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乡土地理

合集下载

川滇交错走会理

川滇交错走会理

合,让苍天不老,让岁月无痕。

天有裂缝,销于无形;地有裂缝,化为沧桑;龟有裂缝,千年流传;人有裂缝,潜藏于心。

天地置裂缝于妄闻,天地永存;人置裂缝于心间,心力交瘁。

世人何不效法天地,置世间俗事于无睹,以养浩气长存。

天裂缝以降雨,地裂缝现山川,天地之大秘密虽然不可探究,但裂缝孕育着新生,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启示?人有裂缝,又何尝不是一个崭新的开端?裂缝,是最直接的破碎,必然是最痛苦的割裂,或者彰显,或者隐痛,但都是必须面对的历程。

高天厚土,都遇裂缝而无力,人世茫茫,裂缝自然难免。

唯有天在破裂之后会愈合如初,地都尚且在天的夹缝中苟活,更何况命如草芥的人和那些命贱于人的别的物种。

俯仰在天的低檐下,又能如何伸屈自若?又能如何壮志凌云?纵然有绝世武功,也只能在天的手心折腾,也只能在命运的掌股游走。

何不早日看破世事,不作无谓的挣扎如果有一种果实叫石榴,你一定要尝尝;如果一座城市与石榴有关,你一定要去看看;如果一个节庆以石榴命名,你一定要去转转。

这座与石榴有关的城市,便是会理;这个以石榴命名的节庆,便是“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

从接到石榴节邀请的那一刻起,一个注定充满新奇与惊喜的计划便在兴奋的遐想中诞生——驱车自驾游会理。

粗略的知识和浪漫的想象告诉我,这注定会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文化巡礼。

在四川的版图上,会理的位置很特殊。

它居于四川省南部边界,与云南相望于金沙江畔,古代南丝绸之路途经于此,正当前往滇缅的官道要冲。

因其边缘地带的特殊性,历史上的会理便始终处于汉夷交汇的文化碰撞之中,其归属也在四川与云南的政权管辖下交替演变。

打望会理、感知会理,无论如何绕不开川滇文化的错综纠结,而正是这种跨省文化的交错缠绕,使我的会理之行自一上路便充满探幽历史的喜悦。

豆沙关车驾会理,从成都出发传统的路线是穿越大小凉山,多在崎岖山道上辗转,近700公里路程须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自云南水麻高速修通后,若借道邻省,虽里程稍长,却因多是高速公路而更显便捷。

《美丽的家乡会理》演讲稿

《美丽的家乡会理》演讲稿

《美丽的家乡会理》演讲稿
敬爱的李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家乡会理》我的家乡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是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会理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县,境内有汉族、彝族、傣族、回族、白族等22种民族。

会理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其中尤以彝族、傣族风情最为独特。

会理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有小春城之美誉。

特别是会理城北龙肘山上的万亩杜鹃,每年四五月份五颜六色的杜鹃花盛开了,那可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如果这时你到会理龙肘山,你会觉得你到了人间仙境。

会理还是中国最大的石榴生产基地,会理青皮软籽石榴远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很多国家。

每年四五月份火红的石榴花盛开了,漫山遍野的石榴花像铺了一地的红地毯。

八九月份石榴成熟了,摘下一个拨开皮儿一看,那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像一颗颗红宝石,放一粒在嘴里,籽软软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如果这时你到会理来,热情好客的会理人民一定让你吃个够。

我的家乡会理还有许多名小吃,有羊肉粉、鸡火丝饵块、熨斗粑、油茶、稀豆粉……
我的家乡会理真美啊!它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会理介绍概况

会理介绍概况

会理介绍概况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农县。

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文化风貌,游客可在此尽情享受大自然和民俗文化带来的乐趣。

一、地理位置
会理县是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

其北接昭觉县,西连盐源县,南接普格县,东隔洛党山与德昌县相望。

全县总面积3155.5平方公里。

二、人口和民族
会理县现有居民约5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60%。

主要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这些民族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保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三、旅游景点
会理县拥有绝美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风情,是旅游胜地。

