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与组织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GB/T 7714-2015)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标准,用于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码。
该分类法是中国特有的文献分类体系,旨在为各类文献提供统一的分类标准,便于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本文将对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类原则、分类结构、分类编码和分类标引规则。
首先,分类原则是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基础,它包括学科特性原则、内部一致性原则、外部一致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文献分类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使得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分类结构是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核心内容,它由大类、中类、小类和基本类四个层次构成。
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数字编码进行标识,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分类体系。
这种分类结构不仅便于文献的整理和存储,也有利于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再次,分类编码是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了一种特定的编码体系,用以表示文献所属的类别和层次。
这种编码体系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能够确保文献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最后,分类标引规则是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补充内容,它为文献的标引和检索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通过分类标引规则,用户可以根据文献的编码快速准确地进行检索,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是一项科学、规范、实用的文献分类工具,它为各类文献的整理、存储、检索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信息化时代,文献分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
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的分类工具。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分类工具,为信息组织和利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一标准,促进文献分类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献分类——信息组织演变之一

条信息管理发展的历史主线 , 看清信息组织的历史演变 , 当 为
今的信息组织提供借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秦期学分一文分的芽 先时的术类 献类萌
巾同文献 的组织 , 史悠 久 , 远流长 , 历 源 早存殷 商时代就 已
步探索的问题。
( ) 业 自律 。 企 业 自律 是 规 范 搜 索 引 擎 行 业 有 序 发 展 的 3企
0 — 3 04) 2 1(0 .
展趋 势, 转变监管思路 , 保持行业又好 义快的发展 【。 8 j
参考 文 献 — —
( 责任编辑 : 工永胜 ) 第一作者 简介 : 李 品 , ,9 7年 6月生 ,0 8年B0 ][0 9 1— 5 .t : E ,L . 0 — 2 0 ] t 2 hp
关键 词 : 国古代 文献 分 类 ; 息 组 织 ; 分 法 中 信 六
中 图分 类 号 : 2 41 G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献达到一定数量 , 对文献 的组织的要求就会接踵而来 。我 同已有数 丁年 的文献史 , 现可查弩 的文献组织史 至少也有 300 0 年。义献 的各种组织方式都是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 , 针对当时 的
滥, 我们渴求 能有效 、 快速地利朋这 些信息 , 但缺乏有效 的组织 方法 。我们追寻文献组织从古到今 的发展轨迹 , 就是希望 能找 f “
一
累积几个朝代 ; 有些 按载体 , 如有 的龟甲与兽骨分 开存 放 , 的 有
龟甲被穿编成册 , 的牛肩胛骨合 为一包 ; 有 有些按 内容 , 如有 的 把记 录同一事情 的甲骨集 中在一起 , 甚至还作标志 , 而有的在一 包 甲骨 巾将最长的一 片刻有文字露在外 面, 以示标志 。 周朝时 , 随着书籍 数 日的不 断增 长和统治制度的完善 , 朝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于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的一种标识方法。
它是对文献进行主题内容标识和组织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文献资源共享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按照文献的学科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的,其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综合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检索性等。
通过为文献赋予分类号,可以使相似主题的文献聚集在一起,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相关文献资源。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文献的学科内容进行分类,二是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进行分类。
在对文献进行学科内容分类时,主要依据文献的学科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以保证同一学科的文献能够被归为一类。
而在对文献进行载体形式分类时,则是依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和特点进行分类,以便于用户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进行检索和利用。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分类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文献的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号。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的载体形式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分类,以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检索和利用。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等文献信息组织和管理单位,还可以用于各类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分类和组织。
通过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应用,可以使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整理和组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检索和利用服务。
总的来说,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一种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码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对文献进行主题内容标识和组织,为用户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检索和利用服务。
通过对文献的学科内容和载体形式进行分类,可以使相似主题的文献聚集在一起,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相关文献资源。
