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针灸课笔记01开篇(1)

合集下载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压很⾼,在⾜三⾥下五分斜刺到⾜三⾥⽳即刻降压。

常常灸⾜三⾥,可让⼈健康长寿。

有胃⽓则⽣,⽆胃⽓则死。

海带、海藻类都⼊肾。

12、奇⽳—阑尾⽳:⾜三⾥下约⼀⼨为阑尾⽳。

男左⼥右,在⾜三⾥下⼀⼨的上、下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阑尾⽳下针,可下⼤肠募⽳天枢,⼩肠募关元。

天枢、中脘,关元、⾜三⾥、阑尾,都可以下针。

13、上巨虚、条⼝与下巨虚:⾜三⾥下三⼨,上巨虚。

再下三⼨,下巨虚。

下巨虚上⼀⼨叫条⼝⽳。

上巨虚⽳治乳房硬块。

下巨虚治肚脐以下硬块。

遇到实症则⽤泻的⼿法。

条⼝透承⼭⽳(糖尿病诊治):条⼝治脚⿇。

治糖尿病将⽔补满。

条⼝透承⼭专治五⼗肩。

下巨虚治⼥⼦乳房硬块,腹部硬块都可以。

上巨虚治肚脐以上最好。

⽤对侧治疗为主。

14、丰隆⽳与导痰针灸法:⼩腿两个⾻头联系的正中点,即丰隆⽳,丰胸很好。

针灸要美容时要做疗程隔天扎针。

丰隆⽳是导痰⽳。

针扎到丰隆⽳,左右转捻针⽓到了后,针慢慢起来,只提到⽪层。

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体的上⽅下针。

然后再捻针,病⼈感到酸⿇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到⽪层,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针就留在那边20分钟,即导痰术。

15、解溪⽳与冲阳⽳:在脚脖两条⼤筋中间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

母⽳的意义是虚症治此。

@教官-孙煜中医经典魔⿁特训53班-⽯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26⽇《针灸⼤成》第23课学习⼼得头痛好⼏年就扎对侧的解溪。

冲阳⽳,⼤约在解溪⽳下⼆⼨,是胃经的原⽳。

原⽳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有冲阳脉代表胃⽓还在。

⽤32号针下针。

16、陷⾕、内庭与厉兑⽳:陷⾕是在⾜第⼆趾跟第三趾交接的地⽅。

交缝上五分的地⽅是内庭。

从内庭上⼆⼨是陷⾕。

⼀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就是厉兑。

陷⾕是⾜阳明胃经的俞⽳,治疗按照时⾠发的病。

内庭⽳是胃经的荣⽳,他主⽔。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井⽳⼀定是在四肢末梢。

⾜阳明胃经⽤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

倪海厦针灸教程(一).pdf

倪海厦针灸教程(一).pdf

倪海厦针灸教程(一).pdf倪海厦针灸教程以及临床经验第一章、针灸前言1、针灸急救,人中穴,下三分之一处斜着往上刺,手十宣足十宣放血,涌泉穴针 1.5 寸。

百会放血,人要仰卧头搭下去。

2、针灸不同施,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3、腹寸法,同身寸,春夏浅针,秋冬深针,如同钓鱼。

4、14 岁以下小孩不留针。

扎针一般用卧姿。

5、病在脏取井穴,在时取俞穴或荣穴,在音取经穴,在食取合穴,五脏不平用原穴,五行正常为生,不正常为克。

第二章、任脉任脉穴位为会阴,曲骨(不灸),中极,关元,绝孕,石门,(禁针禁灸),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禁灸),中庭,檀中(禁粗针),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1、阴聚任脉,阳聚督脉,督脉为动能之本,怀孕靠任脉。

任督二脉交人中。

舌抵上腭,任督二脉则通。

会阴也可用于溺水急救,用三寸针对着心脏刺过去。

任脉有 24 穴,起于会阴,会阴痛扎百会,八纲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一般平躺取穴,颈部是冷却系统,水火同源是说小肠和肾。

