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通性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1508620105姓名:王鹏所在系计算机系班级:软专1561

实验名称: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实验日期2015.11.11

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机房及机号m6-420-17

------------------------------------------------------------------------------------------------------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

1、ping命令的功能:

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网络故障的检测步骤:

ping

验证网络连接命令

通过ping检测网络故障典型次序

1.ping 127.0.0.1

ping环回地址127.0.0.1

验证本地计算机上是否正确安装了tcp/ip协议,以及配置是否正确。

2.ping 本机地址

ping 192.168.0.110

如果成功则说明本地配置没有问题。

3.ping局域网内其他IP

ping 10.4.106.**

如果出错,说明网卡配置错误,或者电缆系统有问题。

4.ping网关

ping 192.168.0.1

如果这个成功,说明局域网当中的路由器正常运行,并能做出应答。

5.ping 远程IP

ping (202.108.22.5)BaiduIP

如果成功,说明你成功的配置了默认网关,

6.ping locahost

locahost 是操作系统的网络保障留名,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将着个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处到这一点,则表示主机文件中存在错误。

7.ping www,xxx,com

如果出现错误说明DNS域名解析错误。

2、ipconfig命令

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IP addressip地址

subnet mask 子网掩码

default gateway 默认网关

3、tacert命令

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https://www.360docs.net/doc/4c6465346.html, 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关信息。

tracert 命令

tracert www,Baidu,com

.....

4、netstat命令:

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netstat 命令

netstat 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系统验证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netstat-e

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包括括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

netstat-o

检查端口占用情况

本选项显示雨每连接相关的所属进程80端口http协议端口

21 FTP

3306 mysql数据库

5、arp命令:

使用Ar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Arp-a

三.实验小结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dos系统的ping命令、tracert命令、netstat命令、arp命令。

2、通过上机实践更加了解了计算机,使我对以后的学习有了一点过的基础。

3、总之,通过这实践课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了解到我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还很薄弱,希望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加充实自己。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测试网络连接的连通性

故障现象 当计算机都无法接入Internet,从文档中查找到用户的IP地址后,试着Ping了几台,发现全部连接超时。然后,又Ping了一下图书馆楼的中心交换机却又很正常。 电子阅览室使用CISCO Catalyst 2950T-24-SMI作为集线设备:并通过一条双绞线与图书馆楼的中心交换机CISCO Catalyst 3550-48-EMI连接。既然机房内所有用户都无法连接。那么首先怀疑可能是级联电缆问题或级联端同的问题。于是,先到图书馆网管中心的机柜内查看了一下该级联端口的LED指示灯,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到电子阅览室机房厉。检查了几台计算机,发现不仅无法接入局域网络和Internet,甚至彼此之间都无法Ping通,也无法通过查找的方式找到对方。 诊断过程 数量如此众多的计算机网卡不可能同时损坏,因此,初步判断故障可能出在交换机、级联电缆和交换机端口上。于是,首先使用双绞线测试仪检测了网线的连通性,没有发现问题。将级联电缆插到Catalyst 3550交换机上的另一个端口,后来又插到另一台交换机上,故障仍没有得到解决。再看Catalyst2950T交换机的指示灯,凡是插有网线的端口,指示灯都亮,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百般无奈之工,只能采用维修计算机时常用的方法置换法,用另一个备用的交换机替换了Catalyst 2950T。然而,几分钟之后,计算机又无法访问Internet了,他们之间的通讯也断了。看来,问题并非出在Catalyst 2950T交换机上!既然不是交换机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该网段内计算机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呢?原因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广播风暴,由网卡损坏而引起的广播风暴! 关掉Catalyst 2950T的电源,然后,坐到每一台计算机前,使用Ping127.0.0.1对Internet 机房内的所有计算机逐一进行测试。当发现有网卡故障的计算机后,将其所连接的网线拔掉,再次打开交换机电源,网络终于恢复正常了。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是为计算机更换一块新的网卡了,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排除心得 为什么图书馆楼内的其他计算机没有受到影响呢?既然都连接到同一台Catalyst 3550-EMI上,那么,所有图书馆楼内的计算机都应当发生连接故障才对呀。而交换机作为二层设备,所有与之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同一个广播域内:都应当遭受厂播风暴才是,非常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有效地避免学生对学校一些重要部分的攻击,保护敏感数据,我们划分了大量的VLAN,几乎每个学生机房都是一个VLAN。由于VLAN之间的通讯必须借助于第三层设备,在VLAN之间根本无法进行广播,所以,广播风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机房(VALN)内。由此可见,在局域网络中,适当地划分VLAN,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的通讯效率和网络安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稳定性,使一台或几台设备的损坏,不致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正常通信。 另外,CISCO交换机提供了各种提示灯,当发生网络故障时,只要认真观察一下指示灯就能大致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了。只是当时疏忽了这一点,所以,在排除故障时走了一些弯路。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6465346.html,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作者:刘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2期 【摘要】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商品供应链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平台,互联网的 安全性对物联网的开发和使用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使用者本身的安全以及他们自身隐私信息的安全。因此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措施,提高自身抗攻击能力,采用数据安全认证、建立客户的隐私保护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保证,从技术和法制上对物联网加强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安全;隐私权;网络安全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用,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指定的协议,把客户、商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平台,实现网络对商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拓展和网络应用。[1] 2 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人和人、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相互联系的网络,这样就可能存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被泄露问题。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它的发展和建设都要涉及到海量的隐私信息和数据保护,然而当前还是缺乏认可的统一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基于安全隐私保护监管法规,导致对物联网应用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只有在隐私信息受到安全保护,在提供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保障的前提下,物联网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汇聚、融合以及传输和控制等进程,这其中每个环节都决定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性与要求。[2] (1)信息采集传输中的安全。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对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密保护,导致在广播或多播等方式的传输过程中特别无线模式下,传输的信息可能会遭到诸如恶意节点中断、中途拦截、篡改路由协议以及伪造虚假的路由信息等方式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另外,网络中节点多源异构性、多样性,网络节点中电池的续航能力,耐高温、高寒的能力以及道路导航的自动控制能力,数据传输和消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也关系到网络安全。这些对物联网的发展的安全保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联网业务安全。物联网运行中存在着不同的与业务相关的安全平台,像云计算、海量信息处理以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等,这些支撑物联网业务平台必须为它们相应的上层服务管