以下是县内著名景点之一:
1. 莲花山国家风景区:位于会理县北部,是四川省三大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山区内有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是旅游和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2. 沙坡湾:位于会理县北部,是一个微高山丘陵地带,属怀素风貌,沙土坡面的形态独特,气势恢宏。

3. 生态民俗村:位于会理县城东南方向。

这个村庄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到当地民俗文化的生活和娱乐习惯,包括婚礼、葬礼仪式和传统民俗活动等。

四、交通和餐饮
会理县里没有机场,交通主要依赖公路交通。

主要公路有成昆铁路、耿达高速公路、318国道等,公路运输通畅。

当地特色餐饮有沸腾鱼、酸辣鱼、火锅、烤全鱼等,让游客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
够了解当地文化。

以上是会理县的介绍,希望能为您旅游计划提供帮助。

会理美食土特产等

会理美食土特产等

历史文化名城-会理简介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全县辖5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幅员4522平方公里,总人口43.3万。

会理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会无县属越嶲郡,晋为越嶲郡治,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为会理州,民国二年(1912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

会理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

县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会理的本地方言、民风民俗、各类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风。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会理人民留下了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

会理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国土资源富集,全县有耕地62.6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8.2万亩,另有可供开发宜农非耕地30万亩。

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光照强(年均日照2388小时),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无霜期长(24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石榴、蚕茧、甘蔗、早市蔬菜等为主。

畜产品中的黑山羊、乌骨鸡、瘦肉型猪、黄牛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另外,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打基础、立支柱,综合开发地上地下资源,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粮食)、五根支柱产业(烟、桑、果、畜、矿)的经济结构。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8.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农业总产值73070万元。

会理区域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会理区域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会理区域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会理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处大凉山北部,属高原山地地貌。

该区总面积约为3400平方公里,是彝族自治州中唯一的县级行政区。

会理区地处高原,地势较为复杂,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近年来,会理区在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会理区境内有川滇公路、泸西至会理公路、会理至盐源公路等多条国道和省道,交通便利。

其次,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升级。

会理区以高原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脱贫致富。

再次,旅游业蓬勃发展。

会理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彝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会理区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由于地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

虽然交通便利,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交通条件较差,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再次,农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传统农业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理区的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保护好会理区的生态环境。

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再次,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会理区在区域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会理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会理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会理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

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辖元面积4527.7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万(2012年)。

会理县,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5年12月,四川省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发出通知,会理古城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至此,会理古城成为凉山州第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州首次凭借古城创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会理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会理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2009-05-22 12:15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1 前言四川省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及沉积、变质地质作用,造就了本省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

本文探讨的铜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结合铜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前人的资料研究上,不论从构造、岩层、地层都一致认为并证明此处任具有铜的找矿前景,是建国以来在落凼地区发现最大铜矿床,通过五十多年的地质工作及生产实践,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本文在综合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从成矿区来看,此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从地质构造条件来看,已具备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从铜的地球化学来看,该地区也是铜的富集地。

2 区域地质拉拉铜矿落凼矿区位于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区绿水乡之北西。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金沙江断裂东侧。

2.1地层拉拉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扬子古陆块的川滇岛弧带中段及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落凼矿区位于安宁河-绿汁江断裂西侧、河口复式背斜南翼的次一级双狮拜象背斜南端西侧。

矿区地层为中元古宙会理群河口组,主要为由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2h3)和中部火山变质岩段(Pt2h4)组成的沉积-火山旋回,本旋回之上部的火山变质岩(Pt1h )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地层总的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沿走向和倾向有一些舒缓的波状小型褶曲,它控制着矿区内矿体的产出形态。

2.2构造本区长期发育的东西向构造体系和南北向构造体系,彼此交织复合组成了最为重要的构造格架。

根据攀西地质大队原三区队资料,东西构造体系主要由东西向褶皱和东西向压性断裂组成;而南北向构造体系,是以不同时期形成的南北向压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以及一些相伴生的构造组成。

四川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四川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四川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的岩相古地理格局牟传龙(地质矿产部沉积盆地与流体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周名魁(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沉积盆地为一继承性裂谷盆地,盆地内堆积了东川群。

由于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盆地内东川群地层呈块断产出,可具体分为会理块、会东块和东川块。

