与西风带气流相交的地方 为界。
整个南亚季风区的降水相对比较集中,主 要的降水中心在印度半岛的西侧和孟加拉 湾地区。
南亚季风的年际变化受到南半球越赤道气 流和西风带气流的直接影响。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6章--赵勇--整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6章--赵勇--整理

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第一节1、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2、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过程降温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始末,日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及最低值之差。

而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多年旬平均气温之差。

3、过程降温(℃)温度负距平绝对值(℃)冷空气强度等级≥10 ≥5 寒潮8—9 4 强冷空气5—7 ≦3 一般冷空气4、寒潮出现的时间,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结束最晚是第2年5月。

春季的3月和秋天10—11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季节,也是寒潮和强冷空气对生产活动可能造成危害最重的时期。

5、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第一个是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巴伦支海、苏联欧洲地区进入我国。

它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也最多。

第二个是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苏联地区进入我国。

它的出现次数虽少,但是气温低,可达到寒潮强度。

第三个是在冰岛以南的洋而上,冷空气经苏联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

它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

6、西伯利亚中部(70。

—90。

E,43。

—65。

N)地区称为寒潮关键区。

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①西北路(中路)②西路③东路④东路加西路。

第二节1、极涡的移动路径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经向性运动②纬向性移动③转游性运动。

2、根据极涡中心的分布特点,按100百帕的环流分为四种类型:①绕极型,②偏心型,③偶极型,④多极型。

这四种极涡型在冬半年各月分布的频率并不相同,绕极型在10月份占绝对优势,频率占50%,11—12月偶极型频率占40—50%,到1—2月偶极型频率接近60%,其平均持续也最久可达11.8天。

3、中央气象局科学研究所普查了1962—1971年的历史天气图,发现所有中等以上强度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都是出现在北半球对流层中、上部。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章 天气和气候 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章 天气和气候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天气和气候第20课一天的天气(一)天气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我们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描述今天的天气:今天晴天,23度,东南风,风力3级。

(二)气温和百叶箱2.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比较低,中午温度比较高。

3.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

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

4.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

百叶箱一般安装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1.5米)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

百叶箱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测量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三)风向和风向标5.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从东面吹来的风就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6.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南方时,是刮南风。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方时,是刮西北风。

当树叶向北飘时,是刮南风。

学校的国旗向西北方向飘,是刮东南风。

风向标(四)风力7.风的大小叫风力,从0级到12级,共13个级别。

风级歌雨量器(五)降水量和雨量器8.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人们用雨量器来观测降水量。

9.使用雨量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量雨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先向雨量器中倒入一些水到达“0”刻度;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10.形状相同的雨量器测量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时一样的。

大小、形状不同的量雨器测量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时也是一样的第21课风的形成一、填空题1.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极地大陆气团( 极地大陆气团(西伯 利亚气团) 利亚气团) 热带海洋气团( 热带海洋气团(热带 太平洋气团、南海气 太平洋气团、 团) 北极气团
西伯利亚气团
热带太平洋气团 南海气团
14
夏季
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 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 )、热带大陆气团 (西部地
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 )、赤道气团 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 赤道气团( )、西伯利亚气团 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极地太平洋气团 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为什么要有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垫面? 为什么要有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垫面? 干燥大陆或沙漠形成干热气团
7
2.气团的形成条件 2.气团的形成条件
①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 垫面, 垫面,决定气团的性质
水汽、热量交换 水汽、
②合适的环流条件,使气团物理性质趋于均匀 合适的环流条件, 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高压) 化(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高压)
冷气团
冷气团
12
暖气团天气
所经之处气温升高, 所经之处气温升高,气 团下层变冷,层结稳定。 团下层变冷,层结稳定。
空气干燥:天气晴好, 空气干燥:天气晴好,无降水 水汽充足:产生平流雾、 水汽充足:产生平流雾、层云或毛毛雨
暖气团 暖气团
13
6.我国境内的气团 6.我国境内的气团
——变性气团 ——变性气团 冬季
31
华北静止锋、江淮静止锋、华南静止锋、 华北静止锋、江淮静止锋、华南静止锋、南海静止锋 卷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冷 北侧:偏北、东北风;南侧: 北侧:偏北、东北风;南侧:偏南风 静止锋连续性降水 连阴雨天气) 连续性降水( 静止锋连续性降水(连阴雨天气) 雨区宽600km 雨区宽600km 暖空气不稳定时,出现积雨云,形成阵性降水 暖空气不稳定时,出现积雨云,

