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合集下载

风电场最佳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探讨

风电场最佳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探讨

风电场最佳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探讨风电机组的选型在风电场可研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风电场的风能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

风电场最佳机型选择应考虑适合风电场场址的风资源条件,有利于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而最终型号的选择须经多方技术经济条件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

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历,从风力发电机的类型介绍入手,详细论述选择风力发电机应考虑的原则和几个重要因素,已达到充分利用风能资源,提高风能利用率的目的。

标签:风力发电机;风速;容量系数;功率曲线引言:分析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原则有四个方面:a.对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风力发电机组选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质量认证;这是保证风电场机组正常运行及维护最根本的保障体系;风电机组制造必须具备IS09000系列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证;b.对机组功率曲线的要求,功率曲线是反映风力发电机组发电输出性能好坏的最主要曲线之一;c.对机组制造厂家业绩考查,业绩是评判一个风电制造企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d.对特定环境要求;如台风、低温等。

风力机型的选择,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各地、个高度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风力资源的状况相差很大,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既与所在点的风速分布特性有关,又与所选用的风力机型有关,世界各国现在己开发和使用的风力机容量从1000kW到5000kW,各参数和技术指标相差很大。

对于特定的场点特别是并网运行的大型风电场来讲,选择与该点风速分布特性最相匹配的风力发电机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和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是风电场设计中首要解决的。

1.风力发电机的分类按风轮轴安装形式可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

主它的主要机械部件都在机舱中,如主轴、齿轮箱、发电机、液压系统及调向装置等。

对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来说,需要风轮始终保持面向风吹来的方向。

有些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在塔架的前面迎风旋转,称为上风向风力发电机组;而风轮在塔架后面的,则称为下风向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切吉二期)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切吉二期)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切吉二期)7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7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7.1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在风电场的建设中,风力发电机组的选择受到风电场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吊装等条件制约。

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满足国产化的前提下,应根据风电场风况特征和风电机组的参数,计算风电场的年发电量,选择综合指标最佳的风力发电机组。

7.1.1 建设条件切吉风电场二期工程场址海拔高度在3150m~3260m之间,属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多年平均空气密度为0.885kg/m3,应选择适合高海拔地区的风机;该风电场场址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貌类型以山前倾斜平原的戈壁滩为主,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便于风机安装;场址北距青藏公路(109国道)3.2km,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可通过简易道路运输大型设备。

根据0622#测风塔 2006.11.1~2008.10.31 测风数据计算得到风电场场址8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如图7.1所示。

图中用颜色深浅表示风能指标高低,颜色越深风能指标越好,颜色越浅风能指标越差。

由图7.1可见,该风电场场址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风能指标基本一致。

根据0622#测风塔风能资源计算结果,本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基本一致,以西西北(WNW)和西(W)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

80m高度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1.0 m/s~9.0m/s ,无破坏性风速,全年均可发电。

8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54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9.0W/m2,年有效风速(3.0m/s~20.0m/s)利用时数分别为6900h。

用WASP9.0程序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得到0622#测风塔8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65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19W/m2;5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31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75W/m2;3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03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36W/m2;10m 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27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65W/m2。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附件5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诉编制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工程项目。

第二章编制依据和深度第三条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应对风电场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

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1. 项目规划审定的结论及预可行性研究成果;2. 收集附近长期测站气象资料、灾害情况,长期测站基本情况(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现状和变迁,资料记录,仪器,测风仪位置变化的时间和位置),收集长期测站近30年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历年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及风电场现场测站测风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风向资料;3. 从风电场场址处收集至少连续一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风能资源评估资料,收集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90%;4. 收集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0KM范围内1:50000地形图、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2KM范围内1:10000或1:5000地形图,尽量收集风电场范围内1:2000地形图;5. 场址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及资料;6. 风电场所在地的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电力概况及发展规划、电网地理接线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7. 该风电场工程已取得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资料;8. 风电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外交通运输情况;9. 工程所在地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及有关造价的文件、规定;10. 项目可享的优惠政策等。

第四条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是:1. 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并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2.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3. 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 选择风电机组机型,提出风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案,并计算风电场年上网发电量;5. 根据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升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及风电场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方案,并进行升压变电所及风电场电气设计,选定主要电气设备及电力电缆或架空线路型号、规格及数量;6. 拟定消防方案;7. 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中央控制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布置和主要尺寸,拟定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8. 确定工程占地的范围及建设征地主要指标,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施工总进度;9. 拟定风电场定员编制,提出工程管理方案;10. 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11. 拟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方案;12.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3. 经济与社会效果分析。

