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比较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4.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本质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人们一直在追寻它的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这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存在,人们也给以不同形式的回答。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问题和教育的历史发展问题,正如教育上其他重大的理论课题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阐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什么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的起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四种主张: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起源说。
(一)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倡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1831~1902)。
他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连昆虫界也有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而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这就是教育。
后来,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P.Nunn,1870~1944)在其主要教育著作《教育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地阐发了教育生物学化的理论观点。
他曾在1 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的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地说明:“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谓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详解)

评价
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 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 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 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
观点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
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 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 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 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 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 这就走向极端了。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 具有法制性。
第五,提倡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 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 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提倡按科学规 律办教育,教育具有科学性。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教育的含义 ㈠ “教育”的理解
一、教育定义的历史考察
Educare
❖ 《论语·子路》
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
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 想、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 朱熹的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西方有苏格拉低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 “三育理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 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福绿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等等。
想一想
1.“教育”的东方理解
第一,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 至支配作用。 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 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
第三,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与教育过程的 严肃性,甚至是强制性。
2.“教育”的西方理解
第一,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重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 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用之特点。 第二,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在 西方教育中,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学生中心 论盛行之故也就在于此,此反映了西方教育 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
教育的本质

1、原始教育
我 国 原 始 农 耕 时 代 主 要 遗 址 图
原始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
(1)学习制作石器和木器工具 (2)学习火的使用 (3)学习采集和渔猎 (4)农业和畜牧业的学习 (5)制陶、纺织、建筑等原始手工业的学习 (6)社会生活规范和人伦道德的学习 (7)宗教仪式的学习 (8)歌舞的学习
原始教育的主要特征——
•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内容贫乏 • (2)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 • (3)原始的平等
2、古代教育
(农业社会)
• 学校的产生——
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职业的出现;
产生的原因:(1)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 (2)学习文字
古代教育的特征——
• (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教育
• 雅典:学校则为社会的一个部门,由私人兴办,
且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对西方以后两千多年 的学校教育有深远影响。
教育目标:培养智、德、体、美多方面发展的“完人”
类型:文法学校:读写算 弦琴学校:音乐、歌唱和吟诗 体操学校:体操、游泳和五项竞技
西欧中世纪主要的学校类型为教会学校 (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 插头学校 (Plug-in School),
• 全球教室 (Global Class),
• 网络课程 (Cyberspace Curriculum)…..
讨论——
• 在我国,对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究竟如何整 合,人们的观点不尽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 目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人文精神的失落和 对科学主义的崇拜,人文教育的目的是重构精 神家园;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的失败不是科 学主义盛行,而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里缺乏科 学精神,因此,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理 性为着眼点。请结合本章所学的内容以及你对 教育的实际感受,谈谈你对该问题的看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与生物起源说一样,都是把动物的本能、
儿童无意识模仿这种人的类本能与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否
认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本质。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 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 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在《教育史教科书》(1905)中写道, 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 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 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 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 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 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 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锻炼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自我教育的特点有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 性、终身性等。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陈鹤琴(1892-1982 ) ,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 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先后获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19 年回国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 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前后近70年间,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 期的、开拓性的实践、验和研究工作,创建“活教育”的理论体 系。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教育是什么?这是教育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是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的《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他还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质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
若取得一些新的倾向,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也就够了。
英国的沛西·能在其所著的《教育原理》说: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说的依据:观察动物生活状态——比较研究——发现动物本能式求生技能学习——提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是本能的活动。
第2章-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基础
➢ 需要起源说
====柳海民:在《教育原理》中:教育是起源于人 的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具体观点:一方面,教育发生于人类传递社会 生产、经验的需要; 另一方面,个体在进入社会生 产之前需要一段适应生活、生产的 教育。
(教育活动的主体)
的
(学习活动的主体) 的
变
化
教育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教育 学校 教育影响 终身教育 教育制度 教 育民主化 2. 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 定性有何意义? 3. 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有哪些异同? 4. 简述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基础