第六章 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六章  天气和天气预报

2015-6-15
3


地方性风
最常见的是海陆风和山谷风。山地的背风坡常出现焚风。这些风影响范 围较小,属地方性风。 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统称为海陆风;海风通常强于陆风;一般在 上午9至10时起出现海风,午后14至15时海风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直至 平静无风,大约22时起出现陆风,凌晨2时至3时陆风最强;海风带来丰 富的水汽,使沿海地区云量和降水增多。 白天的上山风称为谷风,夜间的下山风称为山风,统称山谷风。白天的 谷风一般比夜间的山风强。谷风把谷中的水汽带到上空,有时可以形成 云和降水。山风使较重的冷空气在谷底沉积,在春、秋季节会加重谷底 的霜冻危害。山谷风和海陆风都是晴天比阴天显著,夏季比冬季显著。
2

2015-6-15


海陆热力差异和大气活动中心
实际上,地球表面的热力性质是不均匀的,首先存在着海洋和大陆。 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使得上述的气压带被分裂。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有半 永久性活动中心和季节性活动中心。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大 气活动中心,冬季为大陆上的蒙古高压和海洋上的阿留低压,夏季为 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和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
2015-6-15 15
2015-6-15
16
冷 锋
冷锋的定义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称为冷锋。冷 锋按移动速度快慢分为第一型冷锋(慢速)和第 二型冷锋(快速)。
缓行冷锋 冷锋
又称为第一型冷锋,因为其移动速度较慢, 暖空气沿锋面上升比较平稳,所以形成的云雨分 布和暖锋大体相似,只是排列次序相反(如图).



Hale Waihona Puke 焚风气流越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风坡所形成的炎热而干燥的风,称为焚 风。它是由于迎风坡空气被迫抬升,空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山顶空气 湿度很小,在背风坡空气绝热下沉增温而造成的。 在山地的背风坡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焚风。焚风能提高温度, 但强大持久的焚风则可以使作物遭受干害和引起森林火灾。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引言:寒潮是指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并且影响范围广泛的天气现象。

它是冬季天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带来大风、降温和降雨或降雪等极端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本章将从寒潮的形成原理和预测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寒潮的形成原理寒潮的形成原理主要有冷空气的移动和暖气团的抬升两个过程。

1.冷空气的移动寒潮的形成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冷空气源地,使冷空气得以移动并向低纬度地区推进。

冷空气源地通常位于高纬度地区,如蒙古、西伯利亚以及北美地区等,这些地区有强大的冷空气形成和储备能力。

当这些冷空气因为高压脊的移动而得以推进时,就形成了寒潮。

2.暖气团的抬升暖气团是指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气块,它在遭遇冷空气的边界时会被迫抬升。

暖气团的抬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抬升沿着冷空气的前缘,这种情况下暖气团往往形成弯曲,被迫向上抬升;二是抬升沿着冷空气的高度,也就是因为地理障碍物阻挡暖空气的前进而导致抬升。

在抬升过程中,暖气团会遇到饱和的条件,引发云雨形成。

二、寒潮天气的预测方法寒潮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预测寒潮天气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寒潮天气预测方法。

1.静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是通过分析冷空气的移动情况和高压脊的位置变化来预测寒潮天气。

通过监测高空大气环流和高层的大气压力分布,可以得知冷空气移动和高压脊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地面天气图和气象要素的变化,如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来推测冷空气的到达时间和对气温的影响。

