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的分支
• 1.岩大浅神经(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自膝状神经节的前方分出, 通过面神经管裂孔后行于岩大浅神经沟内, 经翼管神经至蝶腭神经节,支配泪腺、鼻 腺及腭腺。
• 2.岩小浅神经(less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自膝状神经节发出,在岩浅大神经 的外侧行于岩浅小神经沟内,出颅后止于 耳神经节,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 腺。
2. 神经变性(nerve degeneration)
• ·轴突连续性的丧失中断了远段轴突与神经 元的联系,从而失去了新陈代谢来源。远 段轴突和髓鞘于损伤后24小时内发生变性。 • ·轴突和髓鞘破碎后,其碎片被巨噬细胞所 吞噬。
3. 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
• · 针对神经损伤,神经元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某些与 再生相关的mRNA、酶和结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 · 近段神经末梢膨大,开始分支、发芽。 · 远段神经的雪旺氏细胞增生,在神经内膜管内排列成细 胞带,形成Büngner细胞索,近段神经末梢的再生轴突进 入Büngner细胞索内向远端生长。 • · 再生成功与否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情况。 · 错向再生(misdirection regeneration)可导致支配特定 肌肉的神经纤维来源发生改变,临床上表现为联带运动 (synkinesis)。 ·神经错误再生(faulty regeneration)尚能引起面肌抽搐、 痉挛、肌力减弱和鳄鱼征等后遗症。
• 3.镫骨肌神经(nerve. stapedius) 发自 锥隆起后方,通过锥隆起内的小管而至镫 骨肌。
• 4.鼓索神经(Chorda Tympani Nerve) 自镫骨肌神经下1~2mm至茎乳孔之间的面 神经任何部位发出,通过鼓索小管进入鼓 室,行于砧骨外侧、锤骨内侧,经岩骨裂 出鼓室,为中间神经的末端分支。
面神经麻痹了解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添加 标题
治疗建议:如果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来 改善症状。
面神经麻痹的诊 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有无家族史等基本信息 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感冒、病毒感染等病史 询问患者有无面部疼痛、麻木、抽搐等症状 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特殊病史
超声检查:评估面神经的 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速度
核素扫描:检测面神经的 功能状态和代谢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和诊断方 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
03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 方法
面神经麻痹的症 状
面部肌肉无力
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 度
症状表现:一侧面部肌肉无 力,无法正常活动
影响范围:包括眼睑、眉毛、 嘴角、脸颊等部位
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 等,可能反复发作
面部肌肉僵硬
影响因素:年龄、 性别、发病部位 等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味觉减退或消失
添加 标题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味觉减退或消失的情况,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添加 标题
原因分析:面神经麻痹可能导致味觉神经受损,从而影响味觉功能。
行神经功能检查等方式来诊断味觉减退或消失的情况。
症状表现:一侧面部肌肉 突然出现僵硬,无法正常
活动
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 不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
数周或数月
严重程度:轻度至重度不 等,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
社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 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和
面神经麻痹的护理新进展

③ 临睡前 使用 金 霉素 眼 膏或 有 润 眼 、消炎 作用 的眼 药水 , 并 用 纱布 盖 眼或戴 眼罩 。 必要 时可予 红外线 照射 眼部 , ④ 照射 过
程 中用 小毛 巾盖 眼 , 向患者讲 解 治疗 中 以舒 适 温度 为宜 , 可 不 随意 活 动 , 以免 触 碰 灯 头 而烫 伤 , 常 检查 局 部 皮 肤 和 测试 经 温 度[ 引 。
④ 鼓励患者提高 自护 的能力 : 治疗期 间, 鼓励患者合理安排
好 工 作 、 习 、 活 、 息 , 整 好饮 食 , 免 情 绪激 动 。教 会 学 生 休 调 避
患 者 一 些家庭 康 复 自护 的 常识 。
42眼 部 护 理 .