网络连通性的测试

网络连通性的测试 [实验名称]网络连通性的测试 [实验目的] 1. 熟悉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Ping等命令的使用。 3. 掌握如何使用Ping命令验证目标主机的连通性。 4. 掌握常用的TCP/IP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相关知识] 在网络故障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网络的连通性的故障,通过对网络连通性的分析,从故障出发,运用网络诊断工具,就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网络的故障点,排除故障,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ping命令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命令。ping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以校验与远程计算机或本地计算机的连接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检测顺序,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由近到远的检测顺序,否则会出现网络问题的错误定位。当某一步连通检测出障碍,则定位出网络连通的故障点所在,从而给网络管理员解决连通故障带来方便。 利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检查的前提条件是,本网的交换机、路由器和本网中的计算机不能禁止ping 命令的使用ping出和ping入。 [实验步骤] 步骤1. 进入windows命令输入框:点击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然后回车:

步骤2. 在出现的windows命令输入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查看主机的网络参数见下图 通过此操作,我们可以了解所操作机器的各项参数: 主机名称:b15 物理地址:00-19-21-27-C9-5A 网络地址:192.168.1.44 本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254 步骤3. 测试本机TCP/IP协议安装配置是否正确,即ping 127.0.0.1 测试结果见下图: 127.0.0.1是本地回绕地址。由Reply from 127.0.0.1: bytes=32 time<1ms TTL=128 packets: sent=4 Received=4 Lost=0 表明本机TCP/IP协议运行正常。我们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继续诊断。 步骤4. Ping本机IP检查本机的网卡是否正常。→ping 192.168.1.44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 实验目的:1,能独立制作网络直通跳线。2.通过配置pc的ip地址,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 实验问题讨论: 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T568A 的标准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 的标准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网线制作步骤。 1剪断、2剥皮、3排序。按照T568B标准线序排列。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技巧:先把橙色的线放左边,棕色的放右边,绿色和蓝色放中间。然后把每根线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注意绿色线分开。4剪齐、5插入、6压制。 实验二: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1、观察网络环境、认识各种网络设备。2、学会制作UTP直通跳线3、学会配