肾水养脑,过颈部被冷却。

所以冬天缩脖子 1就会暖和。

津液进入肾脏是凉的,被小肠加热了。

2、曲骨穴,只针不灸。

中极,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的募穴,治转浮不得尿小便等等。

可落胎。

脐下血水血块会引起肌肤甲错。

小腿部位皮肤干落。

3、关元穴,小肠募穴,怀孕不针,关元气降下去累积的地方是生精所在,可治宫寒痛经淤血,心脏病等等。

很重要。

4 、石门穴,三焦募穴,妇女禁针,否则不怀孕,石门与关元中间是绝孕穴,针或者灸都可。

石门还可治睾丸缩入腹部。

石门和阴交中间是气海。

5、阴交穴,三焦募穴,任脉少阴冲脉之会。

阴汗湿痒可以艾灸。

6、神阙穴,大穴,禁针隔盐灸最好,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

7、水分穴,大便为何不排水,水到水分穴汽化进入周身,再成汗或者小便,或混杂在食物里进入。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1、警告启示2、针灸的使用时机3、灸之用法4、针灸的禁忌5、火罐的用法6、穴位的丈量法则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1、针刺入学方法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3、常用的针号概念4、十二经纳天干歌5、十二经纳地支歌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十二经络简介2、任脉与督脉3、奇经八脉简介4、膀胱之募穴5、小肠之募穴6、三焦募穴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

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

灸时姜片不用换。

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

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

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倪师讲《针灸大成》笔录第一篇

倪师讲《针灸大成》笔录第一篇

倪师讲《针灸大成》笔录第一篇倪师在《针灸大成》课程一开始就明确地讲,“因为大家的层次都不一样,我把你们统统当作没有根基的学员来讲,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

在《针灸大成》的课里面,我们就讲针灸的治症处方,不论中药。

同样的,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课程里面,我们也全部用中药来致病。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

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的使用时机(一)针的禁忌1.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

2.刚行完房事后,也不针。

3.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

4.喝酒后,不针。

5.体力不够的时候,不下针。

(二)针的适用: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

气血大虚不可针时,可以用灸的方式处理。

灸,就是“久”字下面一个火。

灸时我们用“艾绒”。

为什么要用这个艾?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

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

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

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用艾草。

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野外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

燃烧的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周围各处五里的范围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

二、几种灸法隔姜灸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元硬币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

我示范给诸位看。

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

用火去点,用香去点也可以。

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

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烧到病人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

倪海厦针灸1-15课笔记

倪海厦针灸1-15课笔记

倪海厦针灸1-15课笔记倪海厦人纪-针灸02课笔记第一篇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不针的情况:气血大虚、重病、刚失很多血、完全无元气、行完房事后、运动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

2.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3.艾性向下找水:因为艾的特性,向下找水,找到水后烟向上升。

烟往上,但实际上药力是往下。

4.灸的情况:针力不及处、气血大虚时,寒症用灸多。

5.灸单不灸双:艾为纯阳,取阳数(3、5、7、9)。

不知道灸哪里,不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6.几种灸法:a)隔姜灸:可用于毒物咬伤、破伤风。

(带状疱疹可用,灸头、尾红疱;或用干棉花拉网,凡士林沾住后火烧。

再吃干蝎粉8粒)用新鲜的姜切一厚片,用牙签在上面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为“一壮”。

灸到温热,不用很烫。

b)隔盐灸将盐(提练过的盐、精盐不能能用,要用海盐或青盐)炒熟,变凉后放在神阙穴。

该法用在寒热利。

c)隔蒜灸:久咳,在舌头上灸(蒜辛白入肺,舌为心表,灸后心脏力量加强)。

d)米粒灸穴道上涂凡士林,把米粒大小的艾绒放在上面,用香点,该法用于鼻窦炎、鸡眼。

7.艾灸原则:不痛灸到痛,痛灸到不痛。

8.中医治病原则:病进时,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病退时,由身上往四肢走。

9.不灸情况:热症、感冒发烧、流汗多的地方(手掌)、津液多的地方、眼睛、阴部、痔疮。

10.针灸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而勿针,”。

“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11.《针灸大成》依据: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即“对称治疗”。