海上风电可研-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海上风电可研-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海上风电可研-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1、风电机组选型1.1根据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和价格、本地化程度、产品可靠性及运行维护的方便程度,综合考虑海上风电场的自然环境、风况特征、风电场运输和安装条件,并结合电网部门关于风电场接入电网有关技术条件,确定比选机型的范围。

1.2机型选择包括以下内容:(1)比较特征参数、结构特点、塔架型式、功率曲线和控制方式;(2)根据充分利用风电场海域和减小风电机组间相互影响的原则,对各机型方案进行初步布置,计算各风电机组年发电量;(3)初步估算各机型方案风电机组及相关配套投资、运行费用;(4)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机型。

2、风电机组布置2.1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及风电场海底地形、管线、航道、锚地、施工及其他限制条件,兼顾单机发电量和风电机组间的相互影响,拟定若干个风电机组布置方案,结合集电线路的布置方式对风电机组布置进行优化。

2.2按照风电机组间的相互影响和发电量等方面对各风电机组布置方案进行比较,选定风电机组推荐布置方案,并绘制出风电机组布置图。

2.3根据现场测风资料,结合推荐机型和推荐布置方式,对备选的轮毂高度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的轮毂高度。

3风电场年上网电量计算3.1利用风能资源评估专业软件,结合风电场风况特征和现场空气密度对应的风电机组功率曲线,计算各风电机组的年发电量。

3.2利用风能资源评估专业软件评估风电机组尾流影响,并估算风电场年发电量尾流影响折减系数。

3.3提出风电机组可利用率、风电机组功率曲线保证率及叶片污染折减系数。

3.4根据风电场现场气象数据,估算气候条件对发电量的影响,提出风电场年发电量气候折减系数。

3.5根据风电场风向分布和湍流强度水平,提出控制和湍流折减系数。

3.6计算变压器及场内集电线路损耗,风电场自用电量等,提出损耗系数。

3.7根据天气、交通等因素对风电场运行维护进出场的影响,提出维护受影响的发电量折减系数。

风能发电场的布局与风机选型优化

风能发电场的布局与风机选型优化

风能发电场的布局与风机选型优化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重视。

风能发电场的布局和风机选型优化是确保风能发电场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首先,风能发电场的布局是风能发电项目的基础。

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场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一般来说,风能发电场的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理条件:选择地形开阔、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能发电场,比如海岸地区、山脉附近等。

地理条件的选择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风能发电场的出力稳定。

2. 空间布局:根据风场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机布局方式。

一般有单排、双排、多排等布局方式。

合理的布局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机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发电效率。

3. 环境影响:布局时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风机噪音、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影响,确保风能发电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风机选型优化是提高风能发电场效率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风机具有不同的风速启动、发电效率等特点,因此在选择风机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风场资源:根据风场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机类型。

一般而言,低风速区域适合选择启动风速低的风机,而高风速区域则适合选择大功率风机。

2. 经济性:综合考虑风机的价格、运营成本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风机。

可能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包括投资回收期、每年的发电量等指标。

3. 可靠性和维护性:考虑风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选择质量可靠、维护方便的风机。

这样可以降低风机故障率,提高风能发电场的发电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总的来说,风能发电场的布局和风机选型优化是确保风能发电场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布局设计和风机的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场资源,提高风能发电场的发电效率,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风能发电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风电机组选型

风电机组选型

5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5.1 风电机组选型5.1.1 单机容量范围及方案的拟定5.1.1.1 风电机组发电机类型的确定风电场机型选择应考虑适合风电场场址的风资源条件,有利于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益。

随着国内外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日趋成熟,针对不同区域风资源条件,各风机设备制造厂家已经开发出不同结构型式、不同控制调节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组可供选择。

按照IEC61400-1标准(风电机组设计要求),风电场机组按50年一遇极大风速可分为I、II、III三个标准等级,每个等级按15m/s风速区间的湍流强度可分为A、B、C三个标准等级,为特殊风况和外部条件设计的为S级。