临床症 状 有 : 情肌 瘫痪 , 表 前额 及 眉 间皱 纹 消 失 , 睑 闭合 不 眼 全 , 风 流 泪 , 唇 沟 变浅 , 迎 鼻 口角 偏 向 健侧 , 腮 时患 侧 口角 鼓 漏 气 , 嚼咬 腮 , 颊 沟 积食 , l 流 涎 。其 中 ,2例治 愈 , 咀 唇 I角 S 4 2
要 。 减少用 眼 , 出时戴 墨镜 , 免粉尘 入眼 。 不 能用脏 手 ① 外 避 ②
帕擦 泪 , 拭 时 , 量 闭 眼 由上 眼睑 内侧 向外 下 侧 轻 轻 擦圜 擦 尽 。
关 : 面 部 营养 神经 的血管 因受 风 寒 而发 生 痉挛 导 致 神经 组 ①
织缺血 、 水肿 、 受压迫致病 。②病毒感染 , 由病毒直接侵袭 即
采 取 安慰 疏导 、 精神 转 移 等方 法 , 强 与患 者 的交 流 和 沟通 : 加
①鼓励患者尽早治疗 , 消除心理障碍 , 告知患者疾病的过程 、 治疗手段及预后 , 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②劝解安慰 , 稳定患者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引言: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痹。
虽然该病多数状况下为自限性,但对患者而言,麻痹面部的外貌改变、功能障碍和社交困难依旧带来一定的生活肩负。
为了探讨并总结当前临床上对麻痹面神经修复治疗的最佳实践,编写本文章,旨在提供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的2022版临床指南。
诊断标准:1. 病史:突发面部麻痹,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一侧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唇咬功能障碍、眼裂不闭等)。
3. 电生理检查:欠存的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肌张力电位降低。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等。
2. 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在开始用药的72小时内起效,可缩短神经恢复时间。
2. 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3. 维生素B12:有助于神经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1. 肌肉运动练习: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增进面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电刺激:接受电生理治疗仪器刺激面部肌肉,增进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恢复。
3. 热敷:使用温热湿敷布进行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和面部肌肉松弛。
中医帮助治疗: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面部的熏洗,增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2. 针灸治疗: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刺激,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增进病腑的调整和面神经的恢复。
预后评估:1. 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依据不同的预后指标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如唇峰比例、眼裂闭合等。
结语: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面部外貌和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指南总结了2022年的最佳实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最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更新(全文)

最新:特发性面棉经麻痹棉经修复治疗指南重新(全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 )/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主匪只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窑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基本痊愈,但再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萄助于改善预后。
1.西医病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
病毒感染如潜伏的I型单纯癌痊病毒和带状癌摩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高学者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棉经筐解剖结何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育关,面神经营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窑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营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2.申医病因本病的发生高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因素。
内伤多因劳作过度、起居失宣、情绪郁结,导致面部脉络空虚;外感则与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高关。
二、临床表现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较多。
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
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蕃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在9月份达到顶峰.常起病较急,通常表现为患侧口角歪斜、讲话漏网,不能作披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进食食物时,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闻隙中,并常高口水自患侧流下。
泪点随下险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致外溢。
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苟同侧茸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h内达到高峰。
面棉经不同部位损害,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①膝状神经节前损害:鼓索神经损害,舌前2/3昧觉障碍;橙雷肌冲经分支损害,出现昕觉过敏;②膝状神经节损害:不仅表现南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昧觉障碍,还再写廓和外直逼感觉迟钝、外直逼和鼓膜上出现瘤瘁,称亨特综合征,为带状痛痒病毒感染相关;③茎乳孔附近病变:会出现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体征以及E后区压痛感。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引言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的损伤或疾病而导致的面部肌肉的麻痹。
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可引起面部表情的异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
2. 临床表现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面部麻痹面部麻痹是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患者面部肌肉群对侧或双侧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表情失常,例如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脸部表情僵硬等。
2.2 唇齿运动和言语障碍面神经麻痹还可导致唇齿运动和言语障碍。
患者口角歪斜,并且出现说话不清晰的情况,这是由于面部肌肉的麻痹导致嘴唇和舌头的活动受限。
2.3 触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触觉异常,例如对侧或双侧面部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3. 诊断方法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3.1 病史采集详细的病史采集对于面神经麻痹的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面部麻痹的程度和范围、疾病的发展过程等。
3.2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面神经麻痹的基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测试面部肌肉力量和功能等来评估面神经的受损程度。
3.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面神经麻痹的原因。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MRI(磁共振成像)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3.4 实验室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和鉴别诊断。
例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病毒学检测等。
4. 鉴别诊断要点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引起面部麻痹的疾病进行区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要点:4.1 贝尔麻痹贝尔麻痹是面神经麻痹的一种常见病因。
与面神经麻痹不同的是,贝尔麻痹通常是单侧的,而且症状发生较急,通常在数日内达到高峰。
4.2 中枢性面麻痹中枢性面麻痹是由于脑部损伤或疾病引起的面部麻痹。
与周围性面麻痹不同的是,中枢性面麻痹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什么是面神经麻痹

什么是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典型特征即单纯的口歪眼斜,是由脾胃二经气虚,络脉空虚,邪风乘虚而入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而张力受阻引起口歪眼斜,中医学名吊线风,西医学名面部神经麻痹。
此病发病急,痊愈慢,影响视力及饮食,同时影响五官貌美,如长期不愈,患者将陷入痛苦和烦恼。