因此,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对于促进文献资源共享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文献信息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zotero进行文献管理和参考文献引用

Zotero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可用于帮助研究人员、学生和学者组织和管理其文献资源,并轻松地引用这些资源。
以下是有关如何使用Zotero进行文献管理和参考文献引用的详细介绍:一、Zotero的基本功能1. 文献导入功能:Zotero可以通过浏览器插件或者手动添加文献信息,帮助用户将各种文献资源快速导入到软件中,包括期刊文章、图书、报纸、网页等多种形式的文献。
2. 文献组织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标签、文件夹等方式将文献进行分类和组织,便于后期查找和管理。
3. 文献笔记功能:用户可以在Zotero中添加文献的笔记和附注,方便对文献内容进行理解和整理。
4. 参考文献引用功能:Zotero可以与各种文稿编辑软件结合使用,帮助用户轻松地插入引用文献的标注和参考文献列表。
二、Zotero的使用方法1. 下载并安装Zotero软件:用户可以从官方全球信息湾上免费下载Zotero软件,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2. 导入文献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插件或者手动添加文献信息,将各种文献资源导入到Zotero中。
3. 组织和管理文献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标签、文件夹等方式将文献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于后期查找和管理。
4. 添加文献笔记:用户可以在Zotero中对文献添加笔记和附注,以便于对文献内容进行理解和整理。
5. 引用参考文献:在文稿编辑软件中,用户可以使用Zotero插件直接插入引用文献的标注和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
三、Zotero的优势和应用场景1. 适用于各类研究人员:Zotero不仅适用于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也适用于企业和机构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2. 多评台支持:Zotero可以在Windows、Mac、Linux等多个操作系统评台上使用,支持多种浏览器插件。
3. 与文稿编辑软件结合紧密:Zotero可以与Word、LaTeX等主流文稿编辑软件结合使用,帮助用户轻松地插入引用文献的标注和参考文献列表。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文献分类和组织

现代文献分类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 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编辑小组编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简称《中小型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简称《武大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或CLC
详表——由详细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体系。
复分表——亦称附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可分为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 。
《中图法》(第四版)基本部类(五大部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王云五编的《中外国书统一分类法》 皮高品编的《中国十进分类法》 杜定友编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刘国钧编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重要特点: 1.均受《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影响。 2.把分类法从文献目录中抽象概括出来,单独成书,使分类法更加社会化、
规范化。 3.冲破了四部分类法的束缚,建立了以近代科学分类体系为基础的分类体系。 4.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分类标准,同时又考虑到文献的形式体裁及其他因素。
文献分类的应用
l.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图书分类目录、文献分类索引等。 2.分类排列藏书。 3.进行分类统计--文献入藏和流通情况。
文献分类法-——文献分类的工具
为准确、一致、有效地组织和揭示文献信息,文献分类一般应依据一定的工 具,这一工具就是文献分类语言,亦称为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法——是指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 类分文献的工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制定的,它是根据国际标准文献分类
法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国情进行编制的。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是按照标准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标准文献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二是按照标准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按照标准文献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七个大类。
每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小类,每个小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分类号。
通过这样的分类,可以将标准文献按照学科领域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人们查找和利用标准文献。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按照标准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标准的种类、标
准的名称、标准的编号、标准的起草单位、标准的发布日期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分类,可以将标准文献按照其内容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人们查找和利用标准文献。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的,它是标准文献分
类的基础,是标准文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重要工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是根据标准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的,它是标准文献分类的基础,是标准文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重要工具。
总的来说,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对中国标准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体系,它是
按照标准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的,以方便人们查找和利用标准文献。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编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的,它是标准文献分类的基础,是标准文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重要工具。
通过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标准文献,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标准文献分类

标准文献分类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中,标准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了方便研究者和学术编辑对文献进行组织和查找,标准文献通常被分类归档。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标准文献分类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1. 按照学科领域分类按照学科领域分类是最常见的文献分类方法之一。