2.数值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是通过使用数值模型对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从而预测寒潮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数值模型通常包括大气环流模型和物理参数模型,通过输入实时观测数据和初始场条件,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取决于初始场数据和模型的精度,因此在实际预报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结论:寒潮天气是冬季天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805天气学

805天气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目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天气学)主要内容是以天气动力学原理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用此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的天气学原理及中国天气,为进一步学习动力气象学、低纬度天气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学、大气环流及中长期预报,也为将来天气预报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2.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会推导连续方程,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5.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6.了解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P坐标系的优越性)7.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8.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9.理解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掌握它的讨论10.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概念;掌握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11.了解地转风、梯度风及热成风实用意义12.掌握低压中心附近及其边缘,还有高压边缘等压线可以分析密大风经常出现,而高压中心附近不能有上述现象13.理解变压风及切向、法向地转偏差含义,要求会画图解释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锋面附近气压、变压分布特征5.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图2.27(a)(b)(c)6.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7.掌握锋生、锋消公式讨论第三章 气旋与反气旋1. 了解大气作水平运动、绝对涡度概念及理解 2h H ∇含义2. 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此点位势高度变化表示3. 掌握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及ω方程等式右端各项名称及画出有关图,用相关因子进行讨论4. 掌握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对500hpa 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要求会画图解释5. 了解气旋族含义6. 了解北方、南方气旋活动范围及包括哪些气旋7. 掌握“倒槽锋生型”、“静止锋波动型”,要求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过程第四章 大气环流1. 了解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2. 了解三圈径向环流、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及其对应急流概念3. 了解信风与季风概念4. 了解沃克环流含义5. 了解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及主要天气天气过程特点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1. 理解运动学公式中t δδ及t∂∂含义,掌握用运动学公式推导锋面移速公式并会讨论冷锋、暖锋移速情况与变压分布特征2. 掌握用运动学公式讨论非闭合系统及闭合系统移动及强度3.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由于各层等温线平行,因此各层热成风方向相同,这样任意层风速 P p T V V AV =+注意理解A 的系数确定4. 掌握相对涡度平流在自然坐标系中展开分成三项,其中曲率项及散合项在实际天气图中会应用5. 掌握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有关项,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分布解释500hpa 槽、脊变化6. 熟悉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由哪几项组成,要求会讨论应用7. 掌握地形对低值系统(槽、低压)移动及强度影响8. 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1.了解极涡及上下游游效应含义2.了解长波波速公式的推导,会对该公式进行讨论3.会运用形势预报原理解释“小槽发展型”、“横槽转竖型”的寒潮短、中期过程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理解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概念、表达式及物理意义2.了解中国及其各地暴雨有何天气系统影响3.熟悉我国东部雨带活动概况4.理解行星尺度、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作用第八章对流天气过程1.了解飑中系统含义及飑线与冷锋区别2.理解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不稳定概念3.理解强雷暴发生发展有利条件第九章低纬度与高原环流系统1.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我国天气关系2.掌握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别3.掌握台风结构4.掌握台风发生发展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2.了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路径 台风的移动主要受大型环境流场( 副高、西风 带高空槽)的引导
转向路径 (陆上转向、海上转向)
西北路径
西移路径
19
西移路径
副热带高压
引导气流
台风路径(决定了台风雨的分布)
6月以前和 9月以后:在我国海南岛或越