基本特征: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多样性 可变性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异同教育学基础
类别
古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的关系 脱离
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任务
为统治阶级垄断,具 有阶级性
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 人才
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 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人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教育学基础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 很着急。他 6 岁的儿子总是 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 那,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 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 “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 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 美分 去买糖吃。 ”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 “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说 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 张撕 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这样快?”他不 解地问小儿子。 “是这样的, ”儿子说, “世界地图的背 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 牧师爱抚着 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 “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 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 ”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一)中文的“教育”词源 1.(甲骨文)
2.古代典籍关于“教”的论述:(1)教育;(2)教导,指点;(3)告 诉;(4)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 3.古代典籍关于“育”的论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生育;(2)抚养;(3)培养,教 育;(4)生长,成长。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1.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 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杨贤江 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 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9
简评:
较之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认识 到了人类教育起源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实际需要,揭示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所在。但 是人类社会生活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即使是在原始社 会,除了劳动经验外,某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 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传授给下一代,而这 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
整理ppt
7
4.劳动起源论
理论基础: 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的学说
恩格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并将“正在形成中的人”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 渡时期视为“人类的童年”,这一时期人类已能利 用天然的工具来从事简单的劳动,进而促进了自身 的手、脑、语言、思维的发展,并产生了相互协作 的必要。因此,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形成 了人类社会。
整理ppt
10
5.生活需要起源论
代表人物: 杜威: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 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所以教育自然是在生活中 提出的。 杨贤江:“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 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主要观点:
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和劳动是并列的,教育不仅 要传递劳动经验,也要传递生活经验,在适应和满 足人类劳动和生活双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教育。
关于教育的起源,理论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整理ppt
2
1.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产生最早,广泛存在于古代东西方社会 生活中,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教育其他万事 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 就是体现神的意旨,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西方:上帝造人、摩西十诫、诺亚方舟
东方:女娲造人
整理ppt
5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 在原始社会,儿童仅仅是凭借着对成人的观察
和尝试成功的方法,便习得了全部的生活知识和技能。 教育发源于儿童“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模 仿”。
整理ppt
6
简评: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一种学习方式,模仿确实是 教育的途径之一。但心理起源论将全部教育都归因于 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而将有意识和在意识 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实际上与 生物起源论犯了同样的错误,即忽视了社会性的关键 作用。
朱熹:“性者,人之所受乎天者”;“复 性”。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相对低下,对人类及教育起 源的认识也受到历史的局限。
整理ppt
3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Letourneau) 沛西·能(Percy Nunn)
理论基础:生物进化论 主要观点: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而且 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生存竞争的 本能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动物为了自己的物 种和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 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整理ppt
15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自产生之日就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 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目前,关于教育发展历史 阶段划分问题主要有这么两种观点:
整理ppt
13
小结:
上述六种观点,除神话起源论明显缺乏科学依据 外,其余大体可分为两类。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将教育看作无意识、 无目的的活动。前者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 的一面,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 颇;心理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对儿童学习的意义,也 有其合理性,但对此过于强调,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 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教育
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教育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处, 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而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 阶段,教育也有着不同的性质与特点,相应体现出不 同形态。
整理ppt
1
一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是教 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 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理ppt
8
主要观点:
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 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 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 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 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 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 况下产生的,因此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整理ppt
11
简评:
需要起源论是对劳动起源论的补充和完善,看到 了教育与生活间的联系,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 但是从逻辑关系来看,需要起源论只是解释了“教育 为什么会产生”,而没有说明“教育是怎么产生”, 因此并未真正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整理ppt
12
6.交往起源论
代表人物:叶澜
主要观点: 人类社会中的相互交往活动中包含着教育的要素, 其中某些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 固定的教学关系时,教育活动便产生了。因此人类 教育起源于交往。
整理ppt
4
简评:
与神话起源说相比,生物起源说认识到了动物本 能活动与人类教育间的联系,较之教育起源于神意是 一种进步。但将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活动简单地归结 于动物的本能,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差别,否定了人的 社会性。况且从定义来看,将“人的教育”朔源于 “动物的教育”,即“教育起源于教育”,实际上并 没有真正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整理ppt
14
劳动起源论、需要起源论和交往起源论则将教育 看作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认为教育的 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 发展和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即是个体社会化 的过程,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 角。
然而,教育起源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 题”,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需要许多学科来综合研 究的人类问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与否,将取决于 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