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特点,将文献分为不同学科的子类别。
例如,自然科学可以细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可以细分为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便于研究者快速找到特定领域的文献,也有利于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容易在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中出现困难。
同时,在某些学科领域中,文献的分类可能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2. 按照文献类型分类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文献的类型进行分类。
例如,学术期刊文章、会议论文、报告和书籍等。
这种分类方法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文献的特点和用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取和阅读。
分类文献类型的优点是有助于研究者更快地定位到特定需求下的文献来源。
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考虑文献内容的实质,可能导致某些相似主题的文献被分在不同的类别下。
3. 按照时间顺序分类按照时间顺序分类是一种将文献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特定主题的研究历程和进展情况,有助于追溯某个研究领域的演变。
时间顺序分类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献研究的发展历程,尤其适用于对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历史回顾和趋势分析。
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忽略了文献的内容特点和实质,对于特定研究需求的研究者可能并不适用。
4. 按照文献质量分类根据文献的质量和权威性进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标准文献分类方法。
通常将文献分为学术文献、科技报告、行业报告和杂志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研究者追求高质量和可靠的研究成果,并在学术写作中更好地学习借鉴相关的研究。
按照文献质量分类的优点是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快地找到高质量的文献,减少无效文献的浪费,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文献信息来源与组织

文献:记录知识的一切 载体。
§1.1.1 文献按载体形式划分
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记录与存贮介质,以手写、打字、印
刷等为记录手段。具有便于阅读和流传等优点。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
段。具有存贮密度高,体积小,传递和保存够很方便等优点。
机读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记录介质,以键盘输入或光学字
§2.1.1 描述性编目
描述性编目:对一件特定文献的外部特 征做客观描述,包括文献名称、作者、 机构名称、文献编号、来源物质形态等。 通常根据某些统一的标准或规则进行。 描述性编目最终形成的是一条记录,统 称为款目或条目,又称为文献的代用品。 图书馆的目录就是由这种款目组成的。
§2.1.2 文摘法
符扫描等为记录手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的一类文献。它具有存 贮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
声像型文献---以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记录介质,借助特殊
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图象信息或声音信息而生产出来的一类文献。具有 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
§1.1.2 文献按压缩方式或压 缩程度划分
4.文摘期刊的功能:
(1)报道功能---报道原始文献的主要内 容。 (2)检索功能---提供原始文献的文献出 处。
§1.3.3
题录类出版物
1.题录:描述某一文献外部特征的一条记录,由文献题名、
著者名、原文出处等信息组成。对文献信息的编制方法不同, 产生不同种类的题录出版物。
2.常见的题录出版物种类: ①期刊论文索引:按学科分类方法组织题录信息。 ②最新期刊目次页汇编:汇集最新出版的期刊目次信息。 ③期刊论文题录:由计算机生成一种KWIC、一种著者、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四、分类检索语言的构成原理
检索语言的基础是概念逻辑
检索语言是表达一系列概括信息内容的概 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是事物本质 属性的概括,任何概念都有其内涵与外延。 内涵指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指其 反映事物的范围。它们之间存在着反变关 系,即概念的内涵包含的属性增加,概念 的外延便缩小;反之,概念的内涵减少, 其外延就扩大。
聚(采访)→序化(管理)→散(服务)
三、文献分类是图书馆人 千百年心血的结晶。
文献分类是科学序化 文献知识的有效手段。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一、检索语言的定义:
1、检索语言(狭义的检索语言):
仅指根据信息检索需要而创制的 人工语言。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系 统中用以描述文献的内容及外表特 征和表达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 是一种人工语言。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概念因素,形成更 为泛指的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相对大。
将概念的划分结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 表的形式列出,就形成了分类表。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介
一、概况: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类法 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 法》,初版于1975年,名为《中国图书 馆图书分类法》,至今已出到第4版,并 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它是由 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组织全国力量,以学 科分类为基础,并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 制的分类法。
四、《中图法》详表介绍
详表包括三种最基本的要素,即类目、标记符号、 说明与注释
(分类号) ( 类名)
↑
↑
如: 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上位类
G250 图书馆学
→ (下位类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比较图书馆学、 图书馆经济学以及论述图书情报一体化、 文献信息理论等的著作入此。
↓ (类目注释)
五、《中图法》中几个需掌握的相关知 识: (1)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
学科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一、分类语言(也称分类法)
定义:它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概念标 识系统,它将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 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分类号)来代表 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 分类法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信息,并从 知识分类角度提示各类文献信息在内容上 区别和联系,提供从知识分类检索文献信 息的信息途径。
特征之分。 文献外表特征主要指文献的篇名、作者姓 名、出版者、合同号、报告号、引文等 文献内容特征是指文献的内容主题
二、图书馆
文献数量的增多及存贮的分散无序, 使人们利用文献获取知识极为困难。
图书馆是为人们利用知识创造便利的机 构。
