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全文意思是什么
思想家孔子经典励志名言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篇关于《思想家孔子经典励志名言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句话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文也。’”孔文子,卫 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 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原文片段如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
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孔子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孔子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1.孔子名言,敏而好学下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成语来由: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2.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及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及翻译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要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故事详解: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一个聚会。
他在聚会上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问完这个,又问那个。
把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问了一遍。
这时候,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虽然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但是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坏话后,他就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
对不懂的事物我就要问个明白,这就是我要求自己懂得礼仪的表现呀。
”又有一次,卫国有个老师也姓孔,他虚心好学,为人正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优秀的人死后,国家会给他一个名字,叫谥号。
按照这个习俗,那位姓孔的老师死后,卫国就授予他的谥号是“文”,老百姓就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不服气啦。
他觉得那位姓孔的老师没有那么优秀,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成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那位也姓孔的老师,既聪明又勤奋好学,还经常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询问自己不懂的事,也不会觉得没有面子,所以,是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的。
”。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囊萤夜读》

___勤__奋___苦__学_____,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书写生字
认真观察 用心书写
我会写
náng yíng gōng
囊萤恭
qín
bó
pín yān
勤博 贫焉
我会写
náng
囊
组词:
囊括 解囊相助 探囊取物 囊中之物
我会写
yíng
萤
组词:
萤火虫 萤石
我会写
惜时 不畏艰难险阻 好读书。
以夜继日/焉。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试着填一填,背一背《囊萤夜读》吧!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盛/数 十( 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课后练习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课后第3题)
. 胤恭勤不倦。(疲倦) . 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
看注释 懂句意 合作学习 交流句意
结合注释,讨论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恭:肃敬的意思。 恭勤不倦: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通:通晓,明白。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看注释 懂句意 合作学习 交流句意
结合注释,讨论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恭:肃敬的意思。 恭勤不倦: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通:通晓,明白。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囊萤夜读》
课前积累
有关读书的文言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孔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 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 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 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 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 要学好文言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讲述一位十分聪明的孩子
他,就是山下家的小尹,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求学,由于天资聪慧,在他的
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下,他像孩子们一样,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如语文、数学等。
然而,对于外来知识,他不同寻常而敏锐,只要一个话题出现,他就会立即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像一位有识之士一样,而他的学习态度更是非同一般,他不仅会汲取老师的知识,还会主动关注一些列文字或知识资料,但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不怕被别人嘲笑,他相信只要问出来,就能够抓住学习机会,他也用自己的毅力与求学热情证明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他有独创性的想法,并善于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一位少有的“学霸”。
就这样,他从小就在求学中成长,拥有一颗心灵敏感而热情学习的心,将学习打造得精益求精、创新求变,最终打败众敌而获胜,成就绚烂的灿烂明星。
小尹证明了,敏而学好,不耻下问,大自然就会报答你,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就是力量”。
希望他的经历能够给更多的人启迪,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颜渊十二全文及解释 -回复

颜渊十二全文及解释-回复主题:颜渊十二全文及解释颜渊十二全文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载了孔子对他的弟子颜渊所作的评价和教导。
本文将逐步解析全文内容,讨论其深层含义和应用。
第一句话:“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这句话中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表达了颜渊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知识渊博、思想深刻。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则表达了颜渊对孔子有时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感受。
最后,颜渊赞美孔子的教导方式,将才华博大的学生引导到大卓越的境界。
第二句话:“郑司空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必召,升,執,割,豆腐陈,然后申之以揚。
’”。
这里的“郑司空问陈于孔子”意味着郑国上官司空向孔子请教如何陈列食物。
孔子回答说"俎豆之事,则必召,升,持,割,豆腐陈,然后申之以扬",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在做事时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和顺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三句话:“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默,其如犬状何?’公明贾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詳,然後笑,人不厭其可也,言之不文,聽之不厭,蔑焉用為?’”。
这段对话中,公明贾提问为什么孔子不言不笑不默,像一条狗一样。
公明贾解释说,孔子不是随便说话,他只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人们从他的讲话中得到的很详细,所以不会感到厌烦;他只在适当的时机才笑,人们会觉得他的笑容可爱而不会腻;他的言辞简练而不是华丽辞藻,听众也不会觉得厌烦。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句话:“默而识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默默地听取他人的言论,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
学了却不思考的话,知识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只是形式上掌握了一些知识而已。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全文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全文意思是什么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
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全文意思是什么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
②敏:勤勉。
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
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
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
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全文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
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
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
②敏:勤勉。
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幺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
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
那幺,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