倪海厦人纪-针灸03课笔记二、针灸的急救法1.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a)第一先针“人中”;b)若仍未醒,第二“十宣”放血,即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c)若仍未醒,第三“足十宣”,即脚十个趾头尖放血;d)若仍未醒,第四涌泉穴;e)若还未醒,百会放血。

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不下针。

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穴放血。

三、火罐的使用1.火罐可以吸脓,淤血。

转: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1)

转: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1)

转: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1)目录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炙米粒灸二、针灸的急救法三、火罐的使用时机四、火罐的使用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一、针刺的深浅讨论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第三章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一、十二经纳天干歌二、十二经纳地支歌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四、病在脏取井穴五、病变于色取荣穴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十、与四季的关系十一、五行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一、任脉与督脉二、任脉经穴1、膀胱之募穴一中极穴2、小肠之募穴一关元穴3、三焦之募穴一石门穴4、三焦之募穴一阴交穴5、神阙穴6、水分穴7、下脘穴8、胃之募穴一中脘9、心之募穴一巨阙穴补泻手法10、鸠尾穴11、膻中穴与天突穴12、廉泉穴13、承浆穴三、督脉经穴篇I、长强穴(主治痔疮)2、腰俞穴3、命门与阳关穴4、悬枢穴5、脊中与筋缩穴癫、痫、狂之眼诊法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7、大椎与陶道穴8、哑门与风府穴9、后顶与百会穴扁鹊典故10、前顶、囟会与上星穴II、素髎、兑端、龈交穴四、手太阴肺经1、相傅之官:肺五脏逼毒法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3、肺法象天幕4、中府穴至经渠5、太渊穴一手太阴肺经母穴6、反关脉与经渠穴7、鱼际穴与少商穴五、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2、二间与三间穴3、合谷穴虚实症之诊治4、阳溪穴5、四关穴6、偏历与温溜穴7、曲池与手三里穴捻转针手法8、肘髎至巨骨穴中风八大穴9、天鼎、扶突穴10、禾髎与迎香穴六、足阳明胃经I、头维穴2、下关与颊车穴3、承泣、四白与巨髎穴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5、缺盆穴至膺窗穴6、乳中穴与乳根穴乳癌之针灸治疗7、不容与承满穴8、天枢穴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9、外陵穴至气冲穴10、髀关穴至梁丘穴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II、足三里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之补泻手法12、奇穴一阑尾穴13、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14、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15、解溪穴与冲阳穴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尸厥放血针灸之导引针法七、足太阴脾经I、谏议之官:脾脏中风预兆咖啡与胰脏癌2、隐白穴与奇穴:三毛3、大都穴与太白穴蛔虫症判断4、公孙穴(胃心胸病)5、商丘穴与对称治疗法6、三阴交穴与妇病治疗7、漏谷穴8、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三阴交)9、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10、奇穴:百虫窝II、箕门穴与冲门穴12、府舍穴至腹哀穴13、食窦穴与天溪穴14、胸乡穴与周荣穴15、全身脉络之主管八、手少阴心经1、君主之官:心脏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2、极泉穴与青灵穴3、母穴:少海穴4、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穴5、少府与少冲穴九、手太阳小肠经I、受盛之官:小肠2、少泽穴与前谷穴3、后溪