什么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所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就是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瘫痪。
它是由支配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左侧或右侧或整个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包括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西医叫面神经麻痹),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重症(即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多数是当时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复感风寒,并有病毒参与,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最终导致神经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
按照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
治宜祛风痰,逐淤血,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
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耳廓带状疱疹),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
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冲风或受凉。
面神经麻痹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在人的面部,如眼、口、鼻周围分布着许多块大大小小的肌肉,这些肌肉有环形的、有条块形的,在面部"横七竖八"地排列着,也正是这些肌块彼此间协调地收缩与舒张,才使人能够自由地闭眼、睁眼、张口、闭口,并且,会牵动面部的皮肤运动,显示出喜怒哀乐等各种丰富的表情。
面部神经麻痹的原因 常见的是这几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面部神经麻痹的原因常见的是这几种
导语:引起面部神经麻痹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种,面部神经麻痹的类型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类型,像感染性病变,肿瘤或者是
引起面部神经麻痹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种,面部神经麻痹的类型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类型,像感染性病变,肿瘤或者是糖尿病之类的疾病都会引发面部神经麻痹这种现象。
1.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
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2.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3.护理
1.眼部护理
急性期少出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及角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
2.饮食护理
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康复护理
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面肌开始恢复时,需做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 ⒏血管机能不全
•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特发性面神经麻 痹
•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 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 ⒊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 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 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 源性引起。
面神经麻痹
精选PPT
1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2)支配源自液腺精选PPT24、三个神经核组成 运动纤维 --- 运动核 副交感纤维---上涎核 味觉纤维 --- (孤束核)膝状神经节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精选PPT
5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 会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精选PPT
6
2.内耳道段
精选PPT
7
3.迷路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 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状神经节, 约2.25-3mm长。
精选PPT
11
精选PPT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
12
6.颞骨外段
•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肌群。
精选PPT
13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贝尔(Bell)麻痹
精选PPT
25
病因及病理
❖ 病因:不清楚
激发因素: 风寒 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和自主神经功 能不稳
→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 受压→临床表现
病理: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 经管内的部分为重
精选PPT
26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注: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
为什么歪向患侧?患侧肌肉萎缩
精选PPT
27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裂变大,上下睑不 能闭合,结膜外露,用 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 方,即贝尔氏征。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
、鼓颊困难。
精选PPT
28
4. 泪溢 。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泪液分泌等
的变化。
精选PPT
29
面瘫的定位诊断
累及鼓索神经: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 觉丧失。
累及镫骨肌支:周围性面瘫+同侧舌 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精选PPT
8
4.鼓室段(水平段)
•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 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 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鼓室段和锥体段)
精选PPT
9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精选PPT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10
5.乳突段(垂直段)
•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精选PPT
20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精选PPT
21
鉴别点
精选PPT
22
四.面瘫形成原因
⒈ 感染:约42.5%
•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
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 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 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 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累及膝状神经节: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患侧乳突区疼痛+耳
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
疱疹称Hunt综合征:
精选PPT
30
定位实验
❖ ⑴泪腺分泌试验 ❖ ①Shirmer氏滤纸试验 用0.5cm×3cm滤纸,在无麻醉下,放两
侧下睑穹窿中部,不用任何物质刺激,观察5分钟内滤纸浸湿 泪液的长度。如两侧流泪量相差30%~50%,或两侧流量长度 相加不超过2.5cm者为异常。提示膝状节以上有损伤。值得注 意的是,膝状节病变时,69%可发生对称性双侧泪分泌减少, 应参考其他检查而定。 ❖ ②棉线流泪试验 用全棉棉线长10cm,24小时内用70%酒精加 70%乙醚脱脂干燥,用10%氢化萤光素液涂染棉线的一端3cm 长,置于一侧上睑外侧、泪腺下方,插入后闭目放置60秒钟, 睁眼取出棉线,并即刻测量浸湿的氢化萤光素染色长度。泪腺 流量正常范围为60%~140%,功能低下型即60%以下,功能亢 进型即140%以上。此方法的优点是:微量泪液即能测知,比 Shirmer氏法更精确。Shirmer法下睑部放滤纸时,如面瘫合并泪 管肌麻痹,则不能显示泪腺的本来功能;而用棉线放置于上睑 外应侧注、意泪避腺免下眼方球,活则 动能,测以定免泪刺精选腺激PPT分角泌膜功而能引。起用流棉泪线,流泪试验31 时,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
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 颈支。
精选PPT
14
面神经管段
岩大神经 镫骨肌神经 鼓索
精选PPT
15
颅外段
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面神经分叉 长约2cm 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腮腺
入腮腺前分支——
耳后神经 二腹肌支 茎突舌骨肌支
腮腺内分支——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7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 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
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精选PPT
18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精选PPT
19
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 障碍等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