会理块夹持在绿汁江断裂和滥坝-易门断裂之间。

东川群主要于通安和黎溪地区出露,可分为四段①,即通安一段、通安二段、通安三段和通安四段,分别与云南东川地区的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和青龙山组相当;会东块限于麻塘断裂以北的会东县境内,所见地层仅有黑山组和青龙山组,而未见因民组和落雪组出露;东川块则夹持于茂麓断裂和小江断裂之间,主要出露于云南东川地区。

该区的东川群地层发育完整,可分为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和青龙山组(李复汉等,1988)。

该区所出露的东川群,大多经历了变形变质作用,从而给古地理研究带来了困难。

根据其客观地质条件,笔者通过寻找地层中的变余沉积构造、沉积物剖面结构特点,来恢复和研究其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面貌。

一、沉积相划分及特征在仔细研究地层中的变余沉积构造、岩性特点和沉积旋回的基础上,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可划分为11种沉积相,即冲积扇相、滨浅海相、浅海陆架相、潮坪-河口湾相、碳酸盐台地相、浅滩相、生物礁相、斜坡相、棚洼相、浅海盆地相和深水盆地相。

1.冲积扇相该相主要发育于通安何家湾剖面因民组的底部(图1)。

为一套紫红色的砂砾岩。

砾石呈圆状和次圆状,大小不一,多呈块状,局部可见显示流动搬运作用的砾石群构造;砾石的成分以紫红色粉砂岩为主,次有灰岩砾石。

区域上展布不广,层位极不稳定。

这些特征说明这套沉积物属于冲积扇体系。

2.滨海-浅海相主要发育于通安、黎溪地区因民组的中部。

由一套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构成。

大量发育楔状层理。

夹二云片岩、白云片岩。

具有由变砂岩和片岩(泥岩、泥质粉砂1998年特提斯地质Tethyan Geology 第22号No.22①张洪刚、李承炎,3,四川的前震旦系,前震旦纪地层总结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地理汇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国土资源学院2010级4班陈开铃201012140402序言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示:离家,回家。

一般的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母校上学时都会觉得它千不是,万不是,但一旦毕业离开,不仅自己对待他的态度会改变,同时也不许身边的其他人对他进行诋毁和污蔑。

之于家乡又何尝不是了。

所以叫我们编介绍家乡乡土的作品,我敢保证大多数人都会夸自家的家乡千般好,万般好。

都想把家乡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众人,我所编的(应该说是整理的)这本著作就是站在此角度的,也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我的家乡会理县。

之于大家的意见,可以提但仅供参考,若想论证,那么就请亲临吧,美食美景期待你及家人的品鉴。

目录●地理位置地图位置-------------------------------------- 4描述位置-------------------------------------- 6●人文环境-------------------------------------- 6——131.行政区划2.历史沿革3.区划4.历史文化5.经济大事6.经济区位7.基础设施8.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9.骨干企业概况10.民族风情11.宗教信仰12.抗震救灾13.文化名城14.人口民族概况●自然环境-------------------------------------- 13——151.气候2.地形、地貌3.水文4.生物5.资源●会理特色-------------------------------------- 15——93特色经济1.农业四大支柱产业2.工业六大产业集群特色旅游1.自然景观2.人文景观3. 品味古城特色饮食地理位置1.地图位置图中A为会理县2.描述位置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东与会东县毗邻;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西连攀枝花市;北与宁南、德昌县接壤。

全县地形轮廓由东北到西南呈一狭长的山间盆地,东北-西南最长处约1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5公里。

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全县辖5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幅员4522平方公里,总人口43.3 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环境1.行政区划会理县辖3个街道、6个镇、43个乡、1个民族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关街道、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红旗镇、益门镇、果元乡、南阁乡、内东乡、老街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绿水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傣族乡、普隆乡、竹箐乡、新发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横山乡、马宗乡、法坪乡、槽元乡、黄柏乡、云甸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

2.历史沿革会理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通过境内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类已在境内开拓生息。

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境内建会无、三绛2县,隶属越嶲郡。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移越琅郡治会无县,裁三绛县并入会无县。

刘宋之时,郡治移还邛都,其后会无县废治。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在境内设和集县。