图书馆是知识的聚散地,图书馆是社会 的记忆装置和扩散装置。
图书馆是知识与知识利用者之间的桥梁 和中介。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690 @aTP393.08
905 @ahcn@fTP393.0/115
三、我馆索书号构成:
分类索书号是表示某一文献在分 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给文献定 位),它是文献排架、用户检索 和藏书清点的依据。一个完整的 分类索书号通常由
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
我馆分类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辅助 区分号组成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二、体系结构:
依据毛泽东的知识分类思想。 5大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22个大类:
用22个英文字母代表22个大类,并且字母 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 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设置尽可能 代表类的级位。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
二、取分类号完全遵循《中图法》 采取一分到底的原则。举例: 《黑客防范技术揭秘》690 @aTP393.08
三、索取号则最多取到6级。
第七讲 我馆图书排架
一、我馆图书排架依据的是索书号。 二、索书号由编目部写在每册图书的 书标上,同时在MARC记录中的905字 段的@f子字段中揭示。如: 《黑客防范技术揭秘》
三、《中图法》(四版)词表构成
1、第一版 编制说明
2、第四版 编制说明
3、基本大类(22个)
4、简表:()
5、详表:共有4万余条类目,还有30多 个专类复分表
6、通用复分表(8个):分别是总论复 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 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 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表
语法是指如何创造和运用那些标识来正 确表达信息内容和信息需要的一整套规 则。→怎么使用词表的规则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物以类聚”是人们长期以来认识事物 的一种方法。
文献分类是依据文献所载知识信息 的学科属性,对文献进行类别的划分, 并进一步根据文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成科学的分类体系。
图书分类号是根据文献的学科内容 取自《中国图书馆人类法》(我馆规定 最多取到6级);
种次号是根据同类书到馆分编的先 后,按每一种书为单位顺序编制的号码;
辅助区分号是指同为一种图书的多 卷书的卷册区分号,辅助区分号有时可 省略。
如:《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 索书号为H315.9/105,
其中H315.9是依据本书的内容“英 语翻译”取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的分类号,而105是我馆“英语 翻译”这一类图书分编到《大学英 汉翻译教程》一书时已经收藏到了 第105种
如:《图书馆学概论》一书,利用 《中图法》→G250 又如:《黑客防范技术揭秘》一书, 利用《中图法》→TP393.08
标引定义:指在分析文献内 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 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 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 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 处理过程。
二、分类标引
1、定义:
文献分类标引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 检索语言(具体讲就是《中图法》, 对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及其有检索意 义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归纳、赋予 文献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 我馆主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来进行分类标引。
2、概念的划分:
依据概念的某种属性,增加内涵,
就会得到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却减少, 这一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划分,原概念称 为上位类(种概念),新概念称为下位 类(属概念)。
如:
男人
中国人
人→ 女人
人→美国人
(性别)
日本人
(出生国)
3、概念之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如“电脑”与“计算机”
(2)隶属关系:如“人”与“病人”, “人”是上位概念,也称种概念;“病人” 是下位概念,也称属概念。
例如,“人”这个概念,
内涵:指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
动的动物。它的属性特征有许多,
年龄、国籍、性别等
外延:包括所有的人
如果在“人”这个概念中按照“国别” 这一属性特征,增加“出生在中国”这一 特征之后,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概念“中国 人”,“中国人”这一概念内涵中不但具 “人”所有的属性,还增加了新的属性, 但“中国人”的外延比“人”的外延要少。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二、检索语言的实质:检索 语言的实质是用于表达一系 列概括文献信息内容的概念 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 统。
第二讲 检索语言
三、检索语言的构成:
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
词汇是登录在类表、词表中的全部标识, 一个标识(分类号、检索词、代码)就 是它的语词,而类表、词表则是它的词 典;→具体为词表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二、分类检索语言的特点
1、具有按学科或专业集中地、系统地 揭示文献内容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查全 率,能够较好地满足族性检索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 缩小检索范围(H31、H312)
3、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又能用于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
4、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文种限制
3、分类标引的原则:
(1)学科属性原则。以文献论述的中心 内容的学科属性用为分类的主要标准。---最主要的基本原则。
《茶叶加工》→TS27 《茶叶经营管理学》→F762 《茶叶商品学》→F768 《茶叶病虫害》→S43
(2)专指性原则。要将文献分入最恰当 的类。
(2)、实用性原则。
本着文献物尽其用的宗旨,即要根据读 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
(4)《Microsoft专题指南:Windows 3.1简明手册》→ TP31/1132-4。
四、具体排架方法:
依据索书号排架的具体方法:
(1)先比较/前的分类号 A、先按22个英文字母排先后顺序
如:B、 F、 G、 T B、如果字母相同的话,再比较阿拉伯数字排 先后顺序
如:B2 B23 B3
Q4 Q4-33 Q41 (注意:“——”总论复分号,排在数字“0” 的前面,即F-1 F0
如: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3 常用外国语 H31 英语
又如:
T 工业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1 计算机软件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TP393
计算机网络
第五讲 文献分类标引方法
一、标引的定义 1、文献标引:简单地讲,就是依据检 索语言确定文献标识(识别的标志)的 过程。
(3)并列关系:“人”这一概念划分后 得到的“男人”、“女人”这两个概念之 间就是关列关系。在分类法中称为同位类。
总之,每一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 内涵由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因素构成, 概念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形成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