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35 人民版课件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ppt课件(23张PPT)

《百家争鸣》ppt课件(23张PPT)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各诸侯国 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3、阶级关系:文士阶层的崛起;
4、思想文化:贵族流落民间,促进民间文 化教育的发展。
思考: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术流派?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争论的焦 点是如何治理国家。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至今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内涵。
孔子
(前551—前479)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主要成就
(一)思想方面: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二)教育方面:
1、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人民版:百家争鸣.ppt

人民版:百家争鸣.ppt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精选ppt
11
知识归纳: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信
主要思想 ②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
(2)孟子
政。 ③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精选ppt
5
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和主张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至圣)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亚圣)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精选ppt
15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社会稳定: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个人修养:
精选ppt
16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精选ppt
1
教学目标
❖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主张。
❖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哲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51张PPT)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 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 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 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 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 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 《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 秋》是为“六经”。
老子档案
年代 春秋晚期 国籍 楚国
思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想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影响 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 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 想营养。其思想智慧对 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 的种种问题具有启迪意 义
老子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 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 们说:“我那些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 否有用?举例说明。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4: 04:2014 :04:201 4:048/ 11/2021 2:04:20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8.1114: 04:2014 :04Aug -2111-A 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4:04: 2014:0 4:2014: 04Wed nesday, August 11, 2021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百家争鸣ppt35 人民版

百家争鸣ppt35 人民版



读 究 韩非子名言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 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变法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法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中央集权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
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 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
考考你
• 1、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建立 皇帝 度,在地方建立 郡县 制度




势 和
三公九卿 制
• 2、为维持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的发挥应 用效能,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 3、秦朝制定的 法律 十分细密、严苛,是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忠 恕
“爱人”: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则。 “忠恕”: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我读《论语》之 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为政以德
爱 人
忠 恕
为 政 以 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 (五)墨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




墨子沙盘推演所为何事?
体现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⑴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名人档案]
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 鲁国(今山东曲阜 ) 阶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头衔: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
总结:
春秋:孔子、老子。 战国: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老子、庄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
儒墨道法四家为例: 1、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 儒家讲“仁爱”,是一种有等级分层次的爱, 最爱父母,其次兄弟,再次亲戚,再次同乡, 再次国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连守孝也分 等级,从父亲到母亲到其他亲戚有三年、一年 等区分,丧服也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等。 墨家讲“兼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即“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兼爱中》)
3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 政治:“仁义”和 “王道”,礼法并用。 ② 民本:“君舟民水”。 ③ 哲学:朴素的唯物思 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 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
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2、“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 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 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 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ppt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出土的《论语》竹简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5.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罢黜子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 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 2024年2月12日,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 孔子课堂。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的大丈夫。这种精神对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有重要影响。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做人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具 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讨论探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
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C.温故知新
B.因材施教 D.不耻下问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A.道德规范要求 C.人才选拔途径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材料五可以体现出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德治”),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位置)而众 星共之(环绕)。道(治理百姓)之以政(政令),齐(约束) 之以刑(刑法),民免而无耻(没有廉耻之心);道之以德 (道德准则),齐之以礼(礼法),有耻且格(自省改过)。
——《论语·为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课标要求) 4.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自觉继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
自主 学习
老子和孔子的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仁” 百家争鸣出现的时期: 战国时期
影响较大的学派有: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探究学习
一.社会背景(百家争鸣的原因)
诸侯争霸,士人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不断瓦解,新制度逐渐建立, 经济发展,诸侯战争不断。随着政治经济不断发生变化, 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 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并对后 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孔子 没落的贵族 墨子 卑微的工匠 韩非 高贵的王族
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多,主要 分为:儒、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 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
➢所谓“争鸣”,辩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孔子的生平,掌握其主要思想和 成就。(课标要求) 2.识记百家争鸣中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代 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课标要求) 3.知道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பைடு நூலகம்唯物思想。

读究悟鉴


①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儒 家

②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政治上主张礼法并举
收 法


③认为自然有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收 道

(三)道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读 究 悟 鉴
1.老子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周字名姓曲楚老
守 藏 室


李 氏
仁 里 人
苦 县
子 者

也厉






——
读究悟鉴
道是万物本原
读究悟鉴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
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 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
政治观点:
小国寡 民。……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历史现场
读究悟鉴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分封生制产、力宗大法发制展私崩,学溃井兴,田起周制王崩室溃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读究悟鉴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物质基础)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道德经》
读究悟鉴
读究悟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
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
——《道德经》
无为而治
老子的政治主张:
读究悟鉴
老子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 “无为而 治”
“无为而治”?
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读究悟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
(舆论阵地)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一、百家争鸣 (一)原因 (二)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主张
1.孔子
读究悟鉴
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地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读究悟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
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
也。”
——《荀子·性恶》
人性恶,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礼法并举。
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控制)天命而用(利 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 《孟子》,一边看到不称 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 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 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 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 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 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 编成《孟子节文》,于洪 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 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
这是为什么?民贵君轻
3.荀子
什么是“礼”?
我读《论语》之 仁
读究悟鉴




爱忠以
复正
仁 人恕德
礼名

①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 ②“正名”:按周礼矫正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 贵贱有序、各守其份、社会稳定。
如何评价“礼”?
探究

为 政 爱忠以 人恕德
读究悟鉴
克 已 复正
礼名 礼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读究悟鉴
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
读究悟鉴
思想文化史发展的特点:
(1)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思想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3)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2500
读究悟鉴 年 前 的 文 化 地 图
读究悟鉴
“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如: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内在自觉 自律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外在约束 他律
探究
读究悟鉴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先尽人事.
人本主义 务实
探究
“颠簸流离,游说列 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读究悟鉴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无法适应争霸 战争的需要,必然受到冷落。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 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 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 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 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 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 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爱人”: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则忠。恕”: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我读《论语》之 仁
读究悟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爱 人
忠 恕
政 以 德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读究悟鉴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 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读究悟鉴
“苛政猛于虎”和“马棚失火”两则小 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
苛政猛于虎
我读《论语》之 仁
读究悟鉴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曰:“何谓仁乎?”子曰:“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忠
仁 人恕
孔子思想中“礼”主张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 落后于历史发展的趋势;
读究悟鉴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 《论语》 ③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 《易》、《春秋》(五经)
2.孟子
读究悟鉴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争鸣”:指当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 都希望按照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对 宇宙、社会、人性等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读究悟鉴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历史规律: 一定时期的 思想文化是 一定时期社 会经济、政 治发展的反 映。
春秋战国文化: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经济、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