南一带登陆;
20
西北路径
台风路径(决定了台风雨的分布)
7月-8月:在我国江浙或浙闽一带
17
台风降水的特点:降水强度大, 范围广,分布不均匀
为什么台风是一个强降水系统?
? 源地:含有丰富的水汽 ? 气旋雨(锋面雨): 气压低,强烈上升气流,有冷
空气南下时形成锋面降水 ? 地形雨: 登陆时在山地迎风坡、喇叭形等地受地形
影响产生降水增量
9417号台风:我省 70个台站出现日雨量 100mm,乐 清砩头日降雨量达 620mm 台湾新寮6712号台风影响时,降水量 1672mm/d
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就突发奇想,开始用女 性名给台风起名。这一做法迅速在欧美各国流行起来。但有 一年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 “巴巴拉”。不料,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 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但是 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 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 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台风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 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 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每个 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
6
2004年14号台 风“云娜”
7
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 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2、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 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 3、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中 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 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4、2006年的16号超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 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5、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 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台风的强度:近中心地面最大风力 ≥8级
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 <960hPa
水平范围:海平面气压场中最外围的闭合等压线 直径一般
600 ~1000km
垂直范围:整个对流层及平流层下层
4
台风的编号和命名
对出现在赤道以北、 180°E以西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我 国原采用编号的方法标记。但国际上一般用命名的方法标记。
天气
第六章 天气过程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 何栋材
2013.05.28
1
第六章 天气过程
? 台风天气过程 ? 寒潮天气过程 ?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 对流性天气过程
2
一、台风天气过程
热带气旋: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 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台风(中国及东亚地区) 飓风(美国及大西洋地区) 热带风暴(印度洋地区)
高层气压升高气流辐散,也使低层气压迅速降低 暖湿空气向涡旋中心区辐合 12
台风的结构和天气
① 气压场 台风中心气压很低,中心气压< 960hPa,气压梯
度很大,等压线密集。台风外围的气压变化较平缓,气 压水平梯度较小。台风经过时,当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呈漏斗状,台风移近时气压急剧下降,台风中心过 后,气压又迅速回升。
登陆
21
转向路径
0km
垂直方向上台风流场大流体出分层
三层:
? 流入层:从地面到3km左
右,空气逆时针旋转流
入;
? 8k中m层:离地面3~8km, -气流急剧的旋转并中强层烈 上升;
? 3k流m出层:中层顶到台风顶
部(约12~16km),气流向
外辐散;
流入层
台风3k眼m区则有下沉运动。
16
⑥ 台风降水 台风天气:狂风、暴雨、风暴潮
13
② 温度场 暖中心结构
③ 水平流场
台风眼区(内圈) 云淡风轻
台风涡旋区(中圈) 云墙,狂风暴雨
外围大风区(外圈) 大风降水
14
台风眼(微风少云) 半径5-30km
涡旋区 (狂风暴雨)
10-20km
外围大风区 (风雨) 半径200-300km
水平结构:台风眼区、涡旋区、外围大风区
15
④ 垂直流场 18km 8km
登陆我国的台风: 5~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80%) 5月、11月,登陆海南、广东 6月、10月,登陆海南、广东、台湾、福建、 浙江 7~9月,登陆海南~辽宁
10
台风的形成
台风形成条件
暖性洋面:海水温度>26.5℃ 初始扰动 地转偏向力作用:距赤道5个纬距以上 对流层风垂直切变小
11
台风形成过程 低层高温高湿洋面,产生不稳定层结 低层扰动,气流辐合 气流上升,凝结释放潜热加热涡旋中心 中心气柱受热膨胀,使低层气压不断降低
热带风暴
3
热带气旋的分类
标准:近中心地面最大风力
热带低压:<8级(<17.2m/s)
热带风暴:8~9级(17.2~24.4m/s)
热 带
强热带风暴:10~11级(24.5~32.6m/s)
气 台风:12~13级(≥32.7~41.4 m/s)
旋 强台风:14~15级(41.5~50.9 m/s)
超强台风:≥16级( ≥ 51.0m/s)
8
台风源地和台风季节 台风源地: 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 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 菲律宾以东 关岛附近 南海中部
?2/3形成于北半球
?东半球多于西半球(2倍左右)
?大洋西部多于东部
9
台风季节(西北太平洋台风): 7~10月,以8~9月为最多
5
台风的命名
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对每一个 热带风暴和台风进行命名,同时仍继续沿用编号。
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 议,同意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 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 2000年1月1 日开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