置PC的IP地址。4、学会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和IP配置。5、学 会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实验问题讨论: 1.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划分到VLAN2? [H3c]sysname switch B [switch B]vlan2 [switch B-vlan2]port Ethernet 1/0/1 to Ethernet 1/0/6 2. 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原因。 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可以ping通,不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不可以ping 通。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1、理解路由表。2、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问题讨论: 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为什么需要两条配置口电缆,其作用是什么? 一条配置口上是下一跳路由的ip信息,其作用是代表连接另外的网络的出接口IP地 址。一条配置口上是本地网关IP信息,本地局域网发起源。 2.通过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写出静态路由实现的功能以及静态路由配置的作用。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应该象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网络攻击 (1)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为。 (2)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 被动攻击包括: 1、窃听。包括键击记录、网络监听、非法访问数据、获取密码文件。 2、欺骗。包括获取口令、恶意代码、网络欺骗。 3、拒绝服务。包括导致异常型、资源耗尽型、欺骗型。 4、数据驱动攻击:包括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 病毒木马 木马病毒一般都是在下载安装一些不安全的软件和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的时候侵入到电脑中的,建议您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网站和不要安装不安全的软件。 伪基站

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是一种高科技仪器,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5] APT攻击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的攻击形式。APT攻击的原理相对于其他攻击形式更为高级和先进,其高级性主要体现在APT在发动攻击之前需要对攻击对象的业务流程和目标系统进行精确的收集。在此收集的过程中,此攻击会主动挖掘被攻击对象受信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组建攻击者所需的网络,并利用0day漏洞进行攻击。[6] 无线网络 随着移动设备的爆炸式增长,2011年各种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将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例如咖啡厅、宾馆等公共场所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也会成为关注焦点。黑客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公共无线网络侵入个人移动设备,获取隐私信息等。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网络资源。其他安全技术包括密钥管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智能卡技术和访问控制等等。 [8]

物联网信息安全考试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考试 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防火墙的功能是什么防火墙的不足是什么 答:防火墙: ①过滤进、出内部网络的数据。②管理进、出内部网络的访问行为。 ③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④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⑤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报警。 防火墙的不足是:(任选5个) ①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②不能防止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和安全问题。③由于防火墙性能上的限制,因此它通常不具备实时监控入侵的能力。 ④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当或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胁。⑤不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⑥不能防止利用服务器系统和网络协议漏洞所进行的攻击。⑦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的攻击。⑧不能防止内部的泄密行为。⑨不能防止本身的安全漏洞的威胁。 1.请你利用认证技术设计两套系统,一套用于实现商品的真伪查询,另一套用 于防止电脑彩票伪造问题。 答:(1)系统产生一随机数并存储此数,然后对其加密,再将密文贴在商品上。当客户购买到此件商品并拨打电话查询时,系统将客户输入的编码(即密文)解密,并将所得的明文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明文比较,若匹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真货;若不匹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假货。 (2)首先,系统给彩票编好码,习惯称之为条形码;然后,将条形码通过MD5运算,得到相应的消息摘要;接着,对消息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相应密文;最后,系统将条形码与密文绑定在一起并存储。若需要查询时只要查看条形码与密文是否相关联即可。这样,即可实现电脑彩票防伪,因为伪造者是无法伪造密文的。

3.用置换矩阵 ??????=1340201234K E 对明文Now you are having a test 加密,并给出其解密矩阵及求出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据此说明置换密码的特征。 答:由置换矩阵可知明文划分长度L=5,经过置换后,得到的密文为 yno owe uha rnagvi s atte 将Ek 两行互换,再从小到大排列,既得Dk ,其解密矩阵为 0123430412K D ??=????(2分) L=5时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为 5!= 120 (2分) 置换密码的特征是位置变,字符不变。 4.对经凯萨密码加密的密文“Stb bj fwj mfansl f yjxy ”解密,写出明文。据此说明代换密码的特征。 答:假定f 为a , 推出key=5(1分), 明文为:now we are having a test (2分)。代换密码的特征是字符变(1分),位置不变(1分)。 的两种用法是什么RSA 为什么能实现数字签名 答:RSA 的两种用法是: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用于发送方身份认证和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要求具有唯一性、不可抵赖、不可伪造等特性。 RSA 的私钥是仅有使用者知道的唯一密钥,具有唯一性;使用该密钥加密消息(既数字签名)加密者无法抵赖,具有不可抵赖性;RSA 加密强度保证了私钥破译计算不可行,因而难于伪造,具有保密性。因而RSA 符合数字签名的要求,能够实现数字签名。 6.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和明确的含义。 信息是有价值的,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是有效使用信息的价值。 7.信息是对数据不确定性的消除,可用信息墒度量。 数据加密是增加数据的不确定性,解密是减少数据的不确定性。

