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

(五)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

(七)城市污染环境恶化

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九)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有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化肥对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化肥施用不合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化肥的利用率较低。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

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人类正遭受着严重问题的威胁和危害: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等,根据国际上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外交压力以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对我国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影响使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新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谢谢!

[1]芭芭拉沃德【美】.只有一个地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陈阜.农业生态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3]陈维新.农业出版社,农业环境保护.北京:1995

[4]李维炯,倪永珍.生态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5]杨春和,百晓龙,沃飞.农业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对策.农业115环境与发展,2008(5):115-117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一、生态破坏问题 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 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分) 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基 沙 聚 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

①不合理用水地区: ②河流下游地区: 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 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 ①形成原因: 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 ③治理措施:

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总结反思: 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 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双流县绿化体系建设 姓名:王宇 专业:城乡规划 班级:201403 学号:20148148

双流县城乡绿化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双流县内居民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好转,当然,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步增加,人民需要更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另外,双流县城乡建设的脚步正在加快,目前已经形成较高成都的城镇化。下一步建设便是城乡环境治理。其次,双流正在争取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县,优美的城乡环境,丰富美丽的绿化建设,也能为城乡建设加分不少。最后是由于近年来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重点的雾霾,空气污染问题。于是,城乡中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双流县的城乡绿化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区绿化建设,二是乡镇绿化建设。针对城区绿化,双流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建设了双流新城公园,新城公园是一个公园群。 双流新城公园位于四川省双流县东升街道。是一个由众多景点组成的公园群,由南北长达8公里、宽500米,东西延伸5公里、宽300米,总面积达5.64平方公里的十字绿化带构成。公园按照“防洪、宜居、生态、休闲、运动”功能定位,以白河三支渠为轴线规划了“五湖四海”9大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了8500亩左右。 目前,新城公园内的运动公园、中心公园、凤翔湖市政森林公园、艺术公园、白河公园、森林公园六大湿地公园已建成并面向市民开放。 中心公园湿地 中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4.63万平方米,该工程从200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年5月初完成景观绿化工程。园内占地6万平方米的开阔湖面碧波微澜,湖边绿野延绵起伏,湖中央的岛屿上白鹭翩翩,湖边游人如织其乐融融。园区内设休息木平台、木栈道、亲水台阶、溢水池、卵石浅滩等景观节点。 运动公园 运动公园占地面积约13.36万平方米,内设篮球场、足球场、老年门球场、乒乓球场、极限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园区景观绿化工程已于2008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区为满足游人游园需求,完善运动公园配套功能,增设了不少的户外设施,极大方便市民游玩。 凤翔湖市政公园占地640余亩,总体上以120亩的凤翔湖为中心,构成环湖游道,将各具特色的景观功能组团串联在环湖游道上,构成了整个公园的“一心

最新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③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咸潮)、固体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般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冻雨、旱涝、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 (1)土地荒漠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2、土质疏松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主导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是。(4分) (2)分析图示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8分)。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相关有几个概念比较接近,一个是生态,一个是环境,还有一个自然,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但还是有所不同。生态,eco是人的生计所在,环境是指环绕人的周围东西,自然则是非人为的本来本性nature,应该说各有侧重。 我们讲四个问题,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第二是关于发展与环境,第三是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障碍,第四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来的设计中有专门一节讲气候变化,后来还是调整到现在这个样子。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大家可能多少都了解一些,因为最近一些年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世界左翼社会运动中相当活跃,不过我也愿意提醒一句,我们以往讲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时候,比较多地集中在马克思的早期文本,包括1844年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但近年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活跃的北美,他们的注意力或者焦点不再是思辨性地讨论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是将人和自然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绑在一起,这是马克思思想最值得推崇的一个理念,也就是必须联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来考虑环境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聚焦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就我个人的工作心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以及资本论的几部手稿,还有所谓资本论第四卷,也就是使用价值学说史都分别有大量散布的环境思想,不过他不是直接讲环境问题的解决,他是讲技术、工业的影响,讲土地资源的利用,讲一些城市病的根源等等,这些问题里面他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是“物质交换”。我们也有把它翻译成“新陈代谢”的,这就与我们今天讲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高度相关了,也不认为是先驱性的思想。我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关于环境的思想,并非集中在他的前期,1844年那个时期,在后来,50年代、60年代都有相当多的,但也比较分散的论述。这些论述非常精彩,譬如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这些论述的研究和阐发,现在有许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关于发展与环境。大家知道联合国20年前在巴西里约开过一个大会,叫做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放在前面,那是因为在40年前,也就是1972年还有