因此,根据怀宁风电场场址的地形、交通运输情况、风资源条件和风况特征,结合国内外商品化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以及风电机组本地化率的要求,进行风电场机组型式选择。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应考虑的几种因素(1) 风电机组应满足一定的安全等级要求表5.1.1.1-1 IEC61400-1各等级WTGS基本参数上表中各数据应用于轮毂高度,其中V ref为10min平均参考风速,A 表示较高湍流特性,B表示中等湍流特性,C表示较低湍流特性,Iref为湍流强度15m/s时的特性。

在轮毂高度处,15m/s风速区间的湍流强度值不大于0.12,极大风速为28.2m/s。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标准判定本风电场工程70~90m轮毂高度适宜选择IECⅢC及以上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

(2) 风轮输出功率控制方式风轮输出功率控制方式分为失速调节和变桨距调节两种。

两种控制方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要求。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采用变桨距调节方式的风电机组居多。

(3) 风电机组的运行方式风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分为变速运行与恒速运行。

恒速运行的风力机的好处是控制简单,可靠性好。

缺点是由于转速基本恒定,而风速经常变化,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经常工作在风能利用系数(Cp)较低的点上,风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1.确定风能的潜在资源量:根据风能资源地区的风速数据,结合地形、气候等因素,确定风电场所具有的风能资源量。

通常采用最佳风速范围和频率分布函数来描述风能资源。

2.计算单个风轮的发电量:通常采用奥本海默公式来估算单个风轮的发电量。

奥本海默公式基于风轮面积、风速和特定的风轮功率曲线,通过计算功率曲线下的面积来估算风轮的平均发电量。

3. 考虑风电场中多个风轮的互相影响:在一个风电场中,多个风轮之间的布局和相互影响会对发电量产生影响。

采用模拟方法或者利用一些经验公式来考虑这种影响,如利用Jensen公式来考虑相邻风轮之间的流场相互干扰。

4.考虑风电场运行的时间:风速是一个时变的参数,需要考虑风电场发电量的时间分布。

可以利用历史风速数据或者模拟方法来计算风电场的发电量时间分布。

通常以年度平均发电量、季节性变化和每月或每日的特定发电量为指标。

5.考虑风电场设备可靠性和维护:风电场的设备可靠性和维护状况也会对发电量产生影响。

通常通过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结合维护计划和停机原因来模拟风电场的发电量损失。

6.考虑电网接纳能力:风电场的发电量不仅与风资源相关,也与电网接纳能力相关。

风电场的发电量需要考虑电网调度和供电需求的要求,通过模拟或根据电网的容量来估算风电场的并网发电量。

7.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性:最后,需要对风电场的发电量进行经济性评估。

通过计算发电量与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电价等因素的关系,来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性和投资回报率。

总之,风电场理论发电量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参数。

通过综合考虑风能资源、风轮特性、风电场布局和运行情况等因素,来估算风电场的理论发电量。

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5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批准:宋臻核定:董德兰审查:吉超盈校核:牛子曦编写:李庆庆5 机型选择和发电量估算5.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在风电场的建设中,风力发电机机组的选择受到风电场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吊装等条件等制约。

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风力发电机组。

根据风场的风能资源状况和所选的风力发电机组,计算风场的年发电量,选择综合指标最佳的风力发电机组。

5.1.1 建设条件酒泉地区南部为祁连山脉,北部为北山山系,中部为平坦的戈壁荒滩,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通道,风能资源丰富。

场址位于祁连山山脉北麓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上,地势开阔,地形平缓,便于风机安装;风电场东侧距312国道约30km,可通过简易道路运输大型设备。

根据黑厓子北测风塔 2008年7月~2009年6月测风数据计算得到该风电场场址9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见图5.1(图中颜色由深至浅代表风能指标递减)。

由图5.1可见,该风电场场址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风能指标基本一致。

根据风能资源计算结果,该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以E风和W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

用WASP9.0软件推算到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9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80W/m2,威布尔参数A=8.3, k=2.0;5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4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30W/m2,威布尔参数A=7.9, k=2.06。

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3级。

黑厓子西风电场90m高度年有效风速(3.0m/s~25.0m/s)时数为7131h,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3.0 m/s~12.0m/s ,3.0m/s以下和25.0m/s以上的无效风速少,无破坏性风速, 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写:5 机型选择和发电量估算5.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在风电场的建设中,风力发电机机组的选择受到风电场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吊装等条件等制约。