穴4、腕骨穴与阳谷穴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7、支正穴与小海穴8、肩贞穴与臑腧9、天宗穴至秉风穴10、肩外俞与肩中俞II、天窗、天容与颧髎穴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十、足太阳膀胱经I、州都之官:膀胱2、睛明穴与攒竹穴四穴放血:治视力3、眉冲穴至玉枕穴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5、大杼穴(专治骨病)6、风门穴(发背脓疽)肺俞穴〔俞募治疗法)8、厥阴俞与心俞穴9、红斑性狼疮10、督俞穴(血癌)II、膈俞穴(贫血、瘀血)12、经外奇穴:消渴穴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勞)14、四花灸〔膈俞、肝俞)15、脾俞穴与胃俞穴16、三焦俞与肾俞穴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19、八髎穴与会阳穴20、附分穴与魄户穴21、膏肓穴22、神堂穴至胃仓穴23、肓门穴至秩边穴24、经外奇穴:痞根穴25、承扶穴至委阳穴26、殷门与委阳穴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担法与截法合阳穴与模拟法28、承筋、承山、飞扬穴29、跗阳与昆仑穴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30、仆参穴至京骨穴31、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32、通谷穴与至阴穴十一、足少阴肾经I、作强之官——肾脏2、肾经与音羽吹声3、涌泉穴(顽固头痛)4、眼诊法(心肺肝肾脾脏)5、然谷穴(治脑震荡)6、太溪穴与肾结石诊治7、大钟、水泉与照海穴8、扁桃腺诊治9、复溜、交信与筑宾穴10、阴谷穴与横骨穴II、大赫穴至肓俞穴12、商曲穴13、石关穴至幽门穴14、步廊穴15、神封穴至俞府穴十二、手厥阴心包经1、天池穴至曲泽穴2、郄门穴至内关穴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十三、手少阳三焦经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2、关冲穴至阳池穴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耳轮:治小儿惊吓三种背痛诊治4、支沟穴至四渎穴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6、消泺穴至翳风穴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指针术和髎穴与耳门穴十四、足少阳胆经I、胆2、瞳子髎穴3、听会穴与上关穴4、颔厌穴与率谷穴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8、渊液、辄筋穴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II、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14、阳关穴、阳陵泉穴15、奇穴:胆石点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18、八会穴介绍19、丘墟穴至足窍阴穴十五、足厥阴肝经1、肝经走向2、肝病与睡眠3、大敦穴(疟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4、行间穴5、太冲穴与三脉6、中封穴至阴包穴7、奇穴:治肝三穴8、五里穴与阴廉穴(助孕)9、章门穴与期门穴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奇经八脉呼吸法引气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治痞:烧针(脂肪瘤黑痣化脓)治痞:报刺针法运气法与四种痛症提气法与中气法五门十变与天干歌飞经引气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苍龟探穴与赤凤迎源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呼吸补泻法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下针八法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九针之使用时机第六章针灸治症系列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头部与脑瘤治症治眼证及睛中法治鼻病:鼻息肉鼻炎治耳症:耳鸣化脓面部中风与起因治舌症与扁桃腺炎甲状腺治症肺症虚实与癫痫内伤与五脏气乱肺癌与肺劳肺积水与胸肋积水心脏肥大、胸痛与心律不整乳癌初期与中期肿块治疗肺积水乳癌末期灸法治疗胆结石与肝病治症针灸疗程与针后禁忌脾肿大与胃病治疗血症(内出血与外伤出血)朝食暮吐与腹膜炎消渴、痞块与肝结石治症腹痛、瘀血与便秘盲肠炎与奔豚症血痢、痔疮、肠漏与大肠癌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奇穴:大椎外五分定喘穴耳针治疗:醒酒、肾结石、心脏、消炎回阳九针十三鬼穴:癫痫发狂奔走中邪。