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

L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問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生態______性的因素 (一)_______高低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高山與平地的差距超過3000公尺 (二)___________帶的位置(_______洋與_______大陸接觸帶) so 有海、陸兩域的生態與環境,也是兩域間生物遷移的橋梁 (三)_____帶與_____帶交界的過渡氣候 1._______隨季節南北遷徙(____________南下到七股溼地避冬) 2.迴游性_______中繼站:(1)_____季__________隨黑潮洄游而上 (2)_____季________南下 二、_________生物眾多的因素 亞洲大陸的動植物,在冰河期,因為海平面下降而來到台灣,冰河期後,由於海平面上升,使臺灣與亞洲大陸分隔,這些生物被隔絕在臺灣,形成島嶼的孤立環境,逐漸孕育出各類的特有生物,如:帝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環境問題 (一)原因:各類型生態系環境的面積太小,而顯得脆弱,加上人為的_____________ (二)問題 1. ____________:(1)成因:地質脆弱(________、________)+山坡地過度開發+________ (2)影響: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_____________:(1)發生:_________沿海(ex.雲林、嘉義、屏東…) (2)成因:_____________,長年________地下水 (3)影響:逢雨必淹、海水倒灌、海堤潰決、海岸後退 3._____________:(1)類型:空氣、水、噪音、廢棄物污染 (2)成因:工廠不當排放廢水、廢棄物、有毒氣體 (3)影響:人類呼吸器官疾病或慢性疾病、病變 (4)實例:A.宜蘭縣龍德工業區排放廢氣 B._________污染:工業廢水含鎘,流入農田,造成污染 C.__________事件:二仁溪口重金屬(銅)汙染 D.陸地汙染物排入海洋 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白化」 四、環境保育 (一)行政立法:訂定法令,規範汙染物的排放,如水汙染防治法、海洋汙染防治法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利用工程、農藝、植生的方法達到保育水源和土壤的功能,如鋪設 水泥格梁;植樹造林,沿等高線耕作等 (三) 生態環境保育 1.加強環境教育,建立生態資源___________的觀念 2.設定自然保護區: (1)______________區:如關渡紅樹林、苗栗火炎山、南澳闊葉林…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材料1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2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1)、废气破坏臭氧层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1.福州应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建设成为依江傍海的山水园林城市,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中,应合理调控城市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确定并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形成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大片林地、农田为基础,园林绿地为重点,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为依托的城市生态环境。 2.采用“圈、环、带”,“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建成“内外渗透、纵横交错、重点突出、全面覆盖、接近市民、造福万代”的网络式园林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体系。规划期末,人均公共绿地大于9平方米,城市绿地率大于35%,城市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 3.福州“众山环抱,闽江穿越”,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鼓山、鼓岭、恩顶、北峰、旗山、五虎山等环城众山应实行封山育林,面向城市一重山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乌龙江和闽江的两岸各形成宽度50-100米的生态林带,构成城市生态圈。 4.市区、中心城及城市各组团均应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建设外围生态环,中心城四周环城市生态环基本绿化宽度控制为50~500米。各外围组团生态环基本绿化宽度控制为50米。