拓扑-网络连通性算法

网络连通性算法 网络定义 节点与支路的集合,该集合中的节点与支路的连接关系可通过一节点-节点关联矩阵A 充分表达: A =[a ij ]n ×n i,j=1,2,…,n 式中:a ij =???间有支路直接相连。 与节点,当节点间无支路直接相连,与节点,当节点j i 1j i 0 n —网络节点数 连通性算法 理论算法: 称矩阵A 为网络一级连通矩阵,A 2为二级连通矩阵,…,A n-1为n-1级连通矩阵。 A 2=AA =[a 2ij ]n ×n i,j=1,2,…,n 式中:a 2ij =???相连。节点间有支路直接或经第 与节点,当节点相连,节点间无支路直接且经第与节点,当节点k 3j i 1 3j i 0k k=1,2,…,n ,k ≠i,j …… A n-1= 个1-?n A AA =[a n-1ij ]n ×n i,j =1,2,…,n 式中: a n-1ij =???-?-?个节点相连。,,,间有支路直接或经其它 与节点,当节点个节点相连,,,,间无支路直接且经其它与节点,当节点221j i 1 221j i 0n n 矩阵A n-1的每一线性无关的行或列中“1”元素对应的节点均处于同一连通子集中。 实际算法: 若矩阵A 第i (i=1,2,…,n )行元素与第j (j=i+1,i+2,…,n )行元素中第k 列元素a ik 和a jk 同为“1”,则第j 行中的其它“1”元素均填入第i 行的相应列中。结果矩阵A 第i 行中所有“1”元素对应的节点处于同一连通子集中。 数据定义 Nc —元件数 Nd —节点数 NOD (Nc,3)—每个元件的节点编号i 、j 、k KND (Nc )—每个元件的种类(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线路、变压器……) CNT (Nc )—每个开关元件的分、合状态(逻辑型,例如:合为“真”,分为“假”) NDS0(Nd )—每个节点初始所在连通子集编号 NDS (Nd )—每个节点所在连通子集编号 NCT0(Nc )—每个元件初始所在连通子集编号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分析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名称: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名称:大红鹰学院软件学院 调研成员名单:夏梦丝 调研日期:2018.6.27 二○一一年 6 月 27 日 摘要:物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等相关技术的演进和延伸,其核心共性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关键应用是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物联网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环境,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物联网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工业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当前物联网的定义、内在原理、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技术文献和应用实例的分析,探讨了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网络化物理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系。提出了物联网的服务类型和结点分类,设计了基于无源、有源和互联网结点的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在总结物联网特征基础上,对物联网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 1、基本定义 基本内涵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

实验七 局域网连通性测试

实验七局域网连通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Ipconfig命令测试局域网的配置参数。 2.学习用Ping命令测试局域网的连通性。 3.学习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配置状况。 二、实验理论 局域网组建起来之后,能否正常运行需要进行测试,即使原来能正常运行的局域网,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要排除故障也需要测试。 测试什么?怎么测试?这是首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应该说,测试内容很多,但一般一测试的是网络的配置是否正确、连通性是否良好。测试的方法一般用网络操作系统集成的TCP/IP测试工具:Ping和Ipconfig。只要能熟练地实验这些工具软件,一般都能对网络作出快速诊断。 1.关于网络的连通性 网络是由若干台计算机用通信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的一个大系统,网络的运行需要网络操作系统、协议、设备驱动程序的正确安装和配置。“连通性”有两个含义:一是物理连通,二是逻辑连通。物理连通可以用万用表、线缆测试仪测试;逻辑连通性由正确的软件设置确定。测试的方法是用工具软件。网络要正常工作,既要物理连通,又要逻辑连通。 2.IP测试工具Ping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 (1)Ping工具的使用格式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 Ping /<计算机名> [参数1][参数2]…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

网络连通性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1508620105姓名:王鹏所在系计算机系班级:软专1561 实验名称: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实验日期2015.11.11 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机房及机号m6-420-17 ------------------------------------------------------------------------------------------------------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 1、ping命令的功能: 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网络故障的检测步骤: ping 验证网络连接命令 通过ping检测网络故障典型次序 1.ping 127.0.0.1 ping环回地址127.0.0.1