倪海厦针灸笔记(一二三)血海穴

倪海厦针灸笔记(一二三)血海穴

倪海厦针灸笔记(一二三)血海穴倪海厦针灸笔记(一二三)我们前面学了三皇穴,三阴交,地机和阴陵泉,现在我们来学血海穴,血海穴是最好找的,用我们的手掌把整个膝盖骨盖住,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到处是穴,见上图。

按书上正规的解释就是: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我还是觉得用手掌去找最好找,屈膝以后,膝盖内侧沿肌肉最高点地方,就是血海穴。

血海穴是一个很大的穴道,闭着眼睛也能扎得到,扎针前,用手去压肌肉最高点,会有一点点压痛感。

我们身上有髓海,气海,血海,水谷之海,血海穴是四海之一。

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

脾经所生之血在血海聚集,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女人月经不调。

午饭前按摩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

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

每天上午9时~11时刺激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呈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即可。

血海穴还可以治疗肝血虚的症状。

很多人看会书和电视就觉得眼睛酸胀,干涩不舒服,有的还会出现手脚麻木现象,往往不被引起重视,其实这是肝血虚的症状。

为什么呢?《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为筋,所以肝血虚了就不能营养眼睛和筋脉,就会出现眼睛酸胀、视物不清、手脚麻木的症状,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可选用血海和足三里穴来补肝血血海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微循环,使发易长少油不脱落,所以,常按揉血海穴对脱发秃头也有好处。

血海穴直刺1~1.5寸,有时候根据需要,我们还用透针,血海透梁丘,血海透百虫窝。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韩克庆2019年2月目录第四章倪海厦(1/8)经络腧穴 (1)1、脏腑的气血流注放向 (1)1.1肝,丑时(1点到3点,从右向左) (1) 1.2肺,寅时(3点到5点,从左向右走) (1)1.3大肠,卯时(5点到7点,从右向左) (1)2、十四经经穴穴性 (1)2.1任脉(阴脉之海、前正中线) (1)2.2督脉(阳脉之海、后正中线) (3)2.3手太阴肺经 (5)2.4手阳明大肠经 (7)2.5足阳明胃经 (8)2.6足太阴脾经 (12)2.7手少阴心经 (14)2.8手太阳小肠经 (14)2.9足太阳膀胱经 (15)2.10足少阴肾经 (20)2.11手厥阴心包经 (23)2.12手少阳三焦经 (23)2.13足少阳胆经 (25)2.14肝经 (29)2.15总结 (30)3、奇经八脉 (30)3.1督脉 (30)3.2任脉 (30)3.3冲脉 (31)3.4带脉 (31)3.5阳跷脉 (31)3.6阴跷脉 (31)3.7阳维脉 (31)3.8阴维脉 (31)第五章倪海厦(2/8)针刺手法 (32) 1、针刺手法基础 (32)1.1疼的分类 (32)1.2基本针刺手法 (32)1.3引气的概念和意义 (32)1.4引气的方法 (32)1.5进针的角度 (32)1.6进针的深浅 (32)1.7留针 (33)1.8大法 (33)2、单式针刺手法 (33)2.1揣法 (33)2.2爪法 (33)2.3捻法 (33)2.4弹法 (33)2.5摇法 (33)2.6按法 (33)2.7提法 (33)2.8进法 (34)2.9退法 (34)2.10留法、起针 (34)2.11扪法 (34)2.12飞针引气 (34)3、单式补泻手法 (34)3.1平补平泻(撚法) (34)3.2迎随(顺逆)法 (34)3.3九六补泻法 (34)3.4提插补泻法 (34)3.5捻转补泻法(不方便用迎随的用捻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01(第一篇)听课笔记(2010-01-23 10:29:00)转载分类:国学学习标签:杂谈针灸的使用时机✧以下情况不用针灸(总而言之:体力不够,元气很虚):1、病人气血大虚(没有元气);2、刚行完房事;3、激烈运动大汗;4、酒后大醉。

✧艾——性:药力向下找水、温热、纯阳✧采用艾草找到水: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用牙签出几个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一个单位为壮),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

灸单不灸双(灸三、五、七、九壮,这是阳数)。

✧刺水泡,从皮侧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隔盐灸(用于肚脐: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需要炒过使用,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沥症。

✧寒沥(常使用隔盐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热沥——排便很臭。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

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舌往前顶,心力量就加强,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米粒灸(鼻豆炎、鸡眼):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

✧针灸的原则: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带状泡疹:头尾隔姜灸; 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一周左右愈); 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图凡士林固定,点火; 全蝎烤干,放入胶囊里吃,8-9粒。