中心城要利用金鸡山、金牛山、光明港以及入城道路、铁路等的绿化走廊,使生态圈和生态环的绿化空间楔入城内,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中心城内主要内河两岸、二环路和三环路两侧都要形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地区,即“三山两塔一湖”的周边形成“绿链”,共同构成中心城绿地系统的基本网络。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严格按旧城不小于25%、新区不小于30%的规定控制。住宅区建设中,人均公共绿地,旧城不低于1.0平方米,新区不低于1.5平方米。这些绿地构成绿地系统的基础。中心城绿地面积将达2280公顷,居住区公共绿地170公顷。 6.规划扩建市级公园12个,新建市级公园9个,新建区级公园34个,扩建区级公园8个,公园面积达1899公顷,其中,中心城1618公顷。规划新建江滨、仓山、鼓山、金山等四个广场;新扩建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苍霞洲四处滨河绿带,总面积150公顷。 在城市外围生态圈中规划建设鼓山、青芝山、闽江口和北郊四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700公顷。 在不适合建成公园的滩地、山地建设17片风景林,面积950公顷。沿铁路、公路、环路建设7条防护林带,总面积373公顷。在城市东北部和南部规划园林生产基地270公顷。

中国十大生态灾害问题与农业问题

末日高考最常考的中国十二大生态环境 灾害问题 记忆关键处:神马地方——什么气候——神马问题——神马原因——怎么解决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最严重)----南方丘陵山区也不乐观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及其他活动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例如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4、土壤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都是黄河流域 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 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③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④碱性土壤(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也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风力的吹扬; ③地表植被稀少等关;④多松散碎屑物(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水源、工矿交通建设等;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扒发菜等6、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规划

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I . L . McHarg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 中指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a经济?a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1)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主要侧重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调查,包括:气候气象因素和地理特征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状况;人类开发历史、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础图件收集和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四类。 ?收集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区域与城市的过去及其与现在的关系,还可以提供实地调查所不能 得到的资料; ?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

生态环境问题下的哲学思考

生态环境问题下的哲学思考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森林覆盖降低、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这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及生态哲学的视域来研究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进而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哲学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党中央如此重视环境问题是因为改革开放35以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些年来重大灾害事件、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我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环境形势,一些地方已经触及了环境承载力的底线。同时,环境污染已经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害,全国每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环境投诉密集出现,由此所造成的社会阵痛越来越剧烈。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一个哲学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哲学思想根源对于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环境问题及其现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们”但人类并没有深刻领悟其含义,继续“人定胜天”的思想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覆

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作业题

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作业题 第一讲石化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对策 1、以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为例说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是什么?有那些危害。 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化工类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起火灾爆炸事故具有爆炸、燃烧速度快、立体式燃烧、过火面积大、危害性大等特点, 总结了这起事故处置经验,给出了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快攻近战;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多种措施相结合;冷却防爆,堵截蔓延;隐蔽抵近,适时出击等处置化工类火灾的对策 第二讲生物多样性锐减与生态安全 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有何特点?世界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是那些?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物种高度丰富 2.特有属、种繁多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 3.区系起源古老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第三讲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 3、生物入侵有那些方式?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如何? 我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我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来自农业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达四百余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一百余种 第四讲转基因生物技术泛用与生态危机 4、什么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 一,对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影响,二是对其生长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影响 超级”杂草或昆虫 第五讲土地荒漠化 5、荒漠化有什么危害,世界和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如何? 土地沙化,土地退化,生物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3)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排放、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工具尾气等。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状况.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生态园的功能分区.园路的设计.排水的设计.绿化的设计的经典.规划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湿地的功能.特点.保护规划措施.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

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优化,村内的绿化良好,拥有清代的遗迹古戏台,后来又修建了观音堂,和真武庙的遗址,故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大汲店的建设及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大汲店村地处南二环、西三环路交汇处内侧,大汲店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对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制定了垃圾清扫制度,专人运输,定点清理,整修河塘近50亩,设计建造小园林5处,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为把该村创建成保定农业生态园主景区之一,村内的房屋外墙粉刷整齐,房屋建设整齐有序路边绿化良好,村内河流众多规划整齐。 3.问题及规划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