验证本地计算机上是否正确安装了tcp/ip协议,以及配置是否正确。 2.ping 本机地址 ping 192.168.0.110 如果成功则说明本地配置没有问题。 3.ping局域网内其他IP ping 10.4.106.**

如果出错,说明网卡配置错误,或者电缆系统有问题。 4.ping网关 ping 192.168.0.1 如果这个成功,说明局域网当中的路由器正常运行,并能做出应答。 5.ping 远程IP ping (202.108.22.5)BaiduIP

实验一局域网连通性说明

局域网连通性实验一说明: 1.局域网连通性包括局域网的物理连通性和局域网的逻辑连通性。 局域网的物理连通性是指局域网的各种设备与网线连接的状况。如集线器与双绞线的连接状况。 局域网的逻辑连通性是指局域网的各种设备软件安装、协议添加和参数设置等的情况。如网卡驱动不存在,IP地址发生冲突,通信协议未添加等,都属于局域网的逻辑连通性的问题。网络的连通性首先要保证物理连通性正常,再要求逻辑连通性正常;而网络最终要通信,两者必须都保证正常。 2.Ping命令。 Ping命令是一条有关TCP/IP的DOS命令,主要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可到达性和名称解析情况。它通过发送ICMP回响请求消息,根据屏幕显示的回响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和往返过程的次数,来验证网络的连通状况。 命令的使用格式为:ping /<主机名> 3.任何一台计算机的本机IP地址都是127.0.0.1。 三、实验过程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或者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文本框中输入“cmd”并敲回车。 (2)通过“ipconfig”命令获取自己主机的IP地址。 (3)Ping本机IP地址,以检验本机的TCP/IP是否工作。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Ping 127.0.0.1”,敲回车键。如果正常,显示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4)Ping本机网卡的IP地址,以检验本机网卡是否安装正确和本机的网络配置是否合适。如下图所示:

(5)先询问并获知身边某同学的IP地址。然后用Ping命令检验本机与该计算机的连通状况。如下图所示: Ping的时候,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的主机名。如果每台计算机都与其他计算机正常连通,那么,整个网络的通信就没有问题了。 (6)测试本机到达某一远程主机的连通性,如百度或者新浪等网站(方法: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c6465346.html,),显示执行的结果。 (7)学习windows环境下本机的网络设置。显示个人计算机TCP/IP协议的配置内容。如下图所示:

网络的测试方案设计

青岛武船网络测试方案

目录 第1 章测试原则 (4) 第2 章网络测试 (6) 2.1网络设备测试 (6) 2.1.1 核心交换机 (6) 2.1.2 汇聚交换机 (8) 2.1.3 S5120接入交换机 (11) 2.1.4 S3100接入交换机 (18) 2.2网络连通性测试 (28) 2.2.1 服务器区vlan(301-308) (29) 2.2.2 网管区vlan(2、308) (29) 2.2.3 接入层vlan(150-155) (30) 2.3线路与设备冗余测试 (30) 2.3.1 服务器区vlan(301-305、307) (30) 2.3.2 网管区vlan(2) (31)

2.3.3 接入层vlan(150-155) (31) 第3 章压力测试 (32)

第 1 章测试原则 一种好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监视网络性能、找出网络瓶颈,将性能测量引起的流量降为最低,而且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分离出故障点。理想情况下,一种测量方法应满足以下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网络拓扑,避免单纯为了测量而重新构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测量。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测量的结果,避免由于测量而引起网络资源过多的消耗。由测量引起的流量不应对网络原有的服务造成冲击,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否则将与网络管理及性能测量的初衷相违背。 简便。在能满足上述各原则的前提下,测量方法还应尽可能的简便。尽量使用已有的测量工具,使用得到广泛支持的和充分实现的协议。例如:ICMP协议在几乎各种主机和路由器上都得到支持,因此使用ping工具来测量往返延时和丢包率就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尽管ping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性能和其他TCP、UDP或其他IP协议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路由器给ICMP 协议的优先性较低),但考虑ping工具及ICMP协议实现的普遍性,利用ping 工具测量全网的性能,尤其在测量端到端性能的时候,是最普遍的做法。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编号:AQ-Lw-02554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curi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

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