针灸的禁忌✧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浓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肤);不痛灸到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处)。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02(任脉经穴篇)听课笔记(2010-01-27 10:31:16)转载分类:国学学习标签:杂谈任脉经穴篇✧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神阙穴:位臵在肚脐,禁针(传说下针不能大便),常用隔盐灸,中风,肠道问题。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胃的募穴,胃的病、恶心呕吐都针灸中脘穴,下针一寸即可。

✧下脘穴(中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太阴任脉之会,治疗溃疡。

✧建里穴(中脘穴与下脘穴的中点)。

✧水分穴(下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治疗水肿的穴道,针灸均可,✧喝的水到胃里(水分穴)被汽化,变成汗或小便,吃得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上消:喝饮百杯不解渴;中消:吃百碗饭不能解饥;下消:阳不举。

✧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会流鼻血的小孩不会高烧,流鼻血是释放压力的现象),大人流鼻血需要治疗。

✧痛的观念:根本来自压力不是发炎。

✧会郗治疗法: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腑(消化系统: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会中脘、藏(心、肝,脾、肺、肾)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骨会大杼、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上脘穴(巨阙穴与中脘的中点)。

✧巨阙穴(胸骨下端与中脘的中点):心之募穴,治疗心病,下针一寸即可。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的位臵加中脘穴用生姜进行灸称为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有出血现象不灸。

✧补泄手法:扎针留豆许,气到往下推一点为补,往上提一点为泄。

✧鸠尾穴:不能灸但是能针。

✧气管:中医称重楼。

✧玉堂穴:鸠尾穴与天突穴中点✧膻中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气会膻中,呼吸等疾病、乳汁变少、咳嗽等治疗,强肺气。

✧华盖穴: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紫宫穴:华盖穴与玉堂穴的中点。

✧璇玑穴:华盖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心脏三针:下针天突穴、巨阙穴、关元穴——治疗心痛。

✧廉泉穴和承浆穴常用于中风或面部中风,声音讲不出来等。

针灸02(诸阳之海——督脉经穴篇)听课笔记(2010-01-28 17:33:08)转载分类:国学学习标签:杂谈✧督脉穴道(28个穴道):长强穴、腰俞穴、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

✧长强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痔疮的根本,常用穴。

✧痔疮: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很痛。

✧腰俞穴:第二十一椎,治疗月经不来,不常用。

✧命门穴(生命之门):肚脐正对面的位臵,第十四椎下,针灸均可,治疗剧烈的头疼✧阳关穴: 第十六椎下,治疗腰痛, 针灸均可,不常用。

✧悬枢穴:第十三椎下, 治疗腰痛,三焦经过的地方。

✧脊中穴:第十一椎下,在脾的正后方,下针不灸,治疗黄胆,便血。

✧第七椎位于:两个肩胛骨下方线与脊椎的交点。

✧筋缩穴:第九椎下,位于肝(肝主筋)的正后方,治疗抽筋、癫痫,针灸均可。

✧癫痫狂(均有便秘)眼诊断法:眼睛上方的眼白有三条犹如鸡爪般血丝连接瞳孔(易治),瞳孔上下均有三条血丝(难治),眼睛下方的眼白有三条犹如鸡爪般血丝连接瞳孔(不治)。

✧消渴穴:第九椎和第七椎的中间,诊断治疗糖尿病,压有痛可能有糖尿病,针灸均可。

✧至阳穴:第七椎下。

✧十四椎一下的病属于滞,十四椎到第七椎横着痛属于阳维脉的病——治疗近取穴。

✧灵台穴:第六椎下, 血会的位臵,诊断压有痛,与血癌有关。

✧神道穴:第五椎下,有心脏病在神道穴压有痛。

✧身柱穴:第三椎下,灸身柱穴能长高并强壮。

✧陶道穴:第一椎下,辅助大椎穴。

✧大椎穴:第一椎上,治疗解热退烧。

✧后脑勺发际越低的是忠臣,✧哑门穴:风府穴下半寸位臵,对着舌根位臵下针,不灸。

✧风府穴:后脑勺下方,不灸,治疗中风。

✧脑户穴:下针不灸。

✧强间穴:下针不灸。

✧后顶穴:百会一寸半位臵,辅助百会,治疗头痛。

✧孩子的头上发旋是顺时针,下一胎是他的同性,孩子的头上发旋是逆时针,下一胎是异性。

✧百会穴:头顶正中心,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额头比较短比较笨,眉毛长在发际和眼睛中间容易做官,眉毛短容易做师爷。