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风力发电机组。

根据风场的风能资源状况和所选的风力发电机组,计算风场的年发电量,选择综合指标最佳的风力发电机组。

5.1.1 建设条件酒泉地区南部为祁连山脉,北部为北山山系,中部为平坦的戈壁荒滩,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通道,风能资源丰富。

场址位于祁连山山脉北麓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上,地势开阔,地形平缓,便于风机安装;风电场东侧距312国道约30km,可通过简易道路运输大型设备。

根据黑厓子北测风塔 2008年7月~2009年6月测风数据计算得到该风电场场址9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见图5.1(图中颜色由深至浅代表风能指标递减)。

由图5.1可见,该风电场场址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风能指标基本一致。

根据风能资源计算结果,该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以E风和W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

用WASP9.0软件推算到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9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80W/m2,威布尔参数A=8.3, k=2.0;5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4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30W/m2,威布尔参数A=7.9, k=2.06。

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3级。

黑厓子西风电场90m高度年有效风速(3.0m/s~25.0m/s)时数为7131h,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3.0 m/s~12.0m/s ,3.0m/s以下和25.0m/s以上的无效风速少,无破坏性风速, 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

由玉门镇气象站近30年资料推算70m、80 m、90 m和100m高度标准空气密度条件下50年一遇极大风速分别为48.00m/s、48.90 m/s、49.71 m/s和50.45m/s,小于52.5m/s。

50~90m高度15m/s风速段湍流强度介于0.0660~0.0754之间,小于0.1,湍流强度较小。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判定该风电场可选用适合IECⅢ及其以上安全等级的风机。

图5.1 黑厓子西风电场9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5.1.2 机型选择根据目前国内成熟的商品化风电机组技术规格,并结合该风电场建设条件,初步选择单机容量为2000kW、2500kW和3000kW的风电机组进行比选。

机型特征参数如下:叶片数: 3片额定功率: 2000kW、2500kW和3000kW风轮直径: 93~113m切入风速: 3~4 m/s切出风速: 20~25m/s额定风速: 11~12.5m/s安全风速: 52.5~70m/s轮毂高度: 69~100m根据黑厓子西风电场风能资源特点和场址范围,风机排布采用东西间隔9D,南北间隔5D,按风机厂提供的当地空气密度下的功率曲线采用WASP9.0软件分别计算各风电机组发电量。

并参照目前各风电机组在我国市场上的大致价格情况,对初选的3种机型6种方案进行了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结果见表5.1。

表5.1 初选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由表5.1可看出,各方案中,方案1的单位电度投资最小,为3.83元/kW.h;方案6的单位电度投资最大,为4.19元/kW.h。

由于方案5为业主指定机型,所以本次以方案5(华锐SL113-3000/90)机型作为设计依据。

5.1.3 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指标推荐机型风力发电机机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5.2,推荐机型风力发电机功率曲线及推力系数曲线表(1.017 kg/m3)见表5.3。

推荐机型风力发电机(1.017 kg/m3)功率曲线和推力系数曲线见图5.2。

表5.2 SL113-3000/90低温型风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表5.3 推荐机型功率曲线及推力系数曲线表(1.017 kg/m3)图5.2 推荐机型SL113-3000/90(空气密度1.017kg/m3)功率曲线和推力系数5.2 风电场总体布置5.2.1 风电机组布置原则(1)根据风向和风能玫瑰图,使风机间距满足发电量较大,尾流影响较小为原则。

从本风电场风向、风能玫瑰图分析,主风向为西(W)风和东(E)风,风能最大的方向是西(W)风和东(E)风,风电机组排列应垂直于主风能方向。

(2)本风电场属戈壁滩地,地势平坦。

风电机的布置应根据地形条件,充分利用风电场的土地和地形,经多方案比较,选择机组之间的行距和列距,尽量减少尾流影响。

(3)考虑风电场的送变电方案、运输和安装条件,力求输电线路长度较短,运输和安装方便。

(4)不宜过分分散,便于管理,节省土地,充分利用风力资源。

5.2.2 风电场内风电机组布置风电场场址为戈壁荒滩,地势平坦,主风向和最大风能密度的方向一致,盛行风向稳定,所以,本区域风电场风机排列方式采用矩阵式分布,该风电场内部采用梅花型布置。

即风力发电机组群排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前后两排错位,后排风机位于前排2台风机之间。

