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我的第一本书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 上课时间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1、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2、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1998).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1、给加点的字注音:迢迢.( ) 晾.晒( ) 哄.堂大笑( ) 挎.着( ) 掺和..( )( ) 泪水盈眶.(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2、解释词语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奥秘:奥妙神秘.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酷似:极像.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3、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合作探究(一)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二)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巩固提升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3、小结: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榜首本书教育意图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教育重难点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育方针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
教育内容与进程景象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今世闻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因为受胡风作业的牵连,遭到两年的逮捕软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作。
70年代初,创造了不少诗篇著作,其间比较闻名的有《华南虎》《吊唁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书诗集《五颜六色的日子》《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茸毛》等。
1940年开端宣布文学著作,首要写诗,近20年来一同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我国》履行副主编,我国作家协会全国声誉委员、我国诗篇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吊唁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办,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书社在京为其举办追思会。
今日,咱们将学匀他的一篇漫笔《我的榜首本书》,去感触承载着人生进程和共同感悟的“榜首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论题。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头绪、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抒发或谈论的文字。
一、在阅览进程中堆集词语,校对读音:诙谐:风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喜: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跋涉,比方干事动作缓慢。
惨痛:苍凉惨痛。
温厚:温文宽厚。
曲折反侧: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苦楚(多指日子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星的册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某某定襄县人。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明确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诗意感悟。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和重点句子含义。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枉.读( ) 掺.和( ) 蹲.( ) 马鬃.( ) 愣.( ) 脊.背( ) 磨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凄惨:知书识礼:翻来覆去:磨磨蹭蹭: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当堂反馈】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分别是什么?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拓展提升】名人说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唐)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书是空气和阳光,是力量的源泉,是生活中起码的养料之一。
——康濯书是知识的宝库,不读书将永远是精神的穷人。
——莫应丰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课后检测】1.没有书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可见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他却失去了学习机会,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几个村子里叫卖小东西。
而只考了第二名的“我”却转到了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后来,上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由此,请你用一句名言表达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启示(名言):精读张洁的《我的第一本书》,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第一本书张洁①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
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的机会都没有。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我的第一本书【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第一本书》,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收集作者牛汉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
自我感悟:理解作者所展示的苦难生活。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我的第一本书》。
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作者:牛汉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二、围绕这一本书一、二、三、用双色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1、本文作者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
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解释下列词语。
(1)磨磨蹭蹭:(2)翻来覆去:二、发展题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
总结反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一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跟随老师的点拨,突破难点。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1)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 )似掺( )脊( )背 枉( )读
(2)解释词语意思。
幽默:凄惨:
翻来覆去: 奥秘:
掺和:温厚:
知书识礼:酷似:
探究展示: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疑难点记录:
二、合作互助质疑解惑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 复述课文主要情节。(注意:记叙文的 六要素。)
1.下列各组加粗字读音不同的一组是[ ]
A.掺假掺和掺杂
B.哄抢哄堂哄动
C.矿藏宝藏西藏
D.声调调动音调
2.根据拼音写出字词。
马zōnɡ()红shǔ()磨u ju()
tuó()灯狮子
3.解词并造句。
(1)翻来覆去:
造句:
(2)苦楚:
造句:
4.原文填空。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新授
编号:
主备人:
审核:
小主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整体感知 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
知识点链接:
1、走近作者: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________的书。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的理解?
五、课后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 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 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 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与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⑵、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⑶、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⑴、课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或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
⑵、置疑法,竞赛法,问答法,联想法,幻灯片演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⑵、理解父母对儿子的深深敬意。
二.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三.教学重点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四.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幽默()凄惨()奥秘()卜()马鬃()磨蹭()掺和()驮()枉( ) 翻来覆去(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3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词义
能力目标:2.阅读全文内容,理解“我的第一本书”
的内涵。
能力目标: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
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
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时间分配自学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0 分
学习过程(展示于探究)
课堂活动一:基础是大比拼
请每组一位同学上黑板听写词语默写字音。
课堂活动二:阅读感知我最快。
看那位同学能最快理解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指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明确:(1)既指小学一年级的半本国语课本;又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2)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当父亲
得知孩子将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修补成两本书。
课堂活动三:合作讨论齐参与
小组讨论结束由展示员展示结果,由评价员评价。
(一)整体感知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第四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二)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文中写了哪些温情?请举例说明。
明确:首先是父子之情。
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
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
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
课堂活动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
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