高宗上元二年又于会无县故治设会川县,玄宗天宝初又于县侧设会同军。

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

大理时期改会川府,下辖有泸州、隆州、黎溪、永昌、会理5州。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会川路总管府,辖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会理、麻龙8管民千户。

至元十七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龙泥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

至元二十七年后,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洪武二十五年废府,改设会川军民宋御千户所,隶建昌卫,洪武二十七年改设会川卫民军指挥使司。

清康熙元年(1662)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于卫东大桥复置会理州。

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

宣统元年,境内披砂、苦竹、者保、通安、会理村5土司改土归流。

民国二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四年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划属西康省。

1950年3月23日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

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

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

会理县幅员总面积4521.53平方公里,南北长140公里,东西宽55公里。

县城北距西昌市185公里。

3.区划汉置会无县。

唐设会川县。

会通河流经县东,以川原并会为其所理而得名。

元置会理州。

1913年设县。

2000年,会理县辖6个镇、44个乡: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果元乡、老街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绿水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乡、普隆乡、竹箐乡、新发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横山乡、马宗乡、槽元乡、法坪乡、黄柏乡、云甸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31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 18610 、鹿厂镇 17765 、黎溪镇 14919 、通安镇 12498 、太平镇 13276、益门镇 12084、果元乡 37526 、南阁乡 13834 、内东乡 9530、老街乡15624 、外北乡 11286、彰冠乡 15163、爱民乡 10305、爱国乡 3845 、凤营乡 5912、白鸡乡 4145、矮郎乡 3669、小黑箐乡 5163、河口乡 9293、中厂乡 6386 、关河乡12294、鱼乍乡3854、绿水乡 10570、黎洪乡 3482、金雨乡 3327 、树堡乡 6390、江竹乡 4423、新安傣族乡 4059、普隆乡 4519 、竹箐乡 7254 、新发乡 17015 、杨家坝乡 10197、江普乡 4056 、木古乡 9418、富乐乡 11183、海潮乡 6759 、芭蕉乡 4047、横山乡 8613 、马宗乡 2822、法坪乡 2071 、槽元乡 4426 、黄柏乡 1597、云旬乡 15662 、仓田乡 7996 、白果湾乡 9473、下村乡 6727、龙泉乡 3086 、六华乡 3799 、三地乡1074 、六民乡 2159。

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会理县地图2004年,会理县辖3个街道(北街、南街、北关)、6个镇(城关、鹿厂、黎溪、益门、通安、太平)、43个乡(果元、老街、南阁、内东、外北、彰冠、爱民、爱国、凤营、白鸡、矮郎、河口、中厂、关河、鱼鱼乍、绿水、黎洪、树堡、普隆、金雨、木古、富乐、海潮、芭蕉、江普、横山、马宗、法坪、槽元、黄柏、云甸、仓田、下村、龙泉、六华、六民、三地、江竹、竹箐、新发、小黑箐、杨家坝、白果湾)、1个民族乡(新安傣族)。

4.历史文化会理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会无县属越嶲郡,晋为越嶲郡治,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为会理州,民国二年(1912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

会理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

县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会理的本地方言、民风民俗、各类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风。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会理人民留下了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

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

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1992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走了近20年。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

”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告诉记者,“十二五”,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会理县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

2011年11月,会理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发展会理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国土资源富集,全县有耕地62.6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8.2万亩,另有可供开发宜农非耕地30万亩。

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光照强(年均日照2388小时),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无霜期长(24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石榴、蚕茧、甘蔗、早市蔬菜等为主。

畜产品中的黑山羊、乌骨鸡、瘦肉型猪、黄牛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另外,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打基础、立支柱,综合开发地上地下资源,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粮食)、五根支柱产业(烟、桑、果、畜、矿)的经济结构2011年,全县实现GDP156.95亿元,比2006年增加103.38亿元,年均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亿元,比2006年增加44.7亿元,年均增长4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比2006年增加18.57亿元,年均增长22.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5亿元,比2006年增加8.52亿元,年均增长33.5%;农民人均纯收入7183元,比2006年增加3419元,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9元,比2006年增加8746元,年均增长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