✧上星穴:米粒灸(7、9、11壮),治疗鼻窦炎✧头上没有阴经,阴经只到脖子。

✧神庭穴:不针常灸。

✧头部穴道常治疗精神类疾病——近取穴。

✧素髎穴:鼻子正中央,不针不灸,一般放血。

✧水沟穴:人中,治疗面部疾病。

水沟穴平无子,水沟穴深有子之相。

✧兑端穴:上唇的中间。

✧龈交穴:两门牙之间,治疗牙痛。

✧针灸的急救法✧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火罐的使用时机✧蚂蝗吸血排毒。

✧用火罐:1、溃疡(化脓);2、淤血;3、关节扭伤,在痛的地方放血。

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

✧不上火罐:腋下、乳房、头部、痔疮,刺破后火罐吸出。

针灸01(第二篇)听课笔记(2010-01-26 21:41:28)转载标签:分类:国学学习杂谈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同身寸(对方中指弯曲,两横纹间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均等法。

针刺的深浅讨论✧下针注重节气: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较深。

✧病在肺刺皮毛,在肾刺入骨边。

中医认为:皮毛——由肺来管理;肌肉——由脾来管理;血脉——由心来管理;骨——由肾来管理。

✧背薄似饼,腹深似井。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穴位的位臵:肌肉间,肌骨间,肌筋间,筋筋间,筋骨间,成人与幼儿的不同✧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钟左右);2.幼儿单刺(14岁以下)✧出针时,中指压于皮肤上,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快要出针时,停留3-4秒钟,可不出血。

✧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

✧药不暝眩,疾弗蓼(药不产生暝眩,病不会好)✧因姿势不好的晕针:可刺激人中。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针号:越小越粗,尺寸号小短。

✧一般用32、28号(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体✧手、脚,用一寸针3210。

✧3230(32号3寸针)用于透穴。

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见针灸大全图)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二經納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白话: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有的代表两个)脏腑和一条(或两条)经脉。

其关系是: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与三焦,癸为肾与心包。

✧甲乙(阴木是肝,阳木是胆)属木,丙丁(阳火是小肠、阴火是心) 属火,戊已(阳土是胃、阴土是脾)属土,庚辛(阳金是大肠、阴金是肺)属金,壬癸(阳水是膀胱、阴水是肾脏)属水。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收藏系统为阴)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消化系统为阳)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西医是看形,化学医学;中医(学中医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医学(注重:速度、时间、温度、压力)。

✧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

✧倪海夏医生健康人的标准:1、正常的胃口,不會超量吃,也不會沒胃口,飲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飽與餓感;2、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號,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了;3、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顏色呈淡清黃色;4、每天睡覺一覺到天亮,沒有失眠或無故會半夜醒來等现象;第五: 一年四季無論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覺時雙腳必須露在外面,一蓋被就熱的受不了,長年都感覺頭面冷而手足溫熱 ;6、每天早起時都有陽反應,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覺雙乳很敏感。

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经纳地支歌(用于诊断、验证):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白话解】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分有纳干法、纳支法两种。

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

寅时(3点到5点)为肺经,卯时(5点到7点)为大肠经,辰时(7点到9点)为胃经,巳时(9点到11点)为脾经,午时(11点到13点)为心经,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申时(15点到17点)为膀胱经,酉时(17点到19点)为肾经,戌时(19点到21点)为心包经,亥时(21点到23点)为三焦经,子时(23点到1点)为胆经,丑时(1点到3点)为肝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