根据国外进行的试验,风机之间的距离为其风轮直径的20倍时,风机之间无影响,但考虑到道路、输电电缆等投资成本的前提下,风机之间列距一般约为3~5倍风轮直径,行距约为5~9倍风轮直径。

根据本风场常年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为E和W,确定南北为列,东西为行。

选取华锐SL113-3000/90风机(轮毂高度为90m,功率曲线为1.017kg/m3下)分别按4D×8D、4D×9D、4D×10D、5D×8D、5D×9D、5D×10D、6D×8D、6D×9D 布置进行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增大风机南北间距比增大东西间距发电量增加的多,且风机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间距增大发电量增加缓慢。

各布置方案中5D×9D布置方案最优,最终按5D×9D布置,即南北间隔为5D (565m),东西间隔为9D(1020m)。

具体机位可根据实际地形进一步在小范围内优化,以便风机布置更为合理。

风电场推荐机型风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5。

5.2.3 风电场之间尾流影响分析黑厓子西风电场东侧有已建成的黑厓子风电场一期、二期(各安装24台单机容量2.0MW的风机,总装机容量96MW)。

为尽可能减少风电场之间的尾流影响,本次设计考虑在两个风电场之间设置一定的风速恢复距离。

在计算分析过程中,当逐步增大两个风电场的距离时,风电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值也逐步减小,且风场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间距增大尾流影响减小缓慢。

考虑到黑厓子西后期风机布置,本次黑厓子西风电场和已建成的黑厓子风电场之间预留1.3km的间距。

5.3 年上网电量估算(1)理论年发电量计算根据黑厓子北测风塔2008.07~2009.06实测资料及风机布置方案,推荐机型华锐SL113-3000/90当地空气密度(1.017kg/m3)下的功率曲线和推力系数,利用WASP9.0软件进行发电量计算,得到黑厓子西风电场工程风机的理论年发电量和风机尾流影响后(计算时不仅考虑了本风场风机之间的尾流影响,而且考虑了黑厓子一期、黑厓子二期风电场风机的尾流影响)的年发电量。

(2)风电机组利用率根据目前不同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和本风电场的实际条件,本次设计风机可利用率采用95%。

(3)风电机组功率曲线保证率风电机组厂家对功率曲线的保证率一般为95%,本次在计算发电量时采用当地空气密度1.017kg/m3下风电机组功率曲线,本次功率曲线的保证率取94%。

(4)控制与湍流影响折减当风向发生转变时,风机的叶片与机舱也逐渐要随着转变,但实际运行中的发电机组控制总是落后于风的变化,因此在计算电量时要考虑此项折减。

本风电场湍流强度介于0.05~0.07,湍流强度较小。

本风场此两项折减系数取4%。

(5)叶片污染折减叶片表层污染使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翼型的气动特性下降。

考虑本风场风机受当地工业污染影响为主,空气质量较好,叶片污染折减系数取1%。

(6)气候影响停机玉门镇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实测极端最高温度为36℃;实测极端最低温度为-35℃。

经调查甘肃洁源三十里井子风电场与甘肃大唐低窝铺风电场,在(2008年1月21日~2008年2月9日)时间段,甘肃洁源三十里井子风电场使用的常温型风机因低温停机两周,甘肃大唐低窝铺风电场使用的低温型风机没有出现因低温而停机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风场的气候特性,参考其他工程取气候影响停机折减系数:低温型风机折减系数取2%,常温型风机折减系数取2.5%,由于本次确定机型为低温型风机,因此气候影响折减系统取2%。

(7)厂用电、线损等能量损耗初步估算厂用电和输电线路、箱式变电站损耗占总发电量的5%。

(8)电网波动影响考虑到酒泉地区风电装机容量较大,建成后对电网影响较大。

本次电网波动折减系数取2%。

(9)其它因素影响考虑风电场运行中遇到一些其它的影响因素,暂按1%考虑。

经以上综合折减后,黑厓子西风电场工程推荐机型发电量成果见表5.4。

表5.4 黑厓子西风电场工程推荐机型发电量计算表由表5.4可看出,推荐方案5华锐SL113-3000/90机型年上网电量为10470.5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181h,容量系数为0.25。

黑厓子西风电场工程单机发电量计算表见表5.5。

华电甘肃玉门黑厓子西风电场48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表5.5 黑厓子西风电场工程推荐